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绣阁华堂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奉觥船。祝芳筵。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绣阁华堂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奉觥船。祝芳筵。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米芾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独坐池塘如虎踞(jù)¹,绿荫树下养精神。
译文:青蛙独坐池塘上如猛虎盘踞,头顶绿荫修身养性。
注释:¹虎踞:如虎之蹲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译文: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jué ·yǒng

máodōng(cún) jìnxiàndài 

zuòchítáng 绿yīnshùxiàyǎngjīngshén 
chūnláixiānkāikǒu chóngérgǎnzuòshēng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¹有鹊巢(cháo),邛(qióng)²有旨³(tiáo)。谁侜(zhōu)予美?心焉忉(dāo)忉。
译文:哪见过堤上筑鹊巢,哪见过土丘长水草。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愁苦又烦恼。
注释:¹防:水坝。一说堤岸;一说即“枋(fāng)”,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²邛:土丘,山丘。³旨:味美的,鲜嫩的。⁴苕:一种蔓生植物,生长在低湿的地上。一说紫云英,一说凌霄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⁵侜:谎言欺骗,挑拨。⁶予美:我的爱人。美,美人儿,心上人,指作者所爱的人。忉忉:忧愁不安的样子。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中唐¹有甓(pì)²,邛有旨鷊(yì)³。谁侜予美?心焉惕(tì)
译文:哪见过庭院瓦铺道,哪见过山上长绶草。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害怕又烦恼。
注释:¹中唐:古代堂前或门内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唐乃朝堂前和宗庙门内的大路。一说通“塘”,中唐,塘中。²甓:砖瓦,瓦片。一说通“䴙(pì)”,野鸭子。³鷊:借为“虉(yì)”,杂色小草,又叫绶草,一般生长在阴湿处。⁴惕惕:提心吊胆、恐惧不安的样子。

  把不协调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机的恐惧,是这首诗的情绪症结。

  从原诗文本上看,把此诗落实为政治性的信谗远贤之忧,或者感情性的背信弃爱之忧,都比较勉强。特别是政治性的揣测,更为虚幻。关键在“予美”二字。“予美”为“我所爱慕的”这个意思。在《诗经》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丽、美好的意思。因为钟爱,觉得这个人很美。所以,“美”字应该是一种感情亲爱的意思。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予美”的对象,就不一定是已经与作者定情相恋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恋之人。从全诗结构上看,被爱之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谁暗中爱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于是,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恋的人要被人抢去了呀!那是不合适的,不协调的!只有自己与这个人才是完美的一对。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暗暗的爱,暗暗的担忧,暗暗的感叹,于是,便出现了这首暗中担忧的歌。

  从情绪上说,这首歌以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表达平常的爱慕之情。正因为作者爱之愈深,所以他也忧之愈切。至于有没有第三者来蒙骗所爱者的感情,这并无实指,或者干脆没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没有第三者,就公开了他的担忧,这正是爱得深也疑得广。这一微妙的爱情心理,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手法的歌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比喻人世间也不可能出现的情变。喜鹊搭巢在树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云英是低湿植物,长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铺路的是泥土、地砖,决不是瓦片;绶草生长在水边,山坡上是栽不活的。这些自然现象本是常识,可是作者偏偏违反常识地凑在一起:“防有鹊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鷊”,不可能的事物发生了。不过,自然规律不可违反,河堤上的喜鹊窝,山坡上的紫云英等等,都是不长久的。这里显示了比喻运用中的感情倾向性,意味着作者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谁侜予美?”实在谁也不能横刀夺爱,真正的爱情是坚贞不移的。这就是作者在担忧悬念中寄托的坚定信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3-275

fángyǒuquècháo

míng xiānqín 

fángyǒuquècháo qióngyǒuzhǐtiáo shuízhōuměi xīnyāndāodāo 
zhōngtángyǒu qióngyǒuzhǐ shuízhōuměi xīnyān 

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遥望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乐心儿¹比目²连枝³,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pāo)闪的人独自,遥燕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译文:成一对比目鱼,做一双连理枝,心里该多么的甜。像新婚夫妇那样恩爱缱绻,更是称心合愿。可画船毕竟驶开了,把我一人抛留在这边,我只能竭力远望,想望见那关西的旅店。黄河水滔滔不绝,流不尽我心中的思念;中条山高耸入云,隔不断相思绵绵。我常忆起夜深时分,万籁俱静,他来到我的跟前。见面时诉几句温柔的情话,离开时留一首诗篇。这一切永远牢记在我心里,直到死的一天。
注释:¹乐心儿:使人心情快乐。²比目:即鲽鱼,旧说此鱼必须两两相并才能游行。³连枝:异根而枝干通连的树。⁴肯意儿:合意。⁵燕尔:新婚夫妇相悦的样子。⁶关西:潼关以西。⁷中条山:山脉名,在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全长约三百公里。

  作者任职山东佥宪(司法长官)时,爱慕当地的一位名妓金莺儿,两人如胶似漆。后来改任陕西行台御史,不得已分别,就写了这支散曲寄赠给她,而内容则是代金莺儿立言。旧时妇女识字不多,由文人代为捉刀写情诗是常有的事。但本篇将金莺儿对自己的思念写得如此细腻,也可见两人相知非比一般。

  上支〔醉高歌〕起首两句写两心相悦的快乐,反衬出下文离别的痛苦。“比目连枝”是两人的盟誓,“新婚燕尔”是两人的憧憬,难怪当离别骤然来临,画船载着心上人前往遥远的任所时,女主人公不甘心相信“人独自”的现实,要遥望千里之外的“关西店儿”了。“人独自”与“比目连枝”、“新婚燕尔”成一对照,“抛闪”的痛苦滋味自不言而喻。而女主人公首先想到的是关心男方沿途的起居,这种感情只有在心心相印的恋人间才会产生。

  由“遥望”二字,引出了下支〔红绣鞋〕的“黄河水”、“中条山”,这正是“画船”一路经过的途程。对于女主人来说,水远山长却另有一番意味。“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天造地设的自然屏障,竟催生了天造地设的相思名句!前句是刻骨铭心永在的柔情,后句是海枯石烂不改的信念。

  唯因山水阻隔而思情不断,望不见情人的踪影,女主人公才会堕入了深沉的回忆,借助往事的追怀来排遣寂寞。也是在自己独个儿冷清的情形下,夜深人静,他悄悄来到了身边。“来时节三两句话”,是因为两情脉脉,用不着多余的语言。“去时节一篇诗”,是因为两心欢悦,止不住爱的喷涌。这两句回应起首的“比目连枝”、“新婚燕尔”,却因别离的既成事实,而显得既甜蜜,也苦涩。女主人公却发了狠,“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因为这是她唯一珍贵的慰藉了。这一步步细腻而缠绵的感情,当得上“柔肠百转”的评语;而全曲均以脱口而出的家常语言表出,便更觉情真意真,贴近生活,因而更能打动人心。

  乔吉有《水仙子·手帕呈贾伯坚(贾固,字伯坚)》:“对裁湘水縠波纹,援皱梨花雪片云,束纤腰舞得春风困。衬琼杯蒙玉笋,殢人娇笑韫脂唇。宫额润匀香汗,银筝闲拂暗尘,休染上啼痕。”可见贾固是位绮罗丛中的风流郎君。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金莺儿的倾心相爱,据《青楼集》记载,他正因作了这首《醉高歌过红绣鞋》而遭到弹劾丢了官。一个御史对青楼女子这般忠诚不贰,又写出如此纯情的曲子,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顺便一说,贯云石有《红绣鞋》曲:“返旧约十年心事,动新愁半夜相思。常记得小窗人静夜深时。正西风闲时水,秋兴浅不禁诗,凋零了红叶儿。”本篇中的《红绣鞋》,“心事”、“相思”、“时”、“诗”的用韵次序都与之相同,“常记得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更与贯作相似,当非偶然的巧合。作者风流情种,青楼常客,对情词小曲不会陌生,作此篇时忆及酸斋乐府,借作依傍,是并不奇怪的。又《梨园乐府》载无名氏《红绣鞋》一首:“长江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情思。想着你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词。记在你心窝儿里直至死。”全同本篇,最明显的差别不过是“黄河”改成了“长江”,“诗”改作了“词”。这显然是在民间流传中,好事者记录时的差错。由此也可见出本篇在社会上的广远影响。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悲风动中夜,边马¹(sī)且惊。
译文: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注释:¹边马:边地前线的战马。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壮士匣(xiá)中刀¹,犹作风雨鸣。
译文: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注释:¹匣中刀: 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飞将不见期¹,萧条阴北征。
译文:北上抗清的事业受阻,如同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不受重视,无法出征。
注释:¹期:期会,知遇,重视。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关河空杳(yǎo)(ǎi)¹,烟草转纵横。
译文:祖国大地笼罩在迷茫的云雾里,到处是寒烟衰草一片凄清。
注释:¹杳霭: 云气深远迷茫的样子。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译文:我披衣起来看这美好的夜色,银河西倾,天已将明。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国忧至今尚未解除消释,用什么来告慰我平生报国之心!
这首五言古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军进入湘中,王夫之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政权,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王夫之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王化澄党争误国,王化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机害他。王夫之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难,王夫之辗转逃回家乡。这首诗大约写于1648—1650年之间。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¹丹青²重省(xǐng)³,盈盈,一片伤凭画不成。
译文: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凭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注释:¹凭仗:倚仗;凭靠。²丹青:指亡妇的画像。³省识:记忆起、忆起。⁴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别语忒(tè)¹分明,午夜鹣(jiān)²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gēng)³,泣尽风檐夜雨铃。
译文: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¹忒:方言,太、特。²鹣鹣: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³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泪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思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第1128页

nánxiāng ·wèiwángzhào

lánxìng qīngdài 

lèiyànquèshēng zhǐxiàngcóngqiánhuǐqíng píngzhàngdānqīngchóngxǐngshí yíngyíng piànshāngxīnhuàchéng 
biéfēnmíng jiānjiānmèngzǎoxǐng qīngzǎoxǐngnóngmèng gēnggēng jìnfēngyánl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