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谭当日受知深,不待陈情道古今。
高会几陪山简醉,长篇许为爱卿吟。
岁华迁谢心虽在,世路崎岖老不禁。
拟近卞山谋卜築,借公泉水濯尘襟。
立谭当日受知深,不待陈情道古今。
高会几陪山简醉,长篇许为爱卿吟。
岁华迁谢心虽在,世路崎岖老不禁。
拟近卞山谋卜築,借公泉水濯尘襟。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兄去游东阁¹,才堪直北扉²
注释:¹东阁:指丞相府,时秦桧任丞相。²北扉:指学士院。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莫忧持橐(tuó)¹晚,姑记乞(qǐ)身归。
注释:¹持橐:即“持橐簪笔”,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或有所记事,故持袋备笔。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此诗作于升之宫学秩满之时,在绍兴二十一、二年间,时陆游居山阴。

  钱仲联详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陆游从兄陆升之也。绍兴十八年(戊辰)进士,其人阿附秦桧,谄事桧党两浙转运使兼临安知府曹泳。泳为政凶酷,缙绅畏之如鬼蜮。时升之为右通直郎,与右承务郎李孟坚亲善。孟坚之父光私撰国史,语涉朝政,或多讪谤褒贬。孟坚以秘事告之,升之发之以告泳,泳检举於朝,光故得罪。後桧死,泳被贬窜新州,升之坐为秦党亦被黜。“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一句,深有规劝之意。

  此诗直白忧碍,意思不必过多解释,仲高时往投丞相秦桧门下,故陆游在此诗中予以规儆。“道义忧今古,功名有是非”,道义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识、操守的人都应遵守,然而功名却很难说了。当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义,或说功名与道义体现为一致性时,自当努力追取。这正是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思想。历数中国古代士人,但凡事业有成者莫不类此,国旺家兴,名垂后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统实现。但这样的世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遭逢乱世,帝王昏聩、奸佞当道,功名与道义则体现为对立的关系,这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则是一种常态。士人往往有两类选择:一是舍道义而就功名。陆仲高年轻时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绍兴二十年(1150),陆仲高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之后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仲高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显然这样的一种选择很为时人所不耻,陆游在此诗中也正是劝他不如请求退职。另一种选择是坚决维护道义,至少是维护心中的道义原则。

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于是直木先摧,曲蓬多陨;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
生闲居之蔓(màn)草,独幽隐而罗生¹。对离披²之苦节³,反蕤(ruí)(wēi)而生情。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lín)而四下。于是直木先摧¹⁰,曲蓬¹¹多陨(yǔn)¹²;众芳摧而萎(wěi)绝,百卉(huì)(sà)¹³以徂(cú)¹⁴尽。未若兹草,凌霜¹⁵自保。挺秀色于冰涂,厉¹⁶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¹⁷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diāo),夫何独知于松柏!  
译文:生避人独居的蔓草,幽深隐蔽于丛草之中。面对草木凋落的寒冷冬季,它却生长得欣欣向荣。在气候极其寒冷之际,太阳绵远而光照减弱,云气低沉。此时高树凋零,小草枯死,各种花木均不能耐寒。只生这蔓草不屈于寒霜,挺拔地生长着。唉!仅仅以手抚胸生什么益处?假使万物都能经冬不凋,那么松柏也就不会独享后凋之名了!
注释:¹罗生:丛生。作者以冬草自喻,所以用“闲居”、“幽隐”点明草的特殊性格。²离披:指草木凋落。³苦节:寒冷的节令。⁴蕤葳:花木披垂貌。此处说,当此冬季,反而欣欣向荣。⁵灭焰:疑当作“焰灭”,以与“沸泻”作对。均形容气候寒冷。⁶悠扬:绵远貌。⁷阴霖:阴森。⁸四下:云气低沉。⁹直木:高树。¹⁰摧:凋零。¹¹曲蓬:小草。曲:细小。¹²陨:坠落,枯死。¹³飒:衰落。¹⁴徂:徂落,凋谢。¹⁵凌霜:不屈于寒霜。凌:冒犯。¹⁶厉:振奋。¹⁷抚心:以手摸胸。表示一种感情的动作。

dōngcǎo

xiāohuī nánběicháo 

    yǒuxiánzhīmàncǎo yōuyǐnérluóshēng duìzhījié fǎnruíwēiéryǒuqíng ruòhuǒshānmièyàn tāngquánfèixiè yōuyángérshǎo tiānyīnlínérxià shìzhíxiāncuī péngduōyǔn zhòngfāngcuīérwěijué bǎihuìjìn wèiruòcǎo língshuāngbǎo tǐngxiùbīng zhēnxīnhándào zāi xīn dànshǐ使wànzhīhòudiāo zhīsōngbǎi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chì)¹装侵晓月²,奔策³残星。
译文:拂晓时分我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伴着天上点点残星便扬鞭远行。
注释:易阳:今河北永年县西。¹饬:整顿,整理行装。²侵晓月:即拂晓。与下句的“候残星”相对,二句犹言披星戴月。³奔策:策马疾行。⁴候:迎候。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危阁¹²丹障(zhàng)³,回梁翠屏
译文:道路两旁山峰耸立,层峦叠嶂时时映入眼帘,红色绿色的屏风形的山峰上偶尔有一座楼阁,有一间房屋。
注释:¹危阁:高阁。指阁道。²寻:依附。³丹障:如朱色屏障的山岭。⁴回梁:曲折的桥粱。⁵属:依托。⁶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译文:突然山中云雾缭绕,连树形都看不清楚;再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也失去它原来的挺拔之姿,迷迷蒙蒙一片。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复此凉飙(biāo)¹至,空山飞夜萤。
译文:秋风吹起才知夜晚已经悄然降临,只见空山之中,萤火虫飞来飞去。
注释:¹凉飙:一作“商风”,即秋风。

  这首诗布局巧妙,展示出全天的旅行过程,但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从不同时间、不同的光影效果加以描写,因而诗人笔下的景物变幻多端,瑰丽神奇。

  首联通过对出行时天空景色“晓月”、“残星”的描写,突出时间尚早,诗人旅途艰辛,长途跋涉不辞劳苦。“饬装”、“奔策”又把出行动作化、具体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笔势突兀,句法挺拔,不落俗套,气势壮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也是古人所谓的“突起”。因而明代陆时雍评价说:“如此起句,是大家数。”(《古诗镜》)

  颔联从山顶上的“危阁”、“回梁”写起,描写旅途中见到的景色,突出其特点:奇、险。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被赋予诗人的感受——“危”、“回”,准确而新颖。“丹障”、“翠屏”描绘出山峰的不同形态、不同色彩,表现出诗人新颖独到的写景技巧。

  颈联写诗人透过云雾观景,大树、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具有隐约朦胧之美。“迷”、“失”写出诗人对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写景角度的不同,从“云间”、“雾里”观峰看树,突出一种迷离朦胧的状态。

  尾联诗人强调夜色降临,暗示一天的辛苦将告结束。这两句极为巧妙,没有直接道来,而是借凉风的不期而至,诗人才意识到时间已晚,才看到夜萤乱飞。此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游兴正浓,兴致勃勃,陶醉忘时的情态。行文巧妙,凉飙至、夜萤飞唤起诗人的时间观念,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此诗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它既有永明体写景生动、锤炼精工的特点,又吸取了魏晋古诗的气骨,是王勃诗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首。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43-44页

yángzǎo--wáng

chìzhuāngqīnxiǎoyuèbēnhòucánxīngwēixúndānzhànghuíliángshǔcuìpíng

yúnjiānshùyǐngshīfēngxíngliángbiāozhìkōngshānfēiyíng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贫居依¹稼穑(sè)²,戮(lù)³东林隈(wēi)
译文:贫居糊口靠农务,尽力勤耕东林边。
注释:下潠(xùn):地势低洼多水的地带,即诗中所说的“东林隈”。田舍:指田间简易的茅舍,可供临时休息、避雨之用。获:收获。¹依:依靠。²稼穑: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穑是收获。³戮力:尽力。⁴东林隈: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角落。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不言春作¹苦,常恐负所怀²
译文:春种苦辛不必讲,常恐辜负我心愿。
注释:¹春作:春耕。²负所怀:违背自己的愿望。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司田¹²有秋³,寄声与我谐
译文:田官关注秋收获,传语同我意相连。
注释:¹司田:管农事的官,即田官。²言:顾念,关注。³有秋:指秋收,收获。⁴寄声:托人带口信。⁵与我谐: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谐:和合。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饥者¹欢初饱²,束带候鸣鸡。
译文:经常挨饿的我,为吃了顿饱饭而非常高兴,早早起身束好衣带,等候天亮去秋收。
注释:¹饥者:渊明自称。²初饱:刚刚能够吃上顿饱饭。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扬楫(jí)¹越平湖,泛²随清壑(hè)³回。
译文:划动船桨渡平湖,山间清溪泛舟还。
注释:¹扬揖:举桨,即划船。²泛:浮行,指泛舟。³清壑:清澈的山间溪流。壑:山沟。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郁郁¹荒山里,猿声闲且哀²
译文:草木茂盛荒山里,猿啼悠缓声哀怨。
注释:¹郁郁:一作“嚼嚼(jiào,洁白貌)。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²闲且哀:悠缓而凄凉。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悲风¹爱静夜²,林鸟喜晨开³
译文:悲凉秋风夜呼啸,清晨林间鸟唱欢。
注释:¹悲风:指凄厉的秋风。²爱静夜:谓好在静夜中呼啸。³晨开:指天明。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¹余作此²来,三四星火颓³
译文:我自归田务农来,至今已整十二年。
注释:¹曰:语助词,无意义。²此:指农业劳动。³三四星火颓:指经历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颓:下倾。每当夏历七月以后,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下倾。下倾十二次,即经历了十二年。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姿年¹逝已老,其事²未云³
译文:华年已逝人渐老,依旧耕耘在田间。
注释:¹姿年:风姿年华,指青壮年。²事:指农耕之事。³云:语助词,无意义。⁴乖:违背,违弃。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遥谢荷蓧(diào)¹翁,聊²得从君栖³
译文:遥遥致意荷蓧翁,姑且隐居为君伴。
注释:¹蓧:除草用的竹编农具。²聊:姑且。³栖:居住,指隐居。

  这首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当他看到丰收在望时,想起了自己已经渡过了十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写见到下溪田丰收时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的愿望和司田是一致的,这使他很觉得欣慰。看来这“寄声”与诗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农耕生活并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且对社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这是陶渊明农业社会理想和务实精神的表现。接下去就写诗人怎样鸡一叫就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饥者欢初饱”,这是多么深切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尝过饥饿的味道,就不知这“欢视饱"是怎么回事。正是为了求得一饱,他才天不亮就去劳动:进山是随着山势和河谷的迂伺划船前进的。山里很荒凉;听得见猿的哀啼。凄凉的夜风随着残夜逝去了,鸟儿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寂静清冷的早晨他想到自己十年的农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华这时陶渊明已五十岁了,老之将至,他怎能不感慨万分。诗的最后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遥谢荷榛翁,聊得从君栖”,致意古代隐居躬耕的先哲,我也在追随着您呢。诗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样,这就是他固穷守节,虽老死田野也终不反悔的原因。

  这首诗比前期的田园诗更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农耕生活的实际情形,同时也说明,陶渊明的务农,并不只是作了个样子而已。特别是在后期,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赖以生存。这时他的田园诗中纪实的成分就多了,而不象前期那样情趣盎然,那样富于浪漫谛克。可是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在述其艰苦之中仍然时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李建 康金声.古代田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27-28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湿云¹不动溪桥冷。嫩(nèn)²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东香。
译文: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东光发出香气。
注释:¹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²嫩寒:轻寒;微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¹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译文: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注释:¹莫:同寞,寂寞。

  上片写桥下东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 “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东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东,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东儿上,花香、东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东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第1316-1318页

mán··湿shīyúndòngqiáolěng--zhūshūzhēn

湿shīyúndòngqiáolěngnènhánchūtòudōngfēngyǐngqiáoxiàshuǐshēngzhǎngzhīyuèxiāng

rénliánhuāshìjiùhuārényīngshòupíngxiǎolángànshēnhuāzhèng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