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
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

--xiànghào

rénqíngshénshìjiānglěngshìzhēnshǔdàonán

向滈

向滈

向滈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自小便会作诗,才气高而生活穷困,他妻子的父亲曾因为他贫穷将他的妻子嫁于别人,他的妻子却毅然回来,同向滈白头偕老。代表作有《如梦令》、《卜算子》、《西江月》等,收录于《乐斋词》。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译文:能够在有限的府亭空间内,布置这些山林风景,你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啊。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他人骕(sù)(shuāng)¹马,而我薜(bì)²心。
译文:他人汲汲于富贵,而你能够保有隐逸之情。
注释:¹骕骦:古书上说的一种良马。²薜萝: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译文:春雨停了,你的府门前一片肃穆,黄莺在繁茂的柳树深处鸣叫。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长廊閟(bì)军器,积水背城阴¹
译文:曲折悠长的长廊里并没有陈列你督造的各式各样的器物,这一方山池就坐落在城北。
注释:¹阴:指北面。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译文:你的窗外是茂盛的芳草,你的床头摆放着排遣心绪的古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译文:你像和煦的清风一样,那多么人对你羡慕欣赏!除了别人,我也是你的知音啊!
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李廙(yì)¹尚书左丞²,有清德。其妹,刘晏(yàn)妻也。晏方秉³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bì),乃令人潜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¹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¹¹
译文:李廙担任尚书左丞时,有清廉的美德。他的妹妹是刘晏的妻子,刘晏当时正掌管大权,他曾经拜访李廙,李廙请他到家里坐。刘晏看到李廙的门的帘子十分破旧,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测量门的长和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刘晏多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注释:¹为:担任。²尚书左丞:官职名称。²方:正。³秉:执掌。⁴诣:拜访。⁵延:邀请。⁶弊:破旧。⁷潜:偷偷地。⁸度:量。⁹以:把(它)。¹⁰缘饰:修饰。¹¹去:离开。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江南有丹橘(jú),经冬犹绿林。
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岂伊¹地气暖?自有岁寒心²
译文:哪里是因为她所处地方的气候温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注释:¹伊:语助词。²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可以伊(jiàn)¹嘉客,奈何阻重深。
译文: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注释:¹伊:进奉意。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译文: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徒言树¹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注释:¹树:种植意。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五、六两句是说: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这两句妙喻天成,不露痕迹。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于诗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因此这两句议论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这里运用暗喻来抨击时弊,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gǎnshíèrshǒu ·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jiāngnányǒudān jīngdōngyóu绿lín 
nuǎn yǒusuìhánxīn 
jiànjiā nàizhòngshēn 
yùnmìngwéisuǒ xúnhuánxún 
yánshùtáo yīn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zhé)(chú)¹,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yǐng)水之上²,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注释:¹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²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¹以来金石遗文²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³者乎?而屡(lǚ)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chuǎn)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guī)¹⁰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xiá)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¹¹于朝者三年矣,一日¹²天子恻(cè)然哀之,赐其骸(hái)¹³,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¹⁴偿其夙(sù)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¹⁵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¹⁶,区区¹⁷不足较也。”
译文: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注释:¹三代:指夏商周。²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欧阳修撰有《集石录》,为在国现存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³逃名:避名声而不居。⁴庄生:指庄子。⁵诮:讥笑。⁶志:记,标记。⁷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⁸阅大战于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隧擒杀蚩尤事。⁹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¹⁰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¹¹乞其身:要求退休。¹²一日:一旦,终有一天。¹³赐其骸骨:比喻皇帝同意其告老退休。¹⁴庶几:大概,差不多;或许可以。¹⁵佚:安逸,安乐。¹⁶置之:放在一边。¹⁷区区:形容事小。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¹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²矣,而讫(qì)无称³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hái),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译文:辩论之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注释:¹不待七十:古代规定官员七十岁退休(“致仕”“致政”),欧阳修写本文时为六十四岁,所以用他人也有不到七十就告退的作为自解。²用于时:指出仕。³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⁴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违背自己的平生志向而说话不算话。欧阳修早在皇祐元年任颍州知州时,已萌归田退休之意。后在《归田录序》中明确表示了“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的心愿。素志,一向的志向。⁵负:具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情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问,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问:“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223-1226
2、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223-1226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余每观才士¹之所作²,窃³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chī)(hǎo)(wù),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¹⁰不称物¹¹,文不逮意¹²,盖非知¹³之难,能¹⁴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zǎo)¹⁵,因论作文之利害¹⁶所由,佗日殆¹⁷可谓曲尽其妙¹⁸。至於操斧伐柯(kē)¹⁹,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²⁰,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於此云尔²¹
译文:我每次阅读那些有才气作家的作品,对他们创作时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体会。诚然,作家行文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分辨并加以评论的。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别人写作的甘苦,常常忧虑意愿与事物不相符,文章不能准确地把意愿表达出来。大概这个问题,不是难以认识,而是难以解决。因此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怎样写有利,怎样写有害的道理。或许可以说,前人的优秀之作,已把为文的奥妙委婉曲折也体现了出来。至于前人的写作决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就在眼前,但那介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能用语言说明的我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注释:¹才士:即文章之士。²作:作文。³窃:私意。⁴用心:构思。⁵放言:运用语言。⁶遣辞:修饰词语。⁷良:实在。⁸妍蚩好恶:指写作的得失。妍:好。蚩:通“媸”:即丑。好恶:喜好和厌恶,指兴趣。⁹属文:缀文。¹⁰意:构思之意。¹¹称物:适合外物。¹²逮意:表达思想。¹³知:指通晓作文之理。¹⁴能:指个人实际写作。¹⁵盛藻:美文。¹⁶利害:关键。¹⁷殆:或者。¹⁸曲尽其妙: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¹⁹操斧伐柯:指借鉴前人创作经验。²⁰随手之变:指具体作文的灵活变化。²¹云尔:句尾助词。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¹中区²以玄览³,颐(yí)情志於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zhān)万物而思纷。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lǐn)以怀霜,志眇(miǎo)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¹⁰,诵先人之清¹¹¹²。游文章之林府¹³,嘉¹⁴丽藻¹⁵之彬彬。慨¹⁶投篇¹⁷而援笔,聊宣¹⁸之乎斯文。
译文:久立天地之间,深入观察万物;博览三坟五典,以此陶冶性灵。随四季变化感叹光阴易逝,目睹万物盛衰引起思绪纷纷。临肃秋因草木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杨柳依依而欢欣。心意肃然台胸怀霜雪,情志高远似上青云。歌颂前贤的丰功伟业,赞美先人高尚的节操。漫步书林欣赏众多文质并茂的佳作,赞美诗文华丽词藻的优美。慨然有感投书提笔写成文,略微表达文学的奥义。
注释:¹伫:久立。²中区:天地间。³玄览:深刻的观察。⁴颐:陶冶。⁵典坟:古典。⁶懔懔:危惧貌。⁷眇眇:高远貌。⁸怀霜、临云:言高洁也。⁹世德:世代相传的德行。¹⁰骏烈:丰功伟绩。¹¹清:节操。¹²芬:芳名。¹³林府:林海,指众多的文章。¹⁴嘉:赞美。¹⁵丽藻:美丽的语言。¹⁶慨:有所感受。¹⁷投篇:进入写作。¹⁸宣:表达。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躑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其始¹也,皆收视反听²,耽(dān)思傍讯³,精(wù)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tóng)(lóng)而弥鲜,物昭晣(zhé)¹⁰而互进¹¹。倾¹²群言¹³之沥液¹⁴,漱(shù)¹⁵六艺之芳润。浮天渊¹⁶以安流¹⁷,濯(zhuó)¹⁸下泉而潜浸¹⁹。於是沈辞怫(fú)²⁰,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²¹,若翰(hàn)²²(yīng)²³(zhuó)²⁴,而坠曾²⁵云之峻。收百世之阙(què)²⁶,采千载之遗韵²⁷。谢²⁸朝华²⁹於已披³⁰,启夕秀³¹於未振³²。观古今於须臾(yú),抚³³四海於一瞬。
译文:开始创作,精心构思。潜心思索,旁搜博寻。神飞八极之外,心游万刃高空。文思到来,如日初升,开始朦胧,逐渐鲜明。此时物象,清晰互涌。子史精华,奔注如倾。六艺辞采,荟萃笔锋。驰骋想象,上下翻腾。忽而漂浮天池之上,忽而潜入地泉之中。有是吐辞艰涩,如衔钩之鱼从渊钓出;有时出语轻快,似中箭之鸟坠于高空。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广采千载不用之辞。前人已用辞意,如早晨绽开的花朵谢而去之;前人未用辞意,象傍晚含苞的蓓蕾启而开之。整个构思过程,想象贯穿始终。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天下巡行。
注释:¹其始:构思开始。²收视反听:不视不听。³耽思傍讯:深思博采。⁴精:精神。⁵骛:奔驰。⁶八极:喻远。⁷万仞:喻高。⁸其致:文思到来。⁹曈昽:天蒙蒙亮。¹⁰昭晣:明显。¹¹互进:纷至沓来。¹²倾:倾倒。¹³群言:众说。¹⁴沥液、芳润:指精华。¹⁵漱:吮吸,吸取,吸收。¹⁶天渊:星名。¹⁷安流:平静流动。¹⁸濯:洗涤。¹⁹潜浸:沉浸。²⁰沉辞怫悦:吐辞艰涩。²¹联翩:联绵不断。²²翰鸟:即山鸡。²³缨:中箭。²⁴缴:生丝缕。²⁵曾:通层。²⁶阙文:古籍脱文。²⁷遗韵:佚诗之类。²⁸谢:弃去。²⁹华:通花。³⁰披:指开过。³¹秀:以喻文。³²振:发生。³³抚:引申为搜索。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然后选义¹按部²,考辞³就班。抱景者咸叩(kòu),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jǔ)峿(wǔ)¹⁰而不安。罄(qìng)¹¹澄心¹²以凝思,眇¹³众虑而为言。笼¹⁴天地於形内¹⁵,挫¹⁶万物於笔端。始踯(zhí)(zhú)¹⁷於燥吻,终流离¹⁸於濡(rú)¹⁹翰。理²⁰扶质以立干²¹,文垂条而结繁。信²²情貌之不差²³,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gū)²⁴以率尔²⁵,或含毫而邈然²⁶
译文:完成构思,布局谋篇。选辞精当,事理井然,有形之物尽绘其形,含声之物尽现其者。葳者层层阐述,由隐至显或者步步深入,从易 到难,有时纲举目张,如猛虎在山百兽驯伏,有时偶遇奇句,似蛟龙出水海鸟惊散。有时信手拈来辞意贴切,有时煞费苦心辞意不合,这时要排除杂念专心思考,整理思诉诸语言,将天地概括为形象,把万物融会于笔端,开始好象话在干唇难以出口,最后酣畅淋漓泻于文翰。事理如树木的主体,要突出使之成为骨干,文辞象树木析枝条,干壮才能叶茂校繁。情貌的确非常一致,情绪变化貌有表现。内心喜悦面露笑容,说到感伤不禁长。有时提笔一挥而就,有时握笔心理感到茫然。
注释:¹选义:按照内容。²按部、就班:安排位置。³考辞:提炼语言。⁴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言或本之于隐而遂之显,或求之于易而便得难。⁵虎变:虎毛色更新:斑斓生色。⁶扰:驯服。⁷见:通现。⁸澜:散。⁹妥帖:恰当。¹⁰岨峿:不相合。¹¹罄:尽。¹²澄心:潜心。¹³眇:精。¹⁴笼:囊括。¹⁵形内:胸中。¹⁶挫:折服。¹⁷踯躅:徘徊不前。¹⁸流离:转徙。¹⁹濡:渍。²⁰理:文义。²¹立干:树立根本。²²信:真。²³情貌之不差:指辞与义相合。²⁴觚:方形的木简。²⁵率尔:不经意。²⁶藐然:渺茫。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¹兹事²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³。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miǎo)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ruí)¹⁰之馥(fù)¹¹,发青条之森森¹²。粲¹³风飞而猋(biāo)¹⁴竖,郁云¹⁵起乎翰林¹⁶
译文:写作充满着乐取,一向为圣贤们推尊。它在虚无中搜求形象,在无声中寻找声音。有限篇幅容纳无限事理,宏大思想出自小小寸心。言中之意愈扩愈广,所含内容越挖越深像花朵芳香四溢,象柳条郁郁成荫。光灿灿如旋风拔地而起,沉甸甸如积支笔下生文。
注释:¹伊:发语辞。²兹事:谓文。³钦:敬佩。⁴函:含也。⁵绵邈:长久不绝。⁶尺素:径尺的生绢。⁷滂沛:盛大。⁸恢:扩大。⁹按:抑按。言思虑一发:愈深恢大。¹⁰蕤:草木华垂貌。¹¹馥馥:芳香。¹²森森:树木茂盛。¹³粲:鲜明。¹⁴猋:暴风。¹⁵郁云:浓云。¹⁶翰林:文士荟萃之处。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¹。纷纭²挥霍³,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而为匠。在有无而黾(mǐn)勉,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dùn)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¹⁰,惬(qiè)¹¹心者贵当¹²。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译文:文章体式千差万别,客观事物多种多样,事物繁多变化无穷,圆满此很难描摹形象。辞采如同争献技艺的能工,文意好比掌握蓝图的巧匠,文辞当不当用他要仔细斟酌,文章或深或浅他都分毫不让。即或违反写作常规,也要极力描绘形象。因此喜欢渲染的人,崇尚华丽词藻;乐于达理的人,重视语言精当。言辞过于简约,文章格局不大论述充分畅达,文章气势旷放。
注释:¹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²纷纭:杂乱。³挥霍:疾速。⁴形难为状:众物之形,无一定之量也。⁵程:展示。⁶效伎:表现技巧。⁷司:主。⁸契:指意思相合。⁹夸目:炫耀。¹⁰奢:浮夸。¹¹惬:快意。¹²当:恰到好处。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錡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诗缘情¹而绮(qǐ)(mí)²,赋体物³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zhēn)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wěi)(yè)而谲(jué)(kuáng)。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译文:诗用以抒发感情,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赋用以铺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铭用以记载功劳,要言简意深,温和顺畅。箴用以讽谏得失,抑扬顿挫,文理清壮。颂用以歌功倾德,从容舒缓,繁采华彰,论用以评述是非功过,精辟缜密,语言流畅。奏对上陈叙事,平和透彻,得体适当。说明以论辨说理,奇诡诱人,辞彩有光,文体区分大致如此,共同要求禁止邪放。辞义畅达说理全面,但要切记不能冗长。
注释:¹缘情:因情。²绮靡:艳丽。³体物:状物。⁴浏亮:清明。⁵博约:事博文约。⁶禁邪:禁止邪说。⁷制放:制止荒诞。⁸辞达:语言通畅。⁹理举:理合。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其为物也多姿¹,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²也尚巧,其遣言³也贵妍。暨(jì)音声之迭(dié),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qí)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¹⁰,犹开流以纳泉¹¹。如失机¹²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¹³。谬玄黄之袟(zhì)¹⁴,故淟(tiǎn)(niǎn)¹⁵而不鲜。
译文:客观事物千姿百态,文章体式也常变迁。为文立意崇尚冷气巧,运用文辞贵在华妍、音调高低错落有致,好象五色配合鲜艳。虽说取舍本无定律,文辞安排很难合适;但要通晓变化的规律、次序,就象开泉纳流吻自然。假如错过变化时机再去凑合,犹如以尾续首,颠倒混乱。如果颜色配搭不当,就会混浊不清色泽有艳。
注释:¹多姿:万物万形:故曰多姿。²会意:立意。³遣言:运用语言。⁴音声迭代:指文辞更替,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为绣。⁵逝止:去留,指语辞取舍。⁶无常:无穷。⁷崎锜:艰险不安。⁸难便:不适合。⁹达变:通晓变化之理。¹⁰识次:识别事物的次第。¹¹纳泉:容纳。¹²失机:失去机会。¹³操末以续颠:指始末颠倒。¹⁴秩叙:次序。¹⁵淟涊:垢浊。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仰逼於先条,或俯侵於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¹於锱(zī)(zhū),定去留於毫芒。苟铨(quán)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²。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译文:有时下文对上文有损害,有时上文对下文影响。有时语言不顺而事理连贯,有时语言连贯而事有妨。把它分开两全齐美,合在一起互相损伤。所用辞意严格考较,去留取舍他细衡量。如用法度加以权衡,丝毫不差合乎词章。有时辞藻繁多义理丰富,欲达之意却不清楚。文章主题只有一个,意思说尽不再赘述。关键地方简要几句,突出中心这是警语。尽管讲得条条有理,借助警句才更有力。文章果能利多弊少,就该满足不再改易。
注释:¹殿最:次第的等级:上者为殿;下者为最。²指适:恰当。
或藻思綺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悽若繁絃。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或藻思¹绮合²,清丽千眠³。炳若缛(rù),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nǎng)篇。虽杼轴於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qiān)义,亦虽爱而必捐。
译文:有时组织词义如编彩绘,严密漂亮光泽鲜艳。辞采富丽象斑烂锦秀,情调凄婉如乐器和弦。果真自己没有独创,恐怕就要雷同前贤。虽出自个人锦心绣口,也怕别人用于我先。假如确能有伤品誉,虽然心爱一定削删。
注释:¹藻思:文情。²绮合:文彩合于情思。³千眠:光色盛貌。⁴缛绣:彩色缤纷。⁵繁弦:曲调复杂。⁶杼轴:以织喻。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或苕(tiáo)¹发颖竖²,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zhì),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³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dì)。石韫(yùn)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zhēn)(kǔ)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译文:有时个别句子出类拨萃,象芦苇开花禾苗秀稳。如声不可拴,影不可追,佳句孤零零超然独立,绝非庸言能够相配。心茫然很难再寻佳句,犹豫徘徊又不忍将客观存它舍弃。文有奇就象石中藏玉使山岭坐辉,又象水中含珠令河川秀媚。未经整枝的灌木踢然不美,招来翠鸟也会为它增加。将俚俗的《下里巴人》跟高雅的《阳春白雪》一起演奏,也能够相映生辉。
注释:¹苕:草苕。² 颖竖:离于众辞,绝于致思。颖:禾穗。³牢落:犹辽落。⁴揥:去。⁵榛:小栗。⁶楛:作箭之木。
或讬言于短韻,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絃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絃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或讬(tuō)言於短韵¹,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於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chī)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²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³而不归。犹弦幺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zá)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高声而曲下。寤(wù)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quē)大羹(gēng)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译文: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文,面对淡薄的内容却少有兴趣。俯看下文孤独而没有响应,仰观上文空荡而无所应承。好比孤弦独奏,虽蕴含清韵,却单调没有和声。有时候文辞憔悴,虽徒事浮靡,语言却光泽。把美丑混为一体,质地上乘的美玉也会因疵累而成瑕,又好比堂下管乐奏出偏急的调音,虽欲与堂上雅乐相应,却由于曲调急促不能协调。有时候抛弃文章的内容义理,以保存文辞的奇瑰,只能是徒然追循文字的虚浮和细微。言辞缺少感情和鲜明爱憎,文辞轻飘飘而不真实,就好比在单弦上弹奏,音调虽和谐,却不能感人。有时候文章写得奔放恣意,音韵格律轻佻鄙俗,仅仅为了迎合世俗,纵然声调再高,品味也是低下。如同《防露》与《桑间》,纵然感人,却并不高雅。有时候文章写得清新空灵而柔美简约,也摒弃了浮词滥调,但由于过分平淡却像没有调料的肉汁,又像抚琴弹奏质朴清曲,纵然一人唱三人和,也只能说雅致并不艳美。
注释:¹短韵:小文,即诗。²象:类。³漂:犹流。⁴不归:不归于实。⁵幺:小。⁶嘈囋:声貌:防露:未详。桑间濮(pú)上之音:亡国之音。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若夫丰约¹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²变,曲有微³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译文:至于文辞繁简、谋篇大局,其灵活应变也自有微妙之处。有时语言朴拙而喻义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文辞飘逸。有时因沿袭旧辞而每出新意,有时沿袭浊音而变化清音。有时稍一观览便能明察文义,有时深入钻研才能悟得深邃。就好比舞者合着节拍舞动衣袖,歌者和着琴弦唱出歌声,这里的奥妙轮扁说不出来,也非文辞所能阐明。
注释:¹约:俭也。²适:之。³微:妙。⁴袭:因。⁵沿:因述。⁶袂:衣袖。⁷遣:发。⁸华说:巧言。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¹。虽濬(jùn)发於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fū)²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³。同橐(tuó)(yuè)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qiè)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chěn)(chuō)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於叩缶(fǒu)¹⁰,顾取笑乎鸣玉。
注释:¹淑:善。²琼敷、玉藻:喻文。³菽:藿(huò)也。⁴橐:排橐:冶铸者用以吹火使炎炽。⁵嗟不盈于予掬:毛诗曰:终朝采绿:不盈一掬。毛苌曰:绿:王刍。两手曰掬。⁶挈瓶:喻小智之人:以注在上。⁷属:续。⁸踸踔:无常,谓脚长短。国语曰:有短垣:君不逾。⁹庸:常。¹⁰缶:瓦器而不鸣:更蒙之以尘:故取笑乎玉之鸣声。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¹。来不可遏²,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³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纷威蕤(ruí)以馺(sà)(tà),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líng)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huō)若涸¹⁰流。揽营魂以探赜(zé),顿精爽於自求。理翳(yì)¹¹翳而愈伏,思乙¹²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¹³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¹⁴¹⁵之所由。
注释:¹纪:纲纪也。²遏:止。³天机:自然。⁴威蕤:盛貌。⁵馺遝:连续不断:引申为盛多貌。⁶毫:笔。纂文曰:书缣曰素。⁷底:着也。⁸滞:废也。⁹枯木:取其寂漠无情。¹⁰涸:竭。¹¹翳:奄。¹²乙:抽:难出之貌。¹³物:事也。¹⁴戮:并。¹⁴开:谓天机骏利。¹⁵塞:谓六情底滞。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塗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絃而日新。
伊兹文¹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hé),通亿载而为津。俯贻²则于来叶,仰观象³乎古人。济文武於将坠,宣风声於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於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¹⁰¹¹¹²而德广,流¹³管弦¹⁴而日新。
译文:文章作用很大,许多道理借它传扬。道传万里畅通无阻,沟通亿载它是桥梁。给千秋万代立下准则,向古来圣贤鞠躬行礼。往能挽救文武之道使之不至衰落,它能宏扬教化使其免于泯灭。人生道路多么广远它都能指明,世间哲理多么精微客观存在都能囊括。它的作用同雨露滋润万物本比,它的手法幽微简直与鬼神相似。文章刻于金石美德传遍天下,文章播于管弦更能日新月异。
注释:¹兹文:泛指文章。²贻:传。³象:取法。⁴文武:文王、武王之道。⁵泯:灭。⁶涂:通途。⁷弥:不止:引申为到达。⁸纶:知。⁹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山大云多:沾润天下:喻文有云雨之智:似鬼神般变化多端。¹⁰被:覆盖。¹¹金:锺鼎。¹²石:碑碣。¹³流:谱。¹⁴管弦:乐器。

  《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作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

  陆机在《文赋》中用他的文学实践的亲身体会,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学美育思想。主要包括:

  (1)“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文赋》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冲动的来由和起点。在艺术想象过程中,许多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情、理、物象,文辞纷至沓来,所要创造的艺术形象也愈加清晰鲜明。在这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赋》充分肯定了艺术想象的作用,认为在构思阶段,则“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情骛八极,公游成仞”,“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表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沉入艺术想象过程中。

  (3)“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文赋》强调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指出艺术创作成就的取得同“应感之会,通塞之纪。即灵感问题有密切关系。认为灵感具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的特征。

  (4)“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文赋》在艺术风格上,崇尚华丽之美,强调“丽辞”。这反映了六朝时期讲求形式美的新时尚。

  (5)《文赋》将文体区分为十种,简明概述了各体的特征。可以说,《文赋》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

  《文赋》是我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特点的最早的一篇专论,在美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