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汪元量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渔于池¹者,沉其网而左右縻(mí)²之。网之缘³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译文:在鱼池里捕鱼的人,先把渔网沉入水中,然后从左右两边收紧。当网的边露出水面一寸多时,网收缩得愈狭小,鱼蹦跳起来的就愈多。有跳入网中的,有跳出网外的,有多次跳跃而没有跳出网外的。它们都经过网的边缘而显露出来。怎么知道池鱼之中那些跳出网外的不自以为庆幸呢?又怎么知道那些没有跳出网外的和反而跳入网中的,不自己责怪自己跳跃得不好呢?然而,捕鱼的人看到这些情形,并不在心里为鱼生得失之情。
注释:²渔于池:在鱼池里捕鱼。渔:捕鱼。²縻:牵系,牵动。³缘:边。⁴寸许:一寸多。⁵狭:狭小。⁶忽:忽视,漠视。⁷加得失于其心:把得失放在心上。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¹者,何也?
译文:可叹呀!只有人知道鱼没有可以逃出水池的啊,那些池鱼之中跳跃的,实在可悲啊!然而作为人,拼搏努力的又怎么样呢?
注释:¹人之跃:指人的拼搏努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gēng)(lí)千亩实千箱¹,力尽筋疲谁复²³
译文: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精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注释:¹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²复:又,再。³伤:哀怜,同情。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但得¹众生²皆得饱,不辞³(léi)卧残阳
译文: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注释:¹但得:只要能让。²众生:大众百姓。³不辞:不推辞。⁴羸病:瘦弱有病。⁵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慰、自白。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在中国诗歌史上,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格调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欣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达到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
2、 陈君朴编译.汉英对照宋诗绝句二百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8

bìngniú

gāng sòngdài 

gēngqiānshíqiānxiāng jìnjīnshuíshāng 
dànzhòngshēngjiēbǎo léibìngcányáng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shū)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shē)¹
注释:¹“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闲庭曲槛(jiàn)无余雪¹,流水空山有落霞²
注释:¹闲庭:幽静的庭院。余雪:喻白梅。²落霞:喻红梅。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¹(jiàng)²(chá)³
注释:¹泛:飘浮,乘舟。²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³槎:木筏。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前身定是瑶台种¹,无复相疑色相差。
注释:¹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瑶台:仙境。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译文:苍天覆盖着我,大地承载着我,天地生养了我是有意还是无意?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不然绝粒¹升天衢(qú)²,不然鸣珂(kē)³游帝都。
译文:要么辟谷升为神仙,要么佩戴鸣珂遨游帝都。
注释:¹绝粒:即为辟谷,不吃不喝,断绝饮食。²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同广衢。刘勰《文心雕龙》:驭飞龙于天衢。衢:大路。³鸣珂:指居于高位。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¹一丈夫。
译文:怎么能没得到富贵还不离去,做一个只有意气的男人呢?
注释:¹昂藏:气度轩昂貌。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¹气志是良图。
译文:大丈夫啊大丈夫,生生世世追求志向精神才是深远的谋划啊。
注释:¹千生:生生世世。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piān)舟泛五湖¹
译文:请你看看数百年间发生的事情,像范蠡一样功成名就后五湖泛舟才是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注释:¹五湖:暗指归隐之所,传闻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十暮平芜¹,花远重重树。空凝伫²。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注释:¹平芜:平旷的原野。²凝伫:有所思虑、期待而立着不动。
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上片写景。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