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断桥衰草,西风落日清笳。往来赢得鬓边华。此去征鞍休跨。烟溆绿深陂筱,霜篱红老江花。青山尽处是侬家。拟唤渔舟东下。
流水断桥衰草,西风落日清笳。往来赢得鬓边华。此去征鞍休跨。烟溆绿深陂筱,霜篱红老江花。青山尽处是侬家。拟唤渔舟东下。

西jiāngyuè··liúshuǐduànqiáoshuāicǎo--xiànghào

liúshuǐduànqiáoshuāicǎo西fēngluòqīngjiāwǎngláiyíngbìnbiānhuázhēngānxiūkuàyān绿shēnbēixiǎoshuānghónglǎojiānghuāqīngshānjǐnchùshìnóngjiāhuànzhōudōngxià

向滈

向滈

向滈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自小便会作诗,才气高而生活穷困,他妻子的父亲曾因为他贫穷将他的妻子嫁于别人,他的妻子却毅然回来,同向滈白头偕老。代表作有《如梦令》、《卜算子》、《西江月》等,收录于《乐斋词》。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译文:城里还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距十几里天气却如此不一样。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也知¹造物曾何意,底事²人心苦未平。
译文:是否知道造物主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人心中的苦难还没有磨平。
注释:¹也知:有谁知道。²底事:此事。底,作疑问代词,相当于此、这。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柏府楼台衔(xián)倒影,茅茨(cí)松竹泻寒声。
译文: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泻进阵阵寒意。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布衾(qīn)¹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shǔ)明。
译文:有棉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多一点耐心总会等到天明。
注释:¹布衾:棉被。如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

yùnqiānxiànyuánchūnqíng--wángshǒurén

chéngyángchéngwàixuěxiāngjiāngshíyīnqíng

zhīzàocéngshìrénxīnwèipíng

bǎilóutáixiándàoyǐngmáosōngzhúxièhánshēng

qīnmánchóujiāngháiduōshǔmíng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qiáo)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¹,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²的谈今论古。
译文:渔夫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樵夫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放下钓竿 ,一个收起斧头。两个人在林下的水边偶然相遇,交谈起来,原来是两个不识字的打鱼砍柴的士大夫。他们两个笑哈哈地谈今论古。
注释:¹斤斧:斤即斧头。斤,斧同义。²笑加加:即笑哈哈。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仙人揽六箸(zhù)¹,对博太山隅(yú)²
译文: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
注释:¹六箸:古人博戏用的器具,类似于棋子,共十二枚,黑白各六枚,以此争胜。²太山隅:泰山的一角。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湘娥(é)¹拊琴瑟,秦女²吹笙(shēng)(yú)
译文: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
注释:¹湘娥:湘水女神,一说即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²秦女:指秦穆公之女。她嫁给萧史,善吹箫。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玉樽(zūn)娥桂酒,河伯献神鱼。
译文: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四海一何局¹,九州安所如²
译文: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
注释:¹局:局促,狭小。²安所如:到哪里可安身。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韩终¹与王乔,要²我于天衢(qú)³
译文: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
注释:¹韩终:人名,传说中古代的仙人。²要:与“邀”相通,邀请的意思。³天衢:天上的路。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译文: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译文: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回驾观紫微¹,与帝合灵符²
译文:回头看到了天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天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
注释:¹紫微:星名,古代人认为天帝所居之地。²与帝合灵符:指手持神符,让天帝相信自己得以升仙。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chāng)(hé)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译文: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玉树扶道生¹,白虎²夹门枢。
译文: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
注释:¹扶道生:即夹生在道路旁。²白虎:古代神话中为天帝守门的神兽。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译文: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译文: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潜光养羽翼¹,进趣²且徐徐³
译文: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
注释:¹潜光养羽翼:指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²进趣:一作“进趋”,行进的意思。³徐徐:安稳的样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译文: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¹
译文: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注释:¹与尔长相须: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仙人篇》,杂曲歌辞。这种游仙题材在曹植诗中为数不少,他其实不信神仙,只是借此排解自己受压抑的苦闷。《乐府广题》曰:“秦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曹植《仙人篇》曰:“仙人揽六箸。”言人生如寄,当养羽翼,徘徊九天,以从韩终、王乔于天衢也。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天与化工¹知。赐得衣裳²总是绯(fēi)³。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注释:¹化工:造化之工。即大自然的创造力。²衣裳:荔枝之壳。³绯:大红色。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自小便相随。绮(qǐ)¹歌筵(yán)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心,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注释:¹绮席:华丽的筵席。

  上片,概写荔枝的悲凉身世,发出同情的感叹。“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与人一样,双荔枝与单荔枝,都是由天工造化出来的。所不同的是:双荔枝确实罕见难得。它是天特别赐予的。“总是”二字,特别传神。绯,在古代为一种特殊的颜色,所以这种特殊的双荔枝,便成了上贡的果品,平民百姓望而止步,于是置放“华堂深处”,每每望见,令人心酸。一个普通的双荔枝的地位,竟人为地抬到如此神圣的地步。谁知晴天霹雳,双荔枝在“华堂深处”遭到厄运。“怜伊”呀,“怜伊”的是可怜的双荔枝两颗核仁(“两副心肠”)竟要与肉分离了。上片,明在写双荔枝,却在写一对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如双荔枝同样的身世。开始,天赐良缘,情敦意笃,高洁纯真,后来,被人为地残酷拆心,成了罪恶社会的殉葬品。

  下片,借回忆双荔枝苦难的经历,赞叹恋人生死不渝的坚贞品格。想当年,双荔枝与人一样, “自小便相随”,形影不离;就是作为“绮席歌筵”上的欣赏珍品,贵人只是欣赏欣赏,双荔枝在短时间内不分离(“不暂离”)。可是,双荔枝命途多舛。作为贡品已是命中注定,它自然地“苦恨人人分拆心、东西”。皇帝是贪婪的,又是残忍的。越是成双成对而相连的荔枝,越是被他凶“拆”凶噬,这是人世间的历史悲剧。“怎得成双似旧时”,无可奈何,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人间的遗憾。这一无答而问的设问结尾句,非常有力,提醒世人:在封建社会里,成双的荔枝永远不会有恢复“似旧时”的美梦的。下片,与上片一样,还是在继续感叹那对天然的少男少女的坚贞如一的精神。她爱,爱她们“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的往日风流;她恨,恨那残酷的现实太无情。本是深闺无人识的少女,一旦被掠进宫里成为歌妓,情侣被活活“拆心”,你我“东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怎得成双似旧时”,留恋只是留恋,终归只是英灵中的美愿而已。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象征、拟人的手法,把双荔枝当人写,把人又当荔枝写。字字写人,语语双关,富有情趣。较之“花间”词有了根本性的革命,实为婉约词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95-1197页
畏路风波不自难,绳床聊借一宵安,鸡鸣风雨曙光寒。
畏路风波不自难,绳床¹聊借一宵安,鸡鸣风雨²(shǔ)光寒。
译文:不以畏途风波为难,聊借绳床一夜安眠。鸡叫时风雨中曙光清寒。
注释:¹绳床:胡床,此指旅舍简陋的小床。²鸡鸣风雨:以鸡鸣风雨喻险恶处境。
秋草黄迷前人渡,夕阳红入隔江山。人生何事马蹄间?
秋草黄宵前人渡,夕阳红入隔江山。人生何事马蹄间¹
译文:秋草枯黄遮掩了往日渡口,渡口上凄迷一片;夕阳沉入了隔江的山后,红光染红了天。人生为什么要奔波不断?
注释:¹人生何事马蹄间:作者自注云:“用山巨源语”。山巨源对曹爽(曹操族孙)谋夺司马懿权之前已有所察觉,夜间惊起,劝友人不要继续在外旅行(“无事马蹄间也”)。

  这首小词写逆旅中寒起,对景生情,流露出旋归故里时的无限欣慰和由衷愉悦。

  文廷式在清末帝、后两党的斗争中,是坚定地站在“帝党”一边的,他支持光绪新政,多次上疏弹劾李鸿章等人,终于陷入了“群小侧目,中以蜚语,忧伤憔悴,自戕其生”(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的绝境。光绪二十二年(1896),早已对文廷式恨之入骨的慈禧太后下诏,将廷式革职,并称“永不叙用”。这首令词当是文氏被解职归里时的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全无一丝沮丧和凄凉。一个志图报国却被剥夺了参予政事权利的人,能做到锐志不减、锋芒不藏,不计较个人荣辱,泰然处之,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在风波险恶的“畏路”之上,不自以为难,甘于淡泊清苦,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勇气,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就中见出文廷式坚韧不拔的济世报国之忱。畏路,亦作畏途,指险情丛生的路途。《庄子·达生》:“夫畏涂(途)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戊戌变法”前后的政治局势,实不亚于《庄子》中的描述。变法失败之后,文廷式曾逃亡日本,否则恐难免死于非命。绳床,即胡床,这里借指旅舍中床铺之狭窄。鸡鸣风雨,语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世往往以风雨鸡鸣喻指险恶、严峻的社会环境。上片三句情由景生,格随情迁,慷慨苍劲之中见出作者心境人格。字少而意多,歌短而情长。

  下片前两句,写眼前景物:秋气清凉,草木凋零,回首日前经过之渡口,被淡烟雾霭所遮蔽;江对岸青山渐暗,一片晚霞将落。衰草凄迷,着一“黄”字;残照山色,拈一“入”字,皆见作者炼字创意之匠心,其感受是独特的。秋草夕阳,又不禁使人联想起思归,因古人多以青山和夕阳以衬托归隐。如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还有明杨慎《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凡此等等,不胜枚举。“秋草”句写回顾来路,渐行渐远,亦含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意,“夕阳”句言举首前程,家山在望,流露出一种暂时解脱的藉慰和欢愉,其心境颇类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那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不同的是陶诗解脱得似更彻底,而文词则欲脱而不忍,心情十分复杂。尤其是最后的一句,原词作者自注谓“用山巨源语”,意蕴更是深奥。山巨源,即山涛,晋“竹林七贤”之一。《晋书》中说他“为河内从事,与石鉴共住宿,涛夜起蹋鉴曰:‘今何等时而眠也!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日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君何虑焉?’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也。’”此后不久,曹爽等人谋夺司马懿权,被诛,并灭三族。(详《三国志·魏志·曹真传》)山涛在大事变前已有预感,远身避祸,并劝其友石鉴不要厕身其间,即是所谓“无事马蹄间也”。文廷式在词中借用这个典故,暗点出自己为李鸿章等人构陷,不得已而乞假南归的心情,同时,尾句与首句相呼应,写出了当时政治局势之严酷。

  小词虽是在特定环境中有感而发,却又深含着普遍性的人生哲理,其中的坚韧精神和进取意识也足以使人感奋。朱孝臧评文词之“拔戟异军”、“兀傲故难双”,于此可见到一点消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