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赋成会稽,四集始东楚。
一洗凡马空,斯文有宗主。
三赋成会稽,四集始东楚。
一洗凡马空,斯文有宗主。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女贞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时。阴阴帘幙万家垂。穿帘双燕飞。
女贞¹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²时。阴阴³帘幙(mù)万家垂。穿帘双燕飞。
译文:女贞花白点缀在草地之中,星星点点。江南的梅雨时节,天光阴暗像帘幕低垂。天上的燕子低低的飞过。
注释: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¹女贞:木名。²梅雨:初夏产生的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³阴阴:幽暗貌。
朱阁外,碧窗西。行人一舸归。清溪转处柳阴低。当窗人画眉。 
朱阁外,碧窗西。行人¹一舸(gě)归。清溪转处柳阴低²。当窗人画眉。 
译文:红色楼阁,青色的窗台外面,游人坐着小舟回家。清澈的溪水转弯的柳树底下,窗台中有佳人正在画眉梳妆。
注释:¹行人:出行之人。²低:通底。

  这首词像一幅中国山水画,林花掩映,清溪数曲,江南千里,尽在目中。素雅冲淡的画面中略点醒目的朱碧,幽静安谧的气氛中隐藏飞动的情意,使没有到过江南的读者也能从中领略到江南风景的美丽、幽静与多情。

  白花绿草是清新淡雅的色彩,女贞具有四季常青的品质,万家帘幕低垂又给人一种幽静和内敛的感受。便何况,这一切又被笼罩在无边无际的朦胧细雨之中。把雨中江南山水比作一个娴静、储蓄的美女,那么“穿帘双燕飞”一句则给这美女增加了一种动态和生气,从而引出了近景中的人物。

  这是一幅册水画而不是人物画,人物也是景。作为一幅画,读者的视线可以越过树杪看到远水中的一舸归舟,而那远水在林花柳阴的掩映遮蔽曲折断续,直流到近景的朱阁碧窗之下,窗内有人对镜画眉。

  总之,江南水乡钟灵毓秀,风景美,人物也美。这幅可以引起读者的种种遐想:喜欢爱情故事的人不妨想像画眉女子正在等待那一舸归舟中的行人,从而演绎出一个爱情的故事;喜欢江山风景的人不妨从中体会江南山水的蕴藏与灵秀;相思离别者则不妨因此而怀念起故乡与亲人。

  这首词的好穿在于,它看起来完全是写景,而且那景色悠闲淡雅,颇近于“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但从穿帘双燕和当窗画眉人的形象中,又似隐隐流露出一种感情和心愿,从而使整个景色不但有自然之美,而且还有一种委婉绵长的情意之美,令读者觉得既清新淡雅又余味悠长,读起来很有远韵。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96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shēng)歌烂熳(màn)¹游。且莫管闲愁。
译文:桃花和李花在春风中摇曳着妩媚的身姿,随风舒展的柳条比桃花和李花还要柔美。叫人取来笙,唱着歌随意游玩,暂且不管人世间的无端愁思。
注释:¹烂熳:亦作“烂漫”。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¹
译文:趁着天晴连夜赏春景,就怕一场雨后春天就结束了。杂乱的杯盘不要收下去,才刚到早上就已经喝醉了。
注释:¹扶头:指饮酒。
这首词是写春游的。它以抒情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春光明媚以及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情趣,轻松活泼,饶有趣味。开头二句写春光明媚怡人。在这里,作者取了桃李和杨柳加以描写。桃李临风起舞,妩媚动人。杨柳的长条袅娜于春风之中,故作者说“杨柳更温柔”。句中“妩媚”、“温柔”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也表现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热爱。如果说以上两句侧重“春”字,而接下去四句侧写“游”字。其中前两句是把歌儿舞女换来尽情游赏,“且莫管闲愁”,全身心投入到游乐活动中去;而后两句则说趁着天气晴好,连夜赏花,表达了作者惜春爱花之意。前四句词使用“烂熳游”与“管闲愁”等词语,集中而突出地把作者游兴之高描叙了出来。结尾二句写醉酒。言其杯盘草草,尚未收起,又准备来日侵晓再饮扶头酒,以便长醉不长醒,暗示其有借酒消愁之意,和上片“且莫管闲愁”相照应,说明作者看似玩得潇洒,其实并未忘世,内心仍然很凄苦,和一般人不同的是,能够及时行乐,借以超越苦痛而已。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庙堂¹无策可平戎²,坐使³甘泉照夕烽(fēng)
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
注释:¹庙堂:旧时皇帝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²平戎:战胜入侵者。³坐使:遂使。⁴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⁵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初怪上都¹闻战马²,岂知穷海³看飞龙
译文: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
注释:¹上都:借指汴京,北宋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南宋京城选择地。尚未定。²战马:金兵铁骑。³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浙江)海域。⁴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孤臣¹(shuāng)发三千丈²,每岁烟花一万重³
译文: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
注释:¹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²霜发三千丈:此处借指忧国之情。³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稍喜长沙向延阁(gé)¹,疲兵²敢犯犬羊锋³
译文: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注释:¹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²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军队。³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犬羊:对金兵的鄙称。

  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

  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

  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

  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国家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

  尾联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二句,落笔很有力量。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敢犯”二字,气势凌云。诗人用“稍喜”二字就表明了他的讥讽的意图。“稍喜”并不是说向子諲的抗金值不得大喜,而是说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諲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线希望,在忧伤之中带来了一点欣慰。

  这首诗作也深刻地反映了南宋前期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首《伤春》体现了陈与义南渡后的诗风开始转变,能卓然成家而自辟蹊径。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说陈与义“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这些评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符合南渡后陈与义的诗风特征的。“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那样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逼近杜甫。

  另外,整首诗雄浑沉郁、忧愤深广,也有“江西诗派”作品的影子,但又突破了江西诗风。

参考资料:
1、 陈达凯编著 .宋诗选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3 :39-42 .
2、 邓楚栋,邓亚文编注 .五朝千家诗(中)宋元千家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139-140 .
3、 蓝光中编著 .历代诗歌选读 下卷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107-108 .
4、 王兆鹏,郭红欣主编 .唐宋诗词教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49-150 .

shāngchūn

chén sòngdài 

miàotángpíngróng zuòshǐ使gānquánzhàofēng 
chūguàishàngwénzhàn zhīqiónghǎikànfēilóng 
chénshuāngsānqiānzhàng měisuìyānhuāwànchóng 
shāochángshāxiàngyán bīnggǎnfànquǎnyángfēng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¹
译文: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骚客内心悲愤不已。
注释:¹未央:未尽。
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
徒念关山¹近,终知反²路长。
译文:只是想到离京城路程已近,终于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长。
注释:¹关山:指京城近郊的山。²反:通“返”。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秋河¹(shǔ)(gěng)²,寒渚夜苍苍。
译文:秋夜星空已泛动微微念色,水边寒渚还是那夜色苍茫。
注释:¹秋河:秋夜的银河。²耿耿:明亮。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引领¹见京室,宫雉(zhì)²正相望。
译文:借念光伸长脖颈远望京城,城内宫墙正与我遥遥相望。
注释:¹引领:伸颈。²宫雉:宫墙。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金波¹²(zhī)³,玉绳低建章
译文:月光洒落在宫殿之上,星辰垂挂在宫殿下方。
注释:¹金波:月光。²丽:附着,照耀。³鳷鹊:汉观名,借指金陵宫殿。⁴玉绳:星名。⁵建章:汉宫名,亦是借指金陵宫殿。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驱车鼎(dǐng)¹外,思见昭丘²³
译文:驰车来到京城南门之外,却想再看见荆州的太阳。
注释:¹鼎门:相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名南门为定鼎门。这里借指金陵南门。²昭丘:楚昭王墓。在荆州当阳县东。³阳:太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驰晖(huī)¹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译文:飞转的太阳尚不可聚见,何况与众同僚分隔两乡。
注释:¹驰晖:指太阳。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¹
译文:风云之间鸟儿还能展翅飞翔,江汉阻隔却没有可走的桥梁。
注释:¹梁:桥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常恐鹰隼(sǔn)¹击,时菊委²严霜。
译文:小鸟儿常怕遭受鹰隼的袭击,正像那秋菊怕严霜摧残一样。
注释:¹鹰隼:两种猛禽。这里比喻谗佞邪恶势力。²委:枯萎,凋零。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寄言罻(wèi) 罗者¹,寥廓²已高翔。
译文:告诉那张网捕鸟的小人吧,我已经高飞到寥廓的天上。
注释:¹罻罗者:张设罗网的人。指恶语中伤者。²寥廓:指广阔的天空。

  诗人从旅途中截取了最后一段行程来写。新林,离诗人此行目的地南齐的京城金陵(今南京市)西南不远。距目的地将到未到之际,在艺术表现上乃是一个“包含最丰富的时刻”,因为此时诗人的心潮恰值高峰,意最难平。选择这样的时刻,有助于诗情的激荡和集中抒发。题面中的“暂使”二字,已经流露出“疲马恋故轩”的依依之情;而“赠西府同僚”又明言此诗是呈献给知己故人的,因而自不妨披肝沥胆直抒胸臆而无所避忌。

  与一般记述行旅的诗作不同。诗人不从交代本事人手,而是劈头便将汹涌而来的诗情喷薄吐出。首二句如奇峰突起,气势非凡。“大江流日夜”写出了舟行在水天茫茫之际,惟有以江流为伴的旅思,其中不无王命急宣、昼夜兼程的况味。“客心悲未央”则突如其来将无尽的悲感推出。这两句一写物象,一写人情,两者本不相涉,作者把它们同时组合在诗篇的发端处,却使之产生了一种张力,一种若无却有此呼彼应的联系。在这里,滔滔不息的江流构成了“外景”,激荡不已的客心则构成了“内景”。一内一外互相生发又互相映衬,突出了诗人风波失所的主要感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的基调。五代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构想和此诗相近,就传统的表现手法说,李词用的是“比”,这首诗用的是“兴”,“兴”较之“比”常具有更直接的感发性和涵咏回味的象征意蕴。诗一开头就以壮观的画面和强烈的激情形成先声夺人的磅礴气势。

  诗的三、四两句顺“悲”字而下,把行程中的千头万绪归结到一点。即身心两违的思想矛盾和痛苦。按身之所在言,东行至此,离目的地已经日益迫近;就心之所系言,却反而愈见其远。地域上的远近和心理上的距离适好相反,故不因去路多而喜,却因返路已长而忧,行程未终而归思已生。作者旨在抒写郁结于心的情愫,原非泛泛吟咏一般的旅思。这两句是维系全篇之纲,以此为枢纽领起下文。

  “秋河曙耿耿”以下六句,围绕第三句的“关山近”而展开。作者将最后一段旅程次第写来:由郊外的“寒清”写到城郭,又由城墙写到城里的宫阙,这是位置的移近。随着苍茫夜色的隐退、曙色的渐明一切物事由朦胧变为清晰,巍峨的宫殿楼台也在绚烂的月光和星光辉映下呈露出雍容华美的气象,这又是由光线变化产生的视觉上的贴近感。“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两句,曾为历来诗家所激赏,除了对仗的工整,还与取景方式有关。诗人写的是宫殿的夜景,而其绚丽华贵的气派竞胜于白昼,说明了诗人的独具慧眼。

  “驱车鼎门外”以下六句,围绕第四句的“返路长”而生发。“鼎门”和“昭丘”分别用典故代指金陵和荆州。两者都用春秋时的地名称代实际处所,以求典雅。在构思上,“驱车”句是写实承上,“思见”句已是神游启下。这两句一平实,一突兀,实际是以顿挫之笔再次鸣响了身心两违的主旋律。如果说前面三、四两句中的“徒念”、”终知”,尚是理念上对事实的无可奈何的默认;那么,这时的“思见”已是情感上不可遏止的迸发了。接下来四句顺流而下,直抒对西府僚友的怀想。人生贵在相知,相聚时尚恐岁月流逝,良辰不再,何况如今遥隔天涯,相见无日。自然界风云险仄处,尚有鸟道可通。人世间却每多阻隔而无由相通。在这不无哀惋的慨叹中自表现出诗人对故友深情绵渺的拳拳之心。

  诗的最后四句以比兴手法坦陈了自己对时局和个人安危的思索。“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两句,透露出对风云诡谲、杀机四伏的政局的巨大隐忧和惶恐心理,是为自己戒,也是为朋友戒。“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两句,典出《喻蜀父老》:“犹鹪鹏之翔乎寥廓之宇,而罗着犹视乎薮泽。”同时亦似暗用曹植《野田黄雀行》诗意,意谓投雀之罗,今已飞摩苍天矣。这两句既是告慰于友人,又对谗邪之徒极尽嘲讽之能事,轻蔑之情溢于言表。这四句均以比兴手法出之,概括了诗人刚刚经历的一段难以明言的情事,也表现了诗人向黑暗抗争的倔强个性。全诗以大江奔流起兴,以翱翔寥廓作结,虽写忧患之感而终不作向隅之泣,遂使诗的境界振拔于萎靡之中,在清俊中自具风骨。清人施补华评述谢脁诗时不独称之为“秀气成采”,且拈出其“骨干坚强”(《岘佣说诗》)的特征。证之此诗,可谓允当。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404-405

zànshǐ使xiàxīnlínzhìjīngzèng西tóngliáo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jiāngliú xīnbēiwèiyāng 
niànguānshānjìn zhōngzhīfǎncháng 
qiūshǔgěnggěng hánzhǔcāngcāng 
yǐnlǐngjiànjīngshì gōngzhìzhèngxiāngwàng 
jīnzhīquè shéngjiànzhāng 
chēdǐngménwài jiànzhāoqiūyáng 
chíhuījiē kuàngliǎngxiāng 
fēngyúnyǒuniǎo jiānghànxiànliáng 
chángkǒngyīngsǔn shíwěiyánshuāng 
yánwèiluózhě liáokuògāoxiáng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日出入安穷¹?时世²不与人同。
译文:日出日落,何时才穷尽?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
注释:¹安穷:何有穷尽。安,何。穷,尽。²时世:犹时代。《荀子·尧问》:“时世不同。”一说指自然界之时序变化,与社会人事变化相对。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译文: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译文: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bó)¹四海之池²,遍观是³谓何
译文: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
注释:¹泊如: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的样子。²四海之池:即谓四海。《史记·日者列传》:“地不足东南,以四海为池。”³是:此。⁴邪:语助词。⁵谓何:还说什么呢。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吾知¹所乐,独乐六龙²
译文: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
注释:¹知:一说疑作“私”。²六龙:古代传说日车以六龙(龙马)为驾,巡行天下。日出日入,即为日神驾六龙巡天,以成昼夜。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六龙之调¹,使我心若²
译文: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
注释:¹调:发。一说协调之意,指龙马步伐配合协调。²若:顺,此有愉悦之意。一说疑为“苦”字之讹,“以‘苦’与末句‘下’(古音虎)相叶,‘若’字则不叶”(郑文《汉诗选笺》)。
訾黄其何不徕下。
(zī)¹²其何不徕(lái)³下。
译文: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
注释:¹訾:嗟叹之词。²黄:指乘黄,传说中龙翼马身之神马名。《汉书》应劭注:“乘黄,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上仙者。”按:此即前所谓“六龙”。³徕:同‘来’。一说“訾黄”当连读,同紫黄,即乘黄。

  《日出入》是祭祀日神的诗。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异想天开,诗中由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感到时间的迅速流失和人生的飞速流逝。由此汉武帝就产生了要求成仙,乘龙上天的思想。

  先秦时代,屈原在《九歌·东君》中所歌咏的,正是这位驭龙乘雷、衣袂飘飘,勇射“天狼”而斗酌桂浆的豪侠日神。其辞采之缤纷、想象之神奇,足以令后世文豪搁笔兴叹。司马相如等辈虽学富五车、赋称“凌云”,大约也自知对日神的描摹,再不能与屈原媲美。故此歌入笔即别开蹊径,对日神不作丝毫描绘,径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前句从日之运行,凭虚而起,突然发问,问得空阔而邈远;后句则又一折,于日运无穷而人世有尽的慨叹中,抒写人们的惆怅之情,意蕴极为深长。接着“故春非我春”四句,思致奇崛,极富哲理意味。春夏秋冬的更替,从来与人间的作息稼穑密切相关,它们似乎都是为人间的生存需求而存在的。现在,人们突然发觉:人之一生,不过是电光石火般的一瞬而已;天地四时,则横绝万古而长存。这种“非我”境界的发现,固然令人难堪,却是人的破天荒觉醒。这堪称奇崛之语,蕴含着参透宇宙消息的旷达之思。

  “泊如四海之池”二句,则承上而下,进一步抒写人寿短促之感。前句将慨叹之情寓于形象的比喻,便使年寿短促之形,愈加逼真地显现于眼前;后句故作两可之问,又使潜台的答词,愈加确信无疑。如此说来,人们注定要在戚戚悲愁中了结一生了。而接着一反此意:“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那驾驭六龙的日神,正是与天地同生而年寿无穷的。当人们虔诚祭祀日神之际,谁都怀着美好的希冀:倘若有幸得到日神的福佑,能够像他一样调御六龙以巡天,该有何等欢乐!这想法很离奇,可当年汉武帝就有过这种狂想。汉人应劭说:“武帝愿乘六龙,仙而升天,曰:‘吾所乐,独乘六龙。然御六龙得其调,使我心若。”闻一多以为,细审应劭之意,诗中之“若”当作“苦”(《乐府诗笺》)。那么,这四句表现的,就是一种乐中带苦、去留难舍的情思了。但总的来看,自以快乐为主。这四句一变前两句的长句句式,以轻快的四言句式,辅以回环相联的“辘轳格”(“独乐六龙。六龙之调”),抒写对“仙”去为神的向往之情,顿使诗中蓄积的烦愁之结为之一扫。然而,当人们翘首云天,盼望那曾带着黄帝仙去的“乘黄”降临的时候,“龙翼马身”的乘黄,却总是渺无踪影、不见下来。此歌结句“訾,黄(乘黄)其何不徕下”,正绝妙地抒写了人们盼而不遇的一片失望之情。还不止是失望,那“訾”的一声嗟叹,形象地显示出人们怨其“不徕下”的懊恼詈责之音。

  前人评价《汉郊祀歌》“锻字刻酷,炼字神奇”(陈绎曾《诗谱》),似乎是赞语。拆穿来说,不过是“古奥艰深”的换一种说法而已。《郊祀歌》出自炫艰耀奇的司马相如等辈之手,文字极为艰奥。当年司马迁就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之叹(《史记·乐书》)。相比而言,《日出入》一首,却能脱尽诘屈之习,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如“春非我春”数句),异想天开(如“独乐六龙”数句),诗情往复盘旋。将人寿有尽之慨,寓于宇宙无穷的深沉思考之中,使这首抒情诗,带有了耐人咀嚼的哲理意味。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7-6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