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

--chéntuán

cányuèsāngqīngyīngshíliǔhuābái

陈抟

陈抟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 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鸣珂(kē)¹碎撼(hàn)都门晓,旌(jīng)(chuáng)²拥下天人³。马摇金辔(pèi)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译文:马笼头上饰品的碰撞声打破了京都清晨的宁静,旌旗下是被簇拥着的官员。骏马摇晃着金辔头踏破尘土。百姓们带着食物和酒水夹道欢迎,整座城市都欢声雷动。
注释:¹鸣珂:指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也指居高位。²旌幢:统称仪仗中的旗子。³天人:出众的人。这里指的是一位官德很高的官员。⁴金辔:饰金的马缰绳。⁵壶浆:用壶装着饮料。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¹魂梦,应认岭头云。
译文:官员曾经管辖的扬州是追欢游玩之地,喝酒的平台、长满鲜花的小路都还存在。月夜下,还能听见有人吹奏凤箫。汉代建功立业的武将刘贾也会认得他在边塞的功勋。
注释:¹荆王:汉代刘邦时的开国功臣刘贾。

línjiāngxiānxiāndiào--liǔyǒng

míngsuìhàndōuménxiǎojīngzhàngyōngxiàtiānrényáojīnpèixiāngchénjiāngyínghuāndòngchéngchūnyángzhōucéngshìzhuīyóujiǔtáihuājìngréngcúnfèngxiāojiùyuèzhōngwénjīngwánghúnmèngyīngrènlǐngtóuyún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春风疑不到天涯¹,二月山城²未见花。
译文: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注释:¹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²山城:亦指夷陵。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残雪¹压枝犹有橘,冻雷²惊笋欲抽芽。
译文: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注释:¹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²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夜闻归雁(yàn)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¹
译文: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注释:¹“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jiē)
译文: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yuánzhē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ūnfēngdàotiān èryuèshānchéngwèijiànhuā 
cánxuězhīyóuyǒu dòngléijīngsǔnchōu 
wénguīyànshēngxiāng bìngxīnniángǎnhuá 
céngshìluòyánghuāxià fāngsuīwǎnjiē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爇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xiè)¹挑残,炉烟爇(ruò)²尽,无语空凝咽³。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译文:人生能有多长呢?还不如不要去沾惹那些爱恨情愁。刚刚还是酒席宴上相聚欢笑,转眼间又 到了离别的时候。灯油已燃尽了、炉烟也烧尽了,说不出话,空自哽咽。虽然长夜清冷,天空中飘落霜露,但值得欣慰的 是此夜能偷偷地和佳人相亲相近。
注释:¹灯灺:灯烛。亦作“炧”。²爇:燃烧。³凝咽:形容悲泣幽咽之声。⁴芳魂:谓美人之魂魄。此处指某意中人或指亡妻。⁵接:见面。
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窗间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亲结。尚暖檀痕,扰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
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窗间月¹。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jīn)亲结²。尚暖檀(tán)³,扰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
译文:害怕看见那人物楼空的阁楼,柳枝依旧,枝条遮掩了窗间的月色。你我没有缘分,不能同居共处,真悔恨当初那样的亲昵。 想到佳人还带着香粉的泪痕,已经远去的清寒的背影,心中不禁更加悲伤。愁多成病,这种悲愁又又能向谁诉说。
注释:¹犹埽句:谓柳枝遮掩了窗间的月色。²无分二句:意谓你我没有缘分,不能同居共处,真悔恨当初那样的亲昵。无分:没有机缘。宋黄庭坚《江城子·忆别》:“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暗香,幽香。兰襟,本指芬芳之衣襟,又比喻为知己之交,心心相连,此处指与情人的浓密情意。³檀痕:带有香粉的泪痕。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买舟船,西府¹买器械。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问侬¹欲何为²,团结³山水寨(zhài)
译文:要问他们买这些干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
注释:¹问侬:犹言借问。²何为:干什么,做什么。³团结:组织。⁴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¹侬我庐,意气²甚雄粗³
译文: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
注释:¹寨长:指乡兵首领。²意气:精神;神色。³雄粗:雄豪、粗野。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青衫两承局¹,暮夜连勾呼²
译文: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
注释:¹承局:公差。²勾呼:点名传唤。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勾呼且未已,椎(zhuī)¹到鸡豕。
译文: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
注释:¹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供应¹稍不如²,向前受笞(chī)(chuí)³
译文: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
注释:¹供应:伺候,听候使唤。²不如:不如意。³笞箠:用鞭杖或竹板打。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译文: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¹衣。
译文: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
注释:¹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去年江南荒,趁熟¹侬江北。
译文: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
注释:¹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译文: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gēng)¹
译文: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
注释:¹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¹
译文: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
注释:¹戎行: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执枪不解¹刺,执弓不能射。
译文: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
注释:¹不解:不知道。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译文:拉我来当兵干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译文: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谓天地宽¹,一身无所依。
译文: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
注释:¹“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淮南丧乱后,安集¹亦未久。
译文: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
注释:¹安集:安定、聚集。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译文: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译文: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抚摩¹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译文: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注释:¹抚摩:抚慰、体惜。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这样的慨叹。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huáimínyáo--yóumào

dōngmǎizhōuchuán西mǎixiè

wènnóngwèituánjiéshānshuǐzhài

zhàizhǎngguòshénxióng

qīngshānliǎngchéngliángōu

gōuqiěwèichuídàoshǐ

gōngyīngshāoxiàngqiánshòuchīchuí

dōng西quèchú

qiánmǎidāojiàndiǎnjǐnhúnjiā

niánjiāngnánhuāngchènshúguòjiāngběi

jiāngběiwǎngjiāngnánguīwèi

shēngshíjiàoxuégēngsāng

shíguānyánānnéngshìróngxíng

zhíqiāngjiězhígōngnéngshè

tuánjiéwèiláodìng

liúzhòngliúrěndòngrěn

shuíwèitiānkuānshēnsuǒ

huáinánsàngluànhòuānwèijiǔ

zhěshēngzhěnéngkǒu

huāngcūn西xiéliǎngsānjiā

jiāngnàirǎo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父老争言雨水匀¹,眉头不似去年颦(pín)²。殷勤³(zèng)中尘
译文: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注释:¹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²颦:皱眉。³殷勤:态度热切。⁴谢:告别。⁵却:语助词,用在动词之后。⁶甑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甑: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啼去有时能劝客,小桃¹无赖²已撩(líao)³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译文: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注释:¹小桃:即桃树。²无赖:顽皮,淘气。³撩:引逗,挑弄,招惹。⁴白头新:白色的新花。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喻之。

  这首词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变化。

  上片写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愁苦不展了。古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均匀,风调雨顺,预示着将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让村中父老愁眉得展,喜上眉梢,争相告诉做客村中的词人。现在连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们眉头都得以舒展,可以想见去年他们是怎样熬过那样荒歉的年头的。这里“争”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父老们的喜气洋洋状。因为雨水均匀,所以父老的眉头才“不似去年颦”。次句紧承首句之“争言”二字,进一步刻写父老的欣喜状,涵蕴丰富。它暗示了去年的收成有多么糟糕。而“不似”二字,更让人于欣喜中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一丝隐忧,细腻地刻画出村民们在遭受去年的那个荒歉年头后的心有余悸状。“殷勤谢却甑中尘。”现在人们在满怀深情地清洗着蒸食器具上的灰尘。甑上布满灰尘,是因为没有粮食可蒸煮的缘故。“甑中尘”照应次句之“去年颦”,因为去年收成不好,无食可煮,所以甑上生尘,如今村民殷勤除尘,表明今年光景已有所改观。而村民殷勤清洗甑这种一般不常用的炊具,又寓示着家里来了客人,需要设酒作食,隆重款待,从而引出下文。

  下片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清脆的鸟鸣声有时真能把客人劝住不走,园中娇小可爱的满树桃子早已把人撩拔得谗涎欲滴。村中父老殷勤待客,这令词人非常感动,于是便以啼鸟能劝客这种方式将其含蓄地表现出来。此二句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声情并茂,通过状写春景来烘托出村中父老待客的热情及其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有时”二字,暗示了这种好年景并非年年都有,因而啼鸟只是有时能劝客,词人当然会为村民们这来之不易的丰收年景感到了格外高兴。小桃无所谓“无赖”与否,更不会撩拔逗引人,称其“无赖已撩人”正是词人快意心情的传神写照。小桃撩人,这是前面雨水均匀所致。小桃犹能如此,收获时节的大桃的诱人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梨花也作白头新。”这里“白头”既是词人自喻已经衰老,又照应了前之“父老”。词人移情于景,此时的梨花也一同前来助兴,从而使整个画面更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白头新”三字,语意双关,既是写花,更是写人,可以想见出白发苍苍的词人看到村中丰收在望的情景精神为之一振的情状。

  词中流露出山野民风之淳厚及待客之浓情。全篇叙事晓畅,意境清新,承接缜密,环环相扣,情韵悠长,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 辛弃疾 崔铭.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月:264

huànshā--xīn

lǎozhēngyánshuǐyún

méitóushìniánpín

yīnqínxièquèzèngzhōngchén

niǎoyǒushínéngquàn

xiǎotáolàiliāorén

huāzuòbáitóu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