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迥山空豀水浅,骑牛信牛行自远。
大翁织笠六铢轻,阿母理衣簑直软。
短笛叫云无曲终,年年但见岩花红。
何者为荣何等辱,牛饱归来睡亦足。
识字无多浪得官,出门车折舟风澜。
当时牧牛无许事,初信人间行路难。
罗生邂逅孤城角,细数直推期命薄。
五福无有六极全,四字干头三字恶。
逆知大似他心通,元辰空亡那免穷。
壬癸是非终可畏,收拾人情称晚贵。
我家幸有石田在,梦里归耕心未改。
季咸再见应茫然,壶子而今藏九渊。
陂迥山空豀水浅,骑牛信牛行自远。
大翁织笠六铢轻,阿母理衣簑直软。
短笛叫云无曲终,年年但见岩花红。
何者为荣何等辱,牛饱归来睡亦足。
识字无多浪得官,出门车折舟风澜。
当时牧牛无许事,初信人间行路难。
罗生邂逅孤城角,细数直推期命薄。
五福无有六极全,四字干头三字恶。
逆知大似他心通,元辰空亡那免穷。
壬癸是非终可畏,收拾人情称晚贵。
我家幸有石田在,梦里归耕心未改。
季咸再见应茫然,壶子而今藏九渊。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译文:少年时代意兴风发,虽然比不上商汤、周武王,可是不比秦始皇、汉武帝差。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设想英雄垂暮¹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译文:可是当他年老垂暮,志气已衰,到那时不住在温柔乡,又要住到哪里去呢!
注释:¹垂暮:指晚年。

hàishī227766--gōngzhēn

shǎoniánsuībáotāngbáoqínhuánghàn

shèxiǎngyīngxióngchuíwēnróuzhùzhùxiāng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嫩箨(tuò)¹香苞²初出林,於陵³论价重如金。
译文:幼嫩的箨,香美的苞——新笋刚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议价——贵重胜似黄金。
注释:¹嫩箨:鲜嫩的笋壳。箨,竹皮,笋壳。 ²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³於陵:汉县名,唐时为长山县,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於:一作“五”。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皇都¹陆海²应无数,忍剪(jiǎn)凌云一寸心³
译文:京城附近竹林多得无数,怎忍剪断凌云的新笋一片心。
注释:¹皇都:指京城长安。²陆海:大片竹林。陆海”代指人有才。³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凌云:直上云霄,也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此双关语,以嫩笋喻少年。寸:一作“片”。

  “嫩箨香苞初出林”,诗人起笔便细细描绘了初生之笋的形态。这样壳嫩笋香的初生之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只待春雨浇灌,即能昂扬九霄。“於陵论价贵如金”,很多人认为这句诗是诗人向座主的器重表示感谢。嫩笋要论价,是因为初生之笋鲜嫩可口,所以食者众多,求者亦夥,因而在於陵这里的价格和黄金一样贵重。“於陵”当属泛指,代称各地。诗人在这一句里已经点出一丝悲的意味。嫩笋正出林呢,怎么就要论价了,而且价值甚昂?但语气终还是压抑的,平缓的,冷静的,客观的。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诗的三、四两句接着将这种悲哀之情渲染开去,推至顶峰才喷发而出。“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这里是一个双关语,喻人年少而有壮志。这两句回答了对嫩笋“於陵论价”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竹林茂盛,所以可以食笋,忍心“剪”去它凌云之心。卒章而诗人的一片哀怜之情也显露出来。诗人痛惜嫩笋被食,喻人壮志未酬,这是一种悲哀;而联系到诗人于大和六年(832年)赴京应举不第,那么就还有另外一层意味了,就是或许是因为皇都长安里“人才”太多,所以他才下第的。可是“剪”去的是一寸凌云之心。一个“忍”字用得十分出色。忍者,忍心,实际上联系到“凌云一寸心”看,作者表达的却是“何忍”之意。意谓不要夭折嫩笋的凌云之志啊。悲己之不遇,痛上主之不识己,一片哀怨之情弥漫其间。 全诗以嫩笋比喻自己,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诗人同样如此,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哀的现实却是嫩笋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时候。而诗人也一样壮志未酬,空有“嫩箨香苞”美质,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诗。

  全诗艺术风格哀怨缠绵,而深情难已,已经初步显示出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的艺术特色。 这样哀怨的诗歌若出自一个中年或暮年人之手,当属平常,可是创作它的却是二十岁左右的李商隐。这正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黄金时段,可诗人看见鲜嫩的笋时不由而生 “忍剪凌云一寸心”的悲慨,诗也写得哀怨缠绵。这就是很让人诧异的事。事实上,“忍剪凌云一寸心”的悲慨里包蕴着诗人半生的际遇和一种 “先期零落”的忧愁意识。首先,家世孤苦,“沦贱艰虞多” (《安平公诗》),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父祖辈又一再年寿不永,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在《祭裴氏姊文》就写道:“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这是他清贫生活的生动写照。此外,他生活的晚唐时代动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斗争,农民起义不断,而社会又讲究勋阀门第观念,而诗人自己“内无强劲,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也使他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使得诗人自小便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情绪。十六岁时写的《无题·八岁偷照镜》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该诗似写一伤怀的女子,而句句实写自己。“八岁偷照镜”,著一“偷”字,写出了其早熟,“长眉已能画”,写其早识。 “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上崔华州书》),“十六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樊南)甲集序》),也是如此;接着十岁能做裙,十二岁弹筝,表明这个女子的慧心兰质,可接着却是十四未嫁,“十五泣春风”了,转向一层悲哀的境地。美质未遇良主,唯有相泣春风了。这种忧愁,王蒙先生称之为“先期愁人”、“先期悲叹”的“夭折意识”,可谓切中肯綮。李商隐这种“先期零落”的忧愁意识伴随了他一生的诗歌创作。譬如:“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看见早梅,也生悲慨:“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而当林花开放,正当其盛时,却又发出“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即日》)的感叹;看见“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的垂柳他又会觉察到“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赠柳》)的幻灭感。就算是茂盛青翠的高树,他也会感到“一树碧无情”(《蝉》)。总的说来,李商隐一生困顿,郁郁不得志,加之他的多愁善感,在诗歌创作上,总是要表现出那么一丝忧虑,或出之以典故,或结之以意象,来取得“深情绵邈”的审美感受。而把握他这种“先期零落”的忧愁意识,也是欣赏李商隐这首《初食笋呈座中》乃至他全部诗歌的钥匙。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2

chūshísǔnchéngzuòzh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nèntuòxiāngbāochūchūlín línglùnjiàzhòngjīn 
huánghǎiyīngshù rěnjiǎnlíngyúncùnxīn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译文:诸葛亮来到西国(蜀地),千年以来(这里的人们)对他长爱不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译文:如今我重游故里,作为旅居在外的蜀人感到不胜悲伤。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译文:谁说襄阳野地,(竟能)生出这样的帝王之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山中有遗貌,矫(jiǎo)¹龙之姿。
译文:山中有他的遗像,卓然不群如蛟龙之姿。
注释:¹矫矫:卓然不群的样子。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龙蟠(pán)¹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译文:龙盘踞在这里山水为之秀丽,龙离开后深潭随之转移。
注释:¹蟠:盘曲;盘结。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译文:空留下(龙行过的)蜿蜒痕迹,使我在寒风中垂泪不止。

lóngzhōng--shì

zhūlái西guóqiānniánàiwèishuāi

jīncháoyóushǔshèngbēi

shuíyánxiāngyángshēngwànchéngshī

shānzhōngyǒumàojiǎojiǎolóngzhī姿

lóngpánshānshuǐxiùlóngyuāntán

kōngwānyán使shǐhánchuí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wèi)¹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²
译文: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注释:¹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²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¹添两行泪,寄向故园²流。
译文: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¹凭:请求。²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西guòwèizhōujiànwèishuǐqínchuān

cénshēn tángdài 

wèishuǐdōngliú shídàoyōngzhōu 
píngtiānliǎnghánglèi xiàngyuánliú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译文:春雪连天,整个世界都洁净如洗,忽然回忆起江水清澈能见到水底的沙子。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水整整复斜斜。
译文:夜间听到雪声,时而疏疏,时而密密;早晨,看见雪下,有时整齐地落,有时斜斜地飘。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风回共¹作婆娑(suō)舞,天巧能开顷刻花²
译文:阵风回转,雪片儿卷起来,婆娑而舞,好像天空顷刻间开出花一样。
注释:¹共:旧作“解”。²顷刻花:喻雪。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¹使尽情寒至骨²,不妨桃李用年华。
译文:正要叫它尽情地落,春寒彻骨,也不妨碍日后桃李盛开,享受那美好的年华。
注释:¹正:恰好。²寒至骨:冰冷彻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青年时代的诗文,就受到苏轼的高度称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提倡学习杜甫作诗的技巧,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比如本诗“整整复斜斜”一句,即出于杜牧《台城曲》:“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雄健的笔力把精心选择的典故贯穿起来,使诗歌更为凝炼峭拔。到了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江西诗派。

  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寓居京城,当时他仕途顺利,文学创作也比较频繁。

  首联诗人从大处着墨,表现大雪的壮观场面。一个“忽”字,写出季节更替的猝不及防,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颔联对仗工整,八个叠字,字字工切,层层加深,极富神韵,成为千古写雪名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形象地描摹了夜间与拂晓时大雪的变化。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颈联动态地描绘大雪纷飞的美丽场景。诗人采用拟人手法,仿佛让人感觉到雪为天地精灵。又将雪比作花,更令人遐想无限。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意境,却比其更简炼。

  尾联作者寓情于景,即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融浑无迹。“寒至骨”,即指大自然的严冬,也暗喻各种残酷的现实。但他更相信寒冬过后就是桃李竞相开放的灿烂春天。

  历来咏雪的诗,留给人的常是寒索落寞之情,而这首诗却独辟蹊径,弹唱出高昂明快的声调,给人以豪放、进取的启迪。

  作者一气呵成,写完后即兴呈送苏轼。苏轼看后大加赞尝,这首诗从此千古流传。

参考资料:
1、 海之兰_6df9 . 原创 . 2022年12月08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