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槐记得绿阴垂,见公承诏趋丹墀。今兹疏梅弄香粉,公坐鲠切还栖迟。
高槐记得绿阴垂,见公承诏趋丹墀。今兹疏梅弄香粉,公坐鲠切还栖迟。
甘辞软暖定速售,此独难使壮者为。苦言瞑眩上所急,出林之木风摧之。
甘辞软暖定速售,此独难使壮者为。苦言瞑眩上所急,出林之木风摧之。
嗟吁世路每如此,我常感激横涕洟。贾生妙论逮伊管,绛灌之属犹可移。
嗟吁世路每如此,我常感激横涕洟。贾生妙论逮伊管,绛灌之属犹可移。
长孺忠言岂真戆,其如御史能饰非。到头至始天所惜,未肯容易登皋夔。
长孺忠言岂真戆,其如御史能饰非。到头至始天所惜,未肯容易登皋夔。
且今投置在闲散,药伤补败终见思。公还故乡扫一室,古书名画四壁围。
且今投置在闲散,药伤补败终见思。公还故乡扫一室,古书名画四壁围。
宾客相过具杯酒,一笑万事荣辱齐。虽然公岂忘世者,终念后稷由己饥。
宾客相过具杯酒,一笑万事荣辱齐。虽然公岂忘世者,终念后稷由己饥。
吾皇尝胆愈思治,宣室赐对行可期。当有今时张万福,欢呼再拜迎公归。
吾皇尝胆愈思治,宣室赐对行可期。当有今时张万福,欢呼再拜迎公归。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秦川¹朝望迥²,日出正东峰。
译文: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
注释:¹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²迥:遥远。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远近山河净¹,逶(wēi)(yí)城阙(què)²
译文: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
注释:¹净:明洁。²重:重叠。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秋声近户竹,寒色五陵¹松。
译文: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松柏,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注释:¹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客有归欤(yú)¹叹,凄其²霜露浓。
译文:我因为要归隐,不由得产生叹息,凄凉,艰难的条件让我感到更加困苦重重。
注释:¹归欤:归去。²凄其:寒冷的样子。

  此诗是诗人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体现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和凄凉之情。全诗写景细致,笔墨简淡,线条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 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现在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客”是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辞官回乡叫“归”。“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是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wàngqínchuān

 tángdài 

qínchuānzhāowàngjiǒng chūzhèngdōngfēng 
yuǎnjìnshānjìng wēichéngquèchóng 
qiūshēngwànzhú hánlíngsōng 
yǒuguītàn shuāngnóng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牡丹花谢¹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²,背窗³灯半明。
译文:牡丹花谢,夜莺也停止了歌声,月光在满种满绿杨的庭院。我思念着你难以入梦,背窗陪伴着长夜孤灯,看着它昏昏欲。
注释:¹牡丹花谢:形容春天已过。²梦难成:指难以入眠。³背窗:谓人面背窗。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翠钿(diàn)¹金压脸²,寂寞香闺³掩。人远泪阑(lán),燕飞春又残。
译文:玉翠金钿低垂在我的脸上,在紧闭着门窗的闺阁里,我只觉心中满是孤寂。想到远在边关的亲人,想一想燕子衔走的春光,伤心的泪,不停地淌!
注释:¹翠钿:绿色的花钿,用翡翠(青绿色)珠玉制成的首饰。花钿,又名花子、媚子、施眉心,古代妇女面额上的一种妆饰。唐代妇女多用金箔、彩纸等剪成花样贴在额上以为妆饰。²金压脸:指以黄粉敷面。³香闺:女子居室。⁴阑干:纵横。

  这是一首闺怨词,主要描写闺中思妇忆念远人的悠悠情思。上片先写外界环境,再转入室内写人,点明主人公伤情怀远的具体情状;下片抒写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充满相忆之苦与人生感慨。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

  上片首二句写外界环境。“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可见时当春暮,“中庭月”则点明“夜”。这两句,除表现时间外,又兼有布置环境的作用,杨树满院,浓绿暗淡,月到中庭,洒下清冷的光辉,同时点出了女主人公情绪的外感因素。

  “相忆”两句,转入室内写人,直接点明在这暮春良宵之时,主人公伤情怀远的具体情状:因离别而相忆,继而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灯,想要做个远梦,与远人相偎相倚,可梦也难成。

  下片深入一层,写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先刻画女子的情态:“翠钿金压脸”,以首饰之缤纷富丽反面衬托美人之孤寂;再写香闺的孤独:“寂寞香闺掩”,以香闺之掩闭正面状美人内心之凄苦,深动人心。末二句既叹春去匆匆,也叹年华易逝,一笔兼写两意,相忆之苦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

  “人远泪阑干”,正面揭示出孤独与寂寞都是因为“人远”所致;而“燕飞春又残”,再从侧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闺空掩,盛装之下,却难掩寂寞;无语泪流,春已暮,人未还,真不知这种等待还要持续多久。以景结情,感情的表露凄恻感人,更加渲染出无限感伤的意绪。

  这首词时而正面描写,时而侧面描写,回环往复,层层深入。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4-15
2、 王克俭.温庭筠晏殊诗词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7:70

mán··dānhuāxièyīngshēngxiē--wēntíngyún

dānhuāxièyīngshēngxiē绿yángmǎnyuànzhōngtíngyuèxiāngmèngnánchéngbèichuāngdēngbànmíng

cuìdiànjīnliǎnxiāngguīyǎnrényuǎnlèilángànyànfēichūnyòucán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译文:春风吹动了金谷园里的几棵杨柳树,柳条就像少女那样在摆动着细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那堪¹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译文:可惜美好的风景里缺失了繁华之气,我心里十分失落独自登上洛阳桥。
注释:¹那堪:怎堪;怎能禁受。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

  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shàngluòqiáo

 tángdài 

jīnyuánzhōngliǔ chūnláiyāo 
kānhǎofēngjǐng shàngluòyángqiáo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jī)¹²秋晨,晨积展³游眺(tiào)
译文: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
注释:¹羁心:羁旅之心,离乡人的愁思。²积:聚集。³展:申展,这里是尽情的意思。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孤客伤逝湍(tuān)¹,徒旅²苦奔峭(qiào)³
译文:看到急流的江客和崩落的江岸更感伤自己的长期在外飘荡。
注释:¹逝湍:急流不停的江水。湍,急流。²徒旅:游客。孤客、徒旅皆诗人自指。³奔峭:崩落断裂的陡峭江岸。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石浅水潺(chán)(yuán)¹,日落²山照曜(yào)³
译文:只见急流飞逝,日落西山,余辉照耀。
注释:¹潺湲:水流的样子。²日落:日光下射。³照曜:阳光闪耀的样子。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荒林¹纷沃若²,哀禽相叫啸。
译文:荒林落叶纷纷,哀禽凄凄哀号。
注释:¹荒林:无人料理和游赏的野林。²纷沃若:枝叶繁茂众多的样子。纷,纷纷,众多。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样子。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遭物¹²迁斥³,存期得要妙。
译文:贬谪的游子,怎能不睹物伤悼,幸运的是,我已悟出了椹然长存的微妙要道。
注释:¹遭物:看到客观景物,即面对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²悼:感伤。³迁斥:被贬滴、斥逐。⁴存期:期望,想要。存,想。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理。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既秉¹上皇心²,岂屑³末代(qiào)
译文: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听任自然,无为治郡,怎会顾忌末代群小的讥诮。
注释:¹秉:掌握,把持。²上皇心:上古时代人们淳朴的思想感情。上皇,即羲皇,伏羲氏,历史传说中的上古时帝王。³岂屑:哪顾,不管。⁴末代:衰乱之世,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社会。⁵诮:责备,讥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目睹严子濑(lài)¹,想属(zhǔ)²任公³钓。
译文:目睹严子濑的淙淙急流,联想任国公子的东海垂钓。
注释:¹严子濑:即严陵濑,在七里濑东。“严子”即严光,字子陵,本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但他坚决不肯出仕,隐居富春江上,后人名其垂钓处为严陵濑,即此诗所谓的“严子濑”。其地在七里濑下游数里,故诗人举目可见。²想属:联想。³任公:任国公子。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¹
译文:谁说古今不同,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即使时代辽远,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¹同调:情调相同,志同道合。

  开头四句语言颇艰涩费解。第一句,“羁心”指一个被迫远游为宦的人满肚皮不情愿的心情。这句意思说在秋天的早晨自己郁积着一种不愉快的羁旅者的心情。接下来第二句说,既然一清早心情就不愉快,那么爽性尽情地眺览沿途的景物吧。第三、四两句似互文见义,实略有差别。“逝湍”指湍急而流逝的江水,则“孤客”当为舟行之客;而“徒旅”虽与“孤客”为对文,乃指徒步行走的人,则当为陆行之客,故下接“苦奔峭”三字。夫舟行于逝湍之中,自然提心吊胆;但其中也暗用“逝川”的典故。《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因知此句的“伤”字义含双关,既伤江上行舟之艰险,又伤岁月流逝之匆遽,与下文“遭物悼迁斥”句正相呼应。第四句,江岸为水势冲激,时有崩颓之处,徒步旅行的人走在这样的路上自然感到很苦。不过从上下文观之,这句毕竟是陪衬,重点还在“伤逝湍”的“孤客”,也就是作者本人。所以“孤客”、“徒旅”是以个别与一般相对举,似泛指而并非全是泛指。

  第二节的四句全是景语。这中间也有跳跃。开头明写秋晨,下文却来写“秋晚”,而用“日落山照曜”一句来代表。这种浓缩的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而谢灵运的诗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但是缓是急,仍须研究。汉武帝《瓠子歌》(见《史记·河渠书》引):“河汤汤兮激潺谖。”可见当训水流急貌。何况“石浅”则水势自急,必非缓流可知。此四句“石浅”句写水,写动态,“日落”句写山,写静态;水为近景,色泽清而浅;山为远景,色泽明而丽。“荒林”句写目之所见,“哀禽”句写耳之所闻。全诗景语,仅此四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照理讲它们并非主要内容。只是若把这四句删掉,此诗即无诗味可言。可见情由景生,原是写诗要诀。

  第三节从写景转入抒情,却兼有议论。“迁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观上指自己被出为郡守,无异于受迁谪和贬斥,二是客观上感到节序迁改推移,时不待人。这二者都是值得伤悼的。但只要存有希望,就可以领悟精微玄妙的道理,不致因外来的干扰影响自己的情绪了。然而这种悟道的境界,只有太古时代的圣君贤哲才能心领神会,处于衰乱末代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作者说,“我既已持有上古时代的圣贤的一颗心,哪里还在乎当今世人的讥诮呢!”从这里,看得出作者同刘宋王朝的统治阶级是互相对立的,这是豪门世族与军阀新贵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最后矛盾激化,谢灵运终于以谋反罪被杀害。从历史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是丝毫不足为怪的。

  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严子”和“任公”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人。严光是避世的隐者,而任公则象征着具有经世大才的非凡之辈。作者意思说自己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由于不合时宜,宁可做个隐士。结尾两句,作者明确表示:即使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步调一致。言外隐指:本人知音寥落,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从而可以推断,上文作者所伤悼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了。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34-635页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垂杨袅(niǎo)袅蘸(zhàn)¹清漪(yī)²。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gū)³,无限相思。
译文:垂杨枝条随风轻轻拂动水面荡起点点涟漪,春天把它根根染得鲜绿。街市的桥旁拴好我的马匹,在酒楼中买酒寻找我的情趣。楼外杨柳相觑,似有相思寄语。
注释:眼儿媚:这是一首咏柳词。此词在《阳春白雪》中有题作“柳”。全词以咏柳为主题,由柳及人暗写离别相思之事。¹蘸:湿水,浸水。²清漪:水清澈而有波纹。³沽酒:买酒。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pín )¹
译文:看这杨柳正值春风得意,白云为她梳理,春雨为她洗涤,风儿助她舞弄,让她更添俏丽。无论春风或春雨,可能爱她貌美,事事让她顺意。不知为何,柳叶片片弯曲,是因落花时节春将去?她总将眉头皱起。
注释:¹颦眉:皱眉。

yǎnérmèiliǔ--yǐnhuàn

chuíyángniǎoniǎozhànqīngmíng绿rǎnchūnshìqiáojǐntíngjiǔxiànxiāngyúnshūfēngqiánhǎobǎibānzhīwèishénluòhuāshíjiédōushìpínm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