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抚字溢三年,当路文章喜荐贤。鹤发有亲须禄养,鹗书无地足常员。
南漳抚字溢三年,当路文章喜荐贤。鹤发有亲须禄养,鹗书无地足常员。
为丞盍过滕王阁,诣府欣依刺史天。谏议恩深曾一顾,烦君为我道拳拳。
为丞盍过滕王阁,诣府欣依刺史天。谏议恩深曾一顾,烦君为我道拳拳。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¹人悲屈原²,千载意未歇³
译文: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注释:¹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²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³歇:停止,休止。《说文》:歇,息也。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精魂¹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译文: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注释:¹精魂:精神魂魄。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至今沧(cāng)¹上,投饭²救饥渴³
译文: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注释:¹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苍色,所以称“沧江”。沧,水深绿色,通“苍”。²投饭:投下饭食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遗体。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³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译文: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屈原古壮士,就死¹意甚烈。
译文: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注释:¹就死:赴死。就,即也。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世俗安得知,眷(juàn)¹不忍决²
译文: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注释:¹眷眷:依恋反顾貌,带不舍之意。²决:别也。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南宾¹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译文: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注释:¹南宾:忠州南宾县,如今的四川丰都。当时诗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应是奉佛人,恐子¹就沦灭²
译文: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注释:¹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²沦灭:消亡,消失。沦,没也。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此事¹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译文: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注释:¹此事: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¹²
译文: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注释:¹考:老,长寿。²折:断,指死亡。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译文: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大夫¹知此理,所以持死节²
译文: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注释:¹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²死节:为了保全气节、节操赴死。《楚辞九章》:或忠信而死节兮。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yuán

shì sòngdài 

chǔrénbēiyuán qiānzǎiwèixiē 
jīnghúnpiāochù lǎokōnggěng 
zhìjīncāngjiāngshàng tóufànjiù 
fēngchéngjìng āijiàochǔshānliè 
yuánzhuàngshì jiùshènliè 
shìānzhī juànjuànrěnjué 
nánbīnjiùshǔchǔ shānshàngyǒu 
yīngshìfèngrén kǒngjiùlúnmiè 
shìsuīpíng qiè 
rénshuí jiàokǎozhé 
míngshēngshíqióng guìzàn 
zhī suǒchíjié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四日维戊,既伯既祷(dǎo)。田车既好,四牡孔阜(fù)。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译文:戊辰吉祥日子好,既祭马祖又祈祷。田猎车辆已备齐,四匹雄马壮又高。驱车登上大土丘,驱逐群兽快快跑。
注释:四日:四利的日子。维:语助词,有“是”的意思。戊:戊日。朱熹认为此处指戊辰日。古人认为戊日为刚日,适合外事活动,如巡狩、盟会、出兵等。伯:马祖。祷:告祭求福。因田猎用马,故祭马祖。田车:猎车。田,同“畋(tián)”,打猎。孔:很。阜:强壮高大。阜:山岗。从:追逐。群丑:这里指兽群。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四日庚午,既差(chāi)我马。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漆沮(jǔ)之从,天子之所。
译文:庚午吉祥日子好,打猎马匹已选齐。寻找野兽聚集地,鹿儿成群堪称奇。驱逐漆沮水边兽,赶到天子射猎区。
注释:差:选择。同:聚集。麀:母鹿,这里泛指母兽。麌麌:兽众多貌。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所:处所,此指会猎场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biāo)儦俟(sì)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译文:遥望原野漫无边,地方广大物富有。奔跑慢走野兽多,成群结队四处游。都要赶到天子处,乐得天子显身手。
注释:中原:即原中,平旷之地,原野之中。祁:大。一说指原野辽阔,或以为指兽大。有:丰富,指野兽多。儦儦:疾走貌。俟俟:缓行等待貌。或群或友:指三两成群。兽三只在一起为群;兽二只在一起为友。悉:尽,全。率:驱逐。燕:使快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bā),殪(yì)此大兕(sì)。以御宾客,且以酌醴(lǐ)
译文:我们弓弦已拉开,也已把箭拿在手。一箭射死小野猪,奋力射死大野牛。野味拿来待宾客,共吃佳肴同饮酒。
注释:张我弓:拉开弓。挟我矢:用手指挟持搭上弓的箭,准备发射。豝:母猪。殪:射死。兕:大野牛,或谓乃犀牛。御:进,指将猪牛烹熟进献宾客。酌醴:酌饮美酒。醴,甜酒。

  全诗四章,艺术地再现了周宣王田猎时选择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宴饮群臣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写打猎前的准备情况。古代天子打猎是如同祭祀、会盟、宴享一样庄重而神圣的大事,是尚武精神的一种表现,仪式非常隆重。因此,事先选择良辰吉日祭祀马祖、整治田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程序。“升彼大阜,从其群丑”二句在这一章中是将然之辞,一切业已准备就绪,只等在正式打猎时登上大丘陵,追逐群兽。第二章写选择了良马正式出猎。祭祀马祖后的第三天是庚午日,依据占卜这天也是良辰吉日。选择了良马之后,周天子率领公卿来到打猎之地。那里群鹿聚集,虞人沿着漆、沮二水的岸边设围,将鹿群赶向天子守候的地方。第三章写随从驱赶群兽供天子射猎。眺望原野,广袤无垠,水草丰茂,野兽出入,三五成群,或跑或行。随从再次驱赶兽群供天子射猎取乐。第四章写天子射猎得胜返朝宴享群臣。随从将兽群赶到周天子的附近,周天子张弓挟矢,大显身手,一箭射中了一头猪,再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牛。表现出英姿勃发、勇武豪健的君主形象,实是对周宣王形象化的颂扬。打猎结束,猎获物很多,天子高高兴兴地用野味宴享群臣,全诗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此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诗人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另外,全诗大部分章节记叙田猎活动的准备过程以及随从驱赶野兽供天子射猎的情景,间及群兽的各种状态,以作烘托,具体写天子射猎只有四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叙述了田猎的过程,描写了田猎的场面,透露了轻松的气氛;更突出了天子的形象,增强了天子的威严,使全诗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64-366

míng xiānqín 

wéi dǎo tiánchēhǎo kǒng shēng cóngqúnchǒu 
gēng chāi shòuzhīsuǒtóng yōu鹿 zhīcóng tiānzhīsuǒ 
zhānzhōngyuán kǒngyǒu biāobiāo huòqúnhuòyǒu shuàizuǒyòu yàntiān 
zhānggōng xiéshǐ xiǎo  bīn qiězhuó 

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崦。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云冉(rǎn)冉,草纤纤¹,谁家隐居山半崦(yān)²。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³,五里桃花店。
译文:云彩缓缓地飘飞;纤纤的细草碧绿一片,是谁家的房舍在半山崦里若隐若现?水上弥漫寒烟,溪水旁边山路陡峭而且艰险,远处半幅青帘招展,是五里外桃花路边的酒店。
注释:迎仙客:中吕宫曲牌。句式:三三七、三三、四五。括山:指括苍山,在浙江省东南部。¹纤纤:草林木茂盛的样子。²崦:山坳。³青帘:酒旗。

yíngxiān··kuòshāndàozhōng--zhāngjiǔ

yúnrǎnrǎncǎoxiānxiānshuíjiāyǐnshānbànyānshuǐyānhánxiǎnbànqīngliántáohuādiàn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州¹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译文: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注释:¹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笑时亦称浔水。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谈笑为故事¹,推移²成昔年³
译文:人们笑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注释:¹故事:过去的事情。²推移:指时光的流逝。³昔年:往年,历史。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垂阴¹²(fù)³,耸(sǒng)(gàn)(cān)
译文:浓绿的柳阴笑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注释:¹垂阴:指柳树遮阴。²笑:应笑。³覆地:遮盖大地。⁴耸干:高耸的树干。⁵会:能够,一定能。⁶参天:高入云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好作思人树¹,惭无惠化²传。
译文: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注释:¹思人树:“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²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作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自信。

  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

  而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由于诗人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然后,除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诗的风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诗包含着风趣和幽默,但又不失丰富思想感情,细细读之,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柳宗元作,景宏业评.《柳宗元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30-31

zhòngliǔ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liǔzhōuliǔshǐ zhòngliǔliǔjiāngbiān 
tánxiàowéishì tuīchéngnián 
chuíyīndāng sǒnggànhuìcāntiān 
hàozuòrénshù cánhuìhuàchuán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我觉秋兴¹(yì)²,谁云秋兴悲?
译文: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注释:¹秋兴:因秋起兴。²逸:安逸恬乐。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山将¹落日去,水与晴空宜²
译文: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注释:¹将:带的意思。²宜:适合,协调。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jī)¹
译文: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注释:¹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歇鞍(ān)(qì)古木¹,解带挂横枝²
译文: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注释:¹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²横枝:横生的树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歌鼓¹川上亭²,曲度³神飙(biāo)吹。
译文: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注释:¹歌鼓:唱歌打鼓。²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³曲度:曲调。这里指音乐。⁴神飙:疾风。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云归碧海¹夕,雁没²青天时。
译文: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注释:¹碧海:绿色的大海。²没:消逝。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相失¹各万里,茫然²空尔思³
译文: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注释:¹相失:离散的意思。²茫然:犹惘然,惆怅貌。³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落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95-296

qiūjùnyáotíngshàngyànbiéquēfànshì--bái

juéqiūxìngshuíyúnqiūxìngbēi

shānjiāngluòshuǐqíngkōng

jiǔbáisòngxíngzhùjīn

xiēānjiědàiguàhéngzhī

chuānshàngtíngshénbiāochuī

yúnguīhǎiyànméiqīngtiānshí

xiāngshīwànmángránkōngě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