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
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
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
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
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
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
莫欺驺马瘦,挥策诸金门。
莫欺驺马瘦,挥策诸金门。

dàoféngxiāngrénxiàozōuzhīshòu--zōng

shēngxiàozhǎngréngxiūxiàbēn

ānfēiyuánchìwángzūn

hànxuènéngguānguódezhōnggǎnēn

zōushòuhuīzhūjīnmén

宗泽

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 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¹
译文: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注释:¹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水精)
却下¹水晶帘²,玲珑³望秋月。(水晶 一作:水精) 
译文: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
注释:¹却下:回房放下。却:还。²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³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4-245

jiēyuàn

bái tángdài 

jiēshēngbái jiǔqīnluó 
quèxiàshuǐjīnglián línglóngwàngqiūyuè  (shuǐjīngzuò shuǐjīng )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孤庙对寒潮,西陵¹风雨萧萧。谢娘²惆怅倚兰桡(ráo)³,泪流玉箸(zhù)千条。
译文:伫立在破败的孤庙前,迎着江上阵阵风涛寒,看西陵峡上,风萧萧,雨漫漫。风雨中,弥漫着她思归的呼唤,飘洒着倚桨的她涕泪点点。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¹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又名夷陵。这里是指孤庙所在地。²谢娘:此处指船娘。³兰桡:划船的桨。这里是指船边。“兰桡”形容船精美芳香。⁴玉箸:或写成“玉筯”。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泪珠下流,一条条如“玉箸”。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暮天愁听思归乐¹,早梅香满山郭²。回首两情萧(xiāo)³,离魂何处飘泊?
译文:傍晚时听杜鹃声声,声声唱不尽思归的愁怨。风传递山里早梅的香气,把春的信息送到山城边。回忆欢情时更觉心苦,游魂何时把家还?
注释:¹思归乐:这里指杜鹃啼声。²山郭:“郭”本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这里是指山的边缘。³萧索:缺乏生气,这里有冷淡的意思。⁴离魂:指离别之人的魂魄,与“别魂”意相同。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上片开头二句,意境阔远,富有气势,为情人离别创造出浓郁氛围: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中间着一“对”字,言其地别无他物,显示出环境空旷、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孤寂的气氛。“谢娘”二句具体刻画女子倚舟怀人,泪流千条,极显其凄怆伤痛之情。

  过片二句写主人公所闻、所见、所感:所闻为杜鹃思归之鸣,愈增离人日暮愁思;所见早梅已放,香满山郭,好景已不为己所留,以乐景写离愁,倍觉伤怀,且“早梅”又暗与前面“寒”字合;所感则为离恨而已。结尾句双起单承,直接抒写离别之苦,用“萧索”突出思者与被思者的情状,十分痛惜。这是主人公的推想:是不是因为离别后,音信难通,而使情感冷淡了呢?心上人如今又在何处呢?末尾以问语出现,推进一层,表现了思念之切,也突出了主人公此刻茫然无依的心绪。

  此词背景是“孤庙”“山郭”,作者将江南的风景、风情融入了对离愁别恨的抒写之中。整首词由景入情,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韵味深远。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7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9-70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6-57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yīng)
译文:春天江水平如镜,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树木真浓密,黄莺雀鸟叫喳喳。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十里笼(lǒng)¹²,千条锁故营。
译文:放眼苑囿有十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营遮在美景里。
注释:¹睛:是亮丽、明亮的意思。²苑:指花园、园林。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译文:细雨蒙蒙泥土香,燕儿纷飞往来忙。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上。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更欲劳攀(pān)¹,年年还自生。
译文: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风雅。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还发芽!
注释:¹攀折:折取。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对“雨香”二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①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②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③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④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与女(rǔ)¹游兮九河²,冲风³起兮横波
译文:和河伯畅游在黄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扬起层层波浪。
注释:¹女:汝,你。²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³冲风:隧风,大风。⁴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cān)(chī)¹
译文: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注释:¹骖螭: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登昆仑¹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译文:登上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注释:¹昆仑: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¹兮寤(wù)怀²
译文: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注释:¹极浦:水边尽头。²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què)兮珠宫。
译文: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¹何为兮水中?乘白鼋(yuán)²兮逐³文鱼
译文: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注释:¹灵:神灵,这里指河伯。²鼋:大鳖。³逐:追随,跟从。⁴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与女游兮河之渚(zhǔ)¹,流澌(sī)²纷兮将来下。
译文: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注释:¹渚: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²流澌: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子交手¹兮东行,送美人²兮南浦³
译文: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注释:¹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²美人:指河伯。³南浦:向阳的岸边。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¹兮媵(yìng)²予。
译文: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注释:¹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²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此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以恋歌情歌作为娱神的祭词。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象征表现出深深的故国之思最终战胜“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的矛盾心态,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的情怀。全诗景物美丽神奇,情感激昂奋发。

  这首诗开篇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神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驾车的是神异的飞龙,两龙为驾,螭龙为骖,是何等威赫。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昆仑虽是作者的故乡(帝高阳的发祥地),但他所怀念的家却是在遥远的河上。屈原有认宗亲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他愁思未解时,往往想到故乡(昆仑)。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对屈原来说就是郢都)。这种情愫既在《离骚》《远游》等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那么在此诗中应是又一次表现。

  而河伯的家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居所如此的华美,但是还要发问。对其发问的原因,过去一些解说有点勉强,联系上文,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但内心的矛盾对于有着博大胸怀的河伯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来仍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神人驾龙车,鲤鱼在旁边游动的画面),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最后,当河伯想要继续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送他(“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河伯巡视于黄河下游,那波涛滚滚而来,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那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这里的人物关系转换很明确,主祭者告别后,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77-779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落絮(xù)残莺半日天¹,玉柔花醉²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注释:¹半日天:中午时分。²玉柔花醉:形容美人倦怠的形象。玉柔,指女人洁白柔软的身体或手。”“花”指女子之面,“醉”,形容状态。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独掩画屏¹愁不语,斜倚瑶枕²(jì)(huán)偏,此时心在阿谁边³
注释:¹掩画屏:意思是人为画屏所遮掩。²瑶枕:精美的枕头。³阿谁边:谁那边?阿谁:谁,哪个。“阿”,名词的词头。

  上片首句点明春末日午;次句“玉柔花醉”,以物喻人,用字妍丽;“惹窗”句写在室内外一片幽静中入睡了。下片“独掩”二句,正面写这妇人午睡后的慵倦神态;最后一句写妇人心思茫然,用疑问句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huànshā··luòcányīngbàntiān--ōuyángjiǒng

luòcányīngbàntiānróuhuāzuìzhǐmiánchuāngyìngzhúmǎnyān

yǎnhuàpíngchóuxiéyáozhěnhuánpiānshíxīnzàiāshuíb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