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沸如汤,公于静处藏。忘机身不老,无事日偏长。
世俗沸如汤,公于静处藏。忘机身不老,无事日偏长。
地僻松篁密,僧疏殿阁凉。何须有妻子,涕泣似王章。
地僻松篁密,僧疏殿阁凉。何须有妻子,涕泣似王章。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西园¹一曲艳阳歌²,扰扰车尘负薜(bì)³
译文:在西园听一曲艳阳之歌,京城扰扰车尘让人深负隐逸之志。
注释:¹西园:泛指,未必与曹植兄弟及邺中诸子同游之“西园”。²艳阳歌:犹《阳春》曲。一说泛指春之歌。³薜萝:薜荔和女萝,喻指隐士之服。负薜萝,即怀有隐逸之志。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自欲放怀¹犹未得,不负经世²竟如何?
译文:虽然想要放宽心怀但难以遂愿,而经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注释:¹放怀:开怀,放宽心怀。²经世:治理国事。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夜闻猛雨判¹花尽,寒恋重衾(qīn)²觉梦多。
译文:听到夜雨强劲而势猛,预示且判定着花残落尽,春夜寒冷夜晚更长,贪恋重衾觉得梦多。
注释:¹判:判断,断定。俗作“拚”。²衾:被子。一作“裘”。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钓渚(zhǔ)¹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译文:想别后钓渚春色应该比以前更好,春风在水面吹起微波。
注释:¹钓渚:当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钓处。

  诗人于三春时节,闻西园艳阳之歌,深感春光烂漫,当尽情享受,奈己则困居长安,目睹车尘扰扰,深有负于夙昔隐遁山林之志。虽自欲放宽心怀,不计名利得失,然犹未能;而经世之志愿固不知究竟能否实现。三四句一纵一收,一宕一抑,极有笔意、情致。五六句写春夜闻猛雨,判定花已凋尽,春寒夜长,恋重衾而梦多,系写困居长安之苦闷无聊意绪。尾联“钓渚”应首联“薜萝”,暗用东汉初期隐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于浙江省富春山七里濑事。钓渚春好,风起微波,固不如归隐鄠郊旧墅(温庭筠故宅)也。语淡荡而有致。此诗纯用白描,转折如意,风格类似义山之《即日》(一岁林花即日休),见温诗不仅有秾艳一格。

  有人认为“西园一曲艳阳歌”于此诗中未必是歌颂阳春时节之美好。“艳阳”一词诚有歌颂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细味此处之“艳阳”,似给人一种燥热烦愁之感。于高照的艳阳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眯眼皱眉的表情,其实也是一种苦态。而与下句“扰扰车尘”连看,则正符合温庭筠此时烦躁又无奈的情绪。再观末句,俨然一幅云淡水清、宁静致远的画卷,大概这才是温庭筠所向往的隐逸之境,而西园艳阳春景恐未必是。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93-94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
兄弟¹共行游,驱车出西城²
译文:好兄弟几个一块出来,把车子赶到西城门外。
注释:玄武陂(bēi):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了训练水师,在邺城西南开辟玄武池。陂,堤岸。¹兄弟:指曹丕、曹植等人。²西城:指邺城之西门。
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
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¹
译文:广阔的田野已被开垦,无数的水渠成队成排。
注释:¹互相经:互相交通。经,经过。此为交叉之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shǔ)(jì)¹何郁郁²,流波激³悲声
译文:谷子和高粱多么繁茂,淙淙的渠水真有气派。
注释:¹黍稷:泛指农作物。黍,黄小米。稷,高粱。²郁郁:茂密的样子。³激:水流因受阻而腾涌、飞溅。⁴悲声:动听的响声。
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菱芡(qiàn)¹覆绿水,芙蓉²发丹荣³
译文:菱角鸡头米盖着绿水,芙蓉的红花笑逐颜开。
注释:¹菱芡:水生植物菱角和鸡头,皆可食用。²芙蓉:荷花。³丹荣:红花。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柳垂重荫¹绿,向我池边生。
译文:柳枝披垂立一道绿墙,轻轻把池子环抱起来。
注释:¹荫:树荫。
乘渚望长洲,群鸟讙哗鸣。
¹²望长洲³,群鸟讙(huān)哗鸣。
译文:登上了小渚远望大洲,听一片鸟鸣心头畅快。
注释:¹乘:登上。²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³洲:水中的陆地。⁴讙:喧哗。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萍藻¹泛滥²浮,澹(dàn)³随风倾
译文:浮萍和水藻池中飘满,风吹着它们东倒西歪。
注释:¹萍藻:水生植物浮萍和藻类植物。²泛滥:广阔的样子。一作滥泛。³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⁴倾:倒。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忘忧共容与¹,畅此千秋情²
译文:观此景叫人闲适无愁,长久的美情难以忘怀。
注释:¹容与:舒缓安适的样子。²千秋情:永恒的友谊,此或仅指兄弟手足之情。

  这是一首记游写景之作。此诗用直叙的方法,写诗人同弟弟行游玄武池时所看到的景物和愉悦忘忧的心态。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两句点明出城行游一事和行游的地点。人在野外观赏景物时,一般都是由宏观到微观。“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两句写在邺城西面宏观看到野外宽广开阔的田地和纵横交织的河渠。接下去,从宏观到微观。“黍稷何郁郁”一句由“野田广开辟”一句而来,写田野里庄稼茂盛。“流波激悲声”一句由“川渠互相经”一句而来,写流水发出动听的声响。“菱芡覆绿水”以下八句,由写田野、河渠转向写玄武池的各种景物:菱芡、荷花、垂柳、萍藻,叶绿花红,枝繁叶茂;池中绿水随风动荡,长洲上的群鸟在欢快歌唱。在诗人笔下,玄武池之美景令人神往:田野广阔,庄稼茂盛;池水交错,波涛汹涌;绿水红花,柳荫照水;萍藻泛滥,众鸟喧哗。形象鲜明,有声有色,生动具体,写出了玄武池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如此之美景,足以使人忘记忧伤,沉浸在欢畅之中。最后“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两句,由景及情,自然地收束了全诗。

  此诗虽属游宴诗,但同建安时期的其他游宴诗相比,却有不同。它没有涉及宴乐,而是用自然的语言集中描写田园景物,具有后来田园诗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68-70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莲叶初生南浦(pǔ)¹,两岸绿杨飞絮(xù)。向晚²(lǐ)鱼风³,断送彩帆何处?凝伫(zhù),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译文:南浦上莲叶初生,江流两岸树上柳絮飘散。傍晚时分,你那夹杂着鲤鱼腥味的风,要将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着,凝立着,只见楼外江面上烟雨纷纷。
注释:¹南浦:面南的水边。²向晚:傍晚。³鲤鱼风:指九月风。⁴断送:送走。⁵凝伫:指发愣发呆,久立凝望。

  这首词写水乡风光及生活:春末夏初,词人登上高楼,意欲欣赏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致。他纵目望江,看到一幕动人的送别场景。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开首两句,很清楚的点出了环境和季节,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把初夏时节写得生机勃勃,飞动流走。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该词所描绘的乃一条大江的渡口附近,河湖池塘,莲叶初生,微露水面,青翠欲滴,娇嫩喜人;大江两岸,绿柳成排,枝条婀娜,飞絮漫天,这意境是颇为迷人的。

  词在点出了季节和渡口附近的环境之后,则进一步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和场景:“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薄暮将来的时候,江面上吹来春末夏初的暖风,带着湿润的鱼腥味,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和联想。在渡口附近的江面,出现了一只画船,它已扬起了彩帆,在朦胧的暮色里,摇起了橹,荡起了桨,却不知去向何处。

  以上季节、时间、环境、场景,均是词人在一定角度亲自看到和感到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时词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

  贺铸的好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贺铸的《东山词》作序有云:“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这评价或许有点过分,但却准确地指出了贺词风格的丰富和多样。他虽有一些近于苏轼词风的豪放词,又有不少婉约词。《忆仙姿》前半明快爽朗,生气盎然,后半朦胧迷离,茫然低沉,正是贺铸思想矛盾复杂的一个体现。

  全词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51-153
2、 谷向阳主编.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28

xiān姿 ·liánchūshēngnán

zhù sòngdài 

liánchūshēngnán liǎngàn绿yángfēi xiàngwǎnfēng duànsòngcǎifānchù níngzhù níngzhù lóuwàijiāngyān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镇日¹无心扫黛(dài)²,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³汪汪不敢垂。
译文: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席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注释:¹镇日:整日,成天。²扫黛眉:画眉,意即化妆。³阁泪:含着眼泪。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停宝马,捧瑶卮(zhī)¹,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注释:¹瑶卮: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称。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已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下阕写停下车马、把酒相别的情景。送别前“相斟相劝”,一语道破送别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静和内心隐伏的痛苦相对比。此处“相”是相互之意,说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别的伤心之情。“忍分离”的“忍”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不忍”,即内心不忍分离;另一方面又是必须“忍”,即强忍住痛苦,以免对方过分感伤。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求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刘石、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18

zhètiān ·zhènxīnsǎodàiméi

xiàsǒng sòngdài 

zhènxīnsǎodàiméi línxíngchóujiànzhēng zūnqiánzhǐkǒngshāngláng lèiwāngwānggǎnchuí 
tíngbǎo pěngyáozhī xiāngzhēnxiāngquànrěnfēn yǐndàixiānzuì zhīlángshí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孟冬¹十郡(jùn)²良家子³,血作陈陶泽中水。
译文: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注释: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¹孟冬:农历十月。²十郡:指秦中各郡。³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野旷(kuàng)¹天清²无战声³,四万义军同日死。
译文: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泽义军在同一天里慷慨阵亡。
注释:¹旷:一作“广”。²清:一作“晴”。³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⁴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¹归来血²洗箭,仍唱³胡歌饮都市
译文: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注释:¹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²血:一作“雪”。³仍唱:一作“捻箭”。⁴都市:指长安街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都人¹回面²向北啼(tí)³,日夜更望官军至
译文: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注释:¹都人:长安的人民。²回面:转过脸。³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⁴“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泽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泽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泽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1-452

bēichéntáo--

mèngdōngshíjùnliángjiāzixuèzuòchéntáozhōngshuǐ

kuàngtiānqīngzhànshēngwànjūntóng

qúnguīláixuèjiànréngchàngyǐndōushì

dōurénhuímiànxiàngběigèngwàngguānjūnz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