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欣解冻入花丛,蔌蔌俄惊万片红。
草木岂能胜造化,吹开吹落任东风。
方欣解冻入花丛,蔌蔌俄惊万片红。
草木岂能胜造化,吹开吹落任东风。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suì)称情。
译文: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从此竹杖、芒鞋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云外¹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bàng)²江行。
译文: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
注释:¹云外: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²傍:靠,靠近。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陶潜¹县里看花发,庾(yǔ)亮楼中对月明。
译文:陶潜在自己的家乡养花养草,庾亮独坐小楼闲看月明皎洁。
注释:¹陶潜:陶渊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译文: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王身在宫中,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据《唐诗纪事》及崔峒朋友们的诗文记载,崔曾登进士第,大历中任拾遗、补阙等职,后因事贬为潞府(治所在今山西襄垣县北)功曹,终被贬于州刺史,卒于贞元中期。从诗的作年和诗中语气来考察,这首诗可能即作于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且诗人所居之地又远离朝廷,因而诗的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意思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金圣叹批曰:“‘遂’字妙!妙!言亦既宽然有余,更无欠缺也。不知何一日何一故又要献书,遂又生出无数不称情”(《金圣叹选批唐诗》卷之四上)以“遂”字为中心解这两句诗,一语中地。下一联具体描写潇洒的生活:“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云外”,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此联诗人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这两句颇似司空曙《江村即事》中“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一联的意趣。

  颈联归结到寄韦李本意。“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上句陶潜指李明府,陶曾为彭泽令,故以陶比李,下句庾亮指韦应物。陶渊明既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又是崔峒友人,从那首《赠同官李明府》中“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的句子,可以看出李明府也是一位胸怀磊落的人物;庾亮为晋朝太尉,《晋书》卷七十三载:亮都督江荆六州军事,镇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亮至,将起避,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便据胡床啸咏,其坦率多类此。”“楼中对月”疑写此事。韦应物为大历、贞元间著名山水诗人,性格清雅闲静,诗风恬淡,亦非追求功名利禄者。崔峒以两位清雅疏放的古人,比喻两位同样雅洁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尾联转入满腹牢骚不平,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门兮九重”,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这两句并不是“悔献书”,他对献书毫不悔恨,只是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使得他不能象韦苏州和李明府那样,既能当官,又过着“潇洒送日月”的生活。“十才子”诗中常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他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最惬意的莫过于“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这样吏、隐两全的生活,崔峒因未得到这种“待遇”而产生怨恨,不过,他的“怨”,是“怨而不怒”,合乎中庸之道的。崔峒的友人王烈有一首《酬崔峒》诗,对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形象具体:“狥旬世甘长往,逢时忝一官。欲朝青琐去,羞向白云看。荣宠无心易,艰危抗节难”。

  崔峒的诗全国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被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这首诗,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译文:凌晨鸡鸣时人当出行,日落犬吠时人当回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秋来公事¹急,出处不待时²
译文:秋来官家劳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时。
注释:¹公事:指为公家(官府)服徭役。²不待时:不按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译文:昨夜大雨积水达三尺,锅灶底下淤积一层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人言田家乐,尔¹苦人得知。
译文:人们常说田家生活乐,田家苦难你们哪得知。
注释:¹尔:你,你们,指田家。

  这首诗在主题上没有逸出元、白“新乐府诗”范围,也是为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呼吁。由于陈师道的生活比较接近人民,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描写更具有震撼力。“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看似写农村习俗。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呜动身;归来惊动村里的看家狗。这似乎是一幅农村风俗画。然而两个“当”字点题了:本当应当这样,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农民已经不能按时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张,形容雨特别大。农民种庄稼有两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涝。“三尺雨”属于特大暴雨,足以引发一场洪水。诗中没有写洪水肆虐,却抓住生活的一个细节:烧饭用的灶,下面聚集着淤泥一一完全损坏了。屋漏冲倒了灶台,洪水卷来了泥沙。诗人没有说明,但已经暗示灾害十分严重。这一家人不能够对付灾荒。他们家的粮食可能没有剩余,他们无法修复被雨水毁坏的房子。“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诗人用这两句作了回答。不了解农民疾苦的官员眼中总有一幅“田家乐”的幻象,而农家的重重苦难却没人知道。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08:第537页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宋有狙公¹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²其家口,充狙之欲³
译文: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他)很喜欢猴子。(所以)养了成群的猴子,能理解猕猴的所思所想;猴子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以此)满足猴子们的食欲。
注释:赋:给于,这里指喂养。¹狙公:好养猴子的人。²损: 减少。³欲: 食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众狙皆起毕怒。
俄而匮(kuì)¹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kuáng)²之曰:“与若芧(xù),朝三而暮四,是乎?”众狙皆起毕怒。
译文:不久家里的粮食匮乏起来,他打算限制他们的食量,又担心猴子们不听从自己的,先欺骗他们说:“给你们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跳起来发怒。
注释:¹匮: 缺乏。²诳: 欺骗。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俄而曰:“与若芧¹,朝四而暮²三,足乎?”
译文:他不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
注释:¹芧: 橡子,橡果。²暮:傍晚。
众狙皆伏而喜。
众狙皆¹伏而喜。
译文:所有的猴子都趴在地上表示十分高兴。
注释:¹皆:全,都。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对酒寂不语,怅(chàng)¹悲送君²
译文: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注释:¹怅然:失意不乐貌。²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明时¹未得用,白首徒攻文²
译文: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注释:¹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²攻文:一作“工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泽国¹²一官,沧波几千里。
译文: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注释:¹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²从:任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群公满天阙(què)¹,独去过淮水²
译文: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注释:¹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²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旧家富春渚(zhǔ)¹,尝忆卧江楼²
译文: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注释:¹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²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自闻君欲行,频望¹南徐州²
译文:自时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注释:¹频望:一作“频梦”。²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穷巷¹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译文: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注释:¹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译文: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君行到京口¹,正是桃花时²
译文: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²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舟中饶(ráo)¹孤兴²,湖上多新诗。
译文: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注释:¹饶:多。²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潜虬(qiú)¹且深蟠(pán)²,黄鹄(hú)³未晚。
译文: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注释:¹虬:传说中有角的龙。²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³黄鹄举:一作“鹤飞来”。黄鹄:天鹅。举:高飞。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¹,努力加餐饭²
译文: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注释:¹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²努力加餐饭: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时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萧萧¹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译文:凋落的树叶送走了残败的秋天,寒冷的降水在夜晚急速地涌流。
注释:¹萧萧:草木摇落声。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译文:今晚不知将小船停泊在哪里,时断时续的猿鸣声和高悬的明月伴着这一叶小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