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zhàoxiùcái

chénzào sòngdài 

wēitíngpínglán céngcāngcuìyōngyānhuán 
liánzhāochōngyún jìnshìtíngzhōngwàngchǔshān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jí)¹井漱(shù)寒齿,清心拂²尘服。
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注释:¹汲:从井里取水。²拂:抖动。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闲持贝叶书¹,步出东斋(zhāi)²读。
译文: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注释:¹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²东斋: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真源¹(liăo)²无取,妄迹³世所逐。
译文: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注释:¹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²了:懂得,明白。³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遗言¹²可冥³,缮(shàn)何由熟
译文: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注释:¹遗言:指佛经所言。²冀:希望。³冥:暗合。⁴缮性:修养本性。缮:修持。⁵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道人¹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译文: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注释:¹道人:指僧人重巽。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¹(mù)²
译文: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注释:¹膏:润发的油脂。²沐:湿润、润译。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dàn)¹离言说,悟悦²心自足。
译文: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注释:¹澹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²悟悦:悟道的快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其主要内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头四句总说“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人把研读佛典安排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贝叶书简称贝书,佛经之泛称。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叶经水沤后代纸,用以写佛经,故名。一个“读”字,是全诗内容的纲领;一个“闲”字,是全诗抒情的主调。诗人贬居永州,官职虽名曰“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但只是个“闲官”而已。闲人闲官闲地,无政事之烦扰,亦无名利得失之拘牵,正是难得清闲,正好信步读经。就读经来说,闲而不闲;就处境而言,不闲而闲,其复杂心情曲曲传出。

  中间四句承上文“读”字而来,正面写读“经”的感想。这里有两层意思:前二句“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是说书中真意不去领悟,妄诞之言世所追逐。诗人以自身崇信佛学的正确态度讽喻世俗之佞佛,即对于佛经中的真正本意全然不去领悟,而对于书中一切迷信荒诞的事迹却又尽力追求而津津乐道。正如诗人在《送琛上人南游序》中所批评的那样:“而今之言禅者,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真实,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柳宗元集》卷二五)言下之意正好表明自己学习佛经的正确态度和对佛经的深刻理解。后二句转写对待佛经的正确态度。“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意思是说:佛家遗言值得深思,修养本性怎能圆熟?“冀可”是希望能够的意思。言佛教教义艰深,必须深入钻研思考,如果只用修持本性去精通它,是不可能达到精审圆满的目的的。言下之意是说:愚妄地佞佛不足取,只有学习它于变革社会有益的内容才算真有所得。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主观的特殊理解。对此,诗人也有批评说:“又有能言体而不及用者,不知二者之不可斯须离也。离之外矣,是世之所大患也。”(《柳宗元集》卷二五)联系诗人在对待佛教问题上与韩愈的辩论就更清楚了。韩愈辟佛,是热心张扬“道统”的儒学家,主张对僧侣“人其人,火其书”;而柳宗元却认为在佛教教义中包含着与儒家圣人之道相通的有益于世的内容,否定“天命”的主宰。诗人自以为对佛教的精义和作用已有深刻的领会,殊不知结果不是他利用佛教以济世,而是佛教利用他作了宣传宗教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工具;而他自己最终也陷入了佛教识破尘缘、超脱苦海的消极境地。

  末六句承上文“闲”字而来,抒发诗人对寺院清净幽闲的景物的流连赏玩,到了忘言的境界。这里也写了二层意思: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先看前四句:“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意谓超师寺院何其幽静,苔色青青连着翠竹。旭日东升晨雾滋润,梳洗青松涂以膏沐。“道人”实指“超师”,“庭宇”呼应“东斋”,既言“步出”则寺院环境尽收眼内,一个“静”字总括了它的幽静无声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是景物之静,也是诗人内心之静。而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绿,又从色调上渲染了这环境的葱茏幽深。“日出”照应“晨”,紧扣题目,再次点明时间。旭日冉冉,雾露濛濛,青松经雾露滋润后仿佛象人经过梳洗、上过油脂一样。这是用拟人法写青松,也是用“青松如膏沐”进一步写环境的清新。这就使读者体会到诗人通过优美宁静的寺院之景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心境和思想感情。这是“闲人”眼中才能看得出的静谧清幽之景,抒发的是“闲人”胸中才有的超逸旷达之情。再看结尾二句:“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意思谓宁静冲淡难以言说,悟道之乐心满意足。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看来似乏含蓄,有蛇足之嫌,但一经道破,又觉意味更深一层。它既与前面的景物相连,写出“闲人”欣喜愉悦而又多少带点落寞孤寂的韵味;又与前面的读“经”相呼应,诗人自认为是精通了禅经三昧,与当时的佞佛者大相径庭,其悟道之乐自然心满意足了。这就又透露出诗人卑视尘俗、讽喻佞佛者的孤傲之情。而这两者——情景与读经,前后呼应,融为一体。诗人巧妙地把自然景物契合进自己主观的“禅悟”之中,其感受之深,妙不可言,真是达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从章法上看,全诗自晨起读经始,至末以日出赏景惮悟终,浑然无痕,相映成趣。读完此诗,姑且抛开诗人对佛经所持的错误态度不论,不能不为诗人的于逆境中读经养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脱尘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适的复杂心境所感动,从而进到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幽深寂静的艺术境界中去。诗中有禅味而又托情于景,情趣浓郁。

chénchāoshīyuànchánjīng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ǐngshùhánchǐ齿 qīngxīnchén 
xiánchíbèishū chūdōngzhāi 
zhēnyuánliǎo wàngshìsuǒzhú 
yánmíng shànxìngyóushú 
dàoréntíngjìng táiliánshēnzhú 
chū qīngsōnggāo 
dànrányánshuō yuèxīn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译文:暮春三月一连下了几夜的大雪,应当还未有煞春天的美景。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译文:只因春色即将逝去,就让我留在枝头妆点梨花的盛开吧!

cháosānyuèshíxuě--wēntíngyún

sānyuèxuěliánwèiyīngshānghuá

zhǐyuánchūnjǐnliúzhebànhuā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牛¹春杖²,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³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译文:牵着便天的泥塑耕牛,拉起便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便风无限,自海而来。于是请来便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注释:¹春牛:即土牛,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劝农耕,并象征春耕开始。²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称。³丐:乞求。⁴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⁵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幡(fān)¹春胜²,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³,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竖立便天的绿幡,剪成便天的彩胜。一阵便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注释:¹春幡: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²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³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⁴杨花:即柳絮。

  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咏,大都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苏轼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在中国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苏轼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由衷地认同。他当时所作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中也说“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写溪风习习,顿忘身处天涯,与此词同旨。苏轼一生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或是游宦,或是贬逐,但他对所到之地总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这又反映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人生观。

  《减字木兰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词上、下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后汉书·礼仪志上》)。

  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一则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二则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以后都出以景语: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红。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写杨花句,却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

  作者次年人日有诗云“新巢语燕还窥砚”,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云:“海南人日,燕已来巢,亦异事。”原来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以此知海南物候之异,杨花、新燕并早春可见。而早春时节,中原时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了。——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词内容一是礼赞海南之春,在中国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二是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的两首词来对读,朱的《诉衷情》也写立春:“青旗彩胜又迎春,暖律应祥云。金盘内家生菜,宫院遍承恩。时节好,管弦新,度升平。惠风迟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这里也有“青旗”、“彩胜”、“惠风”、“柳眼”、“醉尊”,但一派宫廷的富贵“升平”气象,了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读者自然会对此词产生遗憾和失望。比之苏词真切的自然风光,逊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说:“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这是写南越的重阳节。但所见者为“蛮树”、“瘴云”,由景引情者为“山引泪,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见凤楼龙阙”的流落异乡之悲。朱敦儒此词作于南渡以后,思乡之愁含有家国之痛,其思想和艺术都有可取之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颜持约词不减唐人语”条也称赞此词“不减唐人语”。但此类内容的词作在当时词人中不难发现,与苏词相比,又迥异其趣。二词相较,对异地风物有排斥和认同的差别,从而更可见出苏词的独特个性。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如果接连使用称“叠字”,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云:“《玉台新咏》载梁元帝《春日》诗用二十三‘春’字,鲍泉奉和用三十‘新’字······余谓此体实起于渊明《止酒》诗,当名之曰‘止酒诗体’。”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来获得别一种艺术效果:音调增加美听,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而其间用法颇多变化,仍有高下之别。陶渊明的《止酒》诗,每句用“止”字,共二十个,可能受了民间歌谣的影响,毕竟是游戏之作。梁元帝《春日》诗说:“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个“春”字,再加上“日日”、“处处”、“不见”等重用两次,字法稠叠,颇嫌堆垛。再如五代时欧阳炯《清平乐》:“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这首词也写立春,为突出伤春之情,一连用了十个“春”字,句句用“春”,有两句用了两个“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苏轼此词却不然。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其实,苏轼在写作此词时,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后世词人中也不乏擅长此法的,南宋周紫芝的《蝶恋花》下片:“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残红,不忍抬头觑。假使留春春肯住,唤谁相伴春同处。”前后用四个“春”字,强调“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百计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须去。望君频向梦中来,免教肠断巫山雨”,共用五个“君”字,突出留君之难。这都是佳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28-730
2、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

jiǎnlánhuā ·mǎodāněrchūn

shì sòngdài 

chūnniúchūnzhàng xiànchūnfēngláihǎishàng biàn便gàichūngōng rǎntáohóngròuhóng 
chūnfānchūnshèng zhènchūnfēngchuījiǔxǐng tiān juǎnyánghuāxuěhuā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天子居未央¹,妾(qiè)侍卷衣裳。
译文: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注释:¹未央:汉宫名。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顾无紫宫¹宠,敢拂黄金床。
译文: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注释:¹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水至亦不去¹,熊来尚可当²
译文: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注释:¹“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²“熊来”句:《汉书·外戚传》:建昭(汉元帝年号)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兽得人而至,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微身奉日月¹,飘若萤之光。
译文: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注释:¹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采葑(fēng)¹,无以下体妨。
译文: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注释:¹“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乐府《杂曲歌辞》有《秦王卷衣》,言成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李白的《秦女卷衣》,这首诗与《秦王卷衣》十分不同。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看法,对爱情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为彼此年老色衰而背弃对方。其实,在这首诗里,也隐含着李白自己的用世情怀,他希望为君王效力,不会因年老而放弃这一理想。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tí)¹。回头忍笑阶前立,总²无语,也依依³
译文:夕阳西下,是谁把她从楼上唤出,她的手指,柔嫩如荑。她站在台阶前回头看看。回眸巧笑站在台阶前,脉脉含情不语,尽管一语不发,却依然很美丽。
注释:¹香荑:原指散发着芳香的嫩草,此处指女子柔嫩的手指。荑:茅草的嫩芽。²总:通“纵”,即使,纵然。³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笺书¹直恁(nèn)²无凭据³,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译文:信中约定好却没能如期而至,就不要再说什么相思。劝你沉醉在小窗,还没到落花相见的时候。
注释:¹笺书:信札,文书。²直恁:竟然如此。³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上阕中“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夕阳西下时分,伊人从楼上被人唤出,下得楼来与人相亲,她的手指,白嫩如荑。“一握香荑”并非说她手里握着一把香草,此句乃是对伊人形貌的刻画,正如《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用柔嫩的白茅芽比喻美人的手指,描绘庄姜之美。古代男女相约,十分不易,但是伊人下得楼来,却忍笑伫立,一语不发,叫人摸不着头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三句,是描绘女子的神情:本该见情郎了,她却回头忍笑,婧婧地在阶前倚立,静默无语;但即使没有言语,在情郎眼里,也还是那样楚楚动人。描写二人相会时,词人从女子落笔,写得精致活泼,数十字之间将伊人的形貌神情,心波暗涌,情人间且亲且嗔的复杂心态写得清透,读来惟妙惟肖。

  下阕道破伊人忍笑伫立,一语不发的原因。“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她嗔怪情人信中相约却失约,故假意娇嗔说: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你误期爽约,请你不必再说对我的相思了。但不是真是“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大约是看见情人慌乱着急,自己心下又不忍,遂以俏皮的口吻转口来抚慰情人珍重春光好沉醉,不要因为犹豫而耽误了两人相处的好时光,言语间隐有“有花堪折直须折”的雅骚之意,含情女子的曲款心事,不言而喻,而彼此且亲且嗔的复杂心态,亦活灵活现。精准的用词中,看得出其中缱绻的情意,离愁,离恨,相爱,相守,爱情之中的种种,纳兰尽悉把握词中。生命犹如朝露,虚幻间便很快度过了一生,如果不及时把握,那悔恨的将会是自己。

  这首《落花时》虽写情人幽会,但细致入骨,周身春光亦仿佛流转不定,眉目相照时只见缱绻未露轻薄,其风流蕴藉处颇有北宋小令遗风,言辞殊丽,一似月照清荷。珍重而亲昵,这是纳兰性德风骨心境高于一般市井词人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98页

luòhuāshí··yángshuíhuànxiàlóu--lánxìng

yángshuíhuànxiàlóuxiānghuítóurěnxiàojiēqiánzǒng

jiānshūzhínènpíngxiūshuōxiāngquànhǎoxiànghóngchuāngzuìluòhuā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