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均阳郡,平时百万家。
客行休访古,世异定兴嗟。
逐逐才为市,通通亦掺挝。
仅成新聚落,那复旧豪奢。
属者歌箫地,连畦蔓瓠瓜。
今来冠盖侣,荐箸欠鱼暇。
狭路几沙碛,颓垣剩土花。
街尘坌鸟雀,屋影暗桑麻。
恐有如鸮鹏,仍惊攫肉鸦。
遗基满空阔,面势踞谽谺。
一水纡龙脊,群峰簉犬牙。
封疆界梁楚,形胜引黔巴。
郡计稽图牒,农功富秉{禾七}。
吏庸常报最,帝泽向来赊。
劫火延中夏,髦头震四遐。
风声离夷裔,俗羽堕奇衷。
谷蓄宁关虑,山荒久废畲。
腰间尚牛犊,篱脚漫豵豝。
久矣皇恩洽,悠哉户籍加。
帅车初柅轨,倅戍未归槎。
厚本还千载,移风待两衙。
抚摩端不苟,悃愊信无华。
已日知胥悦,为生渐有涯。
耕耘捐末务,惰窳弃前瑕。
条教须源委,浮淫计蘖芽。
要能潴郑白,不必漕褒斜。
号召人投袂,污邪岁满车。
腾陵倾献替,陆续拜亨嘉。
绩效烦银笔,人才况绛纱。
翰藩仍庶富,馀付史臣夸。
闻道均阳郡,平时百万家。
客行休访古,世异定兴嗟。
逐逐才为市,通通亦掺挝。
仅成新聚落,那复旧豪奢。
属者歌箫地,连畦蔓瓠瓜。
今来冠盖侣,荐箸欠鱼暇。
狭路几沙碛,颓垣剩土花。
街尘坌鸟雀,屋影暗桑麻。
恐有如鸮鹏,仍惊攫肉鸦。
遗基满空阔,面势踞谽谺。
一水纡龙脊,群峰簉犬牙。
封疆界梁楚,形胜引黔巴。
郡计稽图牒,农功富秉{禾七}。
吏庸常报最,帝泽向来赊。
劫火延中夏,髦头震四遐。
风声离夷裔,俗羽堕奇衷。
谷蓄宁关虑,山荒久废畲。
腰间尚牛犊,篱脚漫豵豝。
久矣皇恩洽,悠哉户籍加。
帅车初柅轨,倅戍未归槎。
厚本还千载,移风待两衙。
抚摩端不苟,悃愊信无华。
已日知胥悦,为生渐有涯。
耕耘捐末务,惰窳弃前瑕。
条教须源委,浮淫计蘖芽。
要能潴郑白,不必漕褒斜。
号召人投袂,污邪岁满车。
腾陵倾献替,陆续拜亨嘉。
绩效烦银笔,人才况绛纱。
翰藩仍庶富,馀付史臣夸。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八月涛¹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chù)山回。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注释:¹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须臾(yú)¹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¹须臾:短的时间,片刻。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地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yuètāoshēnghǒulái tóugāoshùzhàngchùshānhuí 
quèhǎimén juǎnshāduīxuěduī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残(cán)¹何事²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³长。
译文:春天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怀念家乡。病中梳头,不快就像头发一样长。
注释:¹春残:暮春。²何事:为什么?³最:癸巳类稿作“发”。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燕语多¹终日在²,蔷(qiáng)薇风细³一帘香。
译文:房梁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语。柔风一吹,满屋都是蔷薇花的香气。
注释:¹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²在:历朝名媛诗词作“伴”。³细:轻柔。

  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人,纵使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匪特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似的。非但此也,就是个己的蓬松散乱的发髻,由于病中无力,梳整时也怪它太长了呢。象这样表现技术,岂是不懂女人心理的男子和学识不深的女人所能达到的。

  这首诗在李清照雅致、雄浑、怨愤三大类,属于前者。

参考资料:
1、 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198.

chūncán

qīngzhào sòngdài 

chūncánshìxiāng bìngshūtóuhènzuìcháng 
liángyànduōzhōngzài qiángwēifēngliánxiāng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¹。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jí)²。花粉³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译文: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花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注释:¹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²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³花粉:形容花花飘落。⁴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⁵刺桐花:植物,豆料。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花、紫花等色。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¹极。怕流莺(yīng)乳燕²,得知消息。尺素³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màn)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wú)碧。
译文: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注释:¹闲愁:为国家之愁。²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³尺素:书信。⁴彩云,指想念的人。“彩云”又作“绿云”,意同。⁵谩:作空、徒解。⁶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⁷层楼:高楼。⁸平芜:平原、原野。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这样残春景象,在他有点有面的描写中,被收拾无遗,而这位江南女子的伤春之情,也已经从中沁出。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夹;换头的“静”宁,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己感觉“相忆”的徒劳——“空”于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然而这无尽的闲愁。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种持。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忆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亡层楼,怕见平芜,却又情不自禁,登楼远望。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婉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莺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本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只不过要句句扣死。却也未免失于穿凿。倒不如果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参考资料:
1、 常国武著 .国学经典导读 辛稼轩词集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01 :第268页-第269页 .
2、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6页-第10页 .

mǎnjiānghóng ·chūn

xīn sòngdài 

jiāzhùjiāngnán yòuguòliǎo qīngmínghánshí huājìng fānfēng fānláng hóngfěnànsuíliúshuǐ yuánlínjiànjuéqīngyīn suànniánnián luòjìntónghuā hán 
tíngyuànjìng kōngxiāng shuōchù xiánchóu liúyīngyàn zhīxiāo chǐjīnchù cǎiyúnjiùzōng mànjiàorén xiūshàngcénglóu píng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钟鼓寒¹,楼阁暝(míng)²,月照古桐³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译文: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¹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²暝:昏暗。³古桐:老桐。⁴金井:以铜为栏的井。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¹水窗²高阁。闲倚(yǐ)户,暗沾(zhān)³,待郎郎不归
译文: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注释:¹灯背:意思是掩灯。²水窗:临水之窗。一作“小窗”。³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⁴郎不归:一作“归未归”。

  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瞑”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的“暗”,乃是昕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88-189
2、 王兆鹏编选.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30

gēnglòu ·zhōnghán

wéizhuāng tángdài 

zhōnghán lóumíng yuèzhàotóngjīnjǐng shēnyuàn xiǎotíngkōng luòhuāxiānghóng 
yānliǔchóng chūn dēngbèishuǐchuānggāo xián ànzhān dàilánglángguī 
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
淮西¹客舍,接得陈敬止²书有寄³
译文: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
注释:¹淮西:淮河上游地区,即今安徽合肥和凤阳一带。²陈敬止:作者的友人。³有寄:指作此词寄给陈敬止。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驿馆吹芦叶¹,都亭舞柘(zhè)²。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译文:我在驿馆寂寞地吹芦叶,又去都亭观舞听《柘枝》。记得去年相逢时,风雪充满了整个淮西,你我畅谈到深夜,残烛照着游子身上衣。
注释:¹驿馆吹芦叶:驿馆,即客舍。吹芦叶,吹芦叶卷成的哨子。²都亭舞柘枝:都亭,古时城郭附近的亭舍。柘枝,舞曲名。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曲水¹东流浅,盘山²北望迷。长安³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译文:遥想家乡东流清浅的曲水,却无法回到家乡去;北望你所在的东五台,却只看到天边烟雾凄迷。怨京城路途太遥远,你的书信太少稀。如今一年过去了,秋色又染遍了大地。
注释:¹曲水:古代有阴历三月上巳日在水边宴饮以祓除不详的风俗,后人便引水曲环成渠,流觞取饮为乐,称为曲水。王羲之《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这里指家乡萧山附近的曲水,有思乡之意。²盘山:即东五台,位于北京附近的蓟县境内,这里借指陈敬止所在的地方。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借指都城北京,也指陈敬止所在的地方。

  “淮西”指淮河上游一带,今安徽合肥市及凤阳地区。《元史·地理志》: “庐州路,宋为淮西路。”陈敬止,毛的朋友,余不详。这首是羁旅中怀念友人之词。前一年,两人在淮西客舍相逢,剪烛话旧,其后陈到京师,毛仍滞留淮西。陈寄书来,毛因而赋这首《南柯子》寄给陈,表达怀乡念友之情。上半阕写去年的相会。“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两句破空而来,异常工稳。“芦叶”,指卷芦叶为哨子吹,“柘枝”是舞曲名。芦之叶,柘之枝,对仗何其工稳。驿馆都亭,字面亦工。或以为两者合掌,实际不然。驿馆吹芦叶,写旅途凄冷,芦叶哨音令人难忍。“都亭舞柘枝”,淮西相逢,共看歌舞,值得欣慰。“相逢风雪满淮西”,点出相逢的季节环境。这“风雪”固然与时令有关,同时“最难风雨故人来”,“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风雪中逢故人,尤其难得,这“风雪”二字也就是前人所谓“着色”。“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这一句唤醒,一切都是去年发生的事。去年的事,今年还记得清楚,可见两人的交情非比一般。“残烛照征衣”写出剪烛话旧兼话别的特点。四句小词,却采用步步逆入的手法,耐人寻味。

  上半阕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两人淮西客舍的相遇,下半阕用顺叙写今日的旅愁和对知己的怀念。“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两句字面对得异常工稳,内容却大开大合。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引以为流觞曲水”的话。毛是萧山人,曲水就在附近,“曲水东流浅”,想象家乡景物,然而不能亲临。“盘山北望迷”,翘首故人所在,又望不到。盘山在北京附近蓟县境内,又名东五台。这里借指北京故人之所在。引 “盘山”就是为字面上跟“曲水”对得更工稳。一句东思故乡,一句北望故人,空间开阔。“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题目里是得到陈敬止的信才寄这首词,按常理应写收到信的高兴,但他却出人意外好象责备对方: “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信寄得太少,去年冬天分别,今年秋天才寄一封信。这种象是责怪,比正面写收到信的喜悦要清新和深刻得多,正是因为友情太深、相思太切,接到信反而怪写少了寄迟了。这首小词立意、布局和琢句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毛检讨词》中的精品。谭献评这首词用 “北宋句法”(《箧中词》),说得也是中肯的。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