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性僻耽山水,不愿加封万户侯。
但得双鱼长到眼,未须万壑更争流。
只今奇绝齐三洞,自昔流传遍九州。
记得当年小盘礴,坐令炎赫变清秋。
平生性僻耽山水,不愿加封万户侯。
但得双鱼长到眼,未须万壑更争流。
只今奇绝齐三洞,自昔流传遍九州。
记得当年小盘礴,坐令炎赫变清秋。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爇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xiè)¹挑残,炉烟爇(ruò)²尽,无语空凝咽³。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译文:人生能有多长呢?还不如不要去沾惹那些爱恨情愁。刚刚还是酒席宴上相聚欢笑,转眼间又 到了离别的时候。灯油已燃尽了、炉烟也烧尽了,说不出话,空自哽咽。虽然长夜清冷,天空中飘落霜露,但值得欣慰的 是此夜能偷偷地和佳人相亲相近。
注释:¹灯灺:灯烛。亦作“炧”。²爇:燃烧。³凝咽:形容悲泣幽咽之声。⁴芳魂:谓美人之魂魄。此处指某意中人或指亡妻。⁵接:见面。
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窗间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亲结。尚暖檀痕,扰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
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窗间月¹。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jīn)亲结²。尚暖檀(tán)³,扰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
译文:害怕看见那人物楼空的阁楼,柳枝依旧,枝条遮掩了窗间的月色。你我没有缘分,不能同居共处,真悔恨当初那样的亲昵。 想到佳人还带着香粉的泪痕,已经远去的清寒的背影,心中不禁更加悲伤。愁多成病,这种悲愁又又能向谁诉说。
注释:¹犹埽句:谓柳枝遮掩了窗间的月色。²无分二句:意谓你我没有缘分,不能同居共处,真悔恨当初那样的亲昵。无分:没有机缘。宋黄庭坚《江城子·忆别》:“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暗香,幽香。兰襟,本指芬芳之衣襟,又比喻为知己之交,心心相连,此处指与情人的浓密情意。³檀痕:带有香粉的泪痕。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秋光一片,问苍苍¹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piān)²波万顷,四顾粘天³无壁。叩枻(yì)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译文:秋夜月光洒满整片大地,我举起酒杯,对问无际的桂树下的月影:其中是什么东西呢?一叶小船独行在万顷波涛中,四周全是山峰环绕。我拿起船桨击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仿佛要从天而降,挥舞着万里的冰雪。京城尘土千丈,怎能容得下如此人杰?
注释:大江东去:词牌名,即“念奴娇”。该词牌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¹苍苍: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样子。²扁舟:小船。³粘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⁴枻:船舷。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回首赤壁矶(jī)¹边,骑鲸人²去,几度山花发。澹(dàn)(dàn)³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译文:回首赤壁石旁边,骑鲸的人已经远去,不知过了多少载春秋。长空浩荡,千古之梦,也只得灰飞烟灭。我愿随着东坡,乘着风归去,披头散发。三山在何处?玉箫的乐声吹断了月亮皎洁的光芒。
注释:¹矶:石头。²骑鲸人:本指唐代李白,这里借指苏轼。³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⁴今古:一作“千古”。⁵麒麟发:散乱的头发。

  词的上片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托“桂影”,又以“苍苍”形容秋光,一片高洁苍凉之气,横空而降。古诗词以“问月”起笔,以苏轼为例,就有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千古绝唱。该词问月,虽化用苏词,却亦有新意。他的问月,点明了作词的时间:深秋的月明之夜,(当年苏轼游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他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其实答案已经巧寓其中:“桂影“之中,桂影而已。”所以,他的问月,不是在于探求,而是在于借问月点明作词的时间:秋季的月明之夜。这也正是东坡游览赤壁的时间。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月及人,此情此景,与当年一叶扁舟夜游赤壁的苏东坡极度相似。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皆是对苏轼《赤壁赋》语意的隐括,虽只寥寥数语,但当年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却尽观读者眼前,真是于平淡处见功力。“京尘千丈,可形容此人杰?”虽是问句,却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这两句从技法上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天“化用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设,万声销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我欲从公“三句则语意更加决绝,欲与苏轼仙去,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但毕竟仙山难寻,只有徘徊月下,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罢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结尾。感怀、悲戚、无奈之意萦绕不绝。

  该词虽是和韵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与苏轼《念奴娇》之壮美相比,却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2562-2564
2、 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jiāngdōng··yòngdōngxiānshēngyùn--zhàobǐngwén

qiūguāngpiànwèncāngcāngguìyǐngzhōngbiǎnzhōuwànqǐngzhāntiānkòuzhǎngchángéxiàwànhuībīngxuějīngchénqiānzhàngnéngróngrénjié

huíshǒuchìbiānjīngrénshānhuādàndànzhǎngkōngjīnmèngzhǐyǒuguī鸿hóngmíngmiècónggōngchéngfēngguīsànlínsānshānānzàixiāochuīduànmíngyuè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清歌且罢唱,红袂(mèi)¹亦停舞。
译文: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
注释:¹红袂:犹红袖。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赵叟抱五弦¹,宛转当胸²抚。
译文:赵叟拥抱着五弦琴,在胸前宛转地抚弄。
注释:¹五弦:一作“五弦琴”。²当胸:一作“胸前”。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大声粗¹若散,飒(sà)飒风和雨。
译文:响亮的音符在涌动和散播,飒飒地像风吹雨。
注释:¹粗:一作“徂”。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译文:柔软的音符几乎消失殆尽,切切像鬼魂说话的声音。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译文:像喜鹊的报喜歌一样高兴,接着又如长臂猿不祥的哭声。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zhǐ)¹
译文:他的十根手指没有固定的音,宫商角徵羽变化不定。
注释:¹宫徵羽: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一作 “宫商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译文:座上客听此声音,灵魂和身体失去了控制。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译文:行路人听此声音,突然停下来不能抬起脚。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jiē)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译文:唉,普通人的耳朵,应该爱今而不爱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所以绿窗¹琴,日日生尘土。
译文:这就是绿窗里的竖琴,一天天地被灰尘覆盖得更深的原因。
注释:¹绿窗:一作“北窗”。

qínzhōngyínshíshǒuxiánzuòxiánqín--bái

qīngqiěchànghóngmèitíngzhàosǒubàoxiánwǎnzhuǎndāngxiōng

shēngruòsànfēngxiǎoshēngjuéqièqièguǐshén

yòuquèbàozhuǎnzuòyuánshízhǐdìngyīndiāndàogōngzhēng

zuòwénshēngxíngshénruòzhǔxíngwénshēngzhùnéng

jiējiēréněrhǎojīnhǎosuǒ绿chuāngqínshēngchén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先辈¹(xiá)中三尺水²,曾入吴潭斩龙子³
译文: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注释:¹先辈:指春坊正字。²三尺水:三尺剑。³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xì)¹斜明刮露寒,练带²平铺吹不起。
译文: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注释:¹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²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蛟胎¹皮老蒺(jí)(lí)²刺,鸊(pì)(tí)³花白鹇(xián)尾。
译文: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注释:¹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²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³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⁴淬:涂抹的意思。⁵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直是荆(jīng)(kē)¹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译文: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注释:¹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ruó)丝团金¹悬簏(lù)(sù)²,神光欲截蓝田玉³
译文: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注释:¹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²簏簌:下垂的样子。³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提出西方白帝¹惊,嗷(áo)嗷鬼母秋郊哭²
译文: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注释:¹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²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chūnfāngzhèngjiànzi--

xiānbèixiázhōngsānchǐshuǐcéngtánzhǎnlóngzi

yuèxiémíngguāhánliàndàipíngchuī

jiāotāilǎocuìhuābáixiánwěi

zhíshìjīngpiànxīnjiàozhàojiànchūnfāng

ruátuánjīnxuánshénguāngjiélántián

chū西fāngbáijīngáoáoguǐqiūjiāo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晚 一作:晓)
江城¹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晚 一作:晓)
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注释:¹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水¹夹明镜²,双桥³落彩虹
译文: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注释:¹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²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³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581~600年)年间所建。⁴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¹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译文:村落间泛起的薄薄水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注释:¹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谁念北楼¹上,临风怀谢公²
译文: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注释:¹北楼:即谢朓楼。²谢公:谢朓。

  谢脁北楼是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登览的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了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首联是说,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脁楼远眺晴空。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的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这就是李白常用的“开门见山”的表现手法。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颔联是说,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的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映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清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活泼空灵,又一次令人惊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颈联是说,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桔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练的语言,再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的透露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它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它在高度的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

  中间两联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首联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关系来看,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尾联是说,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两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脁所建造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了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作者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政治上被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是当秋风摇落的季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的旧游之地,现在他又来到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起谢脁,这不仅因为谢脁在宣城遗留下来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谢脁对宣城有着和自己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脁楼上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脁所吟赏过的山川,缅怀他平素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的悲剧一生,虽然古今异代,然而他们的文化基因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感;正因为他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2-333

qiūdēngxuānchéngxiètiǎoběilóu

bái tángdài 

jiāngchénghuà shānwǎnwàngqíngkōng  (wǎn   xiǎo )
liǎngshuǐjiāmíngjìng shuāngqiáoluòcǎihóng 
rényānhányòu qiūlǎotóng 
shuíniànběilóushàng línfēnghuái怀xiè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