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坛初上水沉烟,甓社龙公敢晏眠。
为建清泠三万斛,坐令翠密舞中田。
醮坛初上水沉烟,甓社龙公敢晏眠。
为建清泠三万斛,坐令翠密舞中田。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画桥¹流水,雨湿落红²飞不起。月破黄昏³,帘里余(yú)马上闻。
译文: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注释:¹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²落红:落花。³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⁴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pái)(huái)¹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²飞花入洞房³
译文:独个儿默默地月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¹徘徊:来回走动。²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³洞房:幽深的居室。

  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月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两者相辅相成,愈显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下片第二句用设问句申足上句,并从反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然而,梦魂飞近伊人身,只是主人公的主观想象和美好企望,现实却是香歇人去,光沉响绝,只有自身踯躅路旁,吊影惭魂。歇拍两句以杨花有幸反衬人物的无缘,正是主人公在这种现实处境中的自怨自叹。

  以上的简析,只是按照词语的措置顺序作出的。其实,如按照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脉络去寻求端倪,很难分清事由的前因后果,时间的迟早先后。因为词中写景抒情逞回旋吞吐的态势,前后句、上下片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或相反相成,引发难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主人公目睹伊人之后由爱慕而兴起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从军征遐(xiá)¹路,讨彼东南夷²
译文:随军千里去征战,讨伐那盘踞东南的孙权。
注释:¹遐:远。²东南夷:此处指孙权。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方舟¹顺广川²,薄暮³未安坻
译文:船船相并沿着大江而下,夜晚将至还未抵岸。
注释:¹方舟:两船并行。²顺广川:沿大江顺流而下。³薄暮:傍晚。⁴未安坻:没有安全靠岸,指船还在江中行驶。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白日舟西山¹,桑梓²有余晖。
译文:眼前太阳半落西山,林梢上尽是夕阳的余晖。
注释:¹西山:西边的山。²桑梓:是征途中所见的桑树和梓树。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蟋蟀夹岸¹鸣,孤鸟翩(piān)²飞。
译文:两岸的蟋蟀声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鸟翩翩飞翔。
注释:¹夹岸:河两岸。²翩翩:飞翔的样子,含轻盈自如之意。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征夫心多怀¹,恻(cè)(chuàng)²令吾悲。
译文: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怆怆让我哀伤。
注释:¹多怀:思绪缠绕。²恻怆:悲痛伤感。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下船登高防¹,草露沾我衣。
译文:走下战船登上那高处的阵地,草叶上的夕露沾湿了衣衫。
注释:¹防:堤岸。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回身¹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译文:回身赴帐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闷诉给何人。
注释:¹回身:转身。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身服¹干戈²事,岂得念所私³
译文:既然自己已参加了战斗,怎么能时时挂念一己之私。
注释:¹服:从事。²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战事。³所私: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即戎¹有授命,兹(zī)²理不可违。
译文: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注释:¹即戎:用兵,交战。²兹:这。

  开篇二句“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点明从军远征的目的。作者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这次出征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因此,他对这次从军出征抱有很大的希望。一个“遐”字、一个“讨”字,写出了这次出征的浩浩荡荡、堂堂正正,显现了诗人内心的艰巨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基调,并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然而诗人并没有立即从正面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及令人神往的战斗生活,而是笔锋一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物。“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这二句既写出了从军生活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因离家愈来愈远而产生的一种惆怅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秋风中蟋蟀的哀鸣,暮霭下孤鸟的乱窜,更增加了内心的凄凉与悲伤。诗人把暮色中的行军、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图”。这样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浑融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面对如此凄凉景象,诗人的感受是:“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离情别绪,人皆有之,而出征的将士则尤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横尸疆场,即便能侥幸生还,也很难保证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不咬噬他的心灵。为了排遣悲伤的情绪,诗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故乡,以至被秋露打湿了衣裳。登高不仅没能销忧,反而感到一股寒意阵阵袭来,感情的浪涛不停地在胸中翻腾,无法遏制。“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柔肠寸断,难以成眠,甚至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有。诗人好像被孤独、寂寞的气氛所包围,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这可以说是思妇游子的一种共同的心境。作品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形象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悲怆难抑的情态。

  但是作者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志士,决不会长久地沉溺在儿女之悲中。因此,诗人笔锋又转,唱出了时代的音响:“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这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将作者从沉溺中惊醒,也如狂飙突起,喷泻出慷慨激昂的情怀,悲伤、低沉的情绪荡然无存。在国事与家事,事业与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择。

  慷慨悲凉,是建安诗人的共同特色,该诗就体现了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很善于运用感情起伏的反差,来突出内心的激情,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品先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悲愁的心境,使诗歌的情绪跌入低谷。接着急转直上,又把情绪推向高潮:为了事业的成功,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可以说,这种落差越大,就越能突出诗人慷慨豪迈的情怀,也就越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译文:高高的万卷楼上六月里也透出寒意,楼外山峰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
注释: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译文: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译文: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树上的雨滴还未全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极目海天家万里¹,风尘关塞²欲归难。
译文: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
注释:¹家万里:远隔万里的家乡。²关塞:关防。泛指山河。此处当指道路。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脸上金霞¹²,眉间翠钿(diàn)³深。欹(qī)覆鸳衾(qīn)。隔帘莺百啭(zhuàn),感君心。
译文: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注释: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¹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²细:清淡。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³翠钿: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⁴欹枕:斜靠在枕头上。欹,一作“倚”。⁵鸳衾: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⁶帘:一作“俨”。⁷百啭:形容声音宛转动听。啭,一作“转”。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人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相思之情写得非常含蓄,极尽深婉缠绵之风格。

  起拍两句,写女主人公卧于金帐中的神情,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看似平淡闲适。接着“倚枕”句笔锋暗转,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与思恋。“隔帘”二句,写闻莺而惜春,闻莺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时已暮春,黄莺百啭,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感君心”三字,将相思之情点明。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此词前两句抒情不露痕迹,次两句若隐若现,末句直吐衷肠。全词除运用象征、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旧隐约,不可捉摸,达到一种欲露不露、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无限联想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51

nán ·liǎnshàngjīnxiá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liǎnshàngjīnxiá méijiāncuìtiánshēn zhěnyuānqīn liányīngbǎizhuàn gǎnjūnxīn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太白巃(lóng)(sǒng)¹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²
译文:太白山势高峻,东南方的山峰好像要直飞入天,群岭环绕且绿色铺满山。
注释:¹巃嵷:高峻的样子。²纷披:盛多的样子。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烟云厚薄皆可爱¹,树石疏密自相宜²
译文:山上的烟火,厚的薄的都让人喜爱,树木青头疏密得当。
注释:¹可爱:令人喜爱。²相宜:合适。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阳春¹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译文:温暖的春天已然过去,但鸟说的话是快乐的,溪水平静不动,但鱼游走的速度是慢的。
注释:¹阳春:指春天。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生民¹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译文:百姓怎么样才能得到这样的美好的住所,与(大自然)鱼,鸟和谐美好。
注释:¹生民:人民,百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