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吟清啸蜀江干,一尺霜根向物寒。
吾道只知尊孔子,奇书何用学刘安。
玄谈客去虚方丈,碧落雏归迅羽翰。
晓月流星无处觅,断云空著子陵滩。
长吟清啸蜀江干,一尺霜根向物寒。
吾道只知尊孔子,奇书何用学刘安。
玄谈客去虚方丈,碧落雏归迅羽翰。
晓月流星无处觅,断云空著子陵滩。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
百里阴云覆(fù)雪泥¹,行人只在雪云西。
译文:大雪纷飞,路途泥泞,百里阴云浓重。我应召前往梓州幕府,告别亲人,一路西行。
注释:¹雪泥:积雪融化,道路泥泞。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¹碧野鸡²
译文:希望在途中做一个还乡梦,却被鸡鸣无端惊醒。定是陈仓的碧野鸡,打破了雪夜黎明的宁静。
注释:¹陈仓:县名,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改名宝鸡。²碧野鸡:糅合陈仓故城宝鸡神祠及益州之碧鸡之神。

  “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这两句先写冬日的阴冷景象并点明诗人的去向。“阴云”可连绵延续“百里”,亦见冬日昏暗无光之极。“覆”字又状尽阴云低垂之态。“雪泥”写初冬的雪易于溶化,落地之后和泥土融成“雪泥”,使路程更为难行。这句诗表面摹写路途雪泥交加的冬景,实则以此灰暗的色调揭示自己离别友人时依恋不舍的压抑心情。由于诗人此番赴兴元入令狐楚幕下,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令狐楚是文宗时的朝廷元老,又是一位有名的骈文家。李商隐第一次谒见他时年仅十六岁。十年来不断得到他的奖掖和资助,以致使李商隐得以迅速成长并考上进士。所以诗中不宜过多渲染消极气氛,故而次句“行人只在雪云西”就显得比较飘洒、轻捷。上句已言“阴云”有百里之阔,现又言诗人只在“雪云西”,故今日虽一时分别,却无须多时即能重新见面。因为兴元只在长安附近,往返极易。这句诗一改前句沉滞的气氛,使诗作的情感顿时转为温馨起来,仿佛是诗人在劝慰友人:你我之间只有一云之隔,无须过度悲伤,来日自有重聚之时。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又抒发了自己对亲朋友人的殷殷深情。一方面李商隐对于令狐楚邀其入幕,并且可能导致从此仕途通达,是极感兴趣的;但另一方面,他对亲人特别是母亲,还有弟妹及其他亲朋也是十分眷恋的,因此才拖延了入幕的时间。以上李商隐在对待亲情和仕宦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便是这首诗后两句的创作思想基础。他既为自己能大展宏图而兴奋不已,同时亦情不自禁地沉缅于天伦之乐和友情相聚之中,故人还未到兴元,就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情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可以说很有李商隐初期诗作秾丽挺拔的特色。在叙述离情别意之时,这首诗同其他不少离别诗有较多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叙述离情别意时能够做到豁达而不过于伤感缠绵,同时还杂揉进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显得颇为飘逸别致。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833-834页

西nánxíngquèxiāngsòngzhě--shāngyǐn

bǎiyīnyúnxuěxíngrénzhǐzàixuěyún西

míngcháojīngháixiāngmèngdìngshìchéncāng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¹,忽到黄鹤旧山头²。老年个中³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译文: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注释:¹新梦:未曾料到之意。²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年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³个中:此中。⁴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⁵玉镜:指月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敛秦¹烟,收楚雾,熨江²流。关河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bìn),空敝黑貂裘¹⁰。酾(shāi)¹¹问蟾(chán)¹²,肯去伴沧洲¹³
译文: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注释:¹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²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³关河:山河。关:指关塞。⁴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⁵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⁶妲娥:即嫦娥。⁷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⁸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⁹空:徒然。¹⁰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¹¹酾酒:斟酒。¹²蟾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¹³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6-1408页

shuǐdiàotóu··shùshíniánshì--fànchéng

shùshíniánshìshíchùguòzhōngqiūjīnniánxīnmèngdàohuángjiùshāntóulǎozizhōngqiǎnhuìtiānjiàozhòngjiànjīnnánlóuxīnghàndànjìngkōng

liǎnqínyānshōuchǔyùnjiāngliúguānnánběijiùzhàoqīngchóuxiǎngjiànhéngélěngyǎnyīngxiàoguīláishuāngbìnkōnghēidiāoqiúshāijiǔwènchánkěnbàncāngzhōu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xiàn)¹
译文: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注释: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¹江岘:江边小山。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沙禽(qín)近方¹识,浦²树遥³莫辨。
译文: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注释:¹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²浦:水边。³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渐至¹鹿门山,山明翠微²浅。
译文:船行款款来到禽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注释:¹至:《全唐诗》校:“一作到。”²翠微:青葱的山气。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岩潭多屈曲,舟楫(jí)屡回转。
译文: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译文: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金涧¹饵²芝朮,石床卧苔藓(xiǎn)
译文: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注释:¹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²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³芝朮(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¹吾感耆旧²,结揽(lǎn)³事攀践。
译文: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注释:¹纷:盛多。²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³结缆:系缆,指停船。⁴攀践:指登山。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miǎo)已远。
译文: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白云何时去,丹桂¹空偃(yǎn)(jiǎn)²
译文: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注释:¹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探讨¹意未穷,回艇(tǐng)²夕阳晚。
译文: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¹探讨:寻幽探胜。²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最后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译文:微风吹过黄叶飘落,万物才惊觉秋天已经来了。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译文:夜晚独自一人在他乡垂泪,每年都在忍受着深深的乡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译文:这长久的离别哪里才是尽头?就像这树叶,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掉落,全部落叶归根?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不及磻(pán)¹(sǒu),身闲长自由。
译文:还不如磻溪边的垂钓的老翁,只能羡慕别人的自由和悠闲。
注释:¹磻溪:一条溪流的名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今存有钓鱼台。

zǎoqiūshè

 tángdài 

fēngchuīpiàn wànjīngqiū 
xiānglèi niánniánwèichóu 
biéchùjìn yáoluòshíxiū 
pánsǒu shēnxiánchángyóu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江水西头隔烟树¹。望不见、江东路²。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lán)³
译文:站在西岸向东岸眺望,视线被如烟似雾的树林隔断,看不到江东路上走来的情人。我想只有在梦中往来相会,才不东被江水阻拦。
注释:¹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林。²江东路:指爱人所在的地方。³阑住:即“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灯前写了书¹无数。算²没个、人传与。直饶(ráo)³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mù)
译文:灯下写了无数封情书,但想来想去找不到传递的人。即使想托付鸿雁传信,可是已是秋末了,时间太晚了。
注释:¹书:信。²算:估量,这里是想来想去的意思。³直饶:当时的口语,犹尽管、即使之意思。⁴分付:交付。⁵秋将暮:临近秋末。

  这首词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表现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首句开门见山,交代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在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东、江阑住。”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在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东江阑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东江阑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做。

  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画,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庸“算”、“直绕、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书写相思之情,全词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

参考资料:
1、 王禹偁,雅瑟.《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wàngjiāngdōng··jiāngshuǐ西tóuyānshù--huángtíngjiān

jiāngshuǐ西tóuyānshùwàngjiànjiāngdōngliàngzhǐyǒumèngláigèngjiānglánzhù

dēngqiánxiěleshūshùsuànméirénchuánzhíráoxúnyànfēnyòuháishìqiūj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