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渌沙明不见泥,寒烟漠漠树垂垂。
渔人不识闲中趣,辍网咨嗟望使旗。
水渌沙明不见泥,寒烟漠漠树垂垂。
渔人不识闲中趣,辍网咨嗟望使旗。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引道烦双鹤,携囊(náng)¹一童。
译文: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
注释:¹倩:央求、请人做某事。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译文:杯中茶映着竹叶的光影,只听着隐约的人声隔水传来。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译文:即便没有雨,云也是湿漉漉地,不用下霜,树叶已经红了。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我来何所事¹,端为听松风。
译文:我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只为了听那掠过松树枝叶间的风。
注释:¹何所事:为了什么事。

qiūyóulóngjǐng--shàowēng

yǐndàofánshuāngxiénángqiàntóng

zhúguāngbēiyǐngrénshuǐshēngzhōng

yúncháng湿shīshuānghóng

láisuǒshìduānwèitīngsōngfēng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而今才道¹当时错,心绪(xù)凄迷²。红泪³偷垂(chuí),满眼春风百事非。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注释:¹才道:才知道。²凄迷:凄凉迷乱。³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情知此后来无计¹,强说欢期²。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注释:¹无计:无法。²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设想那个女子正在偷偷垂泪,这里似乎是一个错位的修辞,要说“百事非”,应该搭配“满眼秋风”才是,但春风满眼,春愁宛转,由生之美丽而感受死之凄凉,在繁花似锦的喜景里独会百事皆非的悲怀,尤为痛楚。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并没什么两样,而此刻的心情却早已步入秋天。

  下片开始写无可奈何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欢期”是相见、欢聚的意思,而“强说”一词让这份期待中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约定将来的会面。那一别真成永诀,此时此刻,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香,化作梨花落入手心。情语写到尽处,以景语来作结:以景语的“客观风月”来昭示情语的“主观风月”,这既是词人的修辞,也是情人的无奈。正是那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以懊恼之意写分离之苦,语少而意足,辞新而情悲,有跌宕摇曳之姿。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聂小晴 .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019-020
2、 赵明华.纳兰词典评.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13-014
3、 纳兰性德,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00

cǎisāng ·érjīncáidàodāngshícuò

lánxìng qīngdài 

érjīncáidàodāngshícuò xīn hónglèitōuchuí mǎnyǎnchūnfēngbǎishìfēi 
qíngzhīhòulái qiángshuōhuān bié luòjìnhuāyuèyòu西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诸葛亮字孔明,琅(láng)(yá)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¹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dǔ)²,召亮于成都,属(zhǔ)³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sì)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jié)股肱(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chì)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
注释:¹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²笃: 重。³属  : 通“嘱嘱托。⁴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⁵股肱: 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⁶效: 奉献。⁷敕 : 君主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⁸后主: 刘备的儿子刘禅。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¹道取郿(méi)²。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hé)战于街亭。谡(sù)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lù)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máo)(yuè)³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àn),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jué)咎。”
译文: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扬言要从针谷道攻取眉州,并派遣赵云、邓芝率军为疑兵,占据其谷虚张声势,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前来抗击。诸葛亮亲自统率各军前攻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魏明帝御驾西进坐镇长安,命令张邻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设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邻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设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郁打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逃军汉中,处死马设,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钱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其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¹粮不继²,使己志不申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译文: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注释:¹³患:忧虑。²不继:中断、不持续、不连接的意思。³申:伸展,施展。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译文:六月的大雨刚洗礼过的山村,一阵凉意。田地里的流水里都带着水稻的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松边一石平如榻¹,坐听风蝉送夕阳。
译文:松树边一方平石,犹如床榻一般,我坐在上面听着风声和蝉声的鸣叫,目送着夕阳落山。
注释:¹榻:指床。

shāncūn

dài sòngdài 

guòshāncūnliùyuèliáng tiántiánliúshuǐdàohuāxiāng 
sōngbiānshípíng zuòtīngfēngchánsòngyáng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横眉¹岂夺蛾眉²(yě)³,不料仍违众女心。
译文:惯于横眉冷对世事的我,以怒目对人,本没有与“蛾眉”的众女们争宠之意,没想到仍是违逆了众女的心意。
注释:¹横眉:指怒目而视。²蛾眉:古时以眉弯似蚕蛾为美。谗媚强笑时其眉也弯曲如蚕。此处指善谗媚者。³冶:美艳。⁴众女:喻指当时向国民党献妖媚、夺荣宠的文人。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诅咒而今翻异样¹,无如²臣脑³故如冰。
译文:众女的诅咒、谣言的花样不断翻新,说我患了脑炎,但无奈我的脑子却冷静得像冰块一样,好得很。
注释:¹翻异样:即变换新花样,新手法。²无如:争奈,无奈。³臣脑:我的脑子。臣:鲁迅戏称自己。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一入题使充满挖苦,点出了造谣者的妾妇身份和卑鄙用心。作者没有历数他们怎样献媚于国民政府的首脑,也没有直接去说他们怎样为他们所忠心,只用“横眉岂夺蛾眉冶”,就描绘出他们是怎样的一副争宠的脸相。“横眉”与“蛾眉”,只有一字之差,却构成一个尖锐的讽刺。鲁迅在《自嘲》诗中,用“横眉冷对千夫指”,表现了他对国民政府的针锋相对的斗争精神。因为这“横眉冷对”,才处处遭到他们的加害。而“蛾眉”却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是专门“向当局作媚笑”的奴才。《离骚》有“众女织余之蛾眉兮,谣琢谓系以善淫”。屈原用“众女”描绘他那个时代的争宠妒嫉的奴辈,“蛾眉”是遭嫉而贞的君子形象。但鲁迅这里的“蛾眉”,所指却完全相反,和“众女”一样,都是用来表现当代的争宠嫉贤的妾妇。鲁迅以尖锐的笔锋把他们的妖治蛾眉和战士的竖目横眉相对,以显出其奴颜媚态的可憎。诗“不料”二字,用得松巧,这两句诗欲擒先纵,涉笔成趣。接着又写“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给以回答,更妙趣横生,彻底揭穿了谣言。

  “诅咒而今翻异样”,概括性较强。它说明谣言和诅咒是由来已久,连续不断的,不过现在又翻了新花样而已。“无如臣脑故如冰”,亦实亦俏,使造谣者彻底失败。头脑既没有什么炎症,依然那样冰冷,脑炎论者岂不戏言。作者鲁迅特别用一“臣”字来自称,在手稿中,还故意写得小些,仿佛是臣对君的奏请,语中带刺,更显泼辣。

  这首诗,题为“戏作”,实是宣言,感情鲜明,技巧纯熟。

参考资料:
1、 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277-27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