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挺高骨,弥耳尘中驰。
邻女嫁不售,泣向流黄机。
与子落穷山,坐无适时姿。
濠梁莞一笑,游鳞噞风漪。
老骥挺高骨,弥耳尘中驰。
邻女嫁不售,泣向流黄机。
与子落穷山,坐无适时姿。
濠梁莞一笑,游鳞噞风漪。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¹。秋菊盈园,而持醪(láo)²(mǐ)³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译文: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注释:¹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²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³靡:无。靡由,即无来由,指无从饮酒。⁴服:用,这里转为欣赏之意。⁵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世短意常多¹,斯人²乐久生³
译文: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注释:¹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²斯人:指人人。³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日月依辰至¹,举俗爱其名²
译文: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注释:¹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辰:指日、月的衷会点。²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露凄¹(xuān)²息,气澈³天象明
译文: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注释:¹露凄:秋霜凄凉。²暄风:暖风,指夏季的风。³气澈:空气清澈。⁴天象明:天空明朗。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¹
译文: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注释:¹“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酒能祛(qū)¹百虑,菊解制²(tuí)³
译文: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注释:¹祛:除去。²制:止,约束,节制。³颓龄:衰暮之年。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如何蓬庐士¹,空视时运倾²
译文: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注释:¹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²空视时运倾:指易代之事。空视: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运:时节,这里指重九节。倾:斜,引申为转迁的意思。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尘爵耻虚罍(léi)¹,寒华²³自荣
译文: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注释:¹尘爵耻虚罍: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爵: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尘,故曰“尘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²寒华:指秋菊。³徒:徒然,白白地。⁴荣:开花。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liǎn)(jīn)¹独闲谣²,缅(miǎn)³焉起深情。
译文: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注释:¹敛襟:整一整衣襟,指正坐。²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作诗。³缅: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栖迟¹固多娱,淹留岂无成²
译文: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
注释:¹栖迟:隐居而游息的意思。栖,宿;迟,缓。²淹留岂无成:反用《楚辞·九辨》“蹇淹留而无成”,意谓长期隐退,难道就一事无成!淹留:久留,指长期隐退。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陶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小序中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宋代李公焕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中认为此句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陶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君寿说是“一意两层收束”(《老生常谈》)。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陶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陶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参考资料:
1、 王镇远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21-523

jiǔxiá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ián àichóngjiǔzhīmíng qiūyíngyuán érchíláoyóu kōngjiǔhuá huái怀yán 

shìduǎnchángduō rénjiǔshēng 
yuèchénzhì àimíng 
xuānfēng chètiānxiàngmíng 
wǎngyànyǐng láiyànyǒushēng 
jiǔnéngbǎi jiězhìtuílíng 
péngshì kōngshìshíyùnqīng 
chénjuéchǐléi hánhuáróng 
liānjīnxiányáo miǎnyānshēnqíng 
chíduō yānliúchéng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¹青鸦嘴²
译文:春天的寒风吹打着细如蚂蚁的蚕,桑树用尽力气才刚刚冒出新芽。
注释:¹努:用力冒出。²青鸦嘴:桑芽。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侵晨¹采桑谁家女,手挽²长条泪如雨。
译文:是谁家的女子在凌晨就起来采桑呀?手攀着柔长的桑条眼泪犹如下雨。
注释:¹侵晨:凌晨。²挽:攀着。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去岁¹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²叶放迟。
译文:去年幼蚕初眠就正是在这个时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树叶生长延迟。
注释:¹岁:年。²春寒:指春天倒寒。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愁听门外催里胥(xū)¹,官家二月收新丝。
译文:听见门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还在二月官家就已经来征收新丝。
注释:¹里胥:古代的一种官职。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用拟人手法当即就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委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307页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花枝缺处青楼¹开,艳歌²一曲酒一杯。
译文:窗外花枝少的地方,楼内就显得比较敞亮。一曲艳歌一杯酒,很是快活。
注释:¹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²艳歌:指艳情的诗歌。古乐府《艳歌行》的省称。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¹不再来。
译文:美人劝我及时行乐,自古以来年少时光都是一去不复返。
注释:¹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青春年少。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君不见外州客¹,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译文:那些长安道上来来往往的外地客人,每次来了都会见老。
注释:¹外州客:其它州的客人。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¹软金钩。倚阑(lán)²无绪³不能愁。
译文: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注释:¹斜控:斜斜地垂挂。控,下垂、弯曲貌。²阑:同“栏”,栏杆。³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有个盈盈¹骑马过,薄妆浅黛(dài)²亦风流³。见人羞涩却回头。
译文:那位金金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注释:¹盈盈:谓仪态美好。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盈,与“赢”同,容貌之意。²薄妆浅黛:指妆容淡雅。浅黛:谓眉画的浅淡。³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3月:217-218

huànshā··bàncányángxiàxiǎolóu--lánxìng

bàncányángxiàxiǎolóuzhūliánxiékòngruǎnjīngōulánnéngchóu

yǒuyíngyíngguòbáozhuāngqiǎndàifēngliújiànrénxiūquèhuítóu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七度¹逢寒食²,何曾扫墓田³
译文: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
注释:¹七度:作家离家已七年,未曾归乡扫墓。²寒食:清明前一天,扫墓祭祖的节日。³墓田:指坟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他乡¹长儿女,故国²隔山川。
译文:儿女们都已经在外乡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注释:¹他乡:外乡。时作者居北京。²故国:指故乡。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明月飞乌鹊¹,空山鸣杜鹃²
译文: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长,空山里只有杜鹃在声声鸣叫着。
注释:¹“明月”句:借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²“空山”句:借用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之句。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高堂¹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译文: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注释:¹高堂:这里指家中的父母。李白《将进酒》诗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之句。

  这首诗写寒食节的风俗,以及自己对家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先从离乡七年写起,作者写自己离乡期间未曾扫墓可谓不孝。由此过渡到思亲,再从他乡思绪飞越山川回到故园。颈联虚写寒食节的景象,实则写自己未归故乡和故乡归未得的心境。同时也写出孝思之绵远,景象之深邃,长夜难眠,悲不自已,这是以景衬情。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长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处“明月飞乌长”也有“何枝可依”的思绪愁肠。杜鹃鸟叫,民间以为“归不得也么哥哥”以至悲泣啼血,也是恨不能归乡之意。末联诗人叙说自己不尽的孝思,既有伤感,又有自责,既是安慰,又是怀念。余怀缕缕,溢于言表,直抒胸臆,点明主题。 [4]

  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愧疚自责的心情,这包括对死者祖辈不敬,对生者父亲不孝。作者本身就是以孝敬、孝顺、孝心为最高敬老标准的学者。他被迫寄居京城,却又无法施展才华,心中的悔恨无法言说。这种笔法令人产生邈远无际的联想。 [3]

  这首诗主要是白描写法,明白如话,而又蕴藉情深。这在古代诗人看来,也是不易的,是值得现在写今诗和新诗的作者揣摩研究的。

参考资料:
1、 郭雪峰,葛成飞主编.旅游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78页
2、 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清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68页
3、 丁慨然著.蓟门诗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08:第21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