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得珠没涛渊,悟后悚惕悔厥先。
世间万事无真是,辩口莫究然不然。
此心疑然古井水,与俗方圆宁得已。
纹楸亦有进道机,介视胜负齐生死。
臧子多智守己愚,能事不盖已日孚。
南风覆舟后诈狙,义战得隽逾老夫。
闲中败意防俗物,喜君相过不待屈。
此乐政令儿辈知,阅日无庸讥愒日。
昔人得珠没涛渊,悟后悚惕悔厥先。
世间万事无真是,辩口莫究然不然。
此心疑然古井水,与俗方圆宁得已。
纹楸亦有进道机,介视胜负齐生死。
臧子多智守己愚,能事不盖已日孚。
南风覆舟后诈狙,义战得隽逾老夫。
闲中败意防俗物,喜君相过不待屈。
此乐政令儿辈知,阅日无庸讥愒日。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¹登第²,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zhěn)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³画界堠(hòu),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zú),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nǎng)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jué)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hù)¹⁰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注释:¹武选:通过科举中的武科举来选拔武术人才。²登第:特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³申:至,到。⁴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⁵迎:面对。⁶辄:就。⁷著:接触,挨上。⁸镞:箭头。⁹逡巡:有所顾忌而徘徊不前或退却。¹⁰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齐大饥。黔敖¹为食(sì)于路,以待饿者而食²之。有饿者,蒙袂(mèi)³辑屦(jù),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jiē)!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¹⁰也!”从¹¹而谢¹²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¹³¹⁴!其嗟也可去¹⁵,其谢也可食¹⁶。”
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注释:¹黔敖: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²食:给吃,喂养。给……吃。³蒙袂: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⁴辑屦: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辑,拖。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鞋。⁵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双眼无神)⁶奉:同“捧”,端着。⁷执:拿。⁸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语气词,喂。⁹予:我。¹⁰斯:这地步。¹¹从:跟随。¹²谢:表示歉意。¹³微:不应当。¹⁴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¹⁵去:离开。¹⁶食:吃。
烛龙奔天衢,不照云下人。
烛龙¹奔天衢(qú)²,不照云下人。
译文:烛龙在天街上狂奔,可惜他的光芒救不了寒云下的人们。
注释:¹烛龙:太阳。²衢:大路。
阳货盗玉弓,仲尼粮绝陈。
阳货盗玉弓¹,仲尼粮绝陈²
译文:阳货贪婪无德,可是仍然掌握过大弓宝玉;孔丘坚守底线,却还是在陈地饱受穷困。
注释:¹阳货盗玉弓:阳货是鲁国权臣,趁新主年幼而发动政变,失利后窃取玉弓逃往外地叛乱。“玉弓”指宝玉和大弓,是周天子赐给鲁国的镇国之器。²仲尼粮绝陈:《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笔绝春秋成,乘桴汎洪渊。
笔绝春秋成¹,乘桴(fú)²汎洪渊。
译文:孔子笔耕不辍,终于写盗了春秋经;他就像乘着小木筏漂流于江海之上,不怕艰险的洪渊。
注释:¹笔绝春秋成:据说孔子作春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今人考证为非,读者姑妄听之。²乘桴:《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汎:同“泛”。
莫食汨罗鱼,肠中有灵均。
莫食汨(mì)罗鱼,肠中有灵均¹
译文:千万不要吃汨罗江上的鱼儿,它们肠子里都是屈原的血肉啊!
注释:¹灵均:即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青天上无路,黄泉下无门。
青天上无路,黄泉下无门。
译文:古往今来像孔子屈原这样才高德重的人却只能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漫漫长夜中,万古齐一尘。
漫漫长夜中,万古齐一尘。
译文:在这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贞洁贤良又怎样呢?德行败坏又怎样呢?到头来不过是一撮灰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寒雨¹连江²夜入吴³,平明送客楚山。(连江 一作:连天)
译文: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¹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²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³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⁴平明:天亮的时候。⁵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⁶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⁷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¹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²在玉壶³
译文: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释:¹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²冰心:比喻纯洁的心。³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丹阳¹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²深。
译文: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注释: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²楚云:指楚天之云。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¹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²明月心。
译文:芙蓉楼上为你饯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楚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¹高楼:指芙蓉楼。²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指的是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当时王昌龄作将江宁(今南京市)丞,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去往洛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寒雨连江”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含蓄的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黎明,客,指的是辛渐,楚山,指的是楚地的山,辛渐前往洛阳要经过楚地,这里,以“楚山”指代他的行踪。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色刚亮,我就在芙蓉楼上为您送别,远望那一片楚山,令人感到孤独,“平明”承接上句的“夜”,写出了离别的仓促,夜晚同来,黎明分手,来不及在此地漫游,是令人遗憾的。“楚山孤”这个景象,即写出了楚山的孤耸,又写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可谓情景交融之笔。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学网 陈祖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rónglóusòngxīnjiànèr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hánliánjiāng píngmíngsòngchǔshān  (liánjiāngzuò liántiān )
luòyángqīnyǒuxiāngwèn piànbīngxīnzài 

dānyángchéngnánqiūhǎiyīn dānyángchéngběichǔyúnshēn 
gāolóusòngnéngzuì hánjiāngmíngyuèxīn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吹转海门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笙歌声咽,泪满鲛绡。吾无恙,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¹、吹转海门²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³;笙(shēng)歌声咽,泪满鲛绡(xiāo)。吾无恙(yàng),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译文:司春的东方之神不懂人事,颠倒了风雨,吹转了涌向海门的江潮。看着烟火光焰低微,心随凤蜡燃尽成灰,听着笙歌声音呜咽,泪湿罗帕不知多少。我幸亏没病,一个炉子里烧着清香的柏子,灰碗茶喝后就把它倒掉。如果明月前来探寻佳人,他已离世远避空谷,暗尘已随骏马飘去,又被拆了明亮的河桥。
注释:¹颠风雨:犹狂风暴雨。²海门:海口。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诗:“江蹙海门帆散去。”³凤蜡:彩画凤鸟的蜡烛。皇甫松《抛球乐》词:“几回冲凤蜡,千度入香怀。”⁴鲛绡:《述异记》:“南海出鲛绡,一名龙纱,以为服,入水不濡。”⁵无恙:安好无病。《风俗通》:“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凡相问,曰无恙。”⁶一炉焚柏子句:苏轼《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⁷七碗覆松涛句:松涛,指烹茶的水沸声。卢仝《新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欧阳元《漫题》诗:“翰长昼闲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⁸空谷:空山。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⁹暗尘二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星桥,指元宵节的灯桥。
素馨田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土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素馨田¹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²续焰,蔗(zhè)节生苗³。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póu)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译文: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当年寄托的梦中,应有金屋贮藏的阿娇。如今已不见为漆灯添油,甘蔗萌生幼苗。整天被翠珠围绕,难以留住一寸时光,晨钟鸣响夜漏滴尽,一捧黄土有谁来祭浇?此情可问那流过门前的溪水,潺潺西去夜夜朝朝。
注释:¹素馨田:素馨,常绿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种来自西域,《南方草木状》里称之曰耶悉茗。屈大均《广东新语》:“素馨斜,在广州城西里三角市,南汉葬宫人之所。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塚上,故曰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胜于他处。以弥望悉是此花,又名曰花田。”²漆灯:《江南野史》:“沈彬居有一大树,常曰吾死可葬于是。及葬,穴之乃古塚。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灯盏,铜牌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熟,留待沈彬来。”³蔗节生苗:《群碎录》:“宋神宗问吕惠卿曰:何草不庶生,独于蔗?庶出何也?对曰:凡草种之则正生,此蔗独横生,盖庶出也。”蔗节生苗即指此。⁴寸阴:一寸光阴,以喻很短的时问。《晋书》:“陶侃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⁵钟鸣漏尽:指长夜将晓的时候。⁶抔土:指墓地。⁷浇:古人用酒洒在墓地上举行祭奠,叫做浇酒。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夜晚为元宵,是我国传统的一大节日,民间有盛大的灯会来庆祝。这日的风雨必然给佳节带来阴愁的气氛,而作者此词是在清初特殊历史条件下写的,惟以悲哀为主,主体的情感色彩最为浓重。词人于明代崇祯庚辰(1640)进士,中进士数年后,明王朝覆亡了。清兵攻破桂林,他便削发为僧,法名澹归,隐居于广东韶州丹霞山寺。当时金堡正是中年,此后古佛青灯又度过了三十余年岁月。这首词作于晚年,艺术上已达到成熟的高境,而且表现出内心情感的波澜。

  起笔紧扣词题,写出上元节气候的异常现象。“东皇”即传说中的东方青帝,乃司春之神。“海门”,古镇名,故址在今广东合浦县东北。司春之神不理解人间之事,将风雨倒吹海门潮,以致有元夕之阴雨。这必然给人们造成节日不愉快的心情,为全词定下基调。因风雨之故,元夕灯会也显得异常地冷清。抒情主体还由于特殊的心情,见到微弱稀疏的烟火,犹如蜡炬烧残,心字成灰;听到隐约断续的笙歌,好似人在哽咽,泪水湿了罗巾。这是联想所致,实际情形可能并非如此,但却反映了内心悲苦之情,以之观物,故有是感。“吾无恙”是一个转折,欲从悲苦情绪中自我解脱。整个社会在上元似乎都陷于悲苦之中,作者以为自己则是超脱尘俗的。说“无恙”实是自我嘲讽,意味着国亡后的偷生苟全,过着闲静的生活:香炉里焚烧着柏树子,发出浓郁的香气;煮茶品茗,尝试卢仝的七碗茶。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煮茶的水声,古人以为有如松涛。宋人苏轼《汲江煎茶》云:“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作者对于焚香煮茶的僧人生活,暗中感到惭愧和悲伤,所以设想:如果明月来相寻,他已如埋葬于深山空谷,无从寻找了;而经过战争和国难,已与旧王朝失去联系了。“暗尘随马”当是指明亡的战争。“星桥”本是传说中银河的鹊桥,北周诗人庾信《七夕》有云“星桥通汉使”。现在战争之后,星桥拆去,无法通汉使了。这两个隐喻里包含着民族国家灭亡后的悲哀和绝望。

  词的下片紧接上片所寓的亡国之痛,而继之表现个人家庭在历史巨变中所遭到的不幸。关于素馨花,宋人吴曾说:“岭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丛脞幺么,似不足贵,唯花洁白,南人极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妇人多以竹签子穿之,象生物,置佛前供养;又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能改斋漫录》卷十五)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作者曾有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当年梦”便点明是在回忆往事。“金屋藏娇”用汉武帝作金屋以贮阿娇故实,比喻家有娇美之姬妾。这已成了当年的梦,而今梦醒了,一切都不存在。作者遂由感旧的情绪而引起伤今。“漆灯”乃为亡人照明之用。春秋时,吴王“阖闾夫人墓周回八里,漆灯照烂如日月焉”(《述异记》)。“蔗”即甘蔗。现在梦醒后,见不到漆灯再明,也不见甘蔗生的幼苗。这非常晦涩地叙述了妻妾失散亡故、子嗣断绝的严酷现实,表现了家破的情形。国亡家破竟是如此紧密地连结一起,因而对人生感到了绝望。削发为僧,隐埋空谷,正是这绝望心情的反映。从前豪华富贵的珠围翠绕的生活象短暂的时光一样很快逝去,而今心事迟暮,行将就木,更不知今后有谁能洒酒祭扫孤坟了。“钟鸣漏尽”语出《三国志》卷二十六,田豫说:“年过七十,而居以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抔土”指坟茔。“浇”即酹酒而祭之意,宋人戴石屏妻《怜薄命》词云:“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士。”作者以艰涩之语补足了现实的痛苦心情,表现出晚年的孤寂悲凉。可见这位僧人,尘俗之念尚未尽净,而有如是情感的波澜。词情至此,已将悲伤的情绪推到了高潮。结尾处以虚拟的方式,又让情绪低落下去,而表现得却更缠绵了:悲伤之情象门前流水一样,夜夜朝朝,无有断绝。

  全篇以“上元风雨”为题,逐步展开了对国亡家破后悲伤情感的抒写,历史的内容深蕴而丰富,曲折地表达了明末志士隐微而深厚的爱国情感。作者难忘的不幸遭遇和积蓄的怨恨,在沉埋多年之后突然在元宵风雨时触发,因而词情痛切感人。词中用了大量的冷僻事典和词语,使词意晦涩难解,而几个对句特别工稳贴切,结构绵密完整,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艺术上的苦心经营。无论就思想与艺术而言,此词应是清初词坛的佳作。可惜金堡的作品在清初遭禁毁后,流传的很少。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