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红衣未放歌,客间冷面釂金荷。
惊飞可待闻檀板,拟奈吾家故事何。
坐上红衣未放歌,客间冷面釂金荷。
惊飞可待闻檀板,拟奈吾家故事何。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¹(yuè)²君子³,显显令德,宜宜人。受禄(lù)于天,保右之,自天申¹⁰之。
译文:丰度翩翩而又快乐的周王,拥有万众钦仰的美好政德。您顺应老百姓也顺应贵族,万千福禄自会从上天获得。上天保护您恩佑您授命您,更多的福禄都由上天增设。
注释:¹假:通“嘉”,美好。²乐:音乐。³君子:指周王。⁴令德:美德。⁵宜:适合。⁶民:庶民。⁷人:指群臣。⁸保右:即保佑。⁹命:天之令,即上天的旨意。¹⁰申:重复。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¹禄百福,子孙千亿²。穆穆³皇皇,宜君宜王。不愆(qiān)不忘,率旧章。
译文:您追求到数以百计的福禄,您繁衍出千亿个子孙儿郎。您总是保持庄严优雅形象,称得上合格的诸侯或君王。您从来不违法不胆大妄为,凡事都认真遵循祖制规章。
注释:¹干:祈求。一说“干”字是“千”字之误。²千亿:虚数,极言其多。³穆穆:肃敬。⁴皇皇:光明。⁵愆:过失。⁶忘:糊涂。⁷率:循。⁸由:从。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威仪抑(yì)¹,德音秩(zhì)²。无怨无恶,率由群匹³。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译文:您保持着严整的仪表形象,您拥有严谨的政声美名扬。您从来不结怨也没有交恶,凡事都是和群臣们共商量。您配享那上天授受的福禄,堪为天下四方诸侯的榜样。
注释:¹抑抑:通“懿懿”,庄美的样子。²秩秩:有条不紊的样子。³群匹:众臣。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之纲¹之纪,燕²及朋友。百辟(bì)³卿士,媚于天子。不解(xiè)于位,民之攸(yōu)(xì)
译文:贵为天子担得起天下纲纪,让身边大小臣工得享安逸。天下诸侯大小臣工和士子,也都热爱拥戴着周王天子。正因为您勤于政事不懈怠,使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注释:¹纲:纲纪,准绳。²燕:安。³百辟:众诸侯。⁴媚:爱。⁵解:通“懈”,怠慢。⁶攸:所。⁷墍:安宁。

  通观《大雅·假乐》一诗,除了对周王无以复加的赞美之外,也深蕴着殷切的希望。

  全诗仅四章,表现了周朝宗室,特别是急切希望振兴周王朝的中兴大臣对一个年轻君主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假(嘉)乐”点出诗的主题或用途。“显显令德”,开门见山地赞扬了受冠礼者的德行品格。以下称赞他能尊民意顺民心,皇天授命,赐以福禄。这一章看似平实,但在当时周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表达对宣王的无限期待和信赖,实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情深。第二章顺势而下,承上歌颂宣王德荫子孙,受禄千亿,落笔于他能“不愆不忘”,一丝不苟地遵循文、武、成、康的典章制度,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劝谏。这些话里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教训:夷王、厉王因为违背了这两点使宗周几乎灭亡,其代价不可谓不大。因为此诗是举行冠礼的仪礼用诗,有着它现实的要求,故而第三章便转锋回笔,热烈地歌颂年轻的宣王有着美好的仪容、高尚的品德,能“受福无疆”成为天下臣民、四方诸侯的“纲纪”。末章紧接前文之辞,以写实的手笔勾勒了行冠礼的活动场景。宣王礼待诸侯,宴饮群臣,其情融融,其意洽洽。“百辟卿士”没有一个不爱戴他、不亲近他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墍”。使国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这就是对一个明君的最主要的要求。短短的一首诗,围绕着“德、章、纲、位”赞美了年轻有为,能为天下纲纪的宣王,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这首诗“无非奉上美诗”,“近谀”、“全篇捧场,毫无足观”,似未能弄清诗的主旨和特定的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67-569

xià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xiàjūn xiǎnxiǎnlìng mínrén shòutiān bǎoyòumìngzhī tiānshēnzhī 
gānbǎi sūnqiān亿 huánghuáng jūnwáng qiānwàng shuàiyóujiùzhāng 
wēi yīnzhìzhì yuàn shuàiyóuqún shòujiāng fāngzhīgāng 
zhīgāngzhī yànpéngyǒu bǎiqīngshì mèitiān xièwèi mínzhīyōu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江山¹自雄²丽,风露³与高寒。寄声月姊(zǐ),借我玉鉴(jiàn)此中看。幽壑(hè)鱼龙¹⁰悲啸¹¹,倒影¹²星辰¹³摇动¹⁴,海气¹⁵夜漫漫¹⁶。涌起白银¹⁷(què),危驻紫金山¹⁸
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注释:¹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²自雄:自豪;自以为了不起。³风露:风和露。⁴高寒:指月光;月亮。⁵寄声:托人传话。⁶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⁷玉鉴:镜的美称。⁸中看:好看;顺眼。⁹幽壑:深谷;深渊。¹⁰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¹¹悲啸:凄戚长鸣。¹²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¹³星辰:指列星。¹⁴摇动:摇摆,晃动。¹⁵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¹⁶夜漫漫:黑夜漫长。比喻苦难岁月。¹⁷白银:即银。金属的一种。古代也用作通货。¹⁸紫金山:山名。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表独立¹,飞霞佩²,切云冠³。漱冰濯雪,眇(miǎo)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¹⁰从此¹¹去,翳(yì)¹²更骖(cān)(luán)¹³
译文: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注释:¹独立:孤立无所依傍。²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³切云冠:高冠名。⁴眇视:仔细观看。⁵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⁶回首:回头;回头看。⁷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⁸何处:哪里,什么地方。⁹闻道:听说。¹⁰挥手:挥动手臂。表示告别。¹¹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¹²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¹³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寄声月姊”二句,运笔不凡。“玉鉴”,指玉镜。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心声;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了望这美妙的景色。“幽壑鱼龙”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也许是借助着宝镜的神威吧,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晋书其意。“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白银阙”借指金山寺。《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作“黄金白银为阙”。苏轼游庐山作《开先漱玉亭》诗云:“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写金山上开先禅院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银阙晶宫,可以参读。“危驻”犹高驻,紫金山指金山。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

  下阕接前结山上意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表独立”三句,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句意,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飞霞佩”,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这是在服饰上来描绘。

  “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漱冰濯雪”二句,承上进一层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深高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

  “回首三山何处”三句,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气象转而,引出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但这里不是李清照《渔家傲》词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象,而是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词人说:听说神山上的群仙,一个个都在向我打招呼满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

  最后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翳凤”,以凤羽作华盖。“骖鸾”,用鸾鸟来驾车。词中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

  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但是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独具一格。词人面对如此雄丽的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外在的直觉,渐渐地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shuǐdiàotóu ·jīnshānguānyuè

zhāngxiàoxiáng sòngdài 

jiāngshānxióng fēnggāohán shēngyuè jièjiànzhōngkàn yōulóngbēixiào dàoyǐngxīngchényáodòng hǎimànmàn yǒngbáiyínquē wēizhùjīnshān 
biǎo fēixiápèi qièyúnguān shùbīngzhuóxuě miǎoshìwànháoduān huíshǒusānshānchù wéndàoqúnxiānxiào yāohuán huīshǒucóng fènggèngcānluán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其观(guàn)即昌利观,张天师¹居也。
译文:所谓的道观就是昌利观,我所认识的张天师就住在这里。
注释:道观:道教供奉神祖、仙人,进行宗教法式和修行的建筑。¹张天师:东汉张道陵曾在昌利山等诸山修道。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第一代天师。一说张天师是当时一位姓张的道教主持人。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芝廛(chán)¹光分野²,蓬阙(què)³盛规模
译文:仙家道观光照九州,蓬莱城阙规制天殊。
注释:¹芝廛:道观的美称。芝,一作“枝”。²分野:古天文说,天上星辰的位置与地面州国的位置相对应,星域之划分称分星,地面相对区域称分野。此代指九州、天下。³蓬阙:原指蓬莱宫,神仙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借指道观。⁴规模:规制、程式。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碧坛¹²桂阈(yù)³,丹洞松枢(shū)
译文:安静的青石道坛桂树门槛,庄重的丹红洞府松木户枢。
注释:¹碧坛:青石道坛,道教法事场所。²清:清静,安静。³桂阈:桂木门槛。王勃《平台密略赞·孝行》:“受训椒殿,承辉桂阈。”阈,一作“影”。⁴丹洞:仙洞。⁵肃:庄重,严肃。⁶松枢:松木的门枢(枢轴)。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玉笈(jí)¹三山记,金箱²五岳图。
译文:玉饰的书籍记载坛山秘籍,金制的箱子盛装五岳真图。
注释:¹玉笈:玉饰的书籍。²金箱:金制的箱子。

  这首诗描写了兴盛时期昌利观周围的事物及环境,诗人眼中的道观并非全是梦幻的仙境,也具有人界富贵阶级意识及积极向上精神,然而诗人眼中的道观并非全是人间的俗物,也有仙界的超凡自然意识及静穆无为精神。

  诗序“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体现了时昌利观在初唐时是非常兴盛的。而同处唐代的薛能的《过昌利观有怀》(“万仞云峰八石泉,李君仙后更谁仙。我来驻马人何问,老柏无多不种田”)却写的是一派苍凉。李君就是李白。李白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昌利观已经衰败。而薛能选择昌利观,来感怀家和社会的命运,可以推测王勃时期的昌利观不仅兴盛,可能还是当时的道教圣地或者是具有政治气息的道教中心,表明了年轻的王勃到当时这个顶级的道观求仙问道,心态不仅仅静穆,也是积极向上的。

  诗中首联与王维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大体是一样的意思。王勃写的是山野上光影勾勒出的静态的分割线。而王维诗写得更具云霓动感和朦胧美。看到如此明显的阴晴分界,诗人必定登上了山顶,暗托寻找时间之久和寻找的决心。终于,不负有心,找到了极具规模的宛若仙境的道观。颔联是互文。色彩上,清幽的“碧”对荣盛的“丹”;形态上,外放寂静的坛对深幽自然洞;“清”“肃”二字合意,运用倒装句式,形容词提前,强调道观特点。“松”“桂”属名木,“阈”“枢”合指整个道观的建筑。碧绿和丹红的色彩不仅仅符合道教清肃自然的精神,而且可见时代的富贵繁荣。“桂阈”“松枢”也有门第等级的意思。颈联也是互文,与“楚塞坛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临泛》)异曲同工。“记”“图”同义,指让人挂念敬慕。坛山是是仙界传说,五岳则是人间实有。坛山五岳,泛指名胜,有权威意识;泛指海内,由仙至人,由帝王至百姓。玉芨是仙草,金相则存在世俗感。故玉芨对坛山,金箱对五岳。诗人将整个仙界人界各个姿态勾勒出来。尾联表现出一种欲成仙而不得的无奈情绪。诗中的道教仙家思想,既是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先祖、尊奉道教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王勃失意于官场之后消极情绪的自然流露。

  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的向往之情,也流露了作者失意于官场之后消极情绪。

参考资料:
1、 王明.王勃《寻道观》诗注解和赏析.北京大学学报,2004(05):21

xúndàoguān--wáng

zhīchánguāngfēnpéngquēshèngguītánqīngguìdāndòngsōngshū

sānshānjīnxiāngyuècāngqiúkōngwàngbáiyún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红树¹青山日欲斜,长郊²草色绿无涯(yá)³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
注释:¹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²长郊:广阔的郊野。³无涯:无边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游人不管春将老¹,来往亭前踏(tà)落花。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注释:¹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老:逝去。一作“尽”。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是说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

  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本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

fēngyuètíngyóuchūn ·sā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óngshùqīngshānxiè chángjiāocǎo绿 
yóurénguǎnchūnjiānglǎo láiwǎngtíngqiánluòhuā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suō)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piān)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¹。那回归去,荡吴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译文:双桨划破长满莼菜的水波,整个蓑衣淋着松林的密雨,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呼唤鸥鸟我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起程。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
注释:石湖:指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垂虹:即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因桥上有亭曰垂虹,故名。封、禺:皆山名,在今渐江德清。梁溪:今江苏无锡。¹还过木末:又掠过树梢。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suō)¹,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wà)。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明珰)
译文:小舟驶入采香小溪,那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夫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裹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唯有倚眺的栏杆,伴人徘徊片刻间。
注释:¹老子婆娑:老夫我对着山川婆娑起舞。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明珰)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明珰)

  词有小序述写作缘起。它首先追叙了1191年(绍熙二年辛亥)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诗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笠泽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当时伴随诗人的还有范成大所赠侍女小红,故又有《过垂虹》一首吴:“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五年以后,1196年(庆元二年)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东诣梁溪(今无锡)张鉴别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经吴松江,沿运河至无锡,方向正与前次相反,同往者有张鉴(平甫)、俞灏(商卿)、葛天民(朴翁,为僧名义铦),这次又是夜过吴松江,到垂虹桥,且顶风漫步桥上,因赋此词,后经十多天反复修改定稿。这次再游垂虹,小红未同行,范成大逝去已三载。从小序看,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但从全词看,则兼有伤逝、怀古、怀人等多重内容。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复杂含混,意蕴丰厚。

  上片从环境入手,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凌寒荡舟的广阔画面:飘浮着莼菜的水面,双桨划动;松风时送雨点,冷凝在蓑笠上;暮霭渐渐笼罩湖上,令人生愁。起三句“莼波”、“松雨”、“暮愁”,或语新意工,或情景交融,“渐”字写出时间的推移,“空阔”则展示出境界的深广,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清旷高远的基调。以下三句继写湖面景象: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仿佛要为“我”落下,却又背人转向,远远掠过树梢。沙鸥亲切可爱之情态毕现。因为故地重游,所以称这些水鸟为“盟鸥”(和“我”有旧交的鸥鸟。)后三句忽尔转到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那回归去,荡吴雪、孤舟夜发”,正是:“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吴衣……”眼前隐约出现的不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这是旧梦重温么?然而当年的人又到何处去了?结句“伤心重见”三句,挽合今昔,感慨遥深。“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将太湖远处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所谓伤逝怀人,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正是是年正月,词人与合肥情侣惜别,已有近一年矣)。朦胧迷离,曲尽其妙。

  下片过拍写船过采香径。这是香山旁的小溪,据《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称箭径。”面对这历史古迹,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犹徘徊),自歌谁答。”对照“那回归去”的情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而今老夫对山川歌舞,有谁应答?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西望是垂虹桥,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河光海气,荡漾一色,称三吴绝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船过垂虹,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高潮所在。从“此兴平生难遏”一句看,这里的“飘然引去”之乐,实兼今昔言之。这一夜船抵垂虹时,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兴,在他“飘然引去”时,未尝不回想那回“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难以忘怀的情景。从而,当其“酒醒波远”后,不免黯然神伤。“政(正)凝想、明珰(耳坠)素袜。”“明珰素袜”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句。这里“明珰素袜”所代的美人,联系“采香径里春寒”句,似指吴宫西子,而联系“那回归去”,又似指小红。还可能是远隔千里,年初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说明,反令人神远。末三句即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唯有阑干,伴人一霎”一叹作答,指出千古兴衰、今昔哀乐,犹如一梦,由怀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伤怀幽怨,余味不尽。

  从小序看,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观看星斗渔火,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惟致力刻画在这吴压青山、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飘然不群,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颇有遗世独立之感。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3-1725页

qìnggōngchūn ·shuāngjiǎngchún

jiāngkuí sòngdài 

    shàoxīnhàichú biéshíguīxīng xuěhòuguòchuíhóng chángshīyún  mángmángyànyǐngwēi fēngchóngdiéyún chángqiáochūnhán zhǐyǒushīrénguī  hòuniándōng shāngqīng zhāngpíng wēngfēngtóngzǎi liáng dàojīngsōng shānhántiānjiǒng yúnlàng zhōngxiāngchuíhóng xīngdǒuxiàchuí cuòhuǒ shuòchuīlǐnlǐn zhījiùnéngzhī wēngqīnchán yóuxiāngxíngyín yīnquè gàiguòxún gǎo稿nǎidìng wēngjiù ránsuǒdān néng píng shāngqīng wēngjiēgōngshī suǒchūguǐ qiángzhuīzhúzhī xíngguī shíjiě 

shuāngjiǎngchún suōsōng chóujiànmǎnkōngkuò méngōu piānpiānxià bèirénhuánguò huíguī dàngyúnxuě zhōu shāngxīnchóngjiàn yuēméishān dàihén 
cǎixiāngjìngchūnhán lǎosuō shuí chuíhóng西wàng piāorányǐn xīngpíngshēngnánè jiǔxǐngyuǎn zhèngníngxiǎng míngdāng jīnānzài wéiyǒulángān bànrénshà  (míngdāngzuò míngdā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