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谷冰崖底著身,望晨疑寝越王薪。
今年未办巡簷笑,急雪阴风肯贷春。
寒谷冰崖底著身,望晨疑寝越王薪。
今年未办巡簷笑,急雪阴风肯贷春。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湿。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xiǎn)¹湿。
注释:¹春藓:苔藓植物的一类。
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炷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tán)(zhù)¹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注释:¹檀炷:焚烧檀香散发的烟雾。
此词抒写春情。上片写室外春景。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花寂莺语,玉阶藓湿。下片写室内之人。闲凭熏笼,心事满怀,檀炷绕窗,画檐残雨。全词委婉细腻,情景交融,工丽柔媚,余韵悠长。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译文: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有李白的坟墓,因为李白的名气大而使人人都知道。
注释:采石矶: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是牛渚山突出长江的部分形成的。地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译文:可是大家都在李白的坟墓上刻自己写的诗,在这里写这种拙劣的诗简直就是在班门弄斧。

tàibái--méizhīhuàn

cǎishíjiāngbiānduībáizhīmínggāoqiān

láiláiwǎngwǎngshǒushībānménqiánnòng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¹琼阙(quē)²。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译文: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上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
注释:¹瑶台:神仙居处。李白《清平调》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²琼阙:精巧华美之楼台。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é)¹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²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xiāo)³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译文: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这些隐逸脱俗的情怀,恐是尘世之人无法理解,便也不向尘世之人诉说。
注释:¹素娥:月宫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²争:怎么。如“争似”、“争忍”、“争知”、“争奈”等等。³萧萧:头发花白稀疏貌。

  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这里,他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深沉的感喟和对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

  这首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台上有客¹吟秋风,悲声萧散²飘入空。台边游女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译文:竹山听马塞观风台上,有蜀将孟达在吟咏《秋风》,那悲壮的声音凄凉地飘入了天空。台边的歌女来偷听,想学《秋风》声音,声很像,但意思领悟不到。孟达君悲叹究竟为什么事?广袤土地的金城城池失落于刘封、申耽两人之手,作《上堵吟》。
注释:襄阳古乐府:曲牌名,苏轼作词牌用。上堵吟:《襄阳古乐府》中的子曲牌名。¹客:对于蜀帝刘备,孟达是政客。²萧散:凄凉。³游女:歌女。⁴窃听:偷听。⁵意不同:意思完全不同,领会不到。⁶千里:言广阔的地域。⁷金城:郡名,指金瓯城池新城,其治所房陵,今房县。三国魏合房陵、上庸两置郡,治所在房陵,辖境湖北保康、南漳、房县、竹溪、竹山等县。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听马为塞¹凤为关²,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biān)鱼冷难捕。悠悠³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译文:听马要塞与凤林关隘,山川要塞现在无一人防守,空自闲着。我悲叹也何苦呢?襄江水一到冬天就封冻,其色深沉,鳊鱼冻得难以捕捞。众多江上听《上堵吟》的人,体会不到我写此词的意思,只是空空悲叹,空空苦辛。
注释:¹听马为塞:即听马塞山,在竹山县西南三十五里。²凤林关:在襄阳岘(xiàn)山。³悠悠:众多。⁴不知:体会不到,领悟不到。⁵徒:空空。

  这首词先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后写眼前的景物,感叹历史终成陈迹。是苏轼按照孟达《所作上堵吟》的韵调,描写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让后人借历史深深反思现实。

  第一至第六句,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水经注》:堵阳县(竹山县),堵水出焉,有白马塞(台),孟达为新城守,登之而叹日:“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即苏轼所写“台上有客吟《秋风》”,亦是《上堵吟》的历史由来。为何“悲声萧散飘入空”?为何游女“欲学声同意不同”?两者答案是一个:“千里金城两稚子”,即“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的历史内容。苏轼借以暗示赵宋王朝要吸取的教训。“台”为历史陈迹见证之地,“悲声”,是指“哀切”,“有侧人心”(郦道元《水经注》)之音,“愤激,其哀思之音”。“欲学”,言《上堵吟》“今人仍传此声”(盛弘之《荆州记》)。“两稚子”,言刘封、申耽仍很稚嫩。

  第七句至第十三句,写苏轼转向眼前,感叹历史终成陈迹。忆往昔,“白马”山为“塞”,“凤林”为“关”。“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sǒu)。”(苏轼《岘山》诗)美丽的塞、关,历史千古的名字,如今是“山川无人空自闲”。俱往矣,让今人悲叹“亦何苦”?现实是无情的,“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百姓的衣食仍难以解决。这是苏轼欲言而未言的词作本意。最后两句,与开头照应,发出让人深思的历史回音。“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与“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相比,成为“声同意不同”的历史回声:“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

  全词,观历史陈迹,即物抒情,怀古叹今。步孟达《上堵吟》的韵调,追忆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天地有情,历史无情。昔日的白马要塞、凤林雄关而今也只是历史陈迹,“山川无人空自闲”,让后人借以去深深反思现实。苏轼的词作本意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7-39
君王不幸妾当灾,弃女抛男逐马来。
君王不幸妾当灾,弃女抛男逐马来。
译文:帝王昏庸使我们这些妇女在这清风岭上受难,元朝军队杀来就放弃百姓自己逃跑。
夫面不知何日见,妾身还是几时回。
夫面不知何日见,妾身还是几时回。
译文:我与夫君不知何处才能再次相见,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两行怨泪频偷滴,一对愁眉怎得开。
两行怨泪频偷滴,一对愁眉怎得开。
译文:两行怨恨之泪止不住的流,愁绪满怀以致眉头深锁,丝毫没有消散。
遥望家乡何处是,存忘两字苦哀哉。
遥望¹家乡何处是,存忘两字苦哀哉²
译文:回头遥望,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国破家忘,实在是悲哀痛苦至极。
注释:¹遥望:向远处看。²苦哀:悲哀痛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