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用刘汉,谁似进履生。
同吟谢世书,我尝羡弥明。
昭文倦袖手,此曲宁亏成。
屠龙与澼洸,付渠自重轻。
一编用刘汉,谁似进履生。
同吟谢世书,我尝羡弥明。
昭文倦袖手,此曲宁亏成。
屠龙与澼洸,付渠自重轻。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¹时间。
译文: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注释:¹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¹我何²留滞(zhì)³,辞家久未还。
译文: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注释:¹念:想。²何:多么。³滞:滞留,淹留。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入秋山 一作:隐秋山)
微阳¹下乔木²,远烧入秋山。(入秋山 一作:隐秋山)
译文: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
注释:¹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²乔木:树千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临水不敢照,恐惊¹平昔²(yán)³
译文: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注释:¹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²平昔:平素,往昔。³颜:面色,容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54-1255页

luòchàngwàng--dài

yúnguīniǎoqiānpiànshíjiān

niànliúzhìjiājiǔwèihái

wēiyángxiàqiáoyuǎnshāoqiūshān

línshuǐgǎnzhàokǒngjīngpíngyán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一塍(chéng)¹芳草碧芊芊²,活水穿花暗护田。
译文:东马塍芳草碧绿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
注释:东马塍:地名。¹塍:田畦,田间界路。²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译文:正是养蚕农忙时节,也不知这美丽春色是为给谁看?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锦江¹滑腻(nì)²蛾眉³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译文: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
注释:薛涛:字洪度,中唐时出名歌妓。¹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²滑腻:平滑细腻。³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此均用以泛指蜀地。⁴幻出:化出,生出。⁵文君:卓文君,西汉人,美而多才。慕司马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为千古之风流佳话的主人公。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言语巧偷鹦(yīng)(wǔ)¹,文章分得凤凰毛²
译文: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注释:¹巧偷鹦鹉舌:比喻言辞锋利善辩。鹦鹉在古代被认为是善言之鸟。²凤皇毛:比文采斑斓。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纷纷¹辞客²多停笔³,个个公卿欲梦刀
译文: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停下了自己的笔,公侯们个个想像王浚梦刀升迁那样离开那里。
注释:¹纷纷:众多貌。²辞客:文人,诗人。³停笔:谓文士们多因自感才学不及薛涛而搁笔。⁴梦刀:梦见刀州,即想到蜀地为官。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别后相思隔烟水¹,菖(chāng)²花发五云³高。
译文:分别后远隔烟水无限思念,这思念就像庭院里菖蒲花开那样盛,像天上祥云那样高。
注释:¹烟水:泛指风烟山水。²菖蒲:草名,有香气,生于水边。³五云:祥云,瑞云。旧以为仙子居处。

  元稹以其艳诗和悼亡诗而闻名,但他的用情不一和对薛涛的始乱终弃,一直被后人诟病。而且,其妻韦氏去世当年,元稹便在江陵府纳妾,不少人认为他口是心非。此诗是元稹写给薛涛的回信,为表达离别之后的对薛涛思念之情。

  诗作所云,单就作品内容而言,几乎全是对薛涛的赞美。“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说薛涛为山川名秀所生,同时又以卓文君类比。“滑腻”、“秀”等赞美之词,作者信手拈来,用词巧妙。接下来的两联则说其巧于言语,极具文才,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搁笔,公侯们也都自愧弗如。而末二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可以看出还是寄寓了作者很深的缅怀之情的。“菖蒲花发五云高”,这是婉曲表示自己思慕薛涛,而又无由相会的惆怅心情。据说菖蒲花不易开,开则人以为祥。“菖蒲花”在此暗喻薛涛,所谓“菖蒲花发”,句面意思是说自己曾见过这种不易开的花,实际即说自己与薛涛曾有亲密交往。“五云高”即空望美人居处而不可及之。这句写得甚为含蓄。

  此诗就思想性而言,无甚可取。不过是极赞薛涛人才、诗才及辞令之美,表示自己无由再会而怅然相恋之情。然全篇一气贯下,浑然成章,亦是才子佳人相赠的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
1、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
2、 关小凤. 美人如花隔云端 诗里诗外薛涛传[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6.06.第234页

zèngxuētāo--yuánzhěn

jǐnjiānghuáéméixiùhuànchūwénjūnxuētāo

yánqiǎotōuyīngshéwénzhāngfēnfènghuángmáo

fēnfēnduōtínggōngqīngmèngdāo

biéhòuxiāngyānshuǐchānghuāyúngāo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天山¹雪,无花只有寒。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注释:¹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中闻折柳¹,春色未曾看。
译文: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注释:¹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晓战随金鼓¹,宵眠抱玉鞍(ān)
译文: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注释:¹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但愿带上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符合军中的生活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更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此两句则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也强。全篇只此两句作对仗,严正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两句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以上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若有怨思,末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

  本诗的结尾雄壮有力,与前面六句的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的精神。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是因为有了前六句的铺垫。如果一开口就豪言壮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也不拘常格,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0-12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3-244
3、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6-139

sàixiàliùshǒu ·

bái tángdài 

yuètiānshānxuě huāzhǐyǒuhán 
zhōngwénzhéliǔ chūnwèicéngkàn 
xiǎozhànsuíjīn xiāomiánbàoān 
yuànjiāngyāoxiàjiàn zhíwèizhǎnlóulán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与子¹别无几²,所经³未一旬
译文: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注释: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掾属。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作品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作者好友之一。¹子:你,对刘桢的尊称。²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³所经:经过的时间。⁴一旬:十天。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我思一何¹(dǔ)²,其愁如三春³
译文: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注释:¹一何:多么。²笃:深厚,真诚。³三春:多年。三,虚指多数。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虽路在咫(zhǐ)¹,难涉²如九关³
译文: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注释:¹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²涉:度过,越过。³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陶陶¹朱夏²德,草木昌且繁³
译文: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注释:¹陶陶:和暖的样子。²朱夏:夏天。³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诗句的意境。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这里将相距之近与相见之难对比,更加重了对友人的思念。刘桢《赠徐干》“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之句,二人处于不同的部门:刘祯因罪被拘禁,而徐干为官在西掖园,两地很近,但两人却无故不得相见,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难涉九关之叹。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说,盛阳的夏季,草木是那样的昌盛而繁茂。全诗前六句写情,结尾两句写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诗人与刘桢情谊之绵长,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出无限的回味和深长的意境。

  这首诗明白如话,无丝毫矫揉造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歌以“与子别无几”领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极写相思之深;以“虽路在咫尺”与“难涉如九关”相对比,续写相见之难。在相别与难见的内心情感矛盾冲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全诗只有八句,四十个字,从其所表达的形象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中,可见诗人之功力。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著.《建安七子评传》:沈阳出版社,2001.01:第90-91页

liúzhēnshī--gàn

zibiésuǒjīngwèixún

chóusānchūn

suīzàizhǐchǐnánshèjiǔguān

táotáozhūxiàcǎochāngqiěf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