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上黄云消,石头城下纷琼瑶。登陴四顾穷远瞩,长江万里飞银潮。
石头城上黄云消,石头城下纷琼瑶。登陴四顾穷远瞩,长江万里飞银潮。
鸦翻落木隐楼堞,虎踞寒山嗟六朝。袁生九京那可作,莫愁双桨谁招邀。
鸦翻落木隐楼堞,虎踞寒山嗟六朝。袁生九京那可作,莫愁双桨谁招邀。
古来重德不重险,方今一统归唐尧。丰年几见饱麰麦,太平有象歌渔樵。
古来重德不重险,方今一统归唐尧。丰年几见饱麰麦,太平有象歌渔樵。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¹
译文: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注释:¹“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钟山¹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chéng)长风²
译文: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注释:¹钟山:即紫金山。²“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译文: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空此瘗(yì)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¹
译文: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注释: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怀郁(yù)(sè)¹何由开,酒酣(hān)走上城南台²
译文: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注释:¹郁塞:忧郁窒塞。²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坐觉¹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译文: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注释:¹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¹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dù)
译文: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注释:¹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黄旗入洛¹竟何祥,铁锁横江²未为固。
译文: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注释:¹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²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前三国¹,后六朝²,草生宫阙(què)何萧萧³
译文: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注释:¹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²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³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英雄¹乘时务割据²,几度战血流寒潮。
译文: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注释:¹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²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生幸逢圣人¹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²
译文: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注释:¹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²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今四海永为家¹,不用长江限南北。
译文: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释:¹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dēngjīnlínghuātáiwàngjiāng

gāo míngdài 

jiāngláicóngwànshānzhōng shānshìjìnjiāngliúdōng 
zhōngshānlóng西shàng làngchéngchángfēng 
jiāngshānxiāngxióngxiāngràng xíngshèngzhēngkuātiānxiàzhuàng 
qínhuángkōnghuángjīn jiācōngcōngzhìjīnwàng 
huái怀yóukāi jiǔhānzǒushàngchéngnántái 
zuòjuécāngmángwàn yuǎnhuāngyānluòzhīzhōnglái 
shítóuchéngxiàtāoshēng qiānqúnshuígǎn 
huángluòjìngxiáng tiěsuǒhéngjiāngwèiwéi 
qiánsānguó hòuliùcháo cǎoshēnggōngquèxiāoxiāo 
yīngxióngchéngshí zhànxuèliúháncháo 
shēngxìngféngshèngrénnánguó huòluànchūpíngshìxiū 
cóngjīnhǎiyǒngwéijiā yòngchángjiāngxiànnánběi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羽檄(xí)¹如流星,虎符²合专城³
译文:插着羽毛的征兵文书疾如流星,朝廷调兵的虎符发到了州城。
注释:¹羽檄: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因用鸟羽插之,以示紧急,故称“羽檄”。²虎符:古代调兵之符信。多为虎形,一剖为二,一半留京师,一半给地方将帅,必须二者相合方能发兵。³专城:古代州牧、太守称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译文:紧急救边喧呼声震动四野,惊得夜鸟群起乱叫。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白日¹(yào)紫微²,三公³运权衡
译文:皇帝在宫中像白日一样高照天下,三公大臣运筹帷握,各司其职。
注释:¹白日:谓帝王。²紫微:星名,象征朝廷。³三公:唐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⁴权衡:权柄。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天地皆得一¹,澹(dàn)然四海清。
译文:天地皆循大道,自然运行,天下清平,四海安宁。
注释:¹“天地”句: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¹
译文:请问现在为什么这样紧急调兵?回答说是要在楚地征兵。
注释:¹楚征兵:泛言南方征集士卒。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渡泸及五月¹,将赴云南征。
译文:准备五月即渡泸水,将赴云南征讨南诏。
注释:¹“渡泸”句:古以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泸,泸水,即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译文:所征的士卒懦怯而不能战斗,再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长号¹别严亲,日月惨光晶²
译文:征夫们哭着与家人告别悲啼之声使日月为之惨淡无光。
注释:¹长号:放声大哭。严亲:古称父为“严父”,这里指父母双亲。²惨光晶:形容日月惨淡,失去了光辉。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¹
译文:泪尽而泣之以血,被征发的士卒与亲人都哭得肠断心裂,声音嘶哑。
注释:¹两无声:指征夫及其亲人皆泣不成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jīng)¹
译文:他们与南诏作战简直是像驱困兽以偿猛虎,送穷之鱼去喂长鲸。
注释:¹“困兽”二句:喻南诏军似猛虎、奔鲸,而唐军似困兽与穷鱼。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译文:有去无回,无人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如何舞干¹(qī),一使有苗平!
译文:多么希望大唐能像舜一样修德以召远人,手舞干戚,跳一个象征性的舞蹈,便能使有苗臣服。
注释:¹干:盾牌。戚,大斧。

  此诗的开篇四句,便直接了当地表现战事,渲染了全国各地被紧张、恐慌的气氛所笼罩着,人们都在惊惧不安。“羽檄”,指上插羽毛的征调军队的文书,表示紧急;“虎符”,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凭据,以铜刻作虎形,劈为两半,调兵时需二者验合。说“羽檄”像夜空里的流星一样快速地飞来,可见急上加急;说“虎符”在各州各郡一个个地合着。更见征调之多、频繁不已,边疆告急,形势紧张的情况则不言而喻了。继之“喧呼”一句,紧承前两句诗意,写出催迫应边之状。是谁在“喧呼”呢?诗中并没交代,但不难体会,这里既有传檄人的呼声,也有调兵长官的命令、嘈嘈嚷嚷,一片慌乱,以至连林中的鸟雀在深夜中为之惊动都鸣叫不已,则人之被惊扰不宁可以想见了。这几句诗,尽管没有描写刀光剑影相互拼杀的战斗场面,没有具体叙述官吏随便抓兵拉夫的情景,但却把紧张慌乱形势下,人们的惊恐之状和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盘托出,起势有力,文辞奇挺,扣人心弦。

  接着,犹如影、视镜头转换一般,“白日”以下四句诗,又展示了一幅升平安宁的画图。“白日”象征皇帝,“紫救”比喻朝廷;“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为朝臣中官位最高的,故合称“三公”。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按道理说应该把天下治理得清明太平,借用老子的话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即天下统一、四方安定。这里在颂扬以往承平的景象之中,暗暗谴责了当权者,通过前后鲜明的对照,对于征南诏的发动者策划者给予了讽刺,诗人和广大人民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其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借问此为何?答言楚征兵”。这两句是对以上诗意的具体说明,意思是:国家原来很安定。现在为什么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呢?这完全是因为南侵而大肆征兵造成的。古时以“楚”泛指南方,“楚征兵”,即征讨南方的军队。这里运用问答的形式,不仅在句式上显得灵活变化,而且在前后意思的构架上也起到了勾联纽结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渡泸及五月”,这个“泸”指金沙江,古时称“泸水”,相传江边多瘴气,以三、四月间最为厉害,五月以后稍好些,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将赴云南征”,这不仅是诗人的叙述,也表达了士兵的心情,他们听说要渡过泸水,去遥远的云南打仗,心头紧缩,都感到有去无回,很少有生还的希望。写到这里,诗人对统治者这样的穷兵黩武,而不顾惜人民的生命,感到异常愤概,充满不平之气,于是议论道:“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被抓来的百姓,没有经过阵势,是难以上战场的,更何况去边陲之地的云南呢?把李唐王朝驱民于死地的罪恶深刻地揭露出来了。

  从“长号”到“心摧”四句,具体地描写了出征战士被迫离家时的悲惨情景。被抓去充军的人们,临行前和他们的父母、亲人告别,这是生的分离,也是死的作别,彼此号大哭,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直到哭尽了泪水,流出了血水,心肝摧断,两无声息。诗中连用“长号”、“惨”、“泣尽”、“心摧”,充满感情色彩,从听觉视觉上造成强烈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这种生离死别惨绝人寰的悲剧。

  “困兽”四句,又是议论,以“困兽”、“穷鱼”喻没有战斗力的“怯卒”、以“猛虎”、“奔鲸”喻凶悍强大的敌人。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进行着扩边的战争,其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众多的应征士卒,也只能白白地送死,“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葬身于沙场之上,成为统治者进行不义之战的牺牲品。这几句通过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饰,对当权者的罪行给予了批判和控诉,也体现出诗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

  诗的结末两句,内容上又发展到一个深的层次,进一步地揭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个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干”是盾牌,“戚”是大斧,以这两种兵器用在误乐上,表示行德政而不用征伐。“有苗”,古代部族名,传说舜时有苗叛乱,大禹建议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舜不同意,于是修明德政,三年以后,他举行了一次操舞盾牌、大斧的演习,有苗氏便归服了。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正是暗讥“当国之臣不能敷文德以来远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动辄诉诸于武力,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偃武修文、实现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望。显然这里的意思与“白日”以下四句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相互呼应的。在结构上如此巧妙的安排,前后勾联、浑然一体,亦可见诗人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李白诗歌向以浪漫主义著称于世,这首诗在运用传说、夸张及想象方面,虽也体现出来了这些特点,但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叙的是实事,写的是实景,抒的是实情,并运用对比、问答手法,将描写、议论、抒情等巧妙地融合起来,达到了精湛的程度,这一点可以说是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26-29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09-211

fēng ·sānsānshí

bái tángdài 

liúxīng zhuānchéng 
xuānjiùbiān qúnniǎojiēmíng 
báiyàowēi sāngōngyùnquánhéng 
tiānjiē dànránhǎiqīng 
jièwènwéi yánchǔzhēngbīng 
yuè jiāngyúnnánzhēng 
qièfēizhànshì yánfāngnányuǎnxíng 
chángháobiéyánqīn yuècǎnguāngjīng 
jìnxuè xīncuīliǎngshēng 
kùnshòudāngměng qióngěrbēnjīng 
qiānhuán tóuquánshēn 
gān shǐ使yǒumiáopíng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汝不闻秦筝¹声最苦,五色²缠弦³十三柱
译文: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
注释:¹秦筝:古秦地(今陕西弦带)产的弦种弦乐器。筝,弦种弦乐器。²五色:涂成五色。³缠弦:将弦缠在筝上。⁴十三柱:十三根缠弦的支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yuàn)调慢声如欲语¹,弦曲未终日移午。
译文: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
注释:¹如欲语:好似向人倾诉。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红亭水木不知暑(shǔ)¹,忽弹黄钟和白纻。
译文: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
注释:¹不知暑:不觉有暑天的炎气。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清风飒(sà)来云不去¹,闻之酒醒泪如雨。
译文: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
注释:¹云不去: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汝归秦兮弹秦¹声,秦声悲兮聊²送汝³
译文: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注释:¹秦:指地处秦地的长安。²聊:聊以,姑且。³汝:你。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全诗可分为三层。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以“汝不闻”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并且强调秦筝,引起全诗,“苦”,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三、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是送别的环境,也是弹筝的环境。次点出所弹曲调为《黄钟乐》和《白芝曲》。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清风飒飒而来,浮云停滞不动。“飒”,透露出凄怨,“云不去”反映出缠绵难舍。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遂有“闻之酒醒泪如雨”一句,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字。归秦地而作秦声,歌题是恰切的。结尾“汝”字与开头“汝7字相呼应,强调“送汝”,而一个“悲”字呼应开头的“苦”字,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催人泪下,韵脚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6-318

qínzhēngsòngwàishēngxiāozhèngguījīng--céncān

wénqínzhēngshēngzuìchánxiánshísānzhù

yuàndiàomànshēngwèizhōng

hóngtíngshuǐzhīshǔdànhuángzhōngbáizhù

qīngfēngláiyúnwénzhījiǔxǐnglèi

guīqíndànqínshēngqínshēngbēiliáosòng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娇鬟(huán)¹堆枕钗(chāi)横凤²,溶溶春水杨花梦³。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译文:美丽的环状发髻慵懒地披散在枕头上,凤钗斜斜地别在发髻上。沉沉地坠入春水荡漾,杨花飞舞的迷幻梦境中。红烛流着血色的红泪,翠屏上的画烟波浩渺泛着丝丝寒意。
注释:¹娇鬟:柔美的发髻,这里指头发。²钗横凤:即凤钗横。³杨花梦:春梦、美梦。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锦壶催画箭¹,玉佩天涯远²。和泪试严妆³,落梅飞晓霜。
译文:时光渐渐流逝,心上人远在天涯。清晨,我独自噙着泪水梳洗着新式妆容,只见窗外梅花一片片飘落在染满寒霜的大地上。
注释:¹锦壶催画箭:喻指时光流逝。²玉佩天涯远:意思是佩玉之人(即思念之人、心上人)远在天涯。³严妆:浓丽整齐的装束。

  这是一首写怨妇思远之作的闺怨词。

  女主人公因相思坠入了恍惚迷离的梦境,在最后,她仍然“和泪试严妆”,噙着泪水梳洗着新式妆容,只因为心中还有一份念想:她希望她的心上人能早日归来,让他看见她美丽的模样。只可惜她等来的却是音信杳无的绝望。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两句是写女主人公酣睡情态及甜蜜梦境——春水溶溶,魂梦悠扬。“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两句则是写午夜梦回所见的实景,与前句虚实映射、悲欢相衬。

  过片点明缘由,之所以梦醒再难入眠,苦捱更漏,原是分离已久,人在天涯啊;最后两句则是写天亮时情景,人在极度孤寂中和着泪水梳妆打扮,只有霜雾里飞落的片片梅花知我悲苦。该词用语洗炼,意蕴绵长,很能代表冯延巳词的特点。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xuán)(shū)¹无停运,四序²相错行³
译文:天上的星辰无休无止的转动,地面上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运行。
注释: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阴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¹璿枢:璿,北斗第二星;枢,即天枢,北斗第一星,璿枢,此处应指北斗,代指星辰。古人认为北斗的逗柄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转动。²四序:春夏秋冬四季。³相错行:更迭(dié)运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寄言赫曦(xī)¹,今日一阴生²
译文:传话给炎热的夏天,从今日起昼短夜长,阴气开始萌动, 秋冬慢慢会来人间了。
注释:¹赫曦景:光明炎热的展观,即炎夏。²一阴生:夏至后, 夜晚渐长,古人认为是阴气萌动,逐渐进人秋冬。

xiàzhìzuò

quán tángdài 

xuánshūtíngyùn xiāngcuòxíng 
yánjǐng jīnyī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