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
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
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箪瓢钟鼎,看来一等滋味。
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箪瓢钟鼎,看来一等滋味。
天上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真儿戏。惟有神仙长年诀,长似功名富贵。
天上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真儿戏。惟有神仙长年诀,长似功名富贵。
欲捣玄霜,难寻玉杵,何日蓝桥遇。裴郎老矣,云英那肯随去。
欲捣玄霜,难寻玉杵,何日蓝桥遇。裴郎老矣,云英那肯随去。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楚人和氏¹得玉璞(pú)²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³,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kuáng),而刖(yuè)其左足。及厉王薨(hōng),武王即位,和又奉(pěng)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¹⁰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¹¹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¹²,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¹³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¹⁴之以石,贞士¹⁵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¹⁶悲也。”王乃使玉人理¹⁷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献,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献前去调查原因,那献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献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献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献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注释:¹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²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³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⁴相: 鉴别,鉴定。⁵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⁶诳:欺骗。⁷刖: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⁹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¹⁰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¹¹泣:这里指眼泪。¹²故:原因。¹³奚:为什么。¹⁴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¹⁵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¹⁶所以:…的原因。¹⁷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新秋至,人乍¹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²画船东去也,这思量³起头儿一夜。
译文:新秋刚到来的时候,心上人也匆匆离别。顺着绵长的江面,水儿流淌着,月儿也是残缺的。那华美的船儿悠悠然向东远去渐渐隐没。这离别的愁苦啊,在这第一个夜晚就暗暗生起。
注释: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小令兼用。¹乍:刚刚,起初。²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³思量:这里是思念、牵挂之意。⁴起头儿:开头,起始。

  此曲寄寓了作者因离人远去而产生的怅惘伤感之情。先实写送别时所见到的情景,以抒发自己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之情;后转向虚写,从眼前联想到往后,表明思念绵长不绝。全曲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愁思寓于具体的景物之中,精心勾画了一幅冷落孤寂的图画,极力渲染凄凉孤独的气氛,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愁情。

  此曲开首两句,既是交待时间与事由,同时也暗含着送别时产生的伤感之情。秋气清疏,易生悲凉,偏偏赶上在这时候送行,行人和送行人的惆怅是可想而知的。宋代柳永有句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吴文英有句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何处合成愁》)都写到了秋令对离人的影响,何况这场分离来临得那么突然。一个“乍”字,给人留下了惊心的感觉。这两句为全曲定下了感伤的基调。

  离人远去,送行人还留在江岸边不忍走开,凝视着前方出神。“顺长江”一句是景语,又是情语,意味深长。顺流东下的江水与行舟是同一方向,说明送行人一直在眺望那船影消失的远方;水流残月,一派凄清,那月亮也“残”而不能团圆,恰可作为这番别离的象征;江水不停东流,残月却驻留原处,这又衬示出去者远去、留者伫立的离情别意。更主要的是,水、月都曾是送别现场的见证,正是这长江水载走了行舟,而让残破的月影替代了它的位置。作者眼前只见残月,不见人影,离愁别恨便油然而生。

  此时只剩下作者自己孤身一人,孑然独立江头,便增添了离情的凄凉与孤独。触景生情,作者眼前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当时“悠悠画船东去也”的一幕。将分手情形置于回想中补叙出现,是绝妙的构思,它再度回应了“人乍别”的不堪正视。点明“画船”,上船的当是名女子,按元曲的表现习惯,这场“乍别”发生于男女之间。而“悠悠”二字,又显示了相思的缠绵情味。

  前面都是实写,通过所见到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之情,而最后一句,作者将笔锋一转,由实写转向虚写。“这思量起头儿一夜”,这离愁别恨,才只是刚开了个头,想到此,心中的怅惘感伤之情就愈觉不堪忍受。这里不具体描述此时思念的况味,只用“起头儿一夜”五字,既回应了“人乍别”“水流残月”,又包含着对往后日子的联想,以“第一夜”来推想和概括今后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离情别绪,刻骨相思的滋味,不言自明。这最后一句,既是对全曲的一笔总结,又把离愁别恨推向绵绵不绝的将来。故由此结束,简洁有力,意味无穷。元曲善以巧笔呈柔婉的思致,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453-454
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括地志》
鼻来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¹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来神。《括地志》
译文:鼻亭神在营道县向北六十里的地方。有传说:舜被葬在九疑,象来到这里,后人立祠 ,名叫鼻亭神。
注释:¹故老:老人。
鼻亭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元和九年,河南薛公(原注:伯高也) 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革邪,敷和于下州之罢人,去乱即治,……披地图,得是祠,……命亟去之。于是撤其屋,墟其地,沈其主于江。《柳河东集记》
鼻来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¹,相传且千岁。元和九年,河南薛公(原注:伯高也) 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huì)革邪²,敷(fū)³于下州之罢人,去乱即治,……披地图,得是祠,……命亟去之。于是撤其屋,墟其地,沈其主于江。《柳河东集记》
译文:鼻亭神,就是为了纪念象而建立的祠堂,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从来没有拆除过,完整得好像新的一样,相传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元和九年 (814),河南薛公担任刑部郎中刺道州,消除污秽革除弊端,对下州疲惫的百姓亲厚和睦,平定动乱并加以治理……按照地图找到了这个祠堂……薛公命令拆了它。于是,推翻它的屋子,让此地变成了废墟,把主干沉到了江中。
注释:¹恒新:一直总是新的。²革邪:革除邪恶。³敷和:亲善和睦,使亲厚和睦。
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华。
春酒甘如醴(lǐ)¹,秋醴清如华。
译文:好的春酒喝起来如同甜酒,好的甜酒清澈如水泛着光采。
注释:¹醴:甜酒。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今古北邙(máng)¹下路,黄尘²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³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孟津: 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¹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黄河南。王公贵胄多葬于此。²黄尘:指岁月时光。³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盖世功名将底¹用,从前错怨(yuàn)天公。浩歌²一曲酒千钟³。男儿行(xíng),未要论穷通
译文: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
注释:¹底:何,什么。²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³钟:同盅。⁴行:行为。⁵处:处世。⁶是:正确。⁷穷通:穷困与显达。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该词描绘出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美感,谐调而又扣人心弦的画面。鸿雁飞,鸿雁归,人将何处回?词人的感情随着这激荡人心的画面盘旋弥漫,感人至深。

  下片强压“长恨”浩歌放饮的意象,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词人的郁愤欲盖而弥彰,显得蕴藉而深远,更加挥之不去,难以摆脱。词人身处江河日下的时代,又遭“莫须有”的诘难,心中的郁愤自不待言。词作通过描写阔大的意象,以辽阔显苍凉,以浩歌掩感伤,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可想而知。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内心的无限惆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再由抒情转入下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是词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它涵盖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生活教科书作用。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第130页
2、 张苓蕴 汪翔宇选注.历代词精品百首 (南宋-近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第112页

línjiāngxiān ·luòyángwǎngmèngjīndàozhōngzuò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jīnběimángshānxià huángchénlǎojìnyīngxióng rénshēngchánghènshuǐchángdōng yōuhuái怀shuígòng yuǎnsòngguīhóng鸿 
gàishìgōngmíngjiāngyòng cóngqiáncuòyuàntiāngōng hàojiǔqiānzhōng nánérxíngchùshì wèiyàolùnqióngt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