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韩文酒一杯,居然独酌兴悠哉。夜寒径醉即就枕,卧待新阳明日来。
一册韩文酒一杯,居然独酌兴悠哉。夜寒径醉即就枕,卧待新阳明日来。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
虽与人境¹接,闭门成隐居。
译文:居住在尘世,但是把门关上就成为了隐者。
注释:济州:《旧唐书·地理志》:“卢县,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十三载废济州。”按:故州治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已被黄河湮没。赵叟:其人生平未详。叟,是对老人的敬称。¹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
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道言¹庄叟(sǒu)²事,儒行³鲁人馀
译文:过的是庄子一样安贫乐道的生活,说话行事都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
注释:¹道言:道教的学说、经典。²庄叟:庄子。³儒行:指合乎儒教的言行。⁴鲁人馀:鲁国人的余风,即孔子遗风。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深巷言晖¹静,闲门²高柳疏。
译文: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
注释:¹言晖:亦作“言辉”。指傍晚西言的阳光。²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门庭清闲。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荷锄修药圃,散帙(zhì)¹(pù)²农书³
译文:每天侍弄侍弄田地,整理整理书籍。
注释:¹散帙:打开书帙。帙,《说文》:“帙,书衣也。”段玉裁注:“谓用裹书者,今人曰函。”²曝:晒。³农书:关于农业的书籍。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上客¹摇芳翰(hàn)²,中厨³野蔬
译文:客人在欣赏主人的书法作品,指指点点,主人则在厨房里准备新鲜的菜蔬。
注释:¹上客:上宾,尊贵的客人。²芳翰:对他人翰墨的敬称。³中厨:内厨房。⁴馈:进献,进食于人。⁵野蔬:野菜,指自种的各种菜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夫君¹²高饮³,景林闾(lǘ)
译文:朋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
注释:¹夫君:友人,此处指主人赵翁。²第:只管。³高饮:痛饮,一直喝酒。⁴景:指日光,《说文》:“景,日光也”。⁵晏:《小尔雅·广言》:“晏,晚也”。⁶出:离去。⁷林闾:乡野里门。林,野外谓之林。

  这首诗描写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位久居城里的官员,得空到乡间去放风游览,吃的是农家菜,住的是农家院,于是由衷地羡慕起田园生活来。

  前四句写“赵叟”的生活环境,以及其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中间四名描写赵叟日常生活,极富田园情趣;最后写此次宴饮的场面,呈现出一幅和谐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画面。全诗写得自然流畅,诗人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都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生活情趣的赞美。

  首句“虽与人境接”,说明这位赵姓老人的家离城市并不远,可能就在郊区。虽然住的地方不是很偏远,但是“闭门成隐居”,过的就是闲静的田园生活。这两句诗颇有点“心远地自偏”的味道。接下来的二句,诗人对赵叟进行了赞美,谓赵叟能谈玄,有儒行。诗人先把主人比成庄子,又拿孔子来比喻,皆是称赞主人既有高洁的品行,又有美好的生活情趣。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写的是赵叟日常所为,侍弄田地,整理书籍,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最后四句回到宴饮来,写此次宴饮的场面。“上客摇芳翰”,写“上客”的活动,体现了钦佩之情;“中厨馈野蔬”写主人的在准备饮食。最后两句则是一个长镜头,先是主人与朋友们在客厅里痛饮,然后镜头拉远,柴门出现了,柴门外的景色出现了,人物活动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呈现出一幅和谐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画面。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王维,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61页
2、 马玮主编,王维诗歌赏析,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43页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魏武¹将见匈奴使²,自以³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¹⁰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¹¹,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见面完毕以后,(曹操)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这个使节。
注释:¹魏武:三国时期的魏武帝,即曹操。²匈奴使: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使,使节。³以:认为。⁴形陋:相貌丑陋、不好看。⁵雄远国:在外国使者面前显示威武。⁶使:指派。⁷崔季珪:曾在曹操手下做过官。⁸捉刀:拿着刀。⁹床:古代的一种坐具。¹⁰魏王:指曹操。¹¹雅望非常:仪态高雅不同寻常。
数株当户绿交加,徙倚前荣见早霞。
数株当户绿交加,徙倚¹前荣见早霞。
译文:绿叶繁荣,争相遮掩窗户,托腮面对眼前景色,直见清晨的霞光。
注释:¹徙倚:徘徊;逡巡。
忽有宿禽惊起语,露梢飞落石榴花。
忽有宿禽惊起语,露梢飞落石榴花。
译文:忽然间传来飞鸟受惊的鸣叫声,水露顺着叶梢滴落在石榴花上。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月陂(bēi)¹堤上四徘徊²,北有中天³百尺台。
译文:在月陂岸堤上东西南北来回行走,北面拥有高耸入云的百尺高台。
注释:¹月陂: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²四徘徊:谓东西南北来回行走。³中天:天中,空中。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万物¹已随秋气²改,一樽(zūn)³聊为晚凉开。
译文:一切事物已随秋天节气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几杯。
注释:¹万物:统指字宙问的一切事物。²秋气:秋日萧条、肃杀之气。³樽:酒杯。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水心¹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译文:水中云影悠闲自相映照,林下泉水声从寂静中传来。
注释:¹水心:水中。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世事无端¹何足计²,但逢佳节约³重陪
译文:世事繁杂何必计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时节,便和朋友相约,再来游玩一番。
注释:¹无端:谓人世间的事很繁杂,没有头绪。²何足计:哪里值得计较。³约:邀请。⁴重陪:再次伴随。

  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首联写游月陂堤,中间二联从秋色和秋声方面表现主观上的闲静与自然界的幽静合二而一,尾联写诗人的感触。这首诗写写“静观自得”,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声韵和谐,对仗工整。

  从首联可以看出,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此时登上月阪堤,也是心与物会,景与情融,自然涌出颔联两句“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秋气萧瑟,“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万物自然改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程颢对秋气,似乎并不如欧阳修那样“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闲来无事不从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为晚凉开”,斟上一杯美酒,冲冲凉意,乐在其中。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而简练,“改”“开”二字有声有色。

  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即中的“闲”、“静”二字进一步写自己心境的从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境 “静”、“闲”,仿佛大自然界的万物也是“闲”、“静”的。蓝天白云倒映于绿水碧波之中,是因为“闲”,淙淙的泉流之响,是因为树木的幽静。“泉声静自来”可直译为“泉声自静来”,是“鸟鸣山更幽”的逆向思维。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流泉之声,这对程颢来讲当然是惬意的,不同于俗人为名利奔走,因事务而缠身。

  末联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他认为人世间有些事,说不上有什么来由。繁杂而无头绪,不值得去认真计较。人生待开怀时且开怀,只要逢上佳节,约上几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举杯痛饮,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此诗声韵和谐,对仗工整。在程颢的笔下,月陂堤内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声,物体志。显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圣、清静自如的理想境界。

参考资料:
1、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22-123
2、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6-197

yóuyuèbēi

chénghào sòngdài 

yuèbēishàngpáihuái běiyǒuzhōngtiānbǎichǐtái 
wànsuíqiūgǎi zūnliáowèiwǎnliángkāi 
shuǐxīnyúnyǐngxiánxiāngzhào línxiàquánshēngjìnglái 
shìshìduān dànféngjiājiéyuēchóngpéi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春色触发人们的怀远之情,这在闺情诗中有无数的表现,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其情绪的发动与此相似,虽然后两句出以怨责口吻,实在还是表示她的春心是由春风撩拨的。所以把女子的怀人之情称为“春思”、“春心”,真是合适不过了。这首古诗一开始就写出了人们的共感,叫人觉着清新可喜。如果将它放在闺情诗的序列里,它又是较早这样表现的,读者读着李白等人的作品,自然就想起了它。这里写这个女子的联想又是十分具体、细腻。春风吹动了她的罗衣裾,使她想起了对方的青袍,这是由此及彼的联想;青袍的颜色是青的,眼前的春草也是青的,眼前的春草在春风中舒展着,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这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联想。通过这些联想,对方的形貌就宛然在目,她得到了一种幻想的满足了。当然,这些联想的逻辑顺序在诗句间并未清楚展示,由“罗衣裾”到“青袍”、由“长条”再到“青袍”,其间的联结,是由读者补缀起来的。这就是诗的可味之处。这里以“春草”象喻“青袍”,也是很新鲜的,五代牛希济有一首小词《生查子》,其结尾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大概是由此脱化而来的。

  上面四句都是写这个女子的感情活动,可以叫“想”,下面四句写她的行动,也就是“望”。“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津梁,就是桥梁,也许当初她所怀念的人就是由此出发的。这两句说:今日一早她就登上此地,提起衣裳久久瞩望,对远人她是多么思念啊,其心情又是多么焦灼啊。自然,她是望不到“所思”的。《诗经·卫风·氓》写女主人公望“所思”方位:“乘彼诡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这里没有写她的“泣涕涟涟”,而是写她的继续期待和追求,显得含蓄而温厚。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古代有一个男子叫尾生,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到时女子未来,河水暴涨,尾生不肯离开,抱着桥柱淹死了。这是宁死不负信约的典型。“皎日以为期”是句成语,古人往往指日为誓,以示信守。这两句是说:“怎能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如期而归呢!”这两句有的解释为:“这是深怨‘所思’不可靠的意思。”恐怕未必。与其说是怨,不如说是热烈的期待,她是以尾生这样的钟情来期待她的爱人的。另外,“抱柱信”故事的引入也很自然,此地即为津梁,与故事的情境是一致的。

  此诗可能为文人加工的民间作品。它即景起兴,即事发想,自然浅切,情态宛然,大概原本是“男女相从而歌”那种环境中的产物。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80-181页

qīngfēngzhì

míng liǎnghàn 

qīngfēngzhì chuìluó 
qīngpáochūncǎo cǎozhǎngtiáofēngshū 
zhāodēngjīnliángshān qiānchángwàngsuǒ 
ānbàozhùxìn jiǎow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