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有死,载歌酹清觞。
嗟予早失怙,艰阻亦备尝。
母兮岁六十,终古青松傍。
陟冈恸伯氏,忘簪悲孟光。
后波逐前波,同归溟漠乡。
飘风相飞旐,举铎声央央。
自古皆有死,载歌酹清觞。
嗟予早失怙,艰阻亦备尝。
母兮岁六十,终古青松傍。
陟冈恸伯氏,忘簪悲孟光。
后波逐前波,同归溟漠乡。
飘风相飞旐,举铎声央央。
叶茵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景星显见,信星¹彪列²,象³昭庭,日亲以察。
译文:景星显现在天空,镇星排列分明,天象显示上天对大汉朝日以亲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注释:¹信星:即填星,镇星。²彪列:排列分明。³象:悬象,指日月星辰。⁴载:指事情,天象所显示的人事。⁵昭庭:明显地呈现于庭前。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¹(móu)²开阖(hé)³,爰推本纪,汾(fén)(shuí)出鼎,皇佑元始。
译文:景星出现等同于天地重生,须推原于祥瑞的出现以重新定纪元年号。元鼎四年在汾脽出现古鼎是上天下降福佑的开始。
注释:¹参:三,指星和日、月合而为三。²侔:相等。³开阖:指天地。开,指乾。阖,指坤。⁴爰推本纪:指推原于祥瑞的出现以定纪元。⁵汾脽:汾水旁隆起的土堆。元鼎四年曾在这里出土过一口古鼎。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yáo)¹
译文:祭神的音乐依合于五音六律,声响要明朗,乐声要繁复多变,这样雅正的声音才能远扬。
注释:¹姚:与“遥”相通。遥远的意思。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¹递代八风生。
译文:优美的乐舞可以调节四季的风向,使之风调雨顺。
注释:¹四兴:指春、夏、秋、冬四季。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yīn)¹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²(chún)牺牲。
译文:舞者要随乐声翩翩起舞,供品要精美。
注释:¹殷殷:声音盛大的样子。²河龙供鲤:指河伯提供鲤鱼。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百末¹旨酒布兰生。泰尊²柘浆析朝酲(chénɡ)³
译文:祭神的美酒要用各种香料配制,美酒散发的香气如同兰花盛开那样浓郁。祭神还要陈列一些能醒酒的甘蔗,以防神灵喝醉了酒而神志不清。
注释:¹百末:各种香草做成的粉末香料。²泰尊:上古的瓦尊,为酒器。³酲:指喝醉了酒神志不清的状态。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¹常羊思所并²
译文:皇帝内心精微处所通能远达神灵,以保佑他得成久远的美名。皇帝逍遥周游于上天,想寻求与神相合的道理。
注释:¹周流:通行周遍。²思所并:想寻求与神的道理相合。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¹蠵切和疏写平。
译文:既然已经获得众多的福佑,归于正道,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注释:¹冯:指冯夷,即河伯。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译文:上天降福,后土成就其功绩,使年成好,收获繁盛。
景星,据说是一种吉祥之星,不经常出现,只是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期才会出现。汉武帝元封元年秋天,据说曾出现过此星。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不见李生久¹,佯(yáng)²真可哀。
译文: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注释:¹“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年)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²佯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世人皆欲杀¹,吾意独怜才²
译文: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
注释:¹“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²怜才:爱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译文: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匡山¹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译文: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注释:¹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李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也是“世人”的不公。“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此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480-481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五)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50-151 .

jiàn--

jiànshēngjiǔyángkuángzhēnāi

shìrénjiēshāliáncái

mǐnjiéshīqiānshǒupiāolíngjiǔbēi

kuāngshānshūchùtóubáihǎoguīlái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韩集¹愁来读,似倩(qìng)²麻姑³痒处搔(sāo)
译文: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注释:¹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²倩:请人代做。³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凤凰谁得髓(suǐ)?无人解合续弦胶¹
译文:谁能得到那天外凤凰的的骨髓呢?世上无人懂得配制得续弦胶,把断了的弓弦续上的。
注释:¹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第一句中的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愁来”,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自安史之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不断,导致边防空虚,民生凋敝;同时,吐蕃统治者占领河西和陇右,对京城形成威胁,河陇百姓长期受到吐蕃奴隶主的奴役压迫。这种内忧外患让诗人时刻感到忧虑。这“愁”,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愁来”读杜、韩,是诗人与杜、韩思想相通的体现。

  “似倩麻姑痒处搔”中诗人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灵的快感,使他突发奇想,恍若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纤长的指甲轻轻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种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第三句中诗人把杜、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和倾慕之情表露无遗。

  最后一句感慨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就像是一支断弦的弓弩,颓势已定。没有人可以用凤髓制作续弦胶,将断裂的弓弦修复。不明言“愁”,但是这种愁意在诗中却十分明显。

  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诗中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而后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以愁为始,以愁为结,一前一尾,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诗后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等.《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538页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当年走马锦城¹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译文:那一年骑马经过锦官城的西面时,曾为绚丽的梅花陶醉,曾为此在那里喝酒欣赏并大醉了一场。
注释:¹锦城:现在的成都。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huàn)花溪。
译文:从青羊宫到浣花溪,二十多里路,梅花的香气未曾间断,令人陶醉。

méihuājué--yóu

dāngniánzǒujǐnchéng西céngwèiméihuāzuìshì

èrshízhōngxiāngduànqīngyánggōngdàohuànhuā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秋在水清山暮(mù)¹蝉,洛阳树色鸣皋(gāo)²烟。
译文:秋水清澈蝉鸣不歇,远望暮色苍茫洛阳树色依稀可辨。
注释:¹暮:傍晚。²鸣皋:山名。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译文:送君离去后心中愁绪无穷尽,只能空度这凉风飒飒的秋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秋在”“暮”字可以看出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晴气爽,“暮蝉”,黄昏的时候还有蝉在鸣叫。“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和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只能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