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正帆影驶,雨脚转天容开。
黄云覆野未极,青山趁人欲回。
风头正帆影驶,雨脚转天容开。
黄云覆野未极,青山趁人欲回。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¹
译文: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注释:¹拥:抱,抱持。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南亭¹草心绿,春塘泉脉²动。
译文: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注释:¹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²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¹(xù)²听禽响,雨余看柳重(chóng)
译文:阳光温暖亭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注释:¹景:日光。²煦:温暖。读。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逍遥池馆华¹,益愧专城²宠。
译文: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注释:¹“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²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660页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¹(fú)(yǐ)²,薄言³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注释:¹采采:茂盛的样子。²芣苢:植物名,即车前草,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³薄言:“薄”发语词,无义。“言”语助词。⁴有:取得,获得。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¹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²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注释:¹掇:拾取,摘取。²捋: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¹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²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¹袺:提起衣襟兜东西。²襭: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参考资料:
1、 骆玉明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19

míng xiānqín 

cǎicǎi yáncǎizhī cǎicǎi yányǒuzhī 
cǎicǎi yánduōzhī cǎicǎi yánluōzhī 
cǎicǎi yánjiézhī cǎicǎi yánxiézhī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有妇人昼(zhòu)¹²小儿沙上而浣衣³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chù),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¹⁰,竟不知。虎亦寻¹¹¹²¹³。噫(yī)¹⁴,虎之食人,先被¹⁵之以威,而不惧¹⁶之人,威亦无所施欤(yú)
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¹昼日:白天。²置:安放。³浣衣:洗衣服。⁴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⁵仓皇:匆忙而慌张。⁶自若:神情不紧张。⁷熟: 仔细。⁸首:头。⁹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¹⁰痴:此指无知识。¹¹寻:副词,随即,不久。¹²卒:最终。¹³去:离开。¹⁴噫:估计。¹⁵被:施加,给......加上。¹⁶惧:害怕 。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梦冷黄金屋¹。叹秦筝²、斜鸿阵里³,素弦尘扑。化作娇莺(yīng)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shū)。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qióng)台、涌起弹(dàn)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译文:梦中的黄金屋已然凄冷,可叹秦筝上斜排的弦柱似雁阵飞行,洁白的筝弦蒙上了灰尘。她化作娇莺飞回去,还能辨认出纱窗旧日的绿色青痕。窗外正吹过细雨蒙蒙,樱桃如红豆般圆润晶莹。这相思愁恨难以平静,君可知情?它就像琼玉棋枰,弹棋局起伏不定。孤灯相伴映出我消瘦的身影,总嫌那烛光太明。
注释:¹黄金屋:形容极其富贵奢华的生活环境。²秦筝:古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故名。³斜鸿阵里:筝柱斜列如雁阵。⁴素弦:素琴的弦。⁵荆桃:樱桃。⁶菽:豆的总称。⁷弹棋局:弹棋,古博戏,此喻世事变幻如棋局。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鸳楼¹碎泻东西玉²。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chāi)³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xiāo)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译文:鸳鸯楼上碰杯饮酒,玉杯碰碎美酒倾。试问她的芳踪,何时再能相逢?实在难以嫌头簪翠钗的丽影。欲把宫眉画成纤云式样,生绡的画幅描上她的秀容,只怕不是时兴的新妆。歌舞的彩扇、牙板如今都在,只恨无人,能将大宋隆盛的乐曲听懂。空虚地掩袖拭泪,独倚着寂寞寒冷的翠竹!
注释:¹鸳楼:即鸳鸯楼,为楼殿名。²东西玉:据《词统》:“山谷诗:‘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注:酒器也。玉东西亦指酒。³翠钗:翡翠钗。⁴横云:唐代妇女眉型之一。⁵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⁶红牙:牙板,古乐器。⁷开元曲:盛唐时歌曲。⁸倚寒竹: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词,词用笔极为婉曲,意境幽深,极尽吞吐之妙。

  “梦冷黄金屋”词中描写的对象乃是一位不凡的美人。“黄金屋”用陈阿娇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贝班固《汉武故事》在这里作者借阿娇来写一位美人。词人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不仅是美人,还有故国。起句意谓美人梦魂牵绕的黄金屋已变得凄冷,实际上含有故宫凄凉之意。“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写室内器物,见到自己曾经抚弄过的乐器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不禁感慨万千。故以一“叹”字领起,化实景为虚景。秦筝,弦柱斜列如飞雁成行的古筝。素弦,即丝弦。梦魂化莺飞回金屋,还认得旧时的绿色纱窗,雨过,只见荆桃果实已长得如豆大。“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令人心中升腾中怀旧惜春之感。“化作娇莺”梦魂化莺,想象不凡。笔力奇幻,独运匠心。金屋冷寂之境、秦筝尘扑之景,亦为化作娇莺所见。逆入平出,特见波澜。景物描写,虚实交错。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琼台,此处则指玉石所作的弹棋枰。弹棋局,其形状中央隆起,周围低平。李商隐诗称为“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词人在此以玉制之弹棋局形容心中难平之恨。“此恨难平”总结上面各种情事,积愤难抑,自然喷发。词人由写景到抒怀。“消瘦影,嫌明烛。”借写消瘦的形象,表达一种悲凉的心境。借说“瘦影”,从而通过照出的反常心理曲折加以表露。

  下片以“鸳鸯碎泻东西玉。”起笔。以杯碎酒泻比喻宋朝的覆亡。鸳楼,即鸳鸯楼,为楼殿名。东西玉,酒器名。这句从写和美人的分离,喻指和故国的永别。佳人已远离,眷恋情仍深,词人仍希望能重睹其旧日丰采。“问芳踪、何时再展?”流露出自己重见佳人的热切愿望,但“翠钗难卜”佳人踪迹何在?又表明这一愿望的实现何其渺茫。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装束。”说自己准备把那容颜描绘在生绡画幅上,想来还是宫人旧时的装束吧。生绡,未经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以作画。眉横云样,指双眉如同纤云横于额前。旧时的装束代指故国的形象。与美人分离,希重会而又渺茫,只好托之丹青。通过这几层描绘,把故国之思写得力透纸背。“彩扇红牙今都在”。彩扇红牙(歌舞时用具),旧时之物俱在,已物是人非,自己聆听盛世之音,百感交集,却知音难觅。此时怀恋故国之人已越来越少只好独自伤怀。作者的这种感叹是对民族意识已经轻淡薄的情况而发的。然以“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的词语表达,曲笔抒怀也。开元曲,借唐开元盛世的歌曲,此处指宋朝盛时的音乐。“空掩袖,倚寒竹”,借竹的高风亮节表现自己坚贞不渝的品德。

  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词人曲笔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264-2266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20-322页

xīnláng ·mènglěnghuángjīn

jiǎngjié sòngdài 

mènglěnghuángjīn tànqínzhēng xiéhóng鸿zhèn xiánchén huàzuòjiāoyīngfēiguǐ yóurènshāchuāngjiù绿 zhèngguò jīngtáoshū hènnánpíngjūnzhīfǒu qióngtái yǒngtán xiāoshòuyǐng xiánmíngzhú 
yuānlóusuìxièdōng西 wènfāngzōng shízàizhǎn cuìchāinán dàigōngméihéngyúnyàng miáoshàngshēngxiāohuà shì xīnláizhuāngshù cǎishànhóngjīndōuzài hènrén jiětīngkāiyuán kōngyǎnxiù hánzhú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漥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¹,其善²者不过能为³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漥(wā)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zhuō)于毫厘间耳。
译文:古今画家画水多半都是用细小的纹路把水画成平静广远的样子,那些画得好的也不过是能画出波浪起伏的样子,以至使人用手摸画时,有高低不平的感觉,便认为是画得最好的了。但这种画的品格,只不过在技法的工拙上和印板纸争个优劣罢了。
注释:蒲永升:成都人,晚唐时著名画家,善画水。¹皱:曲折的纹路。²善:擅于。³为:画。⁴至:十分。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苍黄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tuān)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¹水之变,号称神逸²。其后蜀人黄筌(quán)、孙知微³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苍黄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mèi)如风,须臾(yú)而成,作输泻跳蹙(cù)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译文:唐代广明年间,隐士孙位才在山水方面画出了新的意境。他画奔腾的流水、巨大的波浪和曲折的山石,随着山石形态的变化赋予水不同的形状,将水的各种形态都画完了,被人称为“神逸”。后来的四川人黄筌、孙知微都学会了他的笔法。起初,知微打算在大慈寺寿宁院墙上画四堵湖滩水石的壁画,规划、构思了一年,始终不肯下笔。有一天,他慌慌张张地跑进寺内,急急忙忙地索取笔墨,挥笔时衣袖摆动,如同风吹,一会儿就画成了。画面上的水有一股奔腾倾泻、急促跳跃的势头,波涛汹涌,就像房屋要倒塌下来似的。知微死后,这种笔法中断了五十多年。
注释:¹尽:穷尽。²神逸:神韵十足。³孙知微:字太古,宋代画家。⁴营度:谋求,计算,这里指构思、布置。⁵苍黄:匆促,慌张。⁶奋袂:挥臂,这里是挥笔的意思。袂:衣袖。
近岁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窠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升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予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永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
近岁成都人蒲永升,嗜(shì)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窠(kē)¹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及²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³之,永升辄(zhé)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予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永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
译文:近几年的成都人蒲永升,爱喝酒,为人放纵不拘,性情与画融为一体。他出来才学前人画活水,掌握了二孙作画的原意。即使是黄居窠兄弟、李怀衮这类人都赶不上他。王公富人有时依仗着权势要他作画。蒲永升就嘻嘻哈哈取笑他们一番,扔下笔扬长而去;碰上他想作画时,不会在乎要画人地位的贵贱,顷刻间就画好了。他曾给我临摹寿宁院壁画中的水,画了二十四幅,每当夏天把它们挂在高堂里洁白的墙壁上,就感到冷风袭人,使人毛发竖立。永升现在老了,他的画很难得到,世上能鉴别他的画的人也很少。像从前董羽、近时常州人戚氏画的水,世上的人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当作宝贝。董、戚一类人画的水,可以说是死水,无法和永升画的水相提并论。
注释:¹黄居窠:筌季子,字伯鸾,仕蜀孟昶为翰林待诏,归宋授光禄寺丞。善画。²及:赶得上。³使:命令,让。⁴临:临摹。⁵传:传承。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译文: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戏写于黄州临皋亭西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