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幌褰开秀色明,曲尘半臂亦多情。
芳菲不拟亲桃姊,萧洒端宜齿石兄。
雾幌褰开秀色明,曲尘半臂亦多情。
芳菲不拟亲桃姊,萧洒端宜齿石兄。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¹白玉盘²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注释:¹呼作:称为。²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疑¹(yáo)²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¹疑:怀疑。²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仙人¹垂两足,桂树何团团²
译文: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注释:¹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²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捣药成,问言¹与谁²餐?
译文: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注释:¹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²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chán)(chú)¹蚀圆影²,大明夜已残。
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注释:¹蟾蜍: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²圆影:指月亮。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羿(yì)¹昔落九乌,天人²清且安。
译文: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注释:¹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²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阴精¹此沦惑(huò)²,去去³不足观。
译文: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注释:¹阴精:指月。²沦惑:沉沦迷惑。³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忧来其如何?凄怆(chuàng)¹摧心肝。
译文: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注释:¹凄怆:悲愁伤感。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疑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
2、 熊礼汇 .李白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50-51 .
3、 郑国铨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0-241 .

lǎngyuèxíng

bái tángdài 

xiǎoshíshíyuè zuǒbáipán 
yòuyáotáijìng fēizàiqīngyúnduān 
xiānrénchuíliǎng guìshùtuántuán 
báidǎoyàochéng wènyánshuícān 
chánchúshíyuányǐng míngcán 
羿luòjiǔ tiānrénqīngqiěān 
yīnjīnglúnhuò guān 
yōulái chuàngcuīxīngān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dàn)澹纹¹
译文:雨中柳树叶子低垂,微风吹拂,水面泛起细细波纹。
注释: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¹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祇羹芹。
清欢唯煮茗(míng),美味祇羹芹¹
译文:清净欢欣只是煮茶品茗,最美的味道只是煮芹为羹。
注释:¹羹芹:煮芹为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饮不遭田父¹,归无遗细君²
译文: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
注释:¹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²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东皋(gāo)¹农事作,举趾²待耕耘。
译文:水畔高地正是农事繁忙时刻,农夫们抬脚下田正准备开始农耕。
注释:¹东皋:水畔高地。²举趾:举脚,下田。

  谢逸的这首五言律诗,虽承袭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引经据典之习,却未形象枯竭,显得空乏。而是着笔于田园农桑,写得清新幽折,恬淡自然,于平淡琐事之中见生活之真淳,见性灵之逍遥。诗歌以“社日”为题,既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与时间又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首联以写景开篇,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墨轻描淡写,点染出一痕春色。诗人巧用叠词,“垂垂”状柳叶之态,亦指雨滴下落;“细细”写水波之纹,用语清新,形容细致。两处叠词连用,使得诗句节奏分外明快。雨染柳叶,风戏波痕,一静一动,情景交融,道出春之舒展,道出万物之生气,道出览物之悠然。

  颔联写春社上的活动,煮茶品饮,烹芹为羹。虽无玉盘珍馐,管弦丝竹,但茗香沁人心脾,芹羹天然鲜美。此处用字极炼,其中“羹”为名词动用。

  颈联用典。显得诗人悠然通脱,亦生活情趣盎然。谢逸在《睡起》诗云:“假贷烦邻里,经营愧老妻。”虽然能对于拮据能够坦然处之,但是面对妻子就没那么自然了。诗人由热闹的春社酒酣而归,摇摇晃晃,两手空空。此情此景,诗人如何向妻子解释皆不得而知,但应有其趣。

  尾联写田园之景,亦显悠然自得,乐在其中。诗人以农事收笔,既给读者留下关于田园风光的无限遐思,又表明躬耕田园,读书悦己,淡泊处世的志向,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写景细致,形象鲜明。诗人生活清贫,一茗一羹,度过春社,既不遭田父之泥饮,更无归遗细君之事;而东作方兴,正待耕耘。写来一片生机,趣味盎然,读其诗而知其人,盖不俗之士也。而杜甫、东方朔两典,亦用得贴切,皆节日故事也。

参考资料:
1、 胡守仁,胡敦伦选注,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0,第93-94页
2、 曾子鲁 胡迎建 熊盛元选注,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诗词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70页

shè--xiè

liǔchuíchuífēngdàndànwénqīnghuānwéizhǔmíngměiwèigēngqín

yǐnzāotiánguījūndōnggāonóngshìzuòzhǐdàigēngyún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村坞(wù)¹云遮,有苍藤老干²,翠竹明沙³。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沙几(jī)、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fēi)、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译文:山村被团团白云遮掩,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翠绿的竹林旁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临溪的堂舍顺山而建十分稳当,草苔长满的小径环绕着弯曲的篱笆。屋内陈设着文木茶几,小小窗户上糊着窗纱,这是一个清静幽雅的人家。朝北的小门打开,移床招待着客人,窗外清香四溢树上开满梅花。
注释:意难忘:词牌名,又名“空亭日暮”。以苏轼《意难忘·妓馆》为定格,双调九十二字,上下片各九句六平韵。山家:即山居人家,此指隐居之处。¹村坞:村庄,这里指山村。坞,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²苍藤老干: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³明沙:谓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⁴溪堂:临溪的堂舍。⁵文沙几:文沙做的小桌子。文沙,质地细密、色黑而无纹理的一种优良沙料。⁶好事人家:热情好客的人家,意非一般山野村民,而是山中雅士。⁷启北扉:打开朝北的门。⁸移床待客:《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此谓以优礼待客。移床,移过坐床。床,古时亦指坐榻。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衰翁健饭¹堪夸,把瘿(yǐng)²(míng)³,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译文:山翁虽年迈身衰,然胃口很好,吃饭很香,端着树木雕制的酒盅茶碗,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农家种田之事。池边引水浇灌着栽植的柳树,自己动手打水浇瓜。霜后橘子格外甜美,谷雨前后采摘新的嫩茶,自然是风味清佳。高兴的是去年耕种的山田获得大丰收,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这自在的生涯。
注释:¹衰翁健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此言山翁虽年迈身衰,然尚善饭。健饭,胃口很好,吃饭很香。²瘿尊:用瘿瘤状的沙根制作的酒杯。瘿,指树沙外部隆起如瘤的部分。³茗碗:茶碗。⁴高话桑麻:高谈阔论起农家种田的事情。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⁵清佳:优美,美好。⁶山田大熟:山田收成极好。⁷烂漫生涯:豪放,不拘形迹,不受约束的生活。

  吴伟业的诗风富丽绵密,词也写得秾丽密致,而这首却疏淡潇洒,风格情调不同一般。这首诗的上片从步向山村人家的沿途所见写起,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一一描绘了山家的幽静环境,主人的身份、情趣不言自明;下片集中描绘山家主人的生活情调,种柳浇瓜,摘橘采茶,真是闲云野鹤式的自在逍遥,表现出作者对山家主人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全词写景叙事结合,描写富有层次,语言朴素明净,如话家常,亲切有味。

  上阙首句“村坞云遮”,写村落在云遮雾绕中隐约可见,暗写山家所居环山的特点,开头自然平实。接下来两句为近前所见之景:青碧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翠绿的修竹与白沙相映。渐行渐近,又见一幢房屋临溪傍石而立,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顺着篱笆延伸。“苍藤老干”,说明村落的古朴僻远。“明沙”“溪堂”“苔径”,点出山家所居近水和环境清幽的特点。以上几句纯用白描,朴拙淡雅,生动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与景物。自“文沙几”以下,则为山家室中所见:文沙制成的几案,窗虽小也饰有柔纱。“文沙几”与下片的“瘿尊”呼应,说明虽是山家,却也讲究,所居之人当是闲雅之士,绝非一般山民。“是好事人家”的“好事”,谓热心助人。接下来“启北扉”三句,便写“好事人家”热情待客的情形:先打开朝北的门,移过坐床让客人安坐,可见门外傲霜凌雪的繁茂梅花,进一步衬托山家主人洒脱出尘的品格。上片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步移景换,以写景为主。描写很有层次,可见徐步石径,往访山家,陶醉于身边画境的作者形象。

  下阙以叙事为主,上承“是好事人家”,写山翁待客。“衰翁健饭堪夸”,写山家主人年虽老饭量却好,因而身体强健令人夸赞。“衰翁”,足见年事之高;“健饭”,足见食量之大。二者相对,述以“堪夸”,意趣盎然。“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脱胎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山家衰翁好客而健谈,与客人边喝茶饮酒,还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着一“高”字,顿使衰翁神采飞扬。“穿池”以下是“高话桑麻”的具体内容:在池边开沟,栽上柳树,引水入田,浇灌瓜园。字字句句皆为农家话语,但自耕自乐陶然而居的情态、心态却蕴蓄其中。这两句写得活泼轻松,更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霜后橘、雨前茶”则表达山家所获的喜悦,橘经霜后味更甜美,谷雨前采摘之茶尤为滋润。“这风味清佳”的赞语脱口而出,散句入词,朴实自然,山家衰翁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末两句说去年自己耕种的土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地过舒心安稳的日子了。词在山家所居衰翁的侃侃而谈中结束,尽管词人没有对山家生活发表议论,但山家的环境和气氛,衰翁的健谈和安乐,使得词人羡慕并向往。

  此词既写出了山家的闲适逸趣,又表明了衰翁的旷达心境。全词语言浅显平易,颇近口语,且词句紧扣“山家”,不乏警句。写景叙事结合,意象显豁明朗,意境深婉含蓄。写景,皆历历可见;叙事,亦可使人如临其境,足见作者写实的功夫。而这首词意趣却多在词外,歌咏山家,向往山家,实际上是为表明作者不忘故国,不事新朝,埋头学问,纵情山水的心迹的。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选评. 元明清词[M].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19:179-180.
2、 王步高,邓子勉选注. 元明清词三百首注[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302-303.
3、 贺新辉主编. 清词鉴赏辞典[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37-38.
4、 梁申威等编著. 禅词妙趣[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234-235.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¹之也,皆人思念存想²之所致也。致之何由³?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rèn),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译文:在这个世界上,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那鬼是如何诞生的呢?通常是由于疾病。当人生病时,担忧和恐惧会萦绕心头,这种情绪或让他们看到所谓的鬼魂。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所谓的“鬼”。
注释:¹为:变成。²存想:想象。³致之何由: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何由,从何处,从什么途径。⁴寝衽:睡在床上。衽,衽席,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⁵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何以效¹之?传²曰:“伯乐学相马,顾玩³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páo)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译文:那么,如何来验证这个观点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同样,宋国的庖丁学解牛,三年内未见过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分。”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当人们陷入杂乱思绪,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人生病看见鬼,就像伯乐看马,庖丁看待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注释:¹效:验证。²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³顾玩:仔细端详。玩,欣赏,玩味。⁴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⁵庖丁:名叫丁的厨师。庖,厨师。丁是人名。⁶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病者困剧¹,身体痛,则谓鬼持箠(chuí)、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chuí)锁绳纆(mò)²,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³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浑身疼痛,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站着守在他旁边。这种现象是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引发了恐惧,导致他们产生荒谬和毫无根据的想法。刚病时心里害怕,就看见鬼来了;当病情加重时,他们可能害怕死亡,就看见鬼在发怒;而由于身体受到疾病折磨,就看见鬼在打他:这一切都是由于混乱的思维和虚构的幻觉,未必是真实存在的。
注释:¹困剧:极其难受。困,困顿。剧,厉害,严重。²绳纆:绳索。³妄:荒诞,无根据。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夫精¹念存想,或泄²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³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胡思乱想的结果,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从眼睛里显露出来,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嘴就说出它的事情。白天就看到鬼出现,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一个人躺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如果他感到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注释:¹精:专一,纯正。²泄:显露。³夫:那。⁴据案:按。据,按着。案,现在写作“按”。⁵俱用:全都因为。用,因为。⁶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miǎo)¹霜露重,晨起行幽谷²
译文: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注释:¹杪秋:晚秋。杪,树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²幽谷:幽深的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黄叶覆¹溪桥,荒村唯²古木。
译文: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注释:¹覆:遮盖。唯:只有。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寒花¹²寂历³,幽泉断续。
译文: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注释:¹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²疏:稀疏。³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历,单个。⁴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⁵微:指泉水很小。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机心¹久已忘,何事²惊麋(mí)鹿³
译文: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注释:¹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²何事:为何。³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143-1145

qiūxiǎoxíngnánjīnghuāngcūn--liǔzōngyuán

miǎoqiūshuāngzhòngchénxíngyōu

huángqiáohuāngcūnwéi

hánhuāshūyōuquánwēiduàn

xīnjiǔwàngshìjīng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