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平时枉计功,钝锤那办突铦锋。灞桥雪里嗟良苦,饭颗山头记昔逢。
笔阵平时枉计功,钝锤那办突铦锋。灞桥雪里嗟良苦,饭颗山头记昔逢。
斲句自知穷有相,从人财博缪为恭。彭郎小隐刘郎宅,抖擞尘襟听所从。
斲句自知穷有相,从人财博缪为恭。彭郎小隐刘郎宅,抖擞尘襟听所从。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又离披。
留花不住怨¹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²。可惜倒红斜白³、一绪绪。经宿雨、又离披
译文:我欲将花挽留,使之不要离我而去,可是一阵风儿还是将花吹走了,我徒自埋怨花的无情,看南园的花飞花落,更增加了我恋恋不舍的缠绵情意。可惜那些倾斜的千姿百态的一枝枝鲜花,经过一夜风雨的侵袭,变得散乱凋零。
注释:凤衔杯:词牌名,柳永自度曲,《乐章集》注“大石调”。双调六十三字,上片五句四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¹怨:抱怨,怪罪于。²依依:留恋惜别的样子。³倒红斜白:向红花、白花倾斜。⁴离披:零乱不堪的样子。此指花落。
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怅多时。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空满眼、是相思。
¹朱槛(jiàn)²,把³金卮(zhī)。对芳丛、惆(chóu)(chàng)多时。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空满眼、是相思。
译文:我依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手拿金杯,面对着南园被风雨侵袭过的花草,感慨惆怅不已。满园凋零的花草,本已让人惆怅,何况又想起往日的欢乐、今日的遗憾,阻挡住内心的期盼,剩下的只有不尽的思念。
注释:¹凭:倚着。²朱槛:红色的栏杆。³把:动词。握、持。⁴金卮:金制酒器。⁵惆怅:伤感、失意。⁶心期:心中所思念、爱恋的人。此指晏殊的亡妻。

  是词写相思。前阕伤春,首三句写“怨”:“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主人公面对南园,叹息无力将春花留住,伤春情绪依依,愁怨落花漫天飞舞。“依依”的怨情,真如飞花般撩乱。“可惜”直白抒情,“倒红斜白”,红花倒伏,白花歪斜,一片狼藉;“一枝枝”,数不清,全都这样,满目惨状。经昨夜的一场风雨,再次受到摧残,零落凋谢的样子,目不忍睹:“依依”言情绪;“枝枝”言规模;“倒”、“斜”言惨状;“经”、“又”言反复,将“怨”情融入落花场景,充分表达了伤春情怀。

  后阕抒相思之情。主人公凭靠朱栏,手举金杯,面对花残叶败的芳丛,惆怅经久不止。感情发展的脉络清楚,“惆怅多时”呼应“情绪依依”,渐进、发展到结尾,涌流而出:“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空满眼、是相思。”由暮春的落花起兴,言伤春之怀,言怀人之愁,结于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惜春词,它细腻地表现了由凋零的花草引发的旧欢新恨。词人对被风雨吹打落地的花叶充满了怜惜之情,这种情景最易勾起他对已经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但终归徒然,故而又心生惆怅悲凄。无可奈何之际,只好独凭朱栏,以饮酒来稍作安慰,但新恨旧欢,总是遗忘不掉。表现了词人对人生那种无奈的又很痛苦的心理特征的深刻感悟。人生是痛苦的,但又必须坚持着度过。词人的心理非常细腻、敏感,对发生在世间的细微变化他都有清晰的描述。全词语言娴雅清丽,情绪抑扬婉转,写景中尽含情愫。

参考资料:
1、 单芳,晏殊珠玉词译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40页
2、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31页

fèngxiánbēi··liúhuāzhùyuànhuāfēi--yànshū

liúhuāzhùyuànhuāfēixiàngnányuánqíngdàohóngxiébáizhīzhījīng宿yòu

píngzhūkǎnjīnzhīduìfāngcóngchóuchàngduōshíkuàngjiùhuānxīnhènxīnkōngmǎnyǎnshìxiāng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海棠香老¹春江晚,小楼雾縠(hú)²(kōng)(méng)³。翠鬟(huán)初出绣帘中,麝(shè)(luán)惹苹风
译文:海棠花的馨香已经残尽,春江正临日暮时分,小楼笼罩在轻纱一般的薄雾里,那么缥缈迷蒙。当年在珠绣的帘子中,美丽的发鬓刚刚束成,麝香的烟气和鸾凤的玉佩,引来阵阵吹拂苹花的春风。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老:残。²雾縠:轻纱般的薄雾。³涳濛:缥缈迷茫。⁴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⁵麝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⁶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⁷苹风:掠过苹花的风。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碾玉钗¹摇鸂(xī)(chì)²³,雪肌云鬓(bìn)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liǎo)花红。
译文:宝玉发钗一步一摇,钗上的鸂鶒花饰相随颤动。雪的肌肤和如云的发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满怀深情遥指绿水的东面,那里是越王的亭台宫殿,蓼花开的正红。
注释:¹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²鸂鶒: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³战:颤动。⁴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⁵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línjiāngxiān··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níng

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xiǎolóukōngméngcuìhuánchūchūxiùliánzhōngshèyānluánpèipíngfēng

niǎnchāiyáochìzhànxuěyúnbìnjiāngrónghánqíngyáozhǐdōngyuèwángtái殿diànliǎohuāhóng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榴枝婀(ē)(nuó)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译文: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
注释:石榴: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可羡(xiàn)¹瑶池碧桃树,碧桃²红颊(jiá)一千年。
译文:瑶池的碧桃树有什么值得羡慕,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注释:¹可羡:何羡,岂羡。²碧桃: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

  石榴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诗人盛赞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实、轻盈的榴膜、鲜丽的榴子,表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尽管石榴比碧桃还要美丽娇艳,却也无法红颜“一千年”。《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榴”字凡四叠,分别写其枝、实、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艳,读来春风扑面,不独上下句复辞,联内亦复辞。“碧桃”联袂而出,深叹人间红颜易逝,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在艺术特色上,此诗运用了复词重言的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参考资料:
1、 王红军.李商隐诗复叠辞格之美[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2、 郭清扬.石榴[J].青少年日记(小学版),2016,(第12期)

shíliú

shāngyǐn tángdài 

liúzhīēnuóliúshífán liúqīngmíngliúxiān 
xiànyáochítáoshù táohóngjiáqiānnián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先妣(bǐ)¹周孺(rú)²,弘治³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年十六年来归。逾(yú)十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十有光;又期而十女子,殇(shāng)一人,期(jī)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十有尚,妊(rèn)¹⁰十二月;逾年,十淑顺;一岁,又十有功。有功之十也,孺人比乳¹¹他子加健¹²。然数颦(pín)(cù)¹³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yù)¹⁴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shuò)¹⁵。”孺人举之尽¹⁶,喑(yīn)¹⁷不能言。
译文:亡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岁嫁到夫家。过了一年多,生下一女淑静,就是我的大姐。一年后,生下我,又过一年,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夭折一人,另一个满周岁时也死了。又过一年多,生下有尚,怀孕足有十二个月。第二年生下生淑顺,过一年,又生下有功。生有功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经常皱着眉头向婢女们讲:“我生这么多孩子,真吃够苦头了!”有位老婆婆端来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说:“喝下这水就不会老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来一饮而尽,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注释:¹先妣:先母。²孺人:明清时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后成为古人对母亲或妻子的尊称。³弘治: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⁴来归:嫁来。⁵逾年:过了一年。⁶十女、子:十一男一女双胞胎。⁷殇一人:十时死了一个。⁸期:满一年。⁹不育者:无法抚养。¹⁰妊:怀孕。¹¹乳:养育。¹²加健:加倍费力。¹³颦蹙:皱眉头。¹⁴老妪:老妇人。¹⁵妊不数矣:不会经常怀孕。¹⁶举之尽:端起来喝完了。¹⁷喑:哑。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正德¹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²。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qǐn)³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xiào)母也。
译文: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溘然长逝。儿女还小,见家里人哭,也跟着哭起来,可心里还以为母亲睡着了。真是伤心呀!那时家里请来画师,为先母画遗像,喊出大姐和有光来,嘱咐人家:“鼻子以上,照着有光画,鼻子下面,照淑静姐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最像母亲。
注释:¹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²卒:死。³寝:睡着。⁴延画工画:请来画工(为死去的母亲)画象。⁵肖:像。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讳¹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十²。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³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xǔ)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译文:先母名桂,外曾祖叫周明,外祖父叫周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代代住在吴家桥,离县城东南三十里地。从千墩浦往南,对着桥头直到港湾以东一带,住户聚集,全是周姓人家。外祖父和他的三位兄长,家境都很殷实,为人敦厚、崇尚简约、朴实,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注释:¹讳:封建时代称死去的尊长名字为讳。²太学十:太学的学十。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在明代就是国子监。³直桥:对着桥头。⁴并:依傍。⁵资雄:有钱。⁶姁姁:言语温和亲切。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之¹吴家桥则治木绵²;入城则缉纑(lú)³,灯火荧(yíng),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wèi)。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lěi)(pù)阶下。室靡(mǐ)¹⁰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¹¹,小者乳抱¹²,手中纫(rèn)缀不辍¹³。户内洒然¹⁴。遇僮(tóng)奴有恩¹⁵,虽至棰(chuí)¹⁶,皆不忍有后言¹⁷。吴家桥岁致¹⁸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¹⁹。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zòng)²⁰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zhé)²¹,有光意恋恋²²,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²³,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jǔ)(yǔ)²⁴,乃喜。
译文:先母去吴家桥时,抽空就纺棉花,回到城里,总忙着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忙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暖问寒,送些土特产。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鱼蟹果品,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来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我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留在家中(不去上学)。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我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
注释:¹之:到。²木棉:棉花。³缉纑: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⁴荧荧:闪动的样子。⁵夜分:半夜。⁶问遗:馈赠。⁷不谋夕:本意指贫家吃了早饭没晚饭。这里是形容作者母亲的勤劳俭约。⁸累累:繁多的样子。⁹暴:同“曝”,晒。¹⁰靡:无。¹¹攀衣:拉着衣角行走。¹²乳抱:抱在怀中喂奶。¹³纫缀不辍:缝缝补补。¹⁴洒然:整洁的样子。¹⁵遇僮奴有恩:对待奴仆很讲情义。¹⁶棰楚:杖打,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¹⁷不忍有后言:不肯在背后说埋怨的话。¹⁸致:送给。¹⁹率人人得食:都能人人吃到。²⁰从兄:堂兄。²¹辄留:请假不去上学。²²恋恋:依依不舍。²³中夜觉寝:半夜睡醒。²⁴龃龉:牙齿上下不整齐,指不顺畅。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kē)¹。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译文:母亲死后,外祖母也去世了。周家不幸得了急性传染病,舅母死了,四姨嫁给顾家,也死了。全家相继死去三十口人,只有外祖父和二舅幸免于难。
注释:¹羊狗之痾:疾病,羊癜风。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¹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²,十六年而有妇³,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译文:母亲故去十一年后,大姐嫁给王三接,是母亲生前亲自许配的人家。十二年后,我进入官学。在十六年上,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在世时订的亲。婚后一年,有了一个小女儿。每当抱起幼女,思母之情,愈加强烈。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亲的人,天哪,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注释:¹许聘:定下的亲事。²学官弟子:即秀才,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十员。学官是各级地疗教官的统称,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负责管教在学的十员。³有妇:结婚。⁴追惟:追念。

  这是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篇首到“以二子肖母也”,叙母亲生卒年月、致病原因及去世当时的情境。作者母亲生于明弘治元年,死于正德八年,算来仅得年二十六岁,那是非常年轻,还未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年龄。一可伤也。她十六岁出嫁,七年间生七胎,其中夭折两人。文中用近乎流水账的记叙诉说出母亲生活的沉重和酸辛。虽然这里表情的话仅数句:“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日:‘吾为多子苦!”’然只此数句也够了,因为事实比语言本身更有力。二可伤也。为了免除没完没了的多育之苦,母亲接受了老妪所献的民间避孕偏方,饮尽盛二螺的杯水,不意落下暗哑的后遗症,不过三年便去世了。应当指出,这里作者未直接叙写母亲死前悲苦心情。因为当时他的长姊还不到十岁,他更小一岁,无从记忆,不宜虚构:却记载了失母的孩了们不大省事的情状:“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死在儿女待哺的盛年之际,三可伤也。“伤哉”二字,分量极其沉重。

  于此,作者又记下当时事,即家人延请画工描绘遗容,却以作者与火姊共作模特儿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这最平常的叙事中包含的深厚微妙的感情,对具有重视亲缘关系的文化传统的读者,至今仍是心有灵犀,不难体会的。“二子肖母”此文无字处有着极复杂的情味,妙在笔墨省净。

  第二部分从“孺人讳桂”到“无一字龃龆,乃喜”,也是全文的主要部分。叙述母亲娘家境况门风、母亲的德性及生平事略。叙述外祖家风等于交代母亲德行的根源,乃题中应有之义。周氏是昆山县的一个大家族,聚居在县城东南三十里的吴家桥,从千墩浦往南至桥,沿小港以东一带,便是其居住范围。外祖是国子监监生,又是地方上有钱的人。但崇尚俭朴,与本家关系和睦 “与人妁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后文还补叙了他对子女的慈爱(母亲嫁后“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从这样一个温暖实际的小康之家长成的母亲具有勤劳、俭朴、宽厚、聪慧、识理种种品性,也就不足为怪了。以下便通过具体事略表彰母亲的上述德行。

  文中描述母亲回吴家桥娘家,则纺木棉:到县城婆家,则搓麻线。虽然并无盐米短缺之忧,却忙碌得像吃了早饭没晚饭的样子。可见她是勤劳成性的。又说冬天生炉火剩下的炭屑,她也吩咐婢女团起来,一排排晾在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可见其俭朴。尽管拖累很多,“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却“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可见其善于持家。再说她待僮仆的好处,虽不免有责罚,却不忍在背后出恶语怨言。娘家每年送来尝鲜的“鱼蟹饼饵”,大都与家人共享,故“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由此可见母亲的厚道。

  最后忆及母亲对作为长子的作者所施的教育:有光七岁时与从兄有嘉入学,遇到雨天,有嘉便不上学了;有光自己也不想上,但母亲却不允许。可见她对子女决不一味溺爱,俨有孟母之风。每每半夜母子睡醒,母亲便“促有光暗诵《孝经》”,倘能熟读到十分流利,“无一字龃龉”,便很高兴。可见母亲教子很严。这部分通过一系列家庭琐事的追忆,凸现了一个能干、慈爱而有见识的母亲的形象。正由于作者是通过亲闻亲见的琐事描写加以反映,所以决无空洞浮夸的感觉,而使人觉得非常真实可信。

  第三部分从“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叙述母亲死后两家人事变迁,引出沉痛的思念。其中一段叙母亲及外祖母相继亡故后,外家遭遇的不幸。由于一场瘟疫,夺去了舅母、四姨等三十人性命,唯外祖父与二舅幸存下来。这种自然灾祸,与母亲的死似乎无关,又似乎隐约有一种“祸不单行”的神秘关系。作者只记事实,言下却有无穷感慨。

  以下一段则叙母亲死后十一年,有光人学,且与大姊各完婚嫁。作者这里特别说明,大姊的归宿为“孺人所许聘者”,有光所娶也是“孺人所聘者”。盖旧时儿女婚事概由父母之命,这在母亲死前一一已有安排。这种念念不忘的口吻,涵味仍是深厚复杂的。文中写道,“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一些印象较深的往事记忆犹新,但更多的往事却已记不分明,令作者黯然神伤,故末句伤痛之语便觉水到渠成。

  文中所表达的既有对母亲特有的短暂、辛苦而不无光华的一生的诚挚的纪念,又有人伦中最普遍最深切的一种感情。即对母爱的歌颂与依恋。作者力求客观叙事,绝去粉饰。尤其突出的一点,便是尽量地减去了直接的、主观的抒情。该文用第三人称叙事,除“伤哉”、“天乎痛哉”两短语,几乎全篇是不动声色地叙事。然而由于所叙皆作者印象最深、涵味极厚的生活细节,款款叙来,自足动人。如文中记儿女或牵衣或乳抱,母亲却劳作不息,那形象是极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

  特别是首尾两部分,最质木无文,却最见功力。最有特色,情性横溢,潜台词极多。文章不仅文字简练,而且富于含蕴。例如写母亲之死,诸儿不知悲痛,仅随人而泣,令人感到双重的可悲。又记画工以遗孤为模特儿画遗容,仅说“二子肖母”,令人反思母亲当时如何撇得下如此小儿女,越觉其以浅语表深哀.催人泪下。作者用了即事寓情的手法,满足于款款叙事,赋予了全文以不动声色而感人至深的特殊风采。

  纵观全篇,并没有过多作者强烈而直接的感情抒发,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对生活细节进行描述,却将自己厚重的感情融于字里行间,融于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事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平凡淡然的背后却是隐藏着作者对亡母的深深的怀念与对亡母逝世的沉痛之感以及亡母高尚美好的品德。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587-1589页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清溪¹流过碧山头²,空水³(chéng)一色秋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注释:¹清溪:清澈的溪水。²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³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⁵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隔断红尘¹三十²里,白云红叶两悠悠³
译文: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¹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²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³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参考资料:
1、 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qiūyuè

zhū sòngdài 

qīngliúguòshāntóu kōngshuǐchéngxiānqiū 
duànhóngchénsānshí báiyúnhóngliǎngyōuy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