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义规三易古,焚香蓍布六爻灵。反身修德前贤意,莫把穷通叩杳冥。
静坐义规三易古,焚香蓍布六爻灵。反身修德前贤意,莫把穷通叩杳冥。

jiǔliùbiānchéngkǎozuǒshìsuǒzàiguàxiàngjìnshìzhànzhījué--zhènggāngzhōng

jìngzuòguīsānfénxiāngshīliùyáolíngfǎnshēnxiūqiánxiánqióngtōngkòuyǎomíng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译文: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xū)¹扣我门,日夕²苦煎促。
译文: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日日夜夜狠狠逼迫催促。
注释:¹里胥:地保一类的公差。²日夕:朝夕;日夜。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lào)¹多,白水²高于屋。
译文:今年盛夏雨水非常的多,大水涨得高过房屋。
注释:¹流潦:“潦”同涝,指积水。²白水:这里指发洪水。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shū)¹,蝗又食我粟(sù)
译文: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
注释:¹菽:豆的总称。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¹复版录²
译文:前月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
注释:¹生齿:人口。²版录:在簿册上登记人口,称版录。版,籍册。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藉一壮,恶使¹操弓韣(dú)²
译文:三个中间要抽一个,迫使去做弓手编入军伍。
注释:¹恶使:迫使。²弓韣:弓和弓套。
三丁藉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¹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译文: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
注释:¹州符:州府衙门的公文。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¹,惟存跛(bǒ)无目²
译文:只剩下跛子与盲人,就算是小孩与老人也不放过。
注释:¹艾:五十岁叫艾。这里指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²无目:瞎眼。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¹敢怨嗟(jiē)²,父子各悲哭。
译文: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
注释:¹田闾:田间,乡间。这里指乡里人。²怨嗟:怨恨叹息。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¹焉可事?买箭卖牛犊²
译文: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
注释:¹南亩:指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²“买箭”句:汉代龚遂为渤海大守,教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见《汉书·龚遂传》)。这里反用这个故事。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chēng)(fǒu)¹空无粥;
译文: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顿粥。
注释:¹铛缶:锅和罐。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¹
译文: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注释:¹迟速:慢和快;缓慢或迅速。意思是是迟早的事。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¹²君禄³
译文:我听老农的话十分惭愧,白白地拿着朝廷的俸禄。
注释:¹徒尔:徒然。²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³君禄:指官俸。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¹》,刈(yì)²向深谷。
译文:还不如弃官回乡,打柴种田在深山大谷。
注释:¹归去来: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的《归去来兮辞》。²刈薪:砍柴。刈,割。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诏征集乡兵,加强戒备。而官吏们借此胡作非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内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惨。田家的语言,浅显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饱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诗的构思和立意,都直接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开头四句是说,谁讲田家快乐呢?春天的租税,到秋天还未能交足。地保、里长敲打我家的门,正没早没晚地催迫交税呢。这四句写租税的繁重,田家感叹春税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写在水灾、蝗灾的侵袭下,秋收难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内涝成灾,白水比住房还高,豆类、谷类都受到严重的灾害。作者此时在河南襄城县做县令,这里靠近许昌,池临汝河。河水涨时,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内涝;河中之水常常高过堤岸下的人家居屋。这四句写灾祸频仍,因而田家处境更加悲惨。接着“前月诏书来”以下八句,是诉说除了租税剥夺和天灾威胁之外,兵役又带来严重的灾难。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东、京东西诸路弓手,襄城地处京西路,之前朝廷诏书下来登记人口,三丁抽一壮丁(“三丁籍一壮”,即指三丁抽一),强迫人民操持弓箭。当时州里又下了公文,严紧地催迫,老吏拿着鞭子和敲朴,到乡下来搜索,连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这八句写官吏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抽丁太滥,造成田家都无壮丁在室,情况倍加凄惨。

  下面“田闾敢怨嗟”以后八句,写在兵役、租税、水灾等灾难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艰难,欲诉无门,走投无路。诗中先写:面临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种田地哪还再有指望,为了买下弓箭,只好把牛犊卖掉。次写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锅子里、罐子里连稀粥都装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没有劳动力,不能耕种,死亡只在早晚之间了。这八句总写人祸、天灾给田家带来的苦难。以上各节,全是田家自诉之语。是诗的第一部分。

  结尾四句,是作者听了田家语所兴的感慨。也是诗的第二部分。“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听完田家悲酸的诉说,感到内心的惭愧。他自己身为县令,徒然受到从人民身上剥夺来的官俸的供养,却不能为人民解除忧患,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诵《归去来辞》,学陶渊明弃官归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诗朴质无华,感情深厚。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者为诗,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光辉传统。作者论诗以平淡自励,力挽北宋初期西昆体所形成的华而不实的诗风,对于转移诗坛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作者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和韦诗同样感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80-82页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潮满冶(yè)¹(zhǔ),日斜征虏(lǔ)²
译文: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注释:¹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²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蔡洲¹新草绿,幕府²旧烟青。
译文: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注释:¹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²幕府:山名。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兴废¹由人事²,山川空地形³
译文: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注释:¹兴废:指国家兴亡。²人事:指人的作为。³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后庭花¹一曲,幽怨(yuàn)不堪听。
译文: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注释:¹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洲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洲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洲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洲,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19-821

jīnlínghuái怀

liú tángdài 

cháomǎnchéngzhǔ xiézhēngtíng 
càizhōuxīncǎo绿 jiùyānqīng 
xīngfèiyóurénshì shānchuānkōngxíng 
hòutínghuā yōuyuànkāntīng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连年戍(shù)边塞,过却芳菲节¹
译文:连续多年驻守边塞,花草飘香的春季又将过去。
注释:¹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东风¹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译文:春风用尽最后一丝力量,阴山的积雪也未曾减少。
注释:¹东风:春风。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萧条柳一株,南枝¹叶微发。
译文:一株枯瘦萧条的柳树,向南的枝条上嫩叶刚刚萌芽。
注释:¹南枝:朝南的树枝。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译文:那枝条带着故乡的情意,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晚风吹碛(qì)¹,夜泪啼乡月。
译文:晚风中裹挟着漫漫黄沙,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默默落泪。
注释:¹碛沙:水中沙堆。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译文:凌烟阁上悬挂的有功之人,未必全都是忠烈之士。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这首诗开头写的是长期戍守边塞的士卒,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萌生思乡的情感。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则是渲染边塞士兵的凄凉心境和对温暖、对故乡、对和平的热切向往。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柳枝亦向南,是因为人从南方而来,似有同乡的情谊,因此,柳枝亦带有依依的感情,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而到了夜晚,晚风中含着无数的沙尘,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思乡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于是“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两句对那些以无数士卒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功业的将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了这些铺垫,当读到“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时,对作者怨愤之情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诗写的是经过无数场残酷战争,士兵有一身的伤痕——“赤肉痛金疮”,而那些将领却成了卫霍那样的大功臣。

久抛青简束行幐,白鸟苍蝇甚可憎。
久抛青简¹束行幐(téng)²,白鸟³苍蝇甚可憎。
译文:总是背着行囊奔波在路上,已经抛开书籍很久了;加上蚊子、苍蝇的侵扰,实在难以静心读书。
注释:¹青简:竹简。古代用以书写的狭长竹片。泛指书籍。²行幐:行囊。幐,盛物的布袋。³白鸟:蚊子。
身是蠹鱼酬夙债,黄河浪里读书灯。
身是蠹(dù)¹酬夙(sù)债,黄河浪里读书灯。
译文:但我毕竟是一条书虫,读书是前世欠下的债,为了还债,在黄河壮奇雄阔的浪涛间,在小船窗前就着单薄的烛灯读书。
注释:¹蠹鱼:这里指书虫。

  这首诗前三句平平,诗人说自己已经抛开了书籍很久了,腰束干粮袋四处奔波,加上路途上蚊子和苍蝇之扰,其实也无法读书,但他毕竟是一条书蛀虫,读书是他前世欠下的债,为了还这个债,——于是,结句“黄河浪里读书灯”就跳出了!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到过黄河的人们,谁能不被它九曲横空、万浪啸天的气势和力量所震摄?它那狂放无羁的暴烈和雄奇,也似乎只有同样狂放无羁的诗仙李折,才足以挥动如椽巨笔,为之写照传神——“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这就是李白描摹过的那水来“天上”,波颠万里的壮奇黄河。

  而今,正是从这一派震荡天地的黄河浪影里,驶出了一艘傲岸不驯的行船,时令正当秋夜,水天一片迷蒙。但在波涌浪叠的船窗前,却可见到我们的诗人宋琬,正须髯飘飘,就着高烧的烛灯,执卷诵读!

  倘若这是在庐峰月下,对茅窗孤灯,聆松涛千仞,那境界一定将格外清美幽渺吧?倘若这是在西子湖畔,仰修竹千竿,听游鱼唼喋,于执卷吟赏之际,也一定会更添几分韵致吧?但“黄河浪里读书灯”之句,却把这“读书”的背景,转换在了壮奇雄阔的浪涛之间,而且是在烛照浪影的舱间“灯”下,那境界又岂是上述这境所可比拟?

  此刻的舱中当然也是幽清的。幽清得连一只令人憎厌的蚊子苍蝇都没有。然而这幽清,又是以何其惊心动魄的舱外之景为陪衬的啊:浩荡的黄河在夜天下狂暴喧腾;荧荧的船火,还可照见一阵又一阵掀天浊浪崩裂眼前;涛声隆隆,如疾雷碾过船之两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突然推出挑灯抚髯,执卷而诵的诗人近景,那气度和仪态,该带有怎样一种睥睨古今、笑傲万浪的沉静和潇洒!

  如果说“黄河浪”所蕴含的,是极大的动荡之境;那么“读书灯”所显示的,则是迥然相异的静谧之境。这两者本来很难相容,诗人却以身临的浪舟读书之兴,将它们奇妙地组接在了一句诗中。大“动”与大“静”由此相反相成,雄奇的“黄河”夜浪之涌,与潇洒的诗人“读书”身影,由此相叠相钱,辉耀了整首诗行。一个为前人不到的崭新诗境,在行舟黄河的诗人宋琬笔底,就这样兴象峥嵘的创生了!

  这诗境的创生虽说出于偶然,却是宋琬悲苦生涯中哀愤之情的必然触发。倘若不是在顺治七年、康熙元年“两度系狱”,饱尝过宦海沉浮的险恶“风涛”;倘若不是憎恶于“白鸟(蚊子)苍蝇”式谗人的陷害,厌倦于“久抛青简束行幐”的仕途奔波,而向往着一种放浪无羁的自由生活——那么,宋琬又怎么会觉得,黄河的“掀天浊浪”,并不比“人间”的风涛险恶?又怎么会激发在“黄河浪”中化身“蠧鱼”,挑灯诵书而一“酬夙债”的豪兴?

  由此反观此诗之前三句,你便不会因为它们的吐语平平而以为无足轻重了——其实,“久抛青简束行幐”之卑陋,“白鸟苍蝇甚可憎”之烦嚣,恰都是运笔上的一种铺垫和反衬。它们之存在正是为了在结句中造成诗情的巨大逆转,以翻出一个之与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有了这卑陋和烦嚣的反衬,“黄河浪里读书灯”之境,便愈加见得雄奇潇洒,超世脱俗,而令你无限神往了。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815493/298767464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译文:作客江夏,夜梦欲醒时分,已是东风劲吹,残月西落。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¹,佳人²与我违³
译文:一觉醒来就想起在白帝城与你相处的美好时光,如今你我却天各一方。
注释:¹白帝: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自帝山上,东汉公孙述所建。²佳人:指巴东故人。³违:离别。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qú)¹(ráo)²(gǔ)³,音信莫令稀。
译文:瞿塘峡有许多客商来来往往,希望你我常常通信,不要让它逐渐稀少。
注释:¹瞿塘:瞿塘峡,此代指长江三峡。²饶:多。³贾客:指来往于峡江做买卖的商人。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这首诗的首联场景恢弘,以“汉水波浪”和“巫山云雨”暗喻诗人自己与巴东故人各自所在地域。此时诗人已到江夏,江夏所在地,正对汉水人江口岸,而巴东故人却在为巫山云雨所阻隔之夔州城。一“远”一“飞”,描画出二人分手之后,各自身处异地,为峡江大山阻隔的情形。

颔联二句,诗人言说自己作客江夏,夜梦欲醒时分,已是东风劲吹,残月西落。

颈联接颔联,续写醒来之后,便想起在夔州白帝城与老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但如今却与老朋友离别,天各一方。

尾联二句,谆谆嘱咐远在夔州的老朋友,一定要随时通音信,不要让它逐渐稀少了,而来往于峡江瞿塘做买卖的商人很多,捎带音信也是很容易的。

  五言律诗,在李白的全部诗作中并不多见。这首《江上寄巴东故人》,虽对仗不甚工稳,但气象宏大,仍不失为佳篇。

参考资料:
1、 罗承勇.夔州诗百首赏析(图文典藏本):重庆出版社,2007.12:17

jiāngshàngdōngrén--bái

hànshuǐlàngyuǎnshānyúnfēidōngfēngchuīmèng西luòzhōngshí

juéhòubáijiārénwéitángráojiǎyīnxìnlì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