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枝老花逾妙,几度相看正眼开。不道夜深人正睡,一枝随月上窗来。
老梅枝老花逾妙,几度相看正眼开。不道夜深人正睡,一枝随月上窗来。
赵偕

赵偕

庆元慈溪人,字子永。宋宗室之后,故不仕,隐居大宝山。学宗杨简,以静虚为尚,学者称宝峰先生。慈溪令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偕以治民事宜告之。方国珍据浙东,逼偕出仕,不从。有《宝峰集》,或称《宝云堂集》。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¹已三更²
译文:被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着的画楼静悄悄的,只听见有人在吹笙。一曲过后倦倚着栏杆,;一会儿,她低声呼唤侍儿小红。去为她熏香整被,因为已是三更时分。
注释:¹玉漏: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²三更: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¹。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译文:等待的人怎么也不来,来了却又走,月色将庭中景物照的清晰明亮。粉色院墙的东边小桥横跨水面。起身在庭中花影下,扑打着飞萤。
注释:¹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这首词通过一组镜头,描绘了一位多情的闺中女子因盼郎夜归,从期待、幻觉、失望、孤独到寻求解脱的生动形象。

  词一开头就写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的人:“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下,有一座画楼,楼上住着佳人,周围静悄悄地,只闻有人在吹笙,——当然是这位佳人。按距离观察的,所以笙声似由“风外”传来。“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可奏出哀怨的音调。南唐中主李璟的《山花子》词,写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午夜梦回,独自吹笙,倍感凄凉,中有句云:“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这首词中的“佳人”,身份与李璟笔下的这位妇女并不相同,但因思念所爱而“小楼吹彻玉笙寒”、来抒发心中哀怨的做法,是相似的。

  “倚栏闻唤小红声”句的“倚栏”,与李璟词中的“倚阑干”心境相似。虽然不一定流着簌簌的泪珠。她吹罢了笙,倦倚栏杆;一会儿,她低声呼唤侍儿小红。

  “熏香临江笙,玉漏已三更。”是让侍从小红去为她熏香整被,因为夜已深了,她想去笙觉了。古代富贵人家妇女多用香料熏被子,犹如今日的洒上一点香水,感到舒爽而易入笙。《西厢记》写莺莺由于对张生思念,而难以入笙,对红娘唱道:“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麝熏。将兰麝熏尽,则索自温存”,由反面可见此点。这上片以时间为顺序,写了画楼上佳人的吹笙、倚栏、唤侍儿熏被,纯粹是外部动作,没有丝毫的心理描写;但主人公的情怀是那么凄凉哀怨,依然透纸而出。

  上片对佳人活动的描写尽管极清晰,但是,她与所怀念的人的关系,仍不清楚了。这有待于下片的进一步描写叙述与说明。进入第二片时,我们看到,女主人公并没有沿着上片的线索发展下去,而是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坐待不来来又去”二句,写她的心理活动,她看到的夜色。本来,吩咐了侍儿准备衾枕,就应该走向卧房;但是却没有,她蓦然涌起了伤感之事:自己等待的人儿,怎么也不来;来了却又走了。这当然不是此一瞬间的事,而是指很久以来的事。那么,这位男子并非她的丈夫,而是她的情人,就比较清楚。想到了心爱的人不来的懊恼事以后,她再也笙不着觉了,她的注意力移到了庭院中来。只见一庭月色,把周围景物照得如此清晰。“一方明月中庭”,沿用刘禹锡《生公讲堂》诗句“一方明月可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就是月色下所见的景色。

  她按捺不住了,“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在花下扑流萤以分散思绪,排遣苦闷。这种情景,杜牧在诗中描述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杜牧写的是一位宫女,她也以扇子扑流萤来排遗苦闷?因为此时此地,除此以外,实在也没有更多的排遣方法了——要不就是呆呆的坐着。第二片,心理描写仍然是不多的,还是以写景和外部动作为主;但是主人公内心情怀是痛苦,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评析完这首词,女主人公“佳人”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在那个明月之夜,她怀念情人,吹笙抒怨,三更过后还无法入笙;看到一庭月色,就起来用扇子扑打飞萤,以排遣胸中苦闷。整首词动作描写丰富。主人公的动作是井然有序,都能找到心理的依据。因此这首词写人的特点,就是通过动作表现思想感情。几个镜头,形象鲜明优美。作者将佳人活动安排于月夜之中,人物与景物交融、契合,相得益彰。自描性的语言突出,流畅而隽快,切合《临江仙》曲牌的调性特点。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¹云暮(mù)²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译文: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注释:¹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²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渔父天寒网罟(gǔ)冻,莫徭(yáo)¹射雁鸣²桑弓³
译文: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白人射雁拉响桑弓。
注释:¹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下》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²鸣:弓开有声。³桑弓:桑木作的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阙(quē)军食¹,今年米贱大伤农。
译文: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注释:¹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这句是说米贵是由于朝廷赋税的繁重引起的。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高马¹达官²³酒肉,此辈(zhù)(zhóu)茅茨(cí)空。
译文: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注释:¹高马:指高头大马。²达官:指显达之官。³厌:同“餍”,饱食。⁴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⁵杼柚:织布机。⁶茅茨:草房。这两句是说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们饱食酒肉,而贫穷人民的一切却被剥削的干干净净。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rǔ)¹休枉杀南飞鸿²
译文: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注释:¹汝:指莫徭。²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这两句是说楚人不喜食禽兽之肉,即使莫徭射猎到飞禽也换不到多少钱,只是白白射杀了南飞的大雁,也不利于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况闻处处鬻(yù)¹男女²,割慈忍爱³租庸(yōng)
译文: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注释:¹鬻:出卖。²男女:即儿女。³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⁴还:交纳。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往日用钱捉私铸(zhù)¹,今许铅锡和青铜。
译文: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注释:¹私铸:即私家铸钱。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刻泥¹为之最易得,好恶²不合³长相蒙。
译文: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注释:¹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这句是说你们何不干脆用泥巴作钱来欺骗人民,这样岂不是更容易得到好处吗?²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³不合:不应当。是说应当及时禁绝私铸恶钱,不使好钱和恶钱长相欺骗,同时通用。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万国¹城头吹画角,此曲²哀怨何时终?
译文: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注释:¹万国:普天之下。²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他自己所作的这首《岁晏行》。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suìyànxíng

 tángdài 

suìyúnduōběifēng xiāoxiāngdòngtíngbáixuězhōng 
tiānhánwǎngdòng yáoshèyànmíngsānggōng 
niánguìquējūnshí jīnniánjiànshāngnóng 
gāoguānyànjiǔròu bèizhùzhóumáokōng 
chǔrénzhòngzhòngniǎo xiūwǎngshānánfēihóng鸿 
kuàngwénchùchùnán rěnàihuányōng 
wǎngyòngqiánzhuōzhù jīnqiānhuòqīngtóng 
wéizhīzuì hǎoèchángxiāngmēng 
wànguóchéngtóuchuīhuàjiǎo āiyuànshízhōng 
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jì)¹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译文:祭天结束后将马乳酒洒向原野,一阵风从沙漠中吹来连草也散发奶酪香。
注释:¹祭天:元世祖北征时,曾在桓州涵马乳祭天,后来酒马乳祭天成为皇家习俗。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wèng)¹赐诸王。
译文:成群的白马如一片白云向西北方移去,紫色骆驼运载银瓮赐给诸王。
注释:¹银瓮:盛马乳的容器。

  这首诗写祭天典礼结束后,成袋的马奶子酒洒在无边的平野上,一阵阵风从沙漠上吹来,拂过草原,带来一股浓郁的酒香。祭天后的赛会开始,赛马场上,成群的白马,犹如一片白云,向西北方移去。活动结束,皇帝颁下赏赐,一匹匹紫色骆驼,负盛满酒的银色酒瓮,走向各部落王公贵族的帐篷。

  全诗由一个个画面组成,从祭天写到赛会,又写到活动结束,每个过程都抓住最精彩的部分。祭天则写风带酒香,赛会则写赛马,比赛结束则写颁赐。余下情景,都让读者自己去想像。诗又充分注意着色:黄沙青草、白马、蓝天、紫驼、银瓮,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而节日的五彩旌旗,绚丽服饰,豪华帐篷等又隐在诗外,使读者自然能感受到。短短四句,包蕴着十分丰富的诱惑力,一下子把读者吸引到那新奇热闹的场景中去,深深地陶醉在诗境中。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213-214页

shàngjīngshì--dōu

tiānjiǔpíngshāfēngláicǎoxiāngbáiyúnxiàng西běituóyínwèngzhūwáng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¹²装缀(zhuì)。槿(jǐn)(lí)³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译文:一个小园子,两三亩地,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槿树篱笆茅草房屋,便有了山家的风味。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醉于林间。
注释:¹随宜:按方位地势安排。²旋:很快。³槿篱:槿:槿树。以槿树枝做成的篱笆。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¹。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²谁道在、尘寰(huán)³外。
译文: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人生短短几十载,莫要虚度光阴,要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谁说洞天福地都应该在尘世之外?
注释:¹趁游戏:趁机游戏人间取悦人们。²洞天:教用以称神仙所居的洞府。³尘寰:犹尘世。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开篇引领全词,似儿歌、童谣般浅显明了,读来轻松亲切。一个小园子,两三亩地,词人如话家常一般谈论自己的生活,透露出一丝清心寡欲和知足常乐的坦然。

  “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随家风味。”这三句在内容是对上句的承接,词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上鲜花和竹子,俨然一派园林之风,他又在园子周围插上一圈整齐的篱笆,再加上一间茅草屋,带着几许随里人家的味道。

  词人用词匠心独运,整个上阕既没有用任何优美的词藻加以修饰,也没有用一字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平实自然的词语,烘托出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隐逸情感,一花、一竹、一篱、一舍,勾勒出一幅城郭依随栾、茅舍傍流水的田园画,令人心旌荡漾。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这正是词人日常生活的写照,每日畅游在自己的小园子里,品品躬耕之乐,不为红尘世事劳心伤神,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醉于形更醉于心。这几句简单的景物描写里糅进点点叙事,更突出词人闲适从容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词人仍然沿用上阕惯用的笔法进行描摹,在静谧恬静的随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词人抛去周遭庞杂的污秽和杂念,只管循迹随林,沉醉于随水,感受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

  这首词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为特色,“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道出人生在世,屈指可数,莫要虚度光阴,要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此外这两句还透露出一丝哀婉悲戚和几许慨叹光阴如梭的无奈之情。

  词人在下句为如何度过余生作出了回答:“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人生过半,剩下的每寸光阴,词人都打算在这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洞天”度过,怡然自得、自娱自乐的满足感跃然纸上。此句原本的语序应是“谁道洞天在尘寰外”,此处巧用倒装,使全词韵脚押韵,格律一致,整体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韵律美。全词从头到尾宏观抒情,微观落笔,词人对随水的眷恋溢于言表。词中的一字一句淡雅温馨,洋溢着超然和闲适,让人体味到心平气和的同时,也憧憬起那生机勃勃的随林生活。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41页

gǎnhuángēn··xiǎoyuánér--zhūdūn

xiǎoyuánérliǎngsānhuāzhúsuíxuánzhuāngzhuì槿jǐnmáoshě便biànyǒushānjiāfēngwèiděngxiánchíshàngyǐnlínjiānzuì

dōuwèijiāxiōngzhōngshìfēngjǐngzhēngláichènyóuchēngxīnshènghuórénjiānsuìdòngtiānshuídàozàichénhuánwài

古者黄帝四面。
古者黄帝四面。
译文:在古代,黄帝统治四方。
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於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师营垒,以灭四帝。
黄帝¹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²。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zhòu)³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於国,其臣再嫁,厥(jué)疾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师营垒(lěi),以灭四帝。
译文:在黄帝当政初期,修养自身,爱惜百姓,不喜欢征战。而四方之帝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颜色称号,计划谋取黄帝的帝位,边城日夜惊扰、战士连战袍都不能解下。黄帝感叹说:“上面君主危险,(那么)下面百姓惶恐不安,君主失去国家,他的大臣侍奉新的国君,这就是灾难的缘由,难道不是在养盗匪吗?如今(我是)百姓的君主,四方盗贼抗衡,造反的军队传送震惊。”在这时,黄帝就建筑壁垒,以威慑四帝。
注释:¹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²战伐:征战;战争。³介胄:铠甲和头盔;披甲戴盔;甲胄之士,指战士。⁴释:放下。⁵营垒:指堡垒、阵营,军营四周的围墙、防御建筑物等设施。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