畎亩思国事,笺王泪成流。
鲜风鼓中夜,冻雨喧西畴。
一饱将如愿,卒岁应莫愁。
料得廊庙心,犹怀沟壑忧。
香灯答帝力,笞笠悬车头。
白首逢三登,酣歌娱春秋。
畎亩思国事,笺王泪成流。
鲜风鼓中夜,冻雨喧西畴。
一饱将如愿,卒岁应莫愁。
料得廊庙心,犹怀沟壑忧。
香灯答帝力,笞笠悬车头。
白首逢三登,酣歌娱春秋。
叶茵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¹丈人前²一言。
译文: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把丈夫叫到跟前,
注释:¹传呼:呼唤。丈人,古时对年高男子的尊称,此指丈夫。²前,上前。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言¹(piān)²
译文:有一句应当说的话,还没有说珠泪就不断地流了下来。
注释:¹一言:言其,多么。²翩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属(zhǔ)¹²君两三孤子³,莫我儿饥且寒,
译文: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要叫孩子饿着冻着,
注释:¹属:同“嘱”,嘱托。²累:牵累、拖累。³孤子:孤儿。⁴莫我儿:不要让我的孩子。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有过¹慎莫笪(dá)(chī)²,行当³折摇,思复念之!”
译文: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我就要死了,你要常常想着我的话。”
注释:¹过:错、过错。²笪笞:两种打人用的竹器;这里作动词用,鞭打之意。³行当:即将,将要。⁴折摇:犹“折夭”,夭折。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¹曰:抱时无衣,襦(rú)²复无里³
译文:孩子母亲死去了,孩子父亲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
注释:¹乱:古时乐曲的尾声,即乐章的最后一段。²襦:短袄。³里:夹里,衬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闭门塞牖(yǒu)¹,舍²孤儿到市。
译文: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
注释:¹牖:窗户。²舍:丢开、抛开。一说,此“舍”字当从上读,“即徘徊空舍之‘舍’。‘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道逢亲交¹,泣坐不能起。
译文:他遇上朋友就哭泣,泪水不止。
注释:¹亲交:亲属朋友。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从乞求¹与孤儿买饵²,对交³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译文:他求朋友为孩子买糕饼,哭着对朋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但控制不住啊!”
注释:¹从乞求:拉着(亲交)请求。从,牵、拉。²饵:指食物。³交:即上“亲交”。
探怀中钱持授交。
¹怀中钱持授²交。
译文: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朋友。
注释:¹探:掏、摸。²持授:交给。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入门¹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译文:回到家,孩子们哭着找母亲抱。
注释:¹入门:指回家。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pái)(huái)空舍中,“行¹²³耳,弃置勿复道!”
译文:他徘徊在空荡荡的屋中:“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注释:¹行:即将。²复:又要。³尔:如此,这样。⁴弃置:丢开。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专注,直如命令;而在这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bì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bìngliánniánlěisuì chuánzhàngrénqiányán 
dāngyánwèiyán zhīlèixiàpiānpiān 
 zhǔlěijūnliǎngsān érqiěhán 
yǒuguòshènchī xíngdāngzhéyáo niànzhī  
luànyuē bàoshí  
ménsāiyǒu shěérdàoshì 
dàoféngqīnjiāo zuònéng 
cóngqiúérmáiěr duìjiāo lèizhǐ  shāngbēinéng  
tànhuái怀zhōngqiánchíshòujiāo 
ménjiànér suǒbào 
páihuáikōngshězhōng  xíngěrěr zhìdào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¹浦口,几度斜晖(huī)²?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³
译文: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潮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注释:钱塘江:浙江最大河流,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以潮水壮观著名。¹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²几度斜晖:意谓度过多少个伴随着斜阳西下的夜晚。³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记取西湖西畔(pàn),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fēi)。算诗人相得¹,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²莫相违。西州³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译文: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希望我不要像谢安那样没有回到东山,死在西洲路,让你回首痛哭,违背了我们的雅志。
注释:¹相得:相交,相知。²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³西州: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史治所,以治所在城西,故称西州。

  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写江潮“有情”而来,却终“无情”而归,似有情而实无情。“几度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上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则是天地无情,万物无情。“俯仰昔人非”写人世转瞬万变,如同梦幻,这又是社会人生的无情。对此无情的人生,词人的态度却很乐观,“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因而他能超脱时俗,“白首忘机”。这种达观的思想,在苏轼词中表现得极为普遍,而在这首词中则更明显,词人俯仰天地,纵览古今,得出的结论“一切无情”。因此,他的“忘机”,就带有深刻的了悟性。

  下阕写词人与参寥的友情。词人看穿了古今万物,无意去名利场上角逐,但他并没有完全忘世,更没有忘情,他对生活的爱是执著强烈的,他对友情是非常珍视的。回想起在西湖与参寥子和诗饮酒、饱览春山美景、谈禅说理、流连忘返的日日夜夜,词人不禁从内心深处对这位友人以知己许之——“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以“诗人”称参寥,正反映出二人志趣的投合。苏轼才高学富,一般是不轻易许人的,但对参寥的诗,曾不止一次地赞赏。如参寥的诗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风薄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等,都是为苏轼所激赏的。在诗歌创作上的共同兴趣,是二人友谊的一个重要基础。

  “约他年、东还海道”以下五句,表现了词人归隐之志的坚定,进一步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死于西州门,未能实现其归隐的“雅志”。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死后,他有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当时被召还,且被委以显官,但他“白首忘机”,志在归隐,因此,安慰友人,说“我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说“愿”,说“不应”,全从自我的感情落笔,正表现了两人情谊的深切。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平淡的文字抒写深厚的情意,而气势雄放,意境浑然。“从至情中流出”道出了这首词的特色。由于词人与参寥有着共同的志趣,由于参寥品德的高尚,他们的友谊是十分真挚的。词人所抒之情发自内心,这种真挚的感情并不因文字的平淡而失去其深沉、雄厚之力。这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的一种艺术境界,它看似容易,实际上只有少数作家才能达到。元好问说苏轼词“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此外,词中抒写出世的高想,表现人生空漠之感,却以豪迈的气势出之,使人惟觉其气象峥嵘,而毫无颓唐、消极之感。词人强调达观和“忘机”,使人感到的却是他对友情的无比珍重。苏轼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执著于友情的个性,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刘怀荣主编,刘怀荣,陈殿生,王海燕,张晓明,高志国著 .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 :济南出版社 ,2003年06月 :175-177 .

shēnggānzhōu ·cānliáo

shì sòngdài 

yǒuqíngfēngwànjuǎncháolái qíngsòngcháoguī wènqiántángjiāngshàng 西xīngkǒu xiéhuī yòngliángjīn yǎngrénfēi shuídōnglǎo báishǒuwàng 
西西pàn zhèngchūnshānhǎochù kōngcuìyānfēi suànshīrénxiāng jūn yuēnián dōnghuánhǎidào yuànxiègōngzhìxiāngwéi 西zhōu yīnghuíshǒu wèizhān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niǎo)¹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译文:檐边树木微微摆动,原是怡人凉风自西南而来。
注释:¹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红缸(gāng)¹(fēi)微灭,碧幌(huǎng)²飘飖(yáo)开。
译文:灯盏随之轻晃,青烟腾起,火光微灭。碧色帷幔亦缓缓飘摇而开。
注释:¹红缸:亦作“红釭”。灯盏的别称。²碧幌;绿色的帏幔。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披襟¹有馀凉,拂簟(diàn)²无纤埃。
译文:我敞开衣襟,凉气充盈周身,心觉舒畅无比。轻拂竹席,未见有一丝纤尘沾染。
注释:¹披襟:敝开衣襟。²簟:竹席。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开催。
译文:只愿恼人的酷暑褪去,不惜任由光阴渐催人老。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péi)¹
译文:河水入秋便逐渐显得清浅起来,月亮要等到午夜才会徘徊于水天之间。
注释:¹裴回:亦作“裵回”。彷徨。徘徊不进貌。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译文:这时不论是起身行走或是坐卧,身体和心都倍感舒适。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译文:我心有所怀的(你)啊,身处在浚都那旌旗围绕的楼台上呢。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译文:虽并未隔着大海那般遥远,可要相见却太难。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译文:蝉鸣迎来了节气的变更,替我送信给你的飞雁却还迟迟未归。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译文:你日渐位高权重,我却日渐衰老颓唐。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译文:再无法趁秋风起时,月色之下你我共同举杯畅谈人生了。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zhé)(huàn)¹此栖(qī)²,万古惟留楚客³悲。
译文:贾谊被贬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但留给楚国之客的悲伤却是长久的。
注释:贾谊(jiǎ yì):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¹谪宦:贬官。²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³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秋草独¹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译文:待众人散去后,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人迹,寒林中只看见夕阳西斜。
注释:¹独:一作“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¹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译文: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却也对贾生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
注释:¹汉文:指汉文帝。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寂寂江山摇落处¹,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寂寥的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为了什么事被贬到这遥远的地方来!
注释: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3-414

chángshāguòjiǎzhái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sānniánzhéhuànchí wànwéiliúchǔbēi 
qiūcǎoxúnrénhòu hánlínkōngjiànxiéshí 
hànwényǒudàoēnyóu xiāngshuǐqíngdiàozhī 
jiāngshānyáoluòchù liánjūnshìdàotiān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秋菊有佳色,裛(yì)¹露掇(duō)²其英³
译文: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注释:¹裛:通“浥”,沾湿。²掇:采摘。³英: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¹²忘忧物³,远我遗世情
译文: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浓。
注释:¹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²此:指菊花。³忘忧物:指酒。⁴远:这里作动词,使远。⁵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一觞(shāng)虽独尽,杯尽壶自倾¹
译文: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注释:¹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日入群动¹²,归鸟趋(qū)³林鸣。
译文: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注释:¹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²息:歇息,止息。³趋:归向。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xiào)¹东轩²下,聊复得此生³
译文: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注释:¹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²轩:窗。³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惟其如此,作者非常爱菊,诗中屡次写到,而且常常把它同松联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诗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比如“丽”、“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前人称此句“洗尽古今尘俗气”(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艮斋语),并非虚誉“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色香俱佳。采菊是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寿。作者《九日闲居》就有“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之旬。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辅体延年,莫斯(指菊)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可见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风气。屈原《离骚》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服食菊花不仅在强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而通篇之高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秋菊佳色,助人酒兴,作者不觉一杯接着一杯,独自饮起酒来。《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又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相传杜康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如果心中无忧,就不会想到“忘忧”,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遗世”,遗弃、超脱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说:“遗世之情,我原自远,对酒对菊,又加远一倍矣。”分析甚确。不过,结合“忘忧”看,这里的“遗世”,也含有愤激的成分。因为渊明本来很想做一番“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事业,只是后来在官场中亲眼看到当时政治黑暗,这才决计归隐的。

  后面六句具体叙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描绘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境界,是对“遗世情”的形象写照。这里写的是独醉。他既没有孔融“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载孔融语)那样的豪华气派,也不像竹林名士那样“纵酒昏酣”,而是一个人对菊自酌。独饮本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两句各着一“虽”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显得那壶儿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倾”字不仅指向杯中斟酒,还有酒壶倾尽之意,见出他自酌的时间之长,兴致之高,饮酒之多。所以从这两句到“日入”两句,不仅描写的方面不同,还包含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饮酒增多,作者的感触也多了起来。

  再下二句,“日入群动息”是总论,“归鸟趋林鸣”是于群动中特取一物以证之;也可以说,因见归鸟趋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时正是群动止息之际。“趋”是动态,“鸣”是声音,但惟有在特别空旷静寂的环境中,才能更加显出飞鸟趋林,更加清晰地听到鸟儿的声音,这是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而环境的宁静优美,又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这二句是写景,同时也是渊明此时志趣的寄托。渊明诗中写到鸟的很多,尤其归隐以后,常常借归鸟寓意。除此诗外,他如“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归栖”(《归鸟》),“翼翼归鸟,戢羽寒条。……矰缴奚施,已卷(倦)安劳”(《归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还有“云无心而出蚰,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结庐在人境》),“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等。这些诗中的归鸟,都是作者的艺术化身。趋林之鸟本来是无意中所见,但它却唤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动”皆有止息之时,飞鸟日落犹知还巢,人生何独不然?鸟儿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这里既是兴,也是比,又是即目写景,三者浑然一体,使人不觉,表现手法非常高妙。

  末尾写所以归隐之故,表达了隐居终身的决心。“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是古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啸傲”谓歌咏自得,无拘无束。《饮酒》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知东轩即在此东篱内,东篱之下种有菊花。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得此生”是说不为外物所役使,按着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生,则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东坡题跋·题渊明诗》)“得此生”和“失此生”实指归隐和做官。啸傲东轩,是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它是赞美,是庆幸,也是意愿。然而,“聊复”(姑且算是)一词,又给这一切罩上了一层无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忧”、“遗世”,仍然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yǐnjiǔ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iūyǒujiā duōyīng 
fànwàngyōu yuǎnshìqíng 
shāngsuījìn bēijìnqīng 
qúndòng guīniǎolínmíng 
xiàoàodōngxuānxià liáo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