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鼎无几然,团蒲有馀藉。山岚变寒凉,更挟清露下。
石鼎无几然,团蒲有馀藉。山岚变寒凉,更挟清露下。
月干澹疏棂,风枝语良夜。为君赋招隐,自剔篝灯灺。
月干澹疏棂,风枝语良夜。为君赋招隐,自剔篝灯灺。

bàoēnfāngzhàngxiǎoèrshǒuèr--chénzào

shídǐngrántuányǒushānlánbiànhánliánggèngxiéqīngxià

yuègàndànshūlíngfēngzhīliángwèijūnzhāoyǐngōudēngxiè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一片月¹,万户²(dǎo)³声。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注释:¹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²万户:千家万户。³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秋风吹不尽¹,总是玉关²情。
译文: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注释:¹吹不尽:吹不散。²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何日平胡虏(lǔ)¹,良人²³远征。
译文: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¹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²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³罢:结束。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

  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29-231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四):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9-132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338-341

 ·qiū

bái tángdài 

chángānpiànyuè wàndǎoshēng 
qiūfēngchuījìn zǒngshìguānqíng 
píng liángrényuǎnzhēng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译文:歌音还没有停歇,便见到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与普通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方离柳坞¹,乍²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³;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mèi)乍飘兮,闻麝兰之馥(fù);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yè)笑春桃¹⁰兮,云髻(jì)堆翠¹¹;唇绽樱颗¹²兮,榴齿¹³含香。纤腰之楚楚¹⁴兮,风回雪舞¹⁵;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¹⁶。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¹⁷;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pín)兮,将言而未语¹⁸;莲步¹⁹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²⁰文章²¹。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zhuàn)²²;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zhù)龙翔²³。其素若何²⁴?春梅绽雪²⁵;其洁若何?秋蕙披霜²⁶;其静²⁷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²⁸若何?龙游曲沼²⁹;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qiáng)³⁰。生于孰³¹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³²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³³无双者也。
译文:既像鸟儿掠出柳林,又像蝴蝶飞离花房。美丽的仙子啊,你走到哪里都是风光一片,就连园中的小鸟看见你,都会惊讶你的美丽,离开枝头,跟在你的身后飞鸣殷勤。你轻盈的脚步刚一移动,你苗条的身影,就在九曲回廊上摇曳光临;你宽阔的衣袖刚一飘起,浓郁的兰麝早已芳香沁人;你荷花般的裙裾轻轻移动,早已传来环佩叮咚的一片玉音。脸上的笑靥能和春桃媲美,祥云般的发髻,像流淌的小溪垂洒在耳鬓。微笑的玉口如樱桃般大小,石榴般的牙齿,含香红唇。看那妖娆的身段,颤微微的就像雪花飞舞,清风吐波静无尘。和珠玉钗环交相辉映的,是那鹅黄和鸭绿。在眉毛和额头上,蕴含着彩色的光晕。你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生气和高兴,都一样的美丽动人。你在池边留恋玩赏,风吹衣带,轻飘飘的,美轮美奂。蚕丝般的眉毛将要皱起,想要说话,却欲言又止,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莲花般的脚步轻轻抬起,想要停下来却又落在地上向前找寻。我爱慕仙子的优良品质,像冰那样晶莹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清芬。我爱慕仙子的华贵衣裳,闪烁的光彩映衬出灿烂的花纹。我爱慕仙子那倾国倾城的容貌,如同用香料做成了玉石,然后再雕出那美得天下难找,地上难寻的玉人。仙子的风姿好有一比啊,就像飞舞的凤凰在空中舒展,又像起舞的神龙在云中歌吟。你的洁白像什么,白梅带雪开在早春。你的清纯像什么,秋蕙披霜不染纤尘。你的宁静像什么,幽谷青松自成独林。你的艳丽像什么,朝霞映红池塘里的缤纷;你的文雅像什么,长龙在曲池中缓缓悠游的波纹;你的神采像什么,犹如晶莹的江水照着皎洁的月儿画一轮。这样沉鱼落雁的容貌,哪个美人能比得上啊?羞愧了那位浣纱沉鱼的西施女;还有那位远嫁塞北,让空中飞行的大雁看见她,只顾欣赏美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云头的王昭君。太神奇了,我的仙子啊!你生在何地,来自何方?为何长得这样美丽,这样动人?我相信,就是在天上的瑶池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第二个,那里的七仙女,没有你这样举止文雅,丰姿绝伦。至于在神仙洞府里,你的容貌,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独一无二,俊俏超群。我知道了:你是从天庭宴会上刚刚归来,你是不是坐在瑶池边上的,那位最美丽最尊贵的上座佳宾。你是仙宫中举世无双的好姑娘,天地间最最美丽的化身。你究竟是谁啊?我的警幻仙子,如此的美丽,你是一位绝无仅有的神仙美人。
注释:¹柳坞:柳树成林如屏障。坞:小的障堡。²乍:初。但行处,³鸟惊庭树:说仙姑容貌美丽。《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原本说人之美,鱼鸟都感到惊艳。后来以“鱼入鸟飞”形容女子之美。⁴影度回廊:先见曲廊上身影移动。⁵仙袂乍飘兮:袂,衣袖。兮,语助词,相当于“啊”或“呀”。⁶麝兰:香料,香草。⁷馥郁:芳香浓烈。⁸荷衣:用荷花制成的衣服,神仙所穿(见屈原《九歌·少司命》)。⁹环佩:古人身上的佩玉,行动时相碰叮叮作声。¹⁰靥笑春桃:脸上笑靥艳如桃花。古人常说“桃花似笑”。¹¹云堆翠髻:乌黑的发髻如云隆起。古代女子有一种梳得很高的发式叫云髻。堆,隆起。“翠”、“青”、“绿”等词,常代“黑”作形容头发颜色的修饰词。¹²唇绽樱颗:形容嘴唇好像樱桃绽裂。¹³榴齿:形容牙齿如石榴颗粒。¹⁴楚楚:原指鲜明的样子,引申为好看。¹⁵回风舞雪:形容身姿蹁跹。¹⁶满额鹅黄:六朝时,妇女于额间涂黄色为饰,称“额黄”,到唐代还保持着这种妆饰。¹⁷宜嗔宜喜: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¹⁸“蛾眉”二句:意思是说笑恼之情见于眉目之间,有一种欲言未言的神态。颦,皱眉头。¹⁹莲步:旧时称美人纤足行步为莲步。²⁰闪灼:鲜明,绚烂。²¹文章:花纹。这四句说仙姑性行如冰之清、玉之润,衣着鲜明、华美。²²香培玉篆:好像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²³凤翥龙翔: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²⁴其素若何:意思是:“她素雅的风格像什么?”²⁵绽雪:在雪中开放。²⁶披霜:覆盖着霜。²⁷静:稳重,端庄。²⁸文:文彩。²⁹龙游曲沼:传说龙耀五彩,所以用游龙来作比喻。沼,池子。³⁰王嫱:即王昭君。³¹孰:何。³²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西王母所住的地方。³³紫府:神话中的仙境,在青丘山上,天真仙女曾游此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ài)¹(fú)²如何³?齐鲁青未了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注释:¹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²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³如何:怎么样。⁴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⁵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¹²神秀³,阴阳昏晓
译文: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注释:¹造化:大自然。²钟:聚集。³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⁴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⁵割:分。夸张的说法。⁶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¹生曾²云,决眦(zì)³归鸟。
译文: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注释:¹荡胸:心胸摇荡。²曾:同“层”,重叠。³决眦: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⁴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¹凌绝顶²,一览众山小³
译文: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注释:¹会当:终当,定要。²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凌:登上。³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西岳崚(líng)(céng)¹(sǒng)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译文: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注释:¹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¹
译文: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注释:¹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guā)¹通天有一门。
译文: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注释:¹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¹问真源。
译文: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注释:¹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南岳配朱鸟¹,秩(zhì)²自百王³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注释:¹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²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³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xū)吸领地灵¹,鸿洞²半炎方³
译文: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注释:¹歘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²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³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邦家¹用祀(sì)²,在德非馨(xīn)香。
译文: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注释:¹邦家:国家。²祀典:祭祀的仪礼。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巡守¹何寂寥,有虞(yú)²今则亡。
译文: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注释:¹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²有虞: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jì)¹吾隘世网²,行迈³越潇湘
译文: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注释:¹洎:到,及。²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³行迈:远行。⁴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渴日¹绝壁²出,漾(yàng)³清光旁。
译文: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注释:¹渴日:尽日,终日。²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³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辉。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祝融¹五峯尊,峯(fēng)峯次低昴(mǎo)²
译文: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注释:¹祝融:指祝融山。²峯峯次低昴: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紫盖¹独不朝,争长嶫(yè)²相望。
译文: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注释:¹紫盖:指紫盖山。²嶫:高耸。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恭闻魏夫人,羣(qún)¹夹翱(áo)翔。
译文: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注释:¹羣仙:群仙,众仙。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译文: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牵迫¹限修途²,未暇(xiá)³杖崇(chóng)
译文: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注释:¹牵迫:很紧迫。²修途:长途。³未暇:没有时间顾及。⁴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归来觊(jì)命驾¹,沐浴休玉堂。
译文: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注释:¹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三叹问府主¹,曷(hé)²赞我皇。
译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注释:¹府主:指州郡长官。²曷以:怎么能。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牲璧(bì)¹忍衰俗²,神其思降祥。
译文: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注释:¹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²衰俗:衰败的世俗。

第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第二首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第三首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总结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0-321 .
3、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4、 蔡永凡 .杜甫诗评析集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75 .

wàngyuèsānshǒu

 tángdài 

dàizōng qīngwèiliǎo 
zàohuàzhōngshénxiù yīnyánghūnxiǎo 
dàngxiōngshēngcéngyún juéguīniǎo 
huìdānglíngjuédǐng lǎnzhòngshānxiǎo 

西yuèléngcéngsǒngchùzūn zhūfēngluóérsūn 
ānxiānrénjiǔjiézhàng zhǔdàotóupén 
chēxiāngguī jiànguātōngtiānyǒumén 
shāodàiqiūfēngliánglěnghòu gāoxúnbáiwènzhēnyuán 

nányuèpèizhūniǎo zhìbǎiwáng 
lǐnglíng hóng鸿dòngbànyánfāng 
bāngjiāyòngdiǎn zàifēixīnxiāng 
xúnshǒuliáo yǒujīnwáng 
àishìwǎng xíngmàiyuèxiāoxiāng 
juéchū yàngzhōuqīngguāngpáng 
zhùróngfēngzūn fēngfēngmǎo 
gàicháo zhēngchángxiāngwàng 
gōngwénwèirén qúnxiānjiāáoxiáng 
yǒushífēng sǎnfēngfēishuāng 
qiānxiànxiū wèixiázhàngchónggāng 
guīláimìngjià xiūtáng 
sāntànwènzhǔ zànhuáng 
shēngrěnshuāi shénjiàngxiáng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花花¹,满枝红似霞。罗袖²画帘肠断,卓香车³。回面共人闲语,战篦(bì)金凤斜。惟有阮(ruǎn)春尽、不归家
译文:千万朵花儿窜上枝头,将枝头披满红霞。美人伫立在香车上,收卷画帘的罗袖,摇曳着心底相思的牵挂。回头与人闲语的时候,只见凤钗金篦斜斜地簪住浓发。莫非她的爱人也做了阮郎,春光逝尽却还不归家。
注释:思帝乡:又名“万斯年曲”,原唐教坊曲,温庭筠始创为词调。此词单调三十六字,七句五平韵,第一、二、四、六、七句押韵。¹花花:言花朵繁多,即花花朵朵之意。²罗袖:罗衫之袖。此处代指闺中人。³卓香车:站在散发芬芳的车上。卓,站立。香车,古代车乘求其精美,常用优质木材造成,饰以珠玉,涂以香料。⁴战篦:装饰在 女子头上微微颤动篦子。战,摇晃,颤动。篦,篦子,篦梳,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更密,亦可做头饰。⁵阮郎:泛指心爱的男子。此处借指远游未归之人。⁶归家:一作“还家”。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这首词以春景起兴,写女子对丈夫的眷恋之情。开头“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春光烂熳,百花盛开,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罗袖”二句,写女主人公出场,她穿着罗衣,面对画帘,思念情人肠欲断。由春日美景转到相思之情的描写,其中“肠断”二字把景与情的和谐气氛打破,乐景哀情相映,情更哀。“卓香车”,是说女子于画帘之内,伤怀已极,故立车遣愁。

  后四句摄取对话的特写镜头:回头闲聊,神态绰约。“回面”二句写女主人公坐在车上与街上的熟人说话,这是女子掩饰自己情感的举动,看似平静,实为她在排遣自己“肠断”的心情。结句写女主人公因烦闷而向人诉说丈夫“不归家”,很有情趣。女子之言实为衷曲,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说明她“肠断”的原由。这里借用刘晨、阮肇典故,意指情人久出未归。一个“惟”字,表现出女子对爱的专一和执着。

  全词围绕“断肠”写人,时而绘景,时而动作与心情俱见,时而将心情隐于动作之中,时而又把心情寄之于话语之内,运笔多变,将人的内在心曲揭示无遗,极富神韵。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5-86

xiāng ·huāhuā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huāhuā mǎnzhīhóngxiá luóxiùhuàliánchángduàn zhuóxiāngchē 
huímiàngòngrénxián zhànjīnfèngxié wéiyǒuruǎnlángchūnjìn guījiā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露寒烟冷蒹(jiān)(jiā)¹,天外征鸿²寥唳(lì)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gū)。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译文:露水寒冷烟气变凉,芦苇也不开花了。天边长途飞行的雁,声音凄清高远。银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灯光暗淡的西汉皇帝的离宫上空,一声雁鸣刚刚传,想起了在潇湘时的生活。水岸遥远,无人打扰,食物和水丰盛。俯望那无边的平坦田野,犹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样,被风吹草动受惊而飞走了。
注释:¹蒹葭老:芦苇不开花了。²征鸿:长途飞行的雁鸟。³寥唳:声音凄清高远。⁴长门:西汉皇帝离宫,位于陕西长安城南。⁵灯悄:灯光暗淡。⁶潇湘:潇水与湘水会合处,在今零陵县,现以此泛称湖南。⁷岸遥:水岸很远。⁸菰米:又名雕菰米,茎可作饭。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须信衡阳¹万里,有谁家、锦书²遥寄³。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zhuì)。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chǔ),有盈盈泪。
译文:必须坚信万里之外的衡阳回雁峰是最好的栖息地,有谁愿意把我的书信送到遥远之地。不管远隔万里,但我相信鸿雁你经过艰苦飞行,总会把信送到。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头城下,寒冷的江水里倒影摇动。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还未捣洗,心上人一挥动捣衣的木棒,就眼泪盈眶。
注释:¹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江中游。名胜古迹有回雁峰。²锦书:织锦上书写文字的书信,代指妇人思念他乡丈夫的信。³遥寄:指雁遥远传带书信。⁴斜行横阵,才疏又缀:雁斜飞成“人”字,横飞成“一”字,刚刚散开,又马上靠拢。斜行:指雁飞成斜体形。横阵:指排成一条线。⁵仙掌月明: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⁶石头城:古代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市。⁷拂:挥动。⁸杵:捣洗衣服的木捶。

  上片,咏秋夜南归飞雁,暗示苏轼自己得其所归的愉悦心情。开头两句写秋景,隐喻自己远征而清高回归。“露寒”、“烟冷”、“蒹葭老”、“征鸿”,为典型的深秋景物,极为苍劲。远在“天外”的“征鸿”唱着“寥唳”的歌回归了,心情自然舒畅。接着五句,写深秋夜雁的美好归宿。“银河”光照的“秋晚”,“灯悄”寂寥的“长门”上空,一声雁鸣刚刚传来,“应念”乐土“潇湘”。“岸遥”,写雁归宿地宽阔。“人静”,写雁归宿地无干扰。“水多菰米”,写雁归宿地食品充足。言外之意,是指苏轼艰苦穷困的日子总算结束了,现在和“雁”一样,有将返回朝廷的机遇。最后四句,写雁归路上遇到小小风波,隐喻苏轼改移汝州仍有余悸。然而,一望仪真那无边无际的原野,被迷住了,“徘徊欲下”。但又出现“风”浪,只好照旧地“惊”而起飞,到那“潇湘”的“回雁峰”去。

  下片,写鸿雁传书,寄寓妇女思念征人之情,反衬苏轼忠君的一番苦心。第一、二句写“衡阳万里”的“回雁峰”是乐山,应“须信”不疑。苏轼应诏回朝效命多年的心愿一直未改移。第二唳五句,直写要托鸿雁帮忙,为苏轼“锦书遥寄”到金陵。不管“万里云外”多么遥远,但苏轼相信鸿雁经过“斜行横阵,才疏又缀”的跋涉,终将会把信送到的,词意富有人情味。第六、七、八句,用赞美石头城的词句,来交代家居的优美环境:在仙人承接甘露、“影摇寒水”的“石头城下”,有苏轼寄居的寒舍和妻妾。最后三句,近乎恳求,鸿雁哪,你见到了没有?苏轼那“佳人拂杵”,正在“念征衣未捣”,还“有盈盈泪”而为之伤心,此等思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咏物,实是抒发苏轼心境、志趣、感叹,可以说是伦理道德的衍化物。以鸿雁自况,咏物喻志,是苏轼黄州词创作的一大特色。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81-883

shuǐlóngyín··hányānlěngjiānjiālǎo--shì

hányānlěngjiānjiālǎotiānwàizhēng鸿hóngliáoyínqiūwǎnzhǎngméndēngqiāoshēngchūzhìyīngniànxiāoxiāngànyáorénjìngshuǐduōzhàwàngpíngtiánpáihuáixiàqiánbèifēngjīng

xìnhéngyángwànyǒushuíjiājǐnshūyáowànzhòngyúnwàixiéxínghéngzhèncáishūyòuzhuìxiānzhǎngyuèmíngshítóuchéngxiàyǐngyáohánshuǐniànzhēngwèidǎojiārénchǔyǒuyíngyíngl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