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疎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醖,百璃间一醇。
老蘖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疎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醖,百璃间一醇。
老蘖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昔时风景登临地¹,今日衣冠²送别筵(yán)
译文:从前登高临下赏风景的地方,现在我正整理衣冠摆下送别的筵席。
注释:卢明府:卢僎,开元中为襄阳令。说详《全唐诗人名考证》。参见卷八八卢僎小传。郑十三:或是郑倩之。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丞相范阳张九龄……尚书郎……范阳卢僎,……华阴太守郑倩,(太)守河南独孤策,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然无确据,供参考。盖卢先有送郑十三还京诗,此为酬和之作。¹登临地:指岘山。²衣冠:指士绅。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醉坐¹自倾彭泽酒²,思归长望白云天³
译文:喝醉坐下,自己倾倒陶潜的酒,想要归乡而深深的仰望满是白云的天空。
注释:¹醉坐:全唐诗校:“一作闲卧。”²彭泽酒:陶渊明尝为彭泽令,性嗜酒,故称。³白云天:《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又,杨素《赠薛播州》:“还望白云天,日暮秋风起;岘山君傥游,泪落应无已。”
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洞庭一叶惊秋早,濩(huò)¹²(jiē)³江岛
译文:在洞庭湖畔看到树叶落下惊叹秋天的早,而我只能滞留在江上小岛上失落的空叹。
注释:¹濩落:犹瓠落、廓落,言其无可为用,以指失志。《庄子·逍遥游》:“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²空:徒然。³滞:久留。⁴江岛:似指襄阳。其地东临汉水,水中有鱼梁洲等岛屿。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寄语朝廷当世人¹,何时重见长安道。
译文:能否给此时在朝廷工作的人带话,试问我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见到长安的大路呢?
注释:¹朝廷当世人:犹言朝端、执政。

míngsòngzhèngshísānháijīngjiānzhīshén--mènghàorán

shífēngjǐngdēnglínjīnguānsòngbiéyánzuìzuòqīngpéngjiǔ

guīzhǎngwàngbáiyúntiāndòngtíngjīngqiūzǎohuòluòkōngjiēzhìjiāngdǎo

cháotíngdāngshìrénshízhòngjiànzhǎngāndào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钱王¹登假²仍如在,伍相随波³不可寻。
译文: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注释: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政府当局所忌恨。¹钱王:即钱镠(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²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³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平楚¹日和憎健翮(hé),小山香满蔽²高岑(cén)³
译文: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寻山大岭层层遮掉。
注释:¹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²蔽:蔽于,被遮掩。³高岑:高山。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坟坛¹冷落将军岳²,梅鹤凄凉处士林³
译文: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注释:¹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²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杭州西湖畔有岳坟。³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967-1028)。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何似¹举家²游旷(kuàng)³,风波浩荡行吟
译文: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¹何似:哪里比得上。²举家:全家。³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⁴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⁵足:尽可。⁶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的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的钱大王,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的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的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是点睛之笔,强调指出国民政府在杭州的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当今的“钱王”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的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州的风光景色来说。“平楚日和”和“小山香满”,借对杭州幽美风景的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境界。 “憎”于“平楚日和”的“健翮”,“蔽”于“小山香满”的“高岑”,意思是说,翱翔云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厌恶风和日暖、平林漠漠的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的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的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的大理。鲁迅1928年去杭州时说:“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的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高岑”,要学“健翮”,做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的名胜古迹来说。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的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说,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出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的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出:“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足”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的“行吟”的题材;也只有“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行吟”。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写出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参考资料:
1、 王维森.鲁迅诗歌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51-152页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
译文:园中冬寒退尽,雪融成泥,院角积雪的水池水已满与那溪水相接连。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梦觉(jué)¹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译文:从梦中醒来,隔窗而望,只见窗外残月渐尽,才五更鸟儿已经满山啼鸣。
注释:¹觉:醒。

chāngguānshè

zhānglěi sòngdài 

xiǎoyuánhánjìnxuěchéng tángjiǎofāngchíshuǐjiē 
mèngjuéchuāngcányuèjìn gēngchūnniǎomǎnshān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绿杨堤畔蓼(liǎo)花洲¹,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²。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³
译文:江堤上杨柳依依,小洲上蓼花飘飞,一派可爱的秀美山溪景致。傍晚微凉,水面上烟雾笼罩,一片迷茫。只见捕鱼的轻舟凌波而出,冲开万顷的水面,漾起不绝的波纹。天空中飘着残留的云朵,天边抹着晚霞的余辉,更点缀了洞庭秋色。
注释:¹洲:水中的陆地。²玻璃皱:比喻水浪。³秋:指秋色。

  该曲描写洞庭秋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给读者留下了洞庭之秋的烟种风情。

  首句“绿杨堤畔蓼花洲”,写到绿杨,蓼花,带有普遍性、典型性,但一写堤岸,一写州,傍水而更得生机,绿杨与红蓼相映,美景与野趣顿现眼前。

  次句“可爱溪山秀”,着意点明景色之美,且将目光从近处的堤岸纵送至远处,水光山色成为绿杨,蓼花的美丽背景。

  “烟水茫茫晚凉后”,这时苍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觉惆怅,捕鱼小舟冲破了湖水的平静。在这渐归沉寂而又涟漪微动之时,随着情绪的波动,抬起的目光从低处的水移向高处的天,只见夕阳的余晖之下,乱云未收,残霞似锦,装点洞庭秋色,一片茫然,无际无涯,与湖波相映,更加美丽,壮观。最后两句写“妆就”“一片洞庭秋”的同时,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虽未言情而情从景出。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4-25页

xiǎotáohóng ·yǒng

西cūn yuándài 

绿yángpànliǎohuāzhōu àishānxiù yānshuǐmángmángwǎnliánghòu zhōu chōngkāiwànqǐngzhòu luànyúnshōu cánxiázhuāngjiù piàndòngtíngqi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无家¹对寒食²,有泪如金波³
译文: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注释:¹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²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³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zhuó)¹月中桂²,清光³应更多。
译文: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
注释:¹斫却:砍掉。一作“折尽”。²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³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
(pǐ)¹放红蕊²,想像³(pín)青娥
译文:你的脸庞就像那娇艳的红蕊,思念故人使得双眉紧蹙。
注释:¹仳离:夫妻离散。²红蕊:红花。³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⁴嚬: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⁵青蛾:指嫦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牛女¹漫愁思,秋期²犹渡河。
译文: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注释:¹牛女:即牛郎与织女。²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这两句诗是交待作者当时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诗中首句“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金波”。“有泪”同上文的“无家”相对,表现出亲人离散的悲哀。“金波”指的是月光撒入水中犹如金波。在这一句中,杜甫实际上是借“金波”来说自己的泪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闪烁,自己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这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无声控诉。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写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的期望。

  “仳离却红蕊,想像颦青娥”句,清人仇兆鳌认为此处“青娥”应为“青蛾”。但联系前面所提到的“月波”“月中桂”,后面的 “牛女”“渡河”等词句可知作者处处在围绕“月”展开联想,叙写心怀,该句中的“青娥”也应是指与月有密切关系的嫦娥,暗指妻子,而不是“青蛾” 。再者,从句意来说,“想像颦青娥 ” 的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若做“青蛾”则无法与诗意相符。这句运用透过一层的写法,借自己想象妻子思念自己而忧伤不已的样子来表达夫妇分隔两地的愁苦之情。

  最后“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两句是借用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神话故事来反衬自己与妻子不能相聚的悲苦。在这首诗中,杜甫借用神话故事和想象将自己在寒食之夜对月思人的悲伤情怀书写的淋漓尽致。诗的结尾感叹牛郎织女尚能相聚,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亲人天各一方的苦难。

  这首诗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切入点的选择十分精当,即“顺时应月”。标题为“一百五日夜对月”便独具匠心。唐人诗中往往称“寒食”而不称“一百五日”。此处杜甫题为“一百五日”意在突出自己离开家人已经很长时间了。而寒食近清明,该是怀亲思祖之时,夜月可看人喜也可使人愁,于诗人而言,当时心处于伤感之期,离家之痛,流泪自悲乃为必然,因而诗首联是面临寒食自己却是有家如无家,令人难堪,潸然泪下,似月光之洒落挥下。既点了题,又引入了离愁思念,为下几句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艺术想象的运用奇特又浪漫。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吴刚伐桂表明自己的思念,用青娥长恨想象妻子的愁颜,用牛郎织女相会反衬自己的悲苦。诗人的想象始终与“月”挂钩,既要有美好的想象,又要与自己思念的闺中人联系起来。第三联想象尤为奇特而浪漫,此联分两个层次,一曰景,即诗人想象的境界中,一片丹桂花尽情绽却,呈现了满园春色的美丽情景,为下一句作伏笔;二曰想象中的闺中人,即在花色弥漫中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闺中人的思念遥远地乡亲人的愁容。诗中神话故事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闺中人一份更深的爱,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是巧妙的开脱与宽慰。杜甫毕竟在社会中得到沉浮磨练的诗人,不能因为被拘伏而自虐于悲愁之中,应在心理上找寻一种解脱,不让怨闷自服而伤己。末联两句说,诗人抬头望月,又见到了牛郎织女二星,他们是隔天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才能渡河相见,而仅是一次短暂重逢的机会,想来他们之间的悲伤离情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然而自己没有天河之隔,拘于长安也是短暂的羁束,相逢之日就在前面。相比之下,自己的确应该莞尔一笑感到一些宽慰。这就是诗人的巧妙开怀解脱。前人吴瞻泰说:“结用牛女,彼此双绾,用秋期倒应寒食,布局之整,线索之细,真所谓隐隐隆隆,蛛丝马迹也。”

  此外,偷春格手法的运用同样为人所称道。律诗中一般是颔联成对而首联随意,首联成对而颔联不对者就被称做“偷春格”,杜甫的这首诗首联是对句,颔联本应是对句却并非对句。这样的谋篇打破常规,别具一格。

  杜甫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正是通过神话故事,运用浪漫想象和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在寒食节之夜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它同《月夜》一样,是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好诗。

参考资料:
1、 陆坚.千里共婵娟: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20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