师今此去几时回,是法初无去与来。一句但言无可得,宝函封印不须开。
师今此去几时回,是法初无去与来。一句但言无可得,宝函封印不须开。

sònglínghàojiāngzhōubānruòzhīqǐngsānshǒusān--shèngzhòng

shījīnshíhuíshìchūláidànyánbǎohánfēngyìnkāi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fú)¹(yī)²在泾³,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yáo)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¹⁰
译文:野鸭鸥鸟河中央,公尸赴宴多安详。你的美酒清又醇,你的菜肴味道香。公尸赴宴来品尝,福禄大大为你降。
注释:¹凫:野鸭。²鹥:沙鸥。³泾:径直前流之水。⁴公尸: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灵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为尸﹐故称公尸。尸:神主。⁵燕:通“宴”,宴饮。⁶宁:享安宁。⁷尔:指主祭者,即周王。⁸肴:古同“肴”,菜肴。⁹馨:香气。¹⁰来成:成,成就,成全。
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凫鹥在沙¹,公尸来燕来宜²。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³
译文:野鸭鸥鸟沙滩上,公尸赴宴来歆享。你的美酒好又多,你的菜肴美又香。公尸赴宴来品尝,助你福禄长安康。
注释:¹沙:水边沙滩。²宜:顺,安享。³为:帮助。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凫鹥在渚(zhǔ)¹,公尸来燕来处²。尔酒既湑(xū)³,尔肴伊(fǔ)。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译文:野鸭鸥鸟在洲诸,公尸赴宴来居住。你的美酒已滤清,你的菜肴有干脯。公尸赴宴来品尝,为你降下大福禄。
注释:¹渚:河流湖泊中的沙洲。²处:安乐。这里指坐。³湑:指酒过滤去滓。酒去滓后则变清,故有清意。⁴伊:语助词。⁵脯:肉干。《说文·肉部》:“脯,干肉也。”
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凫鹥在潀(cóng)¹,公尸来燕来宗²,既燕于宗³,福禄攸(yōu)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译文:野鸭鸥鸟港汊中,公尸赴宴位居尊。已在亲庙设酒席,福禄降临你家门。公尸赴宴来品尝,福禄不断降你身。
注释:¹潨:港汊,水流会合之处。²宗:借为“悰(cóng)”,快乐。一解为尊敬,尊崇。³宗:宗庙,祭祀祖先的庙。⁴崇:高,此作动词,加高,增加。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凫鹥在亹(mén)¹,公尸来止熏熏²。旨³酒欣欣,燔(fán)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译文:野鸭鸥鸟在峡门,公尸赴宴醉醺醺。美酒饮来欣欣乐,烧肉烤肉香喷喷。公尸赴宴来品尝,从此太平无艰辛。
注释:¹亹: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²熏熏:同“薰薰”,香味四传。一解为和悦的样子。³旨:甘美。⁴燔炙:指烧烤肉。燔,本义是焚烧,引申为烧烤。⁵芬芬:肉味香浓貌。⁶艰:灾难,不幸。

  此诗是《大雅·生民之什》的第四篇。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在解《生民之什》的第一篇《大雅·生民》为“尊祖也”,解第二篇《大雅·行苇》为“忠厚也”,解第三篇《大雅·既醉》为“大平也”之后,解此篇为“守成也”,云:“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

  此诗分五章,,每章四句,除每章的第二句为六言外,其余均为四言句。其结构有如音乐中的装饰变奏曲:将一个结构完整的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奏,而保持主题的旋律。就诗而言,此歌主题旋律便是:野鸭沙鸥在水泽畔欢快地嬉戏觅食,公尸来到宗庙接受宾尸之礼就像野鸭沙鸥自得其所那样恬适愉悦,人们答谢公尸,献给公尸的酒清醇甘甜,献给公尸的食香酥鲜美,希望公尸沟通献祭的人们与受祭的神灵,并祈求神灵赐福。

  此诗首句的“在泾”“在沙”“在渚”“在潨”“在亹”,其实都是在水边。《郑笺》分别解释为“水鸟而居水中,犹人为公尸之在宗庙也,故以喻焉”,“水鸟以居水中为常,今出在水旁,喻祭四方百物之尸也”,“水中之有渚,犹平地之有丘也,喻祭地之尸也”,“潨,水外之高者也,有瘗埋之象,喻祭社稷山川之尸”,“亹之言门也,燕七祀之尸于门户之外,故以喻焉”,虽对每章以“凫鹥”起兴而带有比意看得很透,但却误将装饰变奏看作主题变奏,其说不免穿凿附会。每章的章首比兴,只是喻公尸在适合他所呆的地方接受宾尸之礼而已,用词的变换,只是音节上的修饰,别无深意。以下写酒之美,用了“清”“多”“湑”“欣欣”等词,写肴之美,用了“馨”“嘉”“芬芬”等词,从不同角度强化祭品的品质优良,借物寄意,由物见人,充分显示出主人宴请的虔诚。正因为主人虔诚,所以公尸也显得特别高兴,诗中反覆渲染公尸“来燕来宁”“来燕来宜”“来燕来处”“来燕来宗”“来止熏熏”,正说明了这一点,语异而义同,多次装饰变奏更突出了主旋律。因为公尸高兴,神灵也会不断降福给主人,这就是诗中反覆强调的“福禄来成”“福禄来为”“福禄来下”“福禄攸降”“福禄来崇”。只有诗的末句“无有后艰”,虽是祝词,却提出了预防灾害祸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引《毛诗序》“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的发挥倒是值得注意的。居安必须思危,这一点至今能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65-567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zàijīng gōngshīláiyànláiníng ěrjiǔqīng ěryáoxīn gōngshīyànyǐn láichéng 

zàishā gōngshīláiyànlái ěrjiǔduō ěryáojiā gōngshīyànyǐn láiwèi 

zàizhǔ gōngshīláiyànláichǔ ěrjiǔ ěryáo gōngshīyànyǐn láixià 

zàizōng gōngshīláiyànláizōng yànzōng yōujiàng gōngshīyànyǐn láichóng 

zàimén gōngshīláizhǐxūnxūn zhǐjiǔxīnxīn fánzhìfēnfēn gōngshīyànyǐn yǒuhòujiān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辽东万里¹辽水曲,古戍²无城复无屋。
译文:辽东之地路途遥远,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早已没有城楼,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
注释:¹万里:形容道路遥远。²古戍:指戍守的古城楼。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复黄金买衣服。
译文:那里气候异常寒冷,常常是黄云满天冰雪盖地,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又怎会吝惜呢?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译文: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但遥望回家的路,唯觉遥远路漫漫。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译文: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译文:我宁愿生为草木,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
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王建的《辽东行》反映了战事的艰苦,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liáodōngxíng--wángjiàn

liáodōngwànliáoshuǐshùchéng

huángyúngàixuězuòshānhuángjīnmǎi

zhànhuíshōugōngjiànzhèng西huímiànjiāxiāngyuǎn

niánniánjùnxiànsòngzhēngrénjiāngliáodōngzuòqiūbǎn

níngwèicǎoxiāngzhōngshēngyǒushēnxiàngliáodōngxíng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¹。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注释:¹遥岑:远山。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双缕(lǚ)¹绣盘金²,平沙油壁侵。宫人斜³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注释:¹双缕:双丝线。²盘金:油壁:车名。妇人所乘之车,车身饰以油漆,故名。³宫人斜:唐代宫女的坟墓。此处泛指宫人之墓。⁴西陵:此指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朱明王朝的象征。当清兵的铁蹄踏上十三陵之后,忠于朱明王朝的人上无不痛心疾首、难以接受此事实。当 时,因抗清而身陷囹圄的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狱中含泪写下这首被人称作“绝笔’的词作。【疏星注:陈子龙从未进过监狱,这首词是和朋友倡和时所填。】 故国之思,优愤之情溢于言表,结句更明确表达了期复明室的不可动摇的意念。【疏星注:陈子龙填此词时,对复国已经不存希望,也已失去不可动摇的信念,此词 只是哀叹故国沦亡,亲友凋零。】全词凄怨激楚,悲愤填膺,与国变之前的作品显然大异其趣,足见作者词风在国破家亡后的转变。

tángduōlìng··hánshí--chénzilóng

shíwénxiāncháolíngqǐnyǒurěnyánzhě

cǎodàifānglínhántángzhǎngshuǐshēngèngfēngduànyáocénxiàfēihuāhuāshànglèichuīliǎngnánjìn

shuāngxiùpánjīnpíngshāyóuqīngōngrénxiéwàiliǔyīnyīnhuíshǒu西língsōngbǎichángduànjiétóngxīn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竹子挺拔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白居易这首《画竹歌》,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诉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物,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真竹相似者。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可谓绘竹第一人。以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探求萧悦独得画竹之秘原因的好奇心。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所画作对比,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机勃勃,枝活叶动,秀拔耸立;而他人所画竹身粗壮,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不凡。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野塘水边,埼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拔秀立。所谓“野塘水边埼岸侧”,是极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因为野塘曲岸,更容易形成一种远离人间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下文“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婵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檀栾婵娟,玉润碧鲜。”不失筠粉态,是指其逼肖真竹,表明图画连青嫩带粉的鲜态及在风惊烟锁的特殊环境中,摇曳多姿、萧洒脱俗的婀娜神态都毕现无遗。由于画得如此逼真,竟使诗人怀疑这不是画,而是真实的生长于泥土之中的竹子了,他回忆起在天竺寺前、湘妃庙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竹子。这是第三层描写。“低耳静听疑有声”堪称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因为只有现实中的竹子才会在风吹之下发出婆娑之声。萧氏所画竟能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看来“丹青以来唯一人”之誉诚非虚言。

  诗的最后一部分是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一番。然而岁月难驻,时光易逝,身怀绝技的画家已是手颤眼花,满头华发的老人了。这幅画便是他的绝笔之作。自此以后,再想求得他的画已是难乎其难了。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画家的珍惜之情,无形中也抬高了这幅画竹的价值。

  诗的开头曾评价萧氏画竹能够“下笔独逼真”,诗中通过萧画与别人所画的对比,萧画本身的神态和真实的竹子三个方面对“逼真”二字作了具体描述,可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关于“逼真”的好处,朱自清先生认为,“这个‘真’固然指食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论逼真与如画》)宋人苏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也就是说,只追求形似并不足奇,写活,传神,有幽姿远韵,才是逼真的要求。白居易这首诗在描述萧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不根而生从意生”,也就是说萧氏事先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将个人意趣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也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huàzhú--bái

zhízhīzhōngzhúnánxiějīnsuīhuàshìzhě

xiāolángxiàzhēndānqīngláiwéirén

rénhuàzhúshēnféiyōngzhǒngxiāohuàjīngshòujiéjiésǒng

rénhuàzhúshāoléichuíxiāohuàzhīhuódòng

gēnérshēngcóngshēngsǔnérchéngyóuchéng

tángshuǐbiānànsēnsēnliǎngcóngshíjīng

chánjuānshīyúnfěntàixiāojǐnfēngyānqíng

tóukànshìhuàěrjìngtīngyǒushēng

西cóngjīngjìnérjiànshěngxiàngtiānzhúqiánshíshàngjiàn

dōngcóngjīngshūqiěháncéngxiāngfēimiàozhōngkàn

yōu姿yuǎnshǎorénbiéjūnxiāngkōngzhǎngtàn

xiāolángxiāolánglǎoshǒuchànyǎnhūntóuxuě

yán便biànshìjuéshícóngjīnzhúyóunán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鸣筝(zhēng)¹金粟(sù)²³,素手玉房前。
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注释:¹鸣筝:弹奏筝曲。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³柱:定弦调音的短轴。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⁵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欲得周郎¹顾,时时误拂弦²
译文: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¹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²拂弦:拨动琴弦。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雅致的筝枕,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雅致的筝枕,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591-592页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234页

tīngzhēng

duān tángdài 

míngzhēngjīnzhù shǒufángqián 
zhōuláng shíshí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