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霜筠保岁寒,风枝轻戛玉琅玕。何人重作翩翩赋,写出高标与谛看。
万个霜筠保岁寒,风枝轻戛玉琅玕。何人重作翩翩赋,写出高标与谛看。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五云山¹上五云飞,远接群峰²近拂堤(dī)³
译文:五色彩云在五云山顶环绕飘荡,向远处与众多山峰相连,近处山脚下即是钱塘江堤岸。
注释:¹五云山: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群山之一,邻近钱塘江。据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故以“五云”名之。关于山的得名,民间还流传着观音大士去西天瞻拜佛祖,路经此山,流连忘返,遗落莲花,化为五色祥云的故事。²群峰:指的是西湖西南和南面诸峰,如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月桂峰、白鹤峰等。³堤:指钱塘江的江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¹啼。
译文:如果有人问杭州什么地方最美,在这座山中你可以听到野莺婉转鸣叫的声音。
注释:¹野莺:一种身体很小,褐黄色羽毛、嘴短而尖、叫声清脆的小鸟。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55年来杭州疗养时所作。说到杭州,我们马上会联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毛泽东对西湖这一城市名片绝口不提,反将笔墨都花费在杭州周边的群山上,看似有些买椟还珠,但内中却有其原因。其一,毛泽东生性豪爽,与西湖的柔媚绮靡本就扞格,而与雄峙苍莽的山峰甚是合拍,将这种性格融入诗歌之中,便总是倾心于编绘“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壮容。于是我们在他的诗词中总是为“苍山如海”的娄山、“横空出世”的昆仑山、“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和“磅礴”的乌蒙山所打动。当然,他的诗作中也有许多写水的作品,但写水时写的也多是“浪遏飞舟”,如“铁马”、如“雪花”的怒涛,很少描绘平静柔美的水。这与毛主席一生戎马的经历和慷慨豪迈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其二,毛主席时有失眠之苦,在杭休憩期间,医生建议他多进行登山、游泳等活动。游泳时限制较多,相比之下,登山不仅可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且条件更为便利。杭州的山峰地势平缓,植被繁茂,正是山行放松的好去处,据说毛泽东在杭州疗养时几乎日日携书登山,在山顶阅读休息片刻,再另行觅路下山,那根著名的、胡志明的烟斗都换不来的竹杖便是他在杭州期间为方便登山所制。精神上的契合与休养期间的频繁接触也许正是毛泽东对杭州诸山情有独钟的原因。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描绘了五云山的自然景色和地理位置:五云山上飘飞着五颜六色的云彩,形成一道奇妙的景观,让人大饱眼福;五云山远远地连接着西湖群山,近处轻轻地擦过钱塘江江堤。“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之一。《云栖纪事》云:“山之巅有五色瑞云盘旋其上,因名。”可见,五云山因传说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明人张岱在《西湖寻梦》中对“五云山”有以下描述:“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宛若双锥朋立。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说明五云山的自然景色自古有名,历史悠久。“五云山上五云飞”,这是一个让人叫绝的佳句,全句七个字,竟两写“五云”。此处的重复,恰好道出了该山的奇妙传说和动人景色。第一个“五云”言的是山,第二个“五云”说的是云。这种连珠妙语,形象美好,声律动听,在我国古诗中早有垂范。“远接群峰近拂堤”进一步写“云飞”的情况:它“远接”西湖周围的“群峰”,“近拂”钱塘江的大堤,可见“云飞”范围之广。“群峰”,指西湖西面和南面的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灵峰山、月桂峰、白鹤峰等诸峰。这里的“堤”,指邻近的钱塘江江堤。“接”为连接,“拂”指轻轻擦过。“接”、“拂”两个动词状写“云飞”的气势,十分传神。“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作者纵行五云山中,观祥云布展,流莺殷勤,忽有所悟,乃在末尾两句中以设问方式叙出。杭州西湖名满天下,赞者在在多有,但赞者越多,游人便越密,喧嚣嘈杂之际,再好的景色,也难免沦为“一无可看”。五云山名气不响,当时离市区又远,罕有人迹,但重峦叠嶂之间,杂花茂树,鸟语莺啼,自有一番清幽之趣。据说毛泽东游五云山的时候,没有通知随行的官员,只带上身边警卫等寥寥数人,轻装简从,从钱江果园沿山径而上,经五云山一直走到上天竺,在四个小时中不与外界联系,处于“失踪”状态,归来之后,兴而有作。毛泽东一生经过大风大浪无数,建国后又日理万机,至杭州本为休养身心。因此,热闹的西湖对他应该已难有什么吸引力;相反,置身山野,享受孤独漫步的心情,恐怕是他此时最需要的。

  五云山位于西湖南部群山之中,近与万岭山、琅珰岭、狮峰岭、棋盘山、上天竺联袂,远与南北二高峰对峙,而钱塘江堤则近在山脚下。故次句言“远接群峰近拂堤”。此句将五云山远近水光山色尽揽其中,气势不可谓不宏,境界不可谓不廓;而“接”、“拂”二字,又将“五云山”与毛泽东其他诗中的“怒涛”、“飞浪”等意象区别开来,于刚健之中自饶和婉。

  《五云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诗人注重描写自身感官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却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喜读,令人耐读,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真实地描写了自身感官感受,并且获得了成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总离不开人的感觉器官。目视、耳闻、品味……为了形象地描写客观事物,使读者也有切身的感受,作家常常细腻地描写人的感官的种种感受。本诗前两句“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诉诸视觉,后两句“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诉诸听觉,前者为后者作铺垫,重点突出“此中听得野莺啼”。由于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自身感官的感受,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毛泽东着重描写野莺之啼,意在表现他心中美好闲适的情调。

参考资料:
1、 曾禹.《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32页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¹伯庸²之末胄(zhòu)³兮,谅之屈原。
译文:我是伯庸的传人啊,拥有正直诚信美德的屈原。
注释:¹伊:他。²伯庸:有说屈原父亲的字。³末胄:最后的后代。⁴谅:诚信。⁵皇:出身皇族。⁶直:正直。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¹²(zhào)³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译文:我的始祖是古帝高阳氏,与楚怀王同根相连。
注释:¹云:说。²余:我。³肇祖:始祖。⁴高阳:高阳帝颛顼。⁵婵连:族亲相连。同祖父的关系。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¹²受命于贞节³兮,鸿永路有嘉名。
译文:我秉受天地正气而生啊,拥有美名和远大前程。
注释:¹原:屈原自称。²生:生来。³贞节:忠贞不二的节操。⁴鸿:鸿达,鸿大。⁵永路:长远道路。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¹光明于列星。
译文:我的名字与天地相齐啊,美好德行堪比天上群星。
注释:¹并:并列。
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吸精粹¹而吐氛浊²兮,横³邪世而不取容
译文:我吸入精华吐出浊气啊,身处浊世却难以容身。
注释:¹精粹:精华。²氛浊:尘浊之气。³横:横行。⁴邪世:邪恶世界,乱世。⁵取容:讨好以取得容身。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行叩诚¹而不阿²兮,遂见排³而逢谗(chán)
译文:我行为忠诚刚直不阿啊,于是遭到谗害受到排挤。
注释:¹叩诚:款诚,真诚。²不阿:不阿谀奉承。³见排:被排挤。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¹²虚而黜(chù)³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译文:君王听信谗言贬斥忠良,只亲近奸佞却对我不理。
注释:¹后:君王。²听:一作吸。³黜:废黜。⁴不吾理:不理我。
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
肠愤悁(yuān)¹而含怒兮,志迁蹇(jiǎn)²而左倾³
译文:我心怀愤恨满腔怒火啊,意志颓丧犹豫不定。
注释:¹愤悁:愤怒。²迁蹇:委屈貌。³左倾:颓丧不振。
心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心戃(tǎng)¹²不我与³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译文:不被信任我内心悲伤,不被亲近我孤苦伶仃。
注释:¹戃慌:忧愁慌乱。²其:代词,他,那。³与:相与。交好。⁴速速:迅速貌。
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
¹灵修²而陨志³兮,吟泽畔之江滨
译文:辞别君王我心灰意冷啊,低吟悲歌在泽畔水滨。
注释:¹辞:辞别。²灵修:有修德之神灵。这里指君主。³陨志:陨失志向。志意堕落。⁴吟:行吟也。⁵泽畔:湖泽岸边。⁶江滨:江边。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椒桂¹²以颠覆³兮,有竭信而归诚
译文:花椒桂树纵使遇害遭难,依然竭尽忠信一片诚心。
注释:¹椒桂:椒料和桂菌。皆调味香料。²罗:网罗。³颠覆:颠仆;跌落。⁴竭信:竭尽忠信。⁵归诚:归于诚心也。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谗夫蔼蔼¹而漫著²兮,曷其³不舒予情。
译文:奸佞嘁嘁喳喳抑人扬己,为什么不让我抒发真情!
注释:¹蔼蔼:浓烈貌。²漫著:弥漫显著。³曷其:何其。⁴予:我的。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始结言¹于庙堂兮,信中涂²而叛之。
译文:当初我们曾在庙堂约定,如今却听信谗言中途变心。
注释:¹结言:用言辞订约。口头约定。²中涂:中途。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怀兰蕙(huì)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译文:我怀揣兰蕙和衡芷啊,却被抛弃荒野不用。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声哀哀而怀高丘¹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译文:怀念故土高山声声哀叹啊,思恋祖国家乡满怀愁情。
注释:¹高丘:高山。隐含狐死首丘之意。
愿承闲而自恃兮,径婬曀而道壅。
愿承闲¹而自恃²兮,径婬(yín)(yì)³而道壅(yōng)
译文:我本想找机会自能竭尽忠心,但道路堵塞前途黯淡。
注释:¹承闲:继承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²自恃:自恃闲德也。³淫曀:多水昏暗。
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
颜霉黧(lí)¹以沮败兮,精越裂²而衰耄³
译文:面目黧黑人憔悴啊,身老力衰没精神。
注释:¹霉黧:发霉污黑。²越裂:消散分裂。³衰耄:衰老糊涂。
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裳襜(chān)¹而含风兮,衣纳纳²而掩露。
译文:阵阵冷风吹动我的裙裳啊,浓浓寒露打湿我的衣裙。
注释:¹襜襜:飘动貌。²纳纳:沾湿貌。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赴江湘之湍流¹兮,顺波凑²而下降。
译文:奔赴湍急的长江和湘水啊,顺随波涛向下漂行。
注释:¹湍流:急而回旋的水流。²波凑:凑聚的波涛。
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汹汹。
徐徘徊于山阿¹兮,飘风²来之汹汹。
译文:我慢步徘徊在山窝啊,山风阵阵回旋凶猛。
注释:¹山阿:山的曲折处。²飘风:旋风,暴风。
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
驰余车兮玄石¹,步余马兮洞庭。
译文:驾起我的车向玄石山奔驰,让我的马儿在洞庭山徘徊。
注释:¹玄石:山名。在洞庭湖西。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平明发兮苍梧¹,夕投宿兮石城²
译文:黎明我从苍梧山出发啊,傍晚我投宿在石城山顶。
注释:¹苍梧:苍梧山,又名九嶷山,在湖南南部。²石城:城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quē)¹而玉堂²
译文:荷花车盖菱花车啊,紫贝楼台白玉厅。
注释:¹阙:阙车。游车补阙者曰阙车。²玉堂:玉装饰的车堂。
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霓裳。
薜荔¹饰而陆离²³兮,鱼鳞衣而白霓(ní)(cháng)
译文:薜荔为装饰美玉做卧席啊,五彩的上衣,洁白的裙裳。
注释:¹薜荔:木莲。²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³荐:垫子。
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
登逢龙¹而下陨²兮,违³故都之漫漫
译文:登上逢龙山向下眺望啊,离开故都道路多么漫长。
注释:¹逢龙:山名。²下陨:下落。³违:久违。⁴漫漫:广远无际貌。
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思南郢(yǐng)¹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²
译文:想起那郢都的风物习俗啊,一夜之间九转愁肠。
注释:¹南郢:郢城南部。²九运:九转。
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扬流波之潢潢¹兮,体溶溶²而东回。
译文:波高流急茫茫一片啊,浪涛翻滚奔向东方。
注释:¹潢潢:水势浩大的样子。²溶溶:缓缓流动貌。
心怊怅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颓。
心怊(chāo)¹以永思兮,意晻(ǎn)²而日颓。
译文:心惆怅止不住的思念啊,精神郁闷一天天倍觉神伤。
注释:¹怊怅:惆怅。²晻晻:无日光,黑暗貌,抑郁貌。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白露纷以涂涂¹兮,秋风浏²以萧萧。
译文:霜露一片白茫茫啊,秋风急吹萧萧响。
注释:¹涂涂:浓厚的样子。²浏:风疾貌。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译文:身随水流不回返啊,灵魂远逝愁难当。
叹曰:
叹曰:
译文:可叹啊:
譬彼流水,纷扬磕兮。
¹彼流水,纷²³兮。
译文:你正如那奔腾的江水,轰轰隆响啊。
注释:譬¹:比如。²纷:纷纷。³扬:激扬。⁴磕:水石撞击声。
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波逢汹涌,濆(pēn)¹(pāng)²兮。
译文:风卷大水,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啊。
注释:濆¹:喷涌。²滂沛:水大充沛,波澜壮阔。
揄扬涤荡,漂流陨往,
揄扬¹(dí)²,漂流陨往,
译文:大风鼓荡搏击,层层波浪下流而去。
注释:¹揄扬:挥扬。²涤荡:荡洗。冲刷。陨往:下流而去。
触崟石兮,龙邛脟圈,
触崟(yín)¹石兮,龙邛(qióng)²(luán)圈,
译文:撞击巨石啊,激流回旋动荡。
注释:¹崟:《五音集韵》:崟,高险也。²龙邛:水波互相撞击之貌。脟圈:挛曲。
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缭戾(lì)¹宛转,阻相薄兮。
译文:水流盘旋不前,终究被阻挡啊。
注释:¹缭戾:缭绕屈曲。
遭纷逢凶,蹇离尤兮。
遭纷逢凶,蹇¹离尤²兮。
译文:正如你遇到了无穷的祸害,遭受了罪过和诽谤。
注释:¹蹇:楚方言。²离尤:逢祸,遭罪。
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垂文¹扬采²,遗将来兮。
译文:我要留下清词丽句美篇,以待后人体会和感慨。
注释:¹垂文:焕发文采。²扬采:使文采流传。

  这首诗以概述屈原身世、名字、德操为开篇,倾诉了屈原空怀美德而不被信任任用的苦闷,以及被楚王放逐以后思君、念国、怀乡的情怀。全诗以浪漫之笔调,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从首句到“并光明于列星”。这一层,如屈原《离骚》的开头一段,夸耀屈原的血脉、身世、高贵的出身、姓名、美好的德行。如果,换了一个人这么说,那一定是狂妄的自我标榜。但这是屈原,凸显了屈原对自己极高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是空前的自我要求。实际上,这也是屈原宁屈不弯、宁肯投江也不能不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得过且过的心理基础。

  第二层是从“吸精粹而吐氛浊兮”到“躬速速其不吾亲”。这一层描写了屈原由于不愿意同流合污,导致受到权贵的排挤,受到奸邪的中伤。但屈原真正痛苦、忧伤、郁闷、失意和愤懑的,是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而这,是屈原对自己原先特别期许为国分忧的高贵品德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段是从“辞灵修而陨志兮”到“魂长逝而常愁”。这一层描写了屈原在流放过程当中的情感跌宕,正因为屈原有着高洁的品德,却遭逢混乱浊世,为庸众所排挤,为谗佞所中伤,为昏君所不信,报国无门,志不得申,所以屈原更感到示意和伤感。

  第四层是从“叹曰:譬彼流水”到末句。整段就是一个意思:表达了屈原为国砥柱,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高贵精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1296-1338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城窄山将压,江¹宽地共浮。
译文:桂林城窄四周的山好像要压下来,荔江江面开阔好像浮在地面一般。
注释:¹江:指桂江、荔江。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东南通绝域(yù)¹,西北有高楼²
译文:东南荔江通向极远之地,西北耸立着高高的雪观楼。
注释:¹绝域:极远之地。²高楼:指雪观楼,见《桂海虞衡志》。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¹
译文:青枫两岸的树木,有神灵在此护佑;而在深邃的白石潭底,还游弋着巨龙。
注释:¹白石湫:在桂林城北七十里,俗名白石潭。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殊乡¹竟何祷(dǎo)²,箫鼓³不曾休。
译文:龙船上箫鼓的声音从不停歇,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祈求呢?
注释:¹殊乡:异乡;他乡。²祷:请求,盼望。³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城窄被山包围,很压抑,端午节涨水,漓江宽阔,江中的洲子局部被水淹没就产生诗中的“江宽地共浮”现象,作者写的是景,对桂林的印象。也表达了作者的心镜。当时诗人受朝中“牛(僧孺)李(德裕)党争”的牵累,被排斥出朝,随好友桂管观察使郑亚来到桂州,任掌书记闲职,心头自有一番滋味。北宋诗人黄庭坚流放宜州,路过桂林,也为秀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写出了《到桂州》:“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干峰何!”诗中所提到的李成、郭熙皆为著名画家。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这两句中“箫鼓”就是扒龙船中的唢呐及龙船鼓。他刚到桂林,对桂林龙船习俗不了解,旧时扒龙船,有在庙里日夜唱龙船歌,唢呐、鼓、锣伴奏的习俗。“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箫鼓的声音从不停息,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祈求呢?真实描述了作者的思索。李商隐的诗句告诉大家,他当时就住在龙船庙附近,近漓江,周边有山,西北有高楼。

  桂林至阳朔的百里漓江,碧水萦回,奇峰夹岸,不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四观。这些在文人诗作中也都有表现。如唐代许浑《送杜秀才》诗曰:“桂州南去谁与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朝霞辉映,绿草千里,斜阳光照,船帆半挂……整首诗如一幅艳丽的水彩画。明代俞安期《漓江舟行》,写出了躺卧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枕下流水潺潺,枕旁峰峦渐去,令人神往,令人眷念。清代张联桂《望桂林阳朔沿江诸山放歌》,则描绘了漓江雨后的动人景象,诗中曰:“须臾雨过云亦散,依旧万朵青芙蓉。

guìlín

shāngyǐn tángdài 

chéngzhǎishānjiāng jiāngkuāngòng 
dōngnántōngjué 西běiyǒugāolóu 
shénqīngfēngàn lóngbáishíqiū 
shūxiāngjìngdǎo xiāocéngxiū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满塘秋水碧泓(hóng)(chéng)¹,十亩菱花²晚镜³清。
译文: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
注释: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¹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泓澄,水深而清。²菱花:菱的花。³晚镜:谓晚间水面波平如镜。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景动新桥横螮(dì)(dōng)¹,岸铺芳草睡鵁(jiāo)(qīng)²
译文: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晚的茵褥鵁鶄安睡其上。
注释:¹蝃蝀:虹的别名。出自《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²鵁鶄:水鸟名,即池鹭。又作“交精'。典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¹投夜魄当湖落,岳²倒秋莲入浪生。
译文: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围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注释:¹蟾:蟾蜍。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典出《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²岳:山岳,山峰。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何处最添诗客兴¹,黄昏烟雨²乱蛙声。
译文:何处最能撩拨起诗兴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
注释:¹诗客兴:诗人之兴致,此处系韦庄自指。²烟雨:细雨。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当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晚”、“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81-683页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nè)¹而好学。兴平²中,关中³扰乱,与兄季中将军段煨(wēi)。采稆(lǚ)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¹⁰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的哥哥以进山采集野生稻谷贩卖为生,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注释:¹质讷:质朴诚实,不善言辞。²兴平:汉献帝年号。³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⁴扰乱:混乱。⁵季中:董遇之兄董季中,魏国著名学者。⁶依:依附。⁷段煨:东汉末年将领。⁸稆:野生的禾。⁹负贩:担货贩卖。¹⁰投闲:乘隙。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遇善¹²《老子》,为《老子》作训注³。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⁵。”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注释:¹善:擅长,善于。²治:研究。³训注:注解。⁴见:同“现”,显现。⁵苦渴无日:意思是苦于时间不足。⁶或:有人。⁷时:随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