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接为构,无何了桑榆。邀食有馀地,何事须千奴。
少日接为构,无何了桑榆。邀食有馀地,何事须千奴。
此亭与此木,到眼聊为娱。五诗信睡语,定博君卢胡。
此亭与此木,到眼聊为娱。五诗信睡语,定博君卢胡。

jìntíng--chénzào

shǎojiēwèigòulesāngyāoshíyǒushìqiān

tíngdàoyǎnliáowèishīxìnshuìdìngjūn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卷地白草¹(zhé),胡天²八月即飞雪。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注释:¹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¹开。
译文: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争相开放。
注释:¹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散入珠帘¹湿罗幕²,狐裘(qiú)³不暖锦衾(qīn)(bó)
译文: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注释:¹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²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³狐裘:狐皮袍子。⁴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锦衾:锦缎做的被子。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将军角弓¹不得控²,都(dū)³铁衣冷难着(zhuó)。(难着 一作:犹著)
译文:将军战士们冷得拉不开弓,铠甲冻得难以穿上。
注释:¹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²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³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⁴铁衣:铠甲。⁵难着: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hàn)¹阑干²百丈³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译文: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注释:¹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²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³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⁴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中军¹置酒饮(yìn)归客²,胡琴琵琶与羌(qiāng)³
译文: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注释:¹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²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³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纷纷暮雪下辕(yuán)¹,风掣(chè)²红旗冻不翻³
译文: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注释:¹辕门:军营的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²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³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¹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²天山路。
译文: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注释:¹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²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¹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¹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即万即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有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参考资料:
1、 梁川 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193页

báixuěsòngpànguānguījīng

cénshēn tángdài 

běifēngjuǎnbáicǎozhé tiānyuèfēixuě 
chūnfēnglái qiānshùwànshùhuākāi 
sànzhūliánshī湿luó qiúnuǎnjǐnqīn 
jiāngjūnjiǎogōngkòng tiělěngnánzhuó  (nánzhuózuò yóuzhuó )
hànhǎilángānbǎizhàngbīng chóuyúncǎndànwànníng 
zhōngjūnzhìjiǔyìnguī qínqiāng 
fēnfēnxuěxiàyuánmén fēngchèhóngdòngfān 
lúntàidōngménsòngjūn shíxuěmǎntiānshān 
shānhuízhuǎnjiànjūn xuěshàngkōngliúxíngchù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韩非子》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¹孤竹²,春往³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韩非子》
译文: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我们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寻找道路。”就放开老马让它在前边行走,大家都跟随在后,最终找到了回去的路。
注释:¹伐:讨伐。²孤竹:指孤竹国,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在今河北省一亏。³往:出征。⁴反:同“返”,返回。⁵迷惑:无法弄清楚。⁶失道:迷失道路。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骊岫(xiù)¹飞泉²泛暖香,九龙³呵护玉莲房
译文:骊山温泉如同香汤,暖雾霭霭泛出芳香。九条龙嘴中吐出泉水,呵护着泉中的玉莲房。
注释:¹骊岫:即骊山;岫,峰峦。骊山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南,因古骊戎族居此而得名,亦名郾山。²飞泉:指温泉。“泛”,汲古注:“一作‘有’。”³九龙:华清宫九龙殿,唐明皇御汤浴殿。⁴呵护:阿禁守护。⁵莲房:莲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平明¹每幸长生殿²,不从金舆(yú)³惟寿王
译文:每天清晨在长生殿,明皇与贵妃成对成双。皇亲国戚都乘金舆去,不愿去长生殿的只有寿王。
注释:¹平明:犹黎明。²长生殿: 华清宫之斋殿,一说寝殿。³金舆:皇帝的车驾。⁴寿王:李瑁,明皇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全诗对玄宗强占儿媳的秽行不着一字,而其荒淫已揭露无遗。 作者对玄宗因专宠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从此一蹶不振,深为慨叹,不仅屡刺其荒淫,且一再举出寿王,刺其无道之至,在当时文人中最为大胆尖锐。

  诗的首句写景,描绘骊山温泉的优美环境。次句表面上写温泉之景,实寓隐比在内。龙,在义山诗中本来就是男性的代称。九龙吐温泉水,由“玉莲房”承接,这一意象隐指明皇、贵妃在温泉池的相会。作者用“呵护”把龙拟人化,极妙。明皇宠幸玉环,用“呵护”十分形象。三四句一转,写寿王内心的怨恨,他不去长生殿,不愿看到父皇与昔日的“寿王妃”亲昵。诗人抓住这一细节,以之入诗,极有魅力。诗人对寿王是寄予同情的,这是李商隐正义感的品格显示。诗人对明皇、贵妃之恋从无好感,作者所有涉及明皇贵妃的诗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 学林出版社,1997,281
2、 储大泓. 历代咏史诗选注[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201.

shānyǒugǎn--shāngyǐn

xiùfēiquánfànnuǎnxiāngjiǔlóngāliánfáng

píngmíngměixìngzhǎngshēng殿diàncóngjīnwéi寿shòuwáng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水边杨柳曲尘丝¹,立马烦君折一枝。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注释:¹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yīn)勤更向¹手中吹。
译文: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注释:¹向:一作“肯”。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37-738 .

zhéyángliǔ

yángyuán tángdài 

shuǐbiānyángliǔchén fánjūnzhézhī 
wéiyǒuchūnfēngzuìxiāng yīnqíngèngxiàngshǒuzhōngchuì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春草细¹还生,春雏(chú)²养渐成。
译文: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 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
注释:¹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²春雏: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幼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róng)¹毛色起,应²³自呼名
译文: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注释:¹茸茸 :柔软纤细的绒毛。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前的细小茸毛。²应:应该,应当。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³解:懂得。⁴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了。诗的大意说: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

huà

jiē yuándài 

chūncǎoháishēng chūnchúyǎngjiànchéng 
róngróngmáo yīngjiě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