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曜五缜万古县,甘石之学今不传。
术家能以天占人,圣人乃以人占天。
仁义礼智性所具,吉凶祸福命使然。
命天俵赋定不易,性我受用修则全。
经文二百有五字,明德乃在新民先。
君从何处讲此学,直牙建洛窥先贤。
工夫潜深秋日静,本真莹静霜月圆。
市声初散帘欲下,龟荚未收客下马。
一人妄计秩崇放,一人猩算资高下。
纵横二位布逆顺,错落五行分制化。
先生附掌笑且答,二客相看面如赫。
徐言至善同一初,非愚不足智有馀。
万物不齐气杂揉,是心本明如太虚。
不须詹尹就决疑,客如不信间子兴。
二曜五缜万古县,甘石之学今不传。
术家能以天占人,圣人乃以人占天。
仁义礼智性所具,吉凶祸福命使然。
命天俵赋定不易,性我受用修则全。
经文二百有五字,明德乃在新民先。
君从何处讲此学,直牙建洛窥先贤。
工夫潜深秋日静,本真莹静霜月圆。
市声初散帘欲下,龟荚未收客下马。
一人妄计秩崇放,一人猩算资高下。
纵横二位布逆顺,错落五行分制化。
先生附掌笑且答,二客相看面如赫。
徐言至善同一初,非愚不足智有馀。
万物不齐气杂揉,是心本明如太虚。
不须詹尹就决疑,客如不信间子兴。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霜降水痕收¹。浅碧²(lín)³(lù)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sōu)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译文: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注释:¹水痕收:指水位降低。²浅碧:水浅而绿。³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佳节若为酬(chóu)¹。但把清尊²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³。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注释:¹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²尊:同“樽”,酒杯。³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654页

nánxiāng ·chóngjiǔhánhuīlóuchéngjūnyóu

shì sòngdài 

shuāngjiàngshuǐhénshōu qiǎnlínlínyuǎnzhōu jiǔjiànxiāofēngruǎn sōusōu màoduōqíngquèliàntóu 
jiājiéruòwéichóu dànqīngzūnduànsòngqiū wànshìdàotóudōushìmèng xiūxiū mínghuánghuādiéchóu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译文:幽州的一位骑马的胡族壮士,长着一双碧眼,头戴虎皮之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gān)¹
译文:他善于施弓放箭,有万夫不当之勇。
注释:¹干:触犯,冒犯。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弯弓若转月¹,白雁落云端。
译文:只见他弯弓如满月,仰天一箭,便射中了云中的白雁。
注释:¹“弯弓”句:谓张弓射箭之快。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双双掉¹(biān)行,游猎向楼兰²
译文: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注释:¹掉:摇动。²楼兰:汉代西域城国,此泛指西北边疆地区。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译文:他们义无返顾地出门报国,将生死置之度外。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天骄五单于,狼戾(lì)¹好凶残。
译文:人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他们狼性凶残,生性好杀。
注释:¹狼戾:像狼一徉贪婪凶暴。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牛马散北海¹,割鲜²若虎餐。
译文:其牛马遍布北海,吃生肉如虎餐狼食。
注释:¹北海:湖名。即今贝加尔湖。这里泛指匈奴之地。²割鲜:谓割生肉而食。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虽居燕支山¹,不道朔雪寒。
译文:匈奴人虽然住在大漠之北的燕支山,却不畏朔风大雪之严寒。
注释:¹燕支山:山名。即焉支山、胭脂山,山下盛产胭脂。其地在今甘肃永昌、山丹二县之间。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chēng)¹玉盘。
译文:妇女骑在马上嘻笑,其面色如红玉盘一样红润。
注释:¹赪:红色。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译文:她们能像男儿一样在马上翻飞,射猎飞禽走兽。像男儿一样喝酒,醉后面如花月,依雕鞍而卧。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máo)¹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译文:胡星旄头四放光芒,匈奴又开始侵掠了。大汉与匈奴交兵,如两窝马蜂一样搅在一起。
注释:¹旄头:即髦头。星宿名,昴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动摇若跳跃者,胡兵大起。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译文: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了鲜血,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了。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译文:古时御敌名将是谁,将颓疲兵实在是令人慨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何时天狼灭¹?父子得安闲。
译文:时才能将天狼星射灭,使天下父子团聚过上太平的日子呢?
注释:¹“何时”句:谓何时平息贼寇。天狼,星名。

  此诗可分四段,旨在企盼如胡马客之名将,绥靖边患,生动刻画了边地民族的骁勇善战和风俗生活,以及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渴求和平的愿望。

  诗的一开头就赞叹“幽州胡马客”的骠骑与威猛。所谓的“幽州胡马客”应该是指安禄山手下那些横行无忌的“壮士”,也就是安禄山私养的奴才。大多数是契丹等少数民族勇士,力大无穷,身怀绝技,被安禄山收为义子。因为多是胡人,所以就不乏有碧眼金发之辈。这些勇士带着用虎皮做的冠帽,笑拂着两只利箭,有万夫不当之勇。胡人张弓搭箭,弯弓如张满两,能把白雁射落在云端。胡人双双掉鞭而行,游猎驰向楼兰,胡人一出门就不顾身后之事,慷慨报国,义无反顾。可惜这些勇士选择安禄山为主子,所谓的报效国家恐怕也只是“幽燕”这个小朝廷。

  诗人在作这段描述时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任侠尚武的性格使诗人对这些年青勇士的高超武艺和绝技绝活发出由衷的赞美,对这些勇士报效主子的忠心也发出由衷的赞叹。也许是刚到幽州时李白对安禄山的野心认识还不足,有的学者说李白当初甚至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这样看起来李白说“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也就可以理解。可是另一方面,李白对这些勇士也有隐隐的担心,这些勇士愈健壮、武艺愈高、对主子愈忠诚,那么日后对李唐朝廷的威胁也就愈大。“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两句看似平常,其实也满含隐忧,游猎向楼兰是要经过中原腹地。而且“楼兰”一语暗指国都长安。

  接着诗人又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匈奴”犯边的故事来寓含对国家将或发生战乱的隐忧。所谓“天骄五单于”一般认为是西汉后期,匈奴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呼韩邪单于所并。其实在这里,“五单于”是泛指匈奴各部首领。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屡屡来犯,侵犯了今河北、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不仅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以莫大的威胁,而且严重破坏了中原的社会经济。由于汉初政权初建,国力较弱,不足以抵抗匈奴的侵扰,故只得采取消极的和亲政策,以公主嫁给单于,并岁给絮、缯、酒、米、食物,直至武帝即位,采纳抗战派的主张,发动正义的防御性战争,才把匈奴的侵扰势力击退。

  诗中所说的“燕支山”又名“焉支山”或“胭脂山”,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汉以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在更早的时候,原属两氏和乌孙的游牧地区,后来两氏和乌孙先后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这一带才被浑邪王和休屠王占领。燕支山的草原上不仅水草丰美,据说还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说:“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即是对此的生动写照。燕支山草原是浑邪王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所以才有“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怕朔风冰雪寒”的慨叹。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诗人还用惊秫的笔调描写了征服匈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雪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诗人关注的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将,而是那些被战争机器摧残的疲惫将士和因为战争而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社会。

  尽管匈奴的战事业已久远,然而幽燕胡儿蠢蠢欲动、杀气腾腾,看来另一场严酷的杀戮恐怕在所难免。一旦战争再起,老百姓一定会再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所以李白在诗的结尾处说“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既表现出诗人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和对平叛的期望,同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

参考资料:
1、 安旗 阎琦.李白诗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246-247
2、 易存国.文艺论丛(9).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01-304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译文:九月九日又重阳,登高望远,天空万里无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¹分。
译文: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长江把楚汉,界限分明。
注释:¹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译文:狂风鼓动着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龙形的浪涛。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译文:传说中,汉武帝在高大的楼船横渡游览汾河的时候曾经大发感慨:气势何雄壮!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译文: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旌旗飘扬。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译文:洞庭湖上水步骑三军罗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间。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译文:战鼓隆隆震天响,那有心情去采撷黄菊花。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译文:舞动的剑气要把落山的红日重新托起,让太阳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芒。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译文:汉武帝说我给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压制暴徒气势。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译文:值此战乱时期,我们可不能以陶渊明为榜样,去东篱下采撷菊花。
此诗为李白59岁时在湖南洞庭湖边的巴陵观看准备讨伐作乱的叛军演习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颓废心情在这里一扫而光,又重新焕发出李白固有的光芒。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是老而弥坚啊!

jiǔdēnglíngzhìjiǔwàngdòngtíngshuǐjūn--bái

jiǔtiānqīngdēnggāoqiūyún

zàohuàchuānyuèleránchǔhànfēn

zhǎngfēnghénglóngwén

chuányóulóuchuánzhuànghéngfén

jīntǎojīngjīngpèibīnfēn

báiluòjiǔzūndòngtíngluósānjūn

huánghuāduōshǒuzhànyáoxiāngwén

jiànzhuǎntuíyángdāngshítíngxūn

hānzhuàngshìcuīyāofēn

zōudōngxiàyuānmíngqún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太昊(hào)之母,居于华胥(xū)¹之渚(zhǔ),履²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shēn)³,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译文:伏羲的母亲,住在华胥国河畔,看到河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便去踩这巨人的脚印,她踩后便有某种奇特的感觉,彩虹环绕着她,后来她就怀孕了,在成纪生下一个男孩,以木德为王,以风为姓。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liáo)¹古行宫²,宫花³寂寞红。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注释:¹寥落:寂寞冷落。²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³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头宫女¹在,闲坐说²玄宗³
译文: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¹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²说:谈论。³玄宗:指唐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这首诗正是运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946-948页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xínggōng

yuánzhěn tángdài 

liáoluòxínggōng gōnghuāhóng 
báitóugōngzài xiánzuòshuōxuánz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