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zhàoxiùcái

chénzào sòngdài 

wēitíngpínglán céngcāngcuìyōngyānhuán 
liánzhāochōngyún jìnshìtíngzhōngwàngchǔshān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会于向¹,将执戎(róng)子驹(jū)²。范宣子亲数³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shān),蒙荆(jīng)(jí),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tiǎn)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jié)¹⁰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译文: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明天的会议,你不要参加了!你要是参加,就把你抓起来!”
注释:¹向:吴地,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²子驹支:姜戎族的首领,名驹支。姜戎,戎族的一个部落。³数:音鼠,历数其罪。⁴乃祖:你的祖父。⁵瓜州: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⁶苫盖:用草编成的覆盖物。⁷不腆:不丰厚,不多。⁸女:通“汝”,你。⁹职:主要。¹⁰诘朝:明日。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对曰:“昔秦人负恃(shì)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juān)¹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²之裔(yì)(zhòu)³也,毋是翦(jiǎn)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háo)。我诸戎除翦(jiǎn)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xiáo)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jǐ)之,与晋踣(bó)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yáo)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quē),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¹⁰,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méng)¹¹焉。”赋《青蝇》¹²而退。
译文: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婪地掠夺土地,把我们各部落戎人从祖居地赶走。贵国君惠公显示他崇高的品德,认为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该这样抛弃灭绝。他赐给我们南部边疆的土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嗥叫的地方。我们各部戎人砍除了那里的荆棘,赶走了那里的狐狸、豺狼,从此成了贵国先君既不内侵也不外叛的臣属,直到如今忠诚不二。从前文公与秦国攻打郑国,秦国人私下里同郑国人订立盟约,留下军队在那里驻守,因此而发生肴地战役。当时晋军在前面抵抗,我们戎人在后面进击,秦军全军覆没,实在是我们戎人出了大力。这就如同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后腿,和晋国人一起把它掀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那时以来,晋国多次出兵征战,我戎人各部从来紧跟其后,时时追随贵国执政,还是像肴之战时那样心志如一,岂敢疏远背离?如今贵国军旅中的长官可能真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使得诸侯叛离,你们却怪罪我们戎人!我们各部戎人服饰饮食(习俗)不与华夏相同,礼仪使者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做什么对贵国不利的坏事?不参加盟会的事务,我也不会惭愧。”驹支朗读了《青蝇》诗退了下去。
注释:¹蠲:显示。²四岳:传说为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³裔胄:后嗣。⁴亢:抗。⁵掎:拉住,拖住。⁶踣;同“仆”。⁷犹肴志也:还是像在肴作战时那样忠心。⁸逷:音惕,远。⁹携:离,疏远。¹⁰贽币不通,喻没有往来。贽币:古人见面时所赠送的礼物。¹¹瞢:音孟,闷,不舒畅。¹²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主旨是希望君子莫信馋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宣子辞¹焉,使即事于会,成²(kǎi)(tì)³也。
译文:范宣子连忙道歉,请他参加会议事务,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
注释:¹辞:道歉。²成:成全。³恺悌:和乐平易。

  《驹支不屈于晋》在晋与诸侯“会于向”这一历史事件中,只不过是一段小插曲,然而它却有不同寻常的认识价值。这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它不仅看到了当时少数民族在霸权制度下所受压迫的深重,也从驹支与范宣子的冲突与和解中看到了古代各民族既斗争又融合的复杂关系的缩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是《驹支不屈于晋》的一大特点。

  文章开头范宣子一上来就是:“来,姜戎氏!”像怒气冲冲的主人呼唤惹了祸的奴隶,凶神恶煞,怒目而视,语气咄咄逼人,态度粗鲁生硬。接着居高临下,夸示晋先君对诸戎的大德大恩,而后毫无根据地把“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子者”的罪责一股脑推给驹支。“盖言语漏泄”,分明是推测、怀疑,“职女之由”,则是武断定罪,“与,将执女!”恐吓之声,令人不寒而栗!范宣子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神态纤毫毕见。

  驹支面对气势汹汹的指斥,面对即将遭受拘捕的厄运,则临危不惧,据理力争。针对范宣子强加于己的不实之词,逐层辩驳,洗刷被泼在身上的污水,维护自己和部落的清白。从答话可以看出,驹支虽为戎族首领,但其语言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他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他对范宣子的无端指责,既针锋相对又没有过激言辞,既不掩惠公之德,也不蒙不白之冤。

  其次是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先感惠公之德,再表戎对晋之功,以事实为据,证明自己对晋“不侵不叛”,忠心“不贰”。最后以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的事实驳斥范宣子强加的罪名,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尤其是关于“捕鹿”的比喻,极为确切生动,且符合人物的身份。

  最后是赋诗言志,颇具策略。《青蝇》所赋:“恺悌君子,无信谗言”,驹支将范宣子恶意相加的罪名解释为“听信谗言”,给了范宣子一个下台的台阶,把范宣子说成“恺悌君子”,也让这位盛气凌人的大人物感觉舒服。其实驹支似乎设了一个看不见的圈套:是“恺悌君子”就不要听信谗言,否则就不是“恺悌君子”。春秋时代,诸侯外交,讲究赋诗言志。范宣子没有赋诗言志,反不如驹支,说明驹支胜过范宣子,夷狄胜过华夏。这一点,恐怕不是《左传》作者的初衷吧。

  《左传》除了对各国战争描述精彩之外,对一些谋臣说客的辞令艺术的记录,也极具艺术性,尤其是那些谋臣们在外交中实话实话,以真取胜的史实,令人叹为观止。《驹支不屈于晋》就是戎子驹支以事实说话,驳倒范宣子的责难的事:范宣子仗着晋国的强大,仗着自己的先君曾有恩于羌戎,对驹支气势汹汹,把晋国霸主地位的动摇归咎于驹支。戎子驹支则据理力争,逐层辩驳。首先说晋国所赏赐的土地是荒芜不毛之地,不足以称大恩大德。其次说羌戎帮助晋国在肴地全歼秦军,可以说已经报恩了,之后更是鞍前马后,毫无二心。最后暗示晋国所以众叛亲离,乃是其自己一手造成的,与羌戎无关。全部辩辞语气委婉而正气凛然,使范宣子不得不服。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吴调侯选编,崔钟雷主编 .《古文观止》.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2012.3(2013.7重印):39,40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luán)¹飞。等闲²更把,万斛(hú)琼粉³盖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译文:造物主确实是性格豪放,放出无数玉鸾鸟在千里长空漫天飞舞。随随便便地,又拿上万斛的如同美玉粉末的雪覆盖了如同玻璃的结冰的江面。好好地把上千丈的下垂的彩虹卷起,只放上盛冰的玉壶这一种的颜色,这个雪花飘飞、银装素裹的世界仿佛是广阔无垠的云海,置身其中,应该会迷路吧?吴江是老夫昔日游览的地方,此时回想,让人纳闷它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呢?
注释:¹玉鸾:白色的鸾鸟。²等闲:轻易;随便。³琼粉:比喻雪花。⁴颇黎:亦作“颇璃”。玻璃。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裂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与君期。
(zhé)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rán)¹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chún)²正美,休裂芰(jì)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³与君期。
译文:你这个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有鸥鸟相伴,两两消除了机巧之心。启口张须,手握酒杯,开怀一笑,诗情随着西边的孤舟渐行渐远。转告身处烟雾苍茫的水面上的你这个老朋友,我听说鲈鱼和莼菜正鲜美,不要裂毁菱叶与荷叶制成的衣服。天界之中官府充斥,和您约期漫游。
注释:¹掀髯:笑时启口张须貌。²莼鲈:指鲈鱼与莼菜。³汗漫:形容漫游之远。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¹。盈盈²待学春花靥(yè)³,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ráo)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译文:江水自中流分开,东洲南浦,白苹芳草一片繁茂。有娇女身态轻盈,学那桃花妆容,年年美丽浦故。想留住春天,笑那残絮仍沉迷于旧梦,化作轻狂的浮萍。无数只兰舟,夜泛月下,荷叶尽展,在风中裙裾飘扬。载着春天,尽兴归去。
注释:¹浦:①水滨。②指池、塘、江河等水面,如浦月(江河中之月)。²盈盈:①仪态美好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王观《卜算子》有“眉眼盈盈处”。②水清澈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③充积貌。④十五岁。《礼记·礼运》有“三五而盈”。³花靥:妇女颊上彩妆。靥,妇人面妆。⁴桡:桨,亦指舟。⁵泛月:月下泛舟。⁶留仙裙:谓赵飞燕裙。《赵飞燕外传》载:婕妤接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池中起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縠无缝衫,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吸细袅与相属,后裙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曰:“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风霁,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怅然曼啸,泣数行下。帝益愧爱后,赐无方千万,入后房闼。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佳丽地¹,仙院迢(tiáo)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jiào)²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³。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译文:江南自古佳丽地。仙院上烟雾飘渺,丹房里香气不散。醮坛上,疏灯上映北斗,一起幻成了天花雨。不要再倾诉,难道你没看到桃根桃叶已经失去南渡?雨骤风狂,纵有几点落英,几湾流水,再也没有可供逃尘避世的桃花源!
注释:¹佳丽地:此指金陵。谢朓《入朝曲》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句。²醮坛:道士作法之神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王利器集解引卢文弨曰:“道士设坛伏章祈祷曰醮。”觋音习。《国语·楚语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韦昭注:“巫觋,见鬼者。³桃根渡:①桃叶,王献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②桃叶渡,今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

  上片写赏春人赏春的热情和春去的遗憾。起首二句先描绘东洲的形胜景致,水流迎洲而分为燕尾,洲上芳草萋萋,白盛开。“盈盈”二句写游春女子,年年都把自己扮得如桃花一般。“留春住”三句,写人们虽然殷勤地希望春天能多留一段时间,但时值暮春,芳菲已歇,百花零落,只有水上浮萍和空中飞絮,还残留着春天的一点气息。用一“笑”字。表现出对春去难留的无奈。“棠桡”四句,江上各式各样的船只画舫,载着衣着漂亮的女子,在月光下尽情地游赏美景,但春天还是匆匆地归去了。

  下片由追忆过去旖旎风光,引发感叹国家的兴亡。在江南那美丽的土地上,仙院香云缭绕,湿润的芳香飘入红漆朱户,道家的神坛疏灯与天上晶亮如珠的星斗互相辉映,就像是一派由天而降的花雨,这一切都如春天注定要逝去一样,也已逝去了。敌人的铁蹄已至国门,江南的桃根古渡已沦于敌手,在这风狂雨妒的不幸时代,那和桃源相似的万点落英和几湾流水是躲避不了侵略者的铁蹄的。此时桂王所凭据的西南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清人之手,百姓避乱无地。作者作为明朝遗民,对此感受最为深切、故而也最为沉痛和悲愤。

  本词虽然吟咏江南风景,实则抒发了国家灭亡的痛苦,继承了辛弃疾愁苦孤愤的情调,并效法辛词以自然界的意象与人事进行类比的写作手法,用语含蓄,感情深沉。

ér··dōngzhōutáolàngxiāoxiāngxiǎojǐngzhīsān--wángzhī

jiǎnzhōngliúbáipíngfāngcǎoyànwěijiāngfēnnán

yíngyíngdàixuéchūnhuārénmiànniánnián

liúchūnzhùxiàopíngjiùmèngcán

tángráoshù

jǐnfànyuèliánshūliúxiānqúnzàizàichūnguī

jiāxiānyuàntiáotiáoyān

湿shīxiāngfēishàngdān

jiàotánzhūdòushūdēngyìnggòngzuòtiānhuā

jūn

jūnjiàntáogēnshījiāngnán

fēngkuáng便biànwàndiǎnluòyīngwānliúshuǐshìqín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夜深风雨撼庭芭(bā)¹,唤起新愁乱似麻。
译文:深夜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心中纷乱的新愁。
注释:¹庭芭:种在庭院里的芭蕉。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梦觉¹尚疑身似蝶²,病苏方悟影非蛇³
译文:从梦中醒来我感觉好似身轻如蝶,疼痛袭来我才发现方才看到的影子并非是蛇。
注释:¹梦觉:梦醒。²身似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因庄周有梦中化蝶之事,后来人们称梦境为“蝶梦”。³影非蛇:用“杯弓蛇影”故事。汉应劭《风俗通·神怪》:“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遂感腹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经友人告知是壁上赤弩照影于杯,其形如蛇,始感释然而病亦愈。”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浇肠竹叶¹频生晕,照眼银釭(gāng)²自结花。
译文:酒还未入愁肠,脸上便泛起了酒晕;坐对荧荧照眼的灯光,只好任灯芯上结上了灯花。
注释:¹竹叶:酒名,又称竹叶青。²银釭:银灯。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我在故乡非逆旅¹,不须杜宇²唤归家。
译文:我此时身在故乡,并非旅居在外;不需要杜鹃悲啼唤我归去。
注释:¹逆旅:旅社。²杜宇: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因其啼声若“不如归去”,故称。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两句是说夜深了,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诗人纷乱的新愁。他是在梦中惊醒的,清冷的环境,忧郁的愁思,使他有心绪如麻之感。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乱方悟影非蛇。”句写的是梦醒以后心情恍惚的情况。梦醒了,自己还在疑心此身已经化成蝴蝶;病是刚刚好转的,这才悟到先前怀疑的影子并非是射影。从虚幻到觉醒,本是病乱梦醒以后常见的心理状态。作者是一个正直的文人,也是有志之士。他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情态,显然是含有对时事的忧虑。不过在诗句中没有直接点明而已。

  诗的第五六句:“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写的是排愁自遣之情。“竹叶”,自然是指酒,诗人想借酒浇愁,酒还未入愁肠,脸上已经频频泛起了酒晕。他坐对荧荧照眼的灯光,这灯芯上已经结上了灯花,灯花是报喜的,然而此刻哪有什么可喜的事呢?只好任其自由结花吧。这两句可见作者是盼望有遣愁的机会和可以舒怀的喜讯的。但就是这点心愿,在当时也难以实现。

  正在清愁难遣的时候,作者忽然听到杜鹃鸟的啼声,于是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结句:“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杜宇就是杜鹃,它的啼声是“不如归去”,一般有家归未得的人听了之后,会触动思乡之情,作者此时身在故乡,并非旅居在外,所以感叹的说:我并没有离开故乡,不需你唤“不如归去”,劝我回家了。作者有志用世,但当时是豺狼当道,善类遭受摧残陷害的不知多少,作者只好郁郁家居。因此最后两句,才点明胸怀,倾诉出报国无门、壮志难展的感慨。

  全诗即景抒怀,从深宵风雨到午夜一灯;从梦觉以后的清愁,到听得杜宇啼声所引起的悲愤;步步深入,诗人的心境,自见于诗句之中。直到秦桧死后,诗人才出而应试,以经学淹通被选拔为第一,解除了长期以来内心的痛苦。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901页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¹锦石²(dǎo)流黄³
译文:在漫长的秋夜里,长安城中的妇女在精美的捣衣石上捣捶着衣服。
注释:捣衣:古人制作衣裳,先将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木杵敲打使之柔软以便缝制。¹佳人:年轻美貌的女子,此泛指妇女。²锦石:精美的捣衣石。³流黄:黄色的丝织品,这里指衣料。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香杵(chǔ)¹纹砧(zhēn)²知近远³,传声递响何凄凉。
译文:从香杵与锦石碰撞发出的捣衣声,能知道距离的远近,砧声一声声地传来,十分凄凉。
注释:¹香杵:用香木制成的捣衣木棒。²纹砧:有花纹的捣衣石,即上句所说的“锦石”。³近远:距离。⁴传声递响:砧声一声声地传来。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七夕¹长河²³,中秋明月光
译文:七月初七,银河分外灿烂;八月十五,月光分外明亮。
注释:¹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在这天夜晚渡河相会。²长河:天空中的银河。³烂:灿烂。⁴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俗称“中秋节”,中秋节的时候明月满弦,月光明亮。中国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秋为佳人团圆的日子,古诗中也常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⁵光:这里作形容词用。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yē)(wēng)¹边绝候雁²,鸳鸯楼³上望天狼
译文:丈夫在边关,音信已经断绝,思妇夜里难寐,在鸳鸯楼上寂寞地望着天上的天狼星。
注释:¹蠮螉塞:居庸关的别名,又名军都关,古时九塞之一,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因关上筑土室以观望,状似蠮螉用土筑起的蜂房,故称。蠮螉,是细腰蜂。²候雁:本指随节令变化而迁徙的大雁,此出代指音信。³鸳鸯楼:本指汉朝未央宫中的鸳鸯楼,这里代指捣衣女子所居住的地方。⁴天狼:星宿名,中国古代的人们以为此星出则有战事发生。

  该诗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捣衣女子对出征边塞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盼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归来团聚的急迫心情。全诗五七言杂用,笔法含蓄细腻,意境优美,辞藻华丽。

  前四句为第一层, 主要是运用客观描述的方法,来反映妇女们给丈夫缝制衣裳时轻捣布帛的凄凉忧伤情景。

  诗一开始,通过交代捣衣的地点、时间、人物,把读者引入一种特有的凄凉境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城中,时间是秋天的夜晚,人物是美丽的女子,她们正在精美的捣衣石上用木棒轻捣黄色的布帛,使之柔软,准备为离家远戍边塞的丈夫缝制御寒的衣裳。首句的“秋夜长”,一个“长”字写出了女子的无限惆怅,她们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有着度日如年的感受。第二句用了许多修饰词,“佳人”写出了女子的年轻美貌, “锦石”写捣衣石的精美, “流黄”是借代词,指黄色的布帛鲜艳漂亮。男耕女织本是中国劳动家庭的合理分工,秋夜里美貌的女子在精美的捣衣石上轻捣丝帛,这本来是一幅意、境俱美的织妇画, 富有强烈的审美意义,然而长夜难熬,却使这美好的生活带上了凄苦悲凉、孤独寂寞的气氛和色彩。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来突出妇女为远戍边塞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音调凄婉,颇有情韵。

  接下去的两句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捣递响何凄凉”写捣衣捣:妇女们捣衣的捣响有远有近, 次第传来,十分凄凉。如果说前两句是叙写一位美貌女子捣衣时的凄苦和寂寥,用词还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推而广之,写众多的妇女都在为丈夫赶制御寒的戍衣,秋季的到来,预兆着天气马上就要变冷了,妇女们一边捣布,一边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从这远近传来、次第错落的捣衣捣中,不仅可以听到她们的哀怨, 而且可以听到她们的泣诉!也许她们正是用响亮的捣衣捣来掩盖自己的悲苦泣诉!这彼起此伏的捣衣捣互相响应着,表现出她们对战争的愤怒抗议。

  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抒情,表现妇女们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七夕长河烂, 中秋明月光”,这一联是五言诗句。 银河星系是人们肉眼看见的星座最多、光彩灿烂的星系,所以这里说“长河烂”;中秋节的时候明月满弦, 月光明亮, 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秋为家人团圆的日子, 古诗中亦常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所以这两句诗即是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和中秋家人团圆的习俗,来反衬出捣衣妇女的独居凄凉及相思之苦。

  最后两句“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寓意更加明确。前面一句蕴含着两层意思: 一层指天气渐渐冷了, 一年又将过去, 寓意着丈夫的戍役遥无期限; 一层是说守戍边地的亲人绝断了音信,死活不得而知,妇女们想念得更加焦虑凄苦。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在居处的楼上观察天狼星的动向, 盼望着边塞的战争已经停息,侵略者已被击退,丈夫能够早日回家来团圆。

  这两层意思之间,密切联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参考资料:
1、 邢汝惠主编.《名篇导读古诗词曲》: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04月第2版:第62-6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