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春色二分休,是处红稀绿已稠。
三分春色二分休,是处红稀绿已稠。
芳草池塘空有思,落花亭馆不胜愁。
芳草池塘空有思,落花亭馆不胜愁。
人情似昔犹难合,身世如今岂易谋。
人情似昔犹难合,身世如今岂易谋。
若欲忘忧须是酒,醉乡安稳胜封侯。
若欲忘忧须是酒,醉乡安稳胜封侯。

guǎněrtángchūnwǎnshū怀huáichéngtóngliáo--xiànghào

sānfēnchūnèrfēnxiūshìchùhóng绿chóu

fāngcǎochítángkōngyǒuluòhuātíngguǎnshèngchóu

rénqíngshìyóunánshēnshìjīnmóu

ruòwàngyōushìjiǔzuìxiāngānwěnshèngfēnghóu

向滈

向滈

向滈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自小便会作诗,才气高而生活穷困,他妻子的父亲曾因为他贫穷将他的妻子嫁于别人,他的妻子却毅然回来,同向滈白头偕老。代表作有《如梦令》、《卜算子》、《西江月》等,收录于《乐斋词》。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¹浦口,几度斜晖(huī)²?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³
译文: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潮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注释:钱塘江:浙江最大河流,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以潮水壮观著名。¹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²几度斜晖:意谓度过多少个伴随着斜阳西下的夜晚。³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记取西湖西畔(pàn),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fēi)。算诗人相得¹,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²莫相违。西州³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译文: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希望我不要像谢安那样没有回到东山,死在西洲路,让你回首痛哭,违背了我们的雅志。
注释:¹相得:相交,相知。²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³西州: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史治所,以治所在城西,故称西州。

  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写江潮“有情”而来,却终“无情”而归,似有情而实无情。“几度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上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则是天地无情,万物无情。“俯仰昔人非”写人世转瞬万变,如同梦幻,这又是社会人生的无情。对此无情的人生,词人的态度却很乐观,“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因而他能超脱时俗,“白首忘机”。这种达观的思想,在苏轼词中表现得极为普遍,而在这首词中则更明显,词人俯仰天地,纵览古今,得出的结论“一切无情”。因此,他的“忘机”,就带有深刻的了悟性。

  下阕写词人与参寥的友情。词人看穿了古今万物,无意去名利场上角逐,但他并没有完全忘世,更没有忘情,他对生活的爱是执著强烈的,他对友情是非常珍视的。回想起在西湖与参寥子和诗饮酒、饱览春山美景、谈禅说理、流连忘返的日日夜夜,词人不禁从内心深处对这位友人以知己许之——“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以“诗人”称参寥,正反映出二人志趣的投合。苏轼才高学富,一般是不轻易许人的,但对参寥的诗,曾不止一次地赞赏。如参寥的诗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风薄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等,都是为苏轼所激赏的。在诗歌创作上的共同兴趣,是二人友谊的一个重要基础。

  “约他年、东还海道”以下五句,表现了词人归隐之志的坚定,进一步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死于西州门,未能实现其归隐的“雅志”。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死后,他有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当时被召还,且被委以显官,但他“白首忘机”,志在归隐,因此,安慰友人,说“我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说“愿”,说“不应”,全从自我的感情落笔,正表现了两人情谊的深切。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平淡的文字抒写深厚的情意,而气势雄放,意境浑然。“从至情中流出”道出了这首词的特色。由于词人与参寥有着共同的志趣,由于参寥品德的高尚,他们的友谊是十分真挚的。词人所抒之情发自内心,这种真挚的感情并不因文字的平淡而失去其深沉、雄厚之力。这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的一种艺术境界,它看似容易,实际上只有少数作家才能达到。元好问说苏轼词“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此外,词中抒写出世的高想,表现人生空漠之感,却以豪迈的气势出之,使人惟觉其气象峥嵘,而毫无颓唐、消极之感。词人强调达观和“忘机”,使人感到的却是他对友情的无比珍重。苏轼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执著于友情的个性,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刘怀荣主编,刘怀荣,陈殿生,王海燕,张晓明,高志国著 .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 :济南出版社 ,2003年06月 :175-177 .

shēnggānzhōu ·cānliáo

shì sòngdài 

yǒuqíngfēngwànjuǎncháolái qíngsòngcháoguī wènqiántángjiāngshàng 西xīngkǒu xiéhuī yòngliángjīn yǎngrénfēi shuídōnglǎo báishǒuwàng 
西西pàn zhèngchūnshānhǎochù kōngcuìyānfēi suànshīrénxiāng jūn yuēnián dōnghuánhǎidào yuànxiègōngzhìxiāngwéi 西zhōu yīnghuíshǒu wèizhān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井底微阳¹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gāi)²
译文:这时节,水底的暖气将回而未回,大地还是一片凄冷,寒雨萧萧,打湿了地上的枯草根。
注释:吉祥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在宋时,是一个名刹。此诗亦熙宁五年作。¹阳:指暖气。²荄:草根。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译文:还有谁,能像我苏夫子一般,不是花开时节,竟肯独来赏景?

dōngzhìyóuxiáng

shì sòngdài 

jǐngwēiyánghuíwèihuí xiāoxiāohánshī湿gāi 
réngèng shìhuāshíkěnlái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去去¹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译文:绝别的时间越久对你的思念越深,思念你你也不能来了。
注释: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易昌陶:名咏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班。1915年3月病死家中。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¹去去:越去越远,表示决绝的意思。汉代《别诗》四首(旧作苏武诗)其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愁杀¹芳年²友,悲叹有馀哀³
译文:愁坏了你年轻的朋友,悲伤感叹多么痛苦。
注释:¹愁杀:愁死了。唐代张说《邺都引》诗:“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²芳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青春。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³余哀:很多的哀痛。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衡阳雁声彻¹,湘滨²春溜³
译文:衡阳来的飞燕叫声清澈,湘江的春水回旋流淌。
注释:¹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²湘滨:湘江水边。³春溜:即春水。溜,小股水流。⁴回:旋转。《荀子·制士》:“水深而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感物念所欢,踯(zhí)(zhú)南城隈(wēi)¹
译文:看到这些景物想起我所喜欢的人,在南城边来回走动。
注释:¹踯躅南城隈:踯躅,徘徊不前。南城隈,南城墙弯曲处。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城隈草萋萋,涔(cén)¹侵双题²
译文:城边茂盛的春草好像我们离别之情,流下的眼泪浸湿了前额。
注释:¹涔泪:不断流下的泪。(落泪不止)江淹《杂体诗》:"芳尘未歇席,岑泪犹在袂"。²双题:全额。谢惠连《捣衣诗》:“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采采馀孤景¹,日落衡云西²
译文:只有我一人鲜明的身影,远望红日落在衡山积云的西边。
注释:¹采采馀孤景:采采,丰盛貌,众多而鲜明。《诗经·蜉蝣》二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馀,剩下。孤景(yǐng颖),孤影,这里指作者。“景”通“影”。²日落衡云西:衡云,衡山上的云烟。衡山在长沙之南,这里“衡”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沆漾)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漾,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方期¹(hàng)²游,零落匪所思³
译文:正是在汪洋里游泳的年华,你死去了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注释:¹方期:正当……日期,正在……时候。²沆漾: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³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匪所思:没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永诀¹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译文:从现在开始永别了,惊动了半夜的公鸡。
注释:¹永诀:永别。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gāo)¹
译文:公鸡一声叫,叫声响遍东边的高地上。
注释:¹汗漫东皋上: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rǎn)¹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译文:看见你慢慢地走来了,咱们互相握手,热泪充满眼眶。
注释:¹冉冉:慢慢,徐徐。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关山蹇(jiǎn)骥足¹,飞飙(biāo)²拂灵帐³
译文:俊逸的人在征途上很不顺利,急速的暴风吹拂亡友的帐子。
注释:¹关山蹇骥足:关山,关隘和山顶,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晋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蹇,困苦,不顺利。屈原《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感。”骥足,千里马的脚,比喻俊逸的人才。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²飞飚:急速的暴风。³灵帐:遮灵柩的帐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我怀郁如焚¹,放歌²倚列嶂。
译文:我心里忧愁又痛苦,依靠群山尽情歌唱。
注释:¹忧如焚:忧愁又痛苦。²放歌:尽情高声地唱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列嶂¹青且茜(qiàn)²,愿言试长剑。
译文:群山长满青色的茜草,我愿意在山下与你交谈练习长剑的志愿。
注释:¹列嶂:群山。²茜:深红色。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译文:东海中有日本侵略者,北方山水边界有又恨又怨的沙皇俄国。
注释: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荡涤(dí)¹谁氏子,安得²辞浮贱³
译文:清除侵略者依靠谁家的子弟,怎能推辞自己出身低下贫贱而不杀敌报国呢?
注释:¹荡涤:清除。²安得:怎能。³浮贱:轻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¹
译文:钟子期竞过早的死去了,俞伯牙从此也不弹琴了。
注释:¹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吕氏春秋·本味》称,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了,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琴绝最伤情,朱华¹春不荣。
译文:琴弦断了是伤感情的,红花春天都不开了。
注释:¹朱华:红花。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译文: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我同谁共度一生呢?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jīng)¹
译文:望着灵柩进献一杯酒,凄凉地看着灵柩前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
注释:¹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hóng)¹
译文:我在失意中用什么寄托呢?就是那深深的接天的江水。
注释:¹泓:水深的样子,这里以“水一泓”比喻深情。

  这首诗是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该诗篇幅较长,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易昌陶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毛泽东特别悲痛,并引起无限思念。

  第二层,写怀念亡友,抒发浓厚的友谊。“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毛泽东感物思人,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步的湘江边,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毛泽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在公鸡高叫声中,易昌陶徐徐走来,二人高兴地握手,热泪盈眶,相对无言。“冉冉,’写出亡灵的轻飘,‘望”写出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涨”字,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

  第三层:“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悼念亡友,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诗人在梦醒之后,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充满救国之志的人,命运却不佳,诗人以歌当哭,放声歌唱,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在回忆死者的同时,又对生者提出希望,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

  第四层:“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悼念亡友,表达了战斗不息之情。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紧接着,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言外之意,就是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

  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壮怀、言远志之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参考资料:
1、 毛主席 等.《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55-56页
2、 王玉孝 .《毛泽东诗词》.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第45-46页

 ·wǎnchāngtáo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ūnshēn jūnjūnlái 
chóushāfāngniányǒu bēitànyǒuāi 
héngyángyànshēngchè xiāngbīnchūnliùhuí 
gǎnniànsuǒhuān zhízhúnánchéngwēi 
chéngwēicǎo cénlèiqīnshuāng 
cǎicǎijǐng luòhéngyún西 
fānghàngyàngyóu língluòfěisuǒ 
yǒngjuécóngjīnshǐ jīngmíng 
míngshēngchàng hànmàndōnggāoshàng 
rǎnrǎnwàngjūnlái shǒuzhūkuàngzhàng 
guānshānjiǎn fēibiāolíngzhàng 
huái怀fén fànglièzhàng 
lièzhàngqīngqiěqiàn yuànyánshìchángjiàn 
dōnghǎiyǒudǎo běishānjìnchóuyuàn 
dàngshuíshì ānjiàn 
jìngzǎowáng qíncóngjué 
qínjuézuìshāngqíng zhūhuáchūnróng 
hòuláiyǒuqiān shuígòngpíngshēng 
wànglíngjiànbēijiǔ cǎndànkànmíngjīng 
chóuchàngzhōng jiāngtiānshuǐhóng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¹下清江²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³,可怜无行山
译文: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行青山。
注释:¹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行丈”得名。²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⁴无行山:很多座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¹,山深闻鹧(zhè)(gū)²。 (愁余 一作:愁予)
译文: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¹愁余:使我发愁。²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长安指汴京。本句是诗人因记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却有无数的青山挡住了诗人。境界就变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与挫级有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景又做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建式意味境界,无疑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景象。。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参考资料:
1、 邓小军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503-1505页

mán ·shūjiāng西zàokǒu

xīn sòngdài 

táixiàqīngjiāngshuǐ 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 西běiwàngchángān liánshùshān 
qīngshānzhēzhù jìngdōngliú jiāngwǎnzhèngchóu shānshēnwénzhè  (chóuzuò chóu )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新妆宜面¹下朱楼²,深锁春光一院愁。
译文:精心化好妆容缓缓走下阁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注释:¹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²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¹飞上玉搔(sāo)²
译文:来到庭院中数着那开得正艳的花朵,蜻蜓飞到了玉簪上头。
注释:¹蜻蜓:暗指头上之香。²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全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白居易原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禹锡和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刘禹锡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诗的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

  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0-851

tiānchūn

liú tángdài 

xīnzhuāngmiànxiàzhūlóu shēnsuǒchūnguāngyuànchóu 
xíngdàozhōngtíngshǔhuāduǒ qīngtíngfēishàngsāo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