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
柴门闭浊暑,汗雨如滂淫。
便谓岭外热,四序常相寻。
露气润清晓,方知秋意深。
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
柴门闭浊暑,汗雨如滂淫。
便谓岭外热,四序常相寻。
露气润清晓,方知秋意深。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白云山¹头云欲立²,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³。枪林逼,声将军自重霄入。
译文: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无数的刀枪刺向敌人。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¹白云山:位于江西省东固和富田之间的一座大山,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山上树木很多,常有白云笼罩。²云欲立: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³枯木朽株齐努力: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振作起来,好像也在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⁴逼:逼近。⁵声将军:汉武帝时,将领李广很会带兵打仗,行军神速,常常山敌不意,被匈奴称作“声将军”。这里指英勇善战的红军。⁶重霄:天空,古人谓天有九重。当时红军隐蔽集结在山上,敌人由富田向东固地区进犯,红军突然从山上打到山下,好像声将军从天而降。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七百里驱¹十五日,赣(gàn)²苍茫闽(mǐn)山碧³,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为营步步(jiē)何及¹⁰
译文: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来犯的敌人收拾得干净利索。国民党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注释:¹驱:驱逐,追击。这里指长驱直入。²赣水:赣江的旧称。赣江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³闽山碧:福建和江西交界处武夷山的一段为闽山。碧,青翠湛绿。⁴横扫: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进行扫荡叫“横扫”。⁵千军:指大量的敌人。⁶如卷席:像卷席子一样,极言收拾得干净利索。⁷有人:指国民党反动派。⁸泣:有泪无声地哭。⁹为营步步:即“步步为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时,每前进一段就修筑堡垒。营,军垒。¹⁰嗟何及:叹息又有什么用。嗟,叹息。何及,来不及,怎么也没办法达到目的。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篇的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三句突兀而入,一气贯下,通过对战地景物拟人化的描写,极有声势地渲染了白云山战斗前的紧张的气氛,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杀敌的声威。在这里,词人就以简洁的笔调,形象地描绘出白云山战斗的雄壮场面和根据地军民齐心杀敌的壮烈情景。其中,“云欲立”三字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衬托了根据地军民对敌人无比仇恨的情绪。“呼声急”三字则写出了山下敌人狂喊乱叫、鼓噪而进的情景。

  “枯木朽株齐努力”,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似乎自然界的草木也都愤怒而起,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这里,词人用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写出了红军是得道多助的,反“围剿”战争是感天动地的正义之战。接着,“枪林逼,声将军自重霄入”两句从正面高度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战斗的情景和军民杀敌的气势,其中的“逼”和“声将军”写出了红军下山时似箭离弦,迅猛异常的气势,表现了红军“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

  之后,“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红军疾风迅雷,所向披靡,干净、彻底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红军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从“赣水苍茫”到“闽山碧”,不仅说明红军进军的迅速,而且展现了解放了的七百里大地的壮丽风光,抒发了红军在节节胜利之中觉得赣水也格外茫远,武夷山也特别青翠的喜悦心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最后,词人把笔锋一转,在歌颂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赞扬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英雄气概之后,以极其辛辣的笔触,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可悲下场,勾画出蒋介石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遭到惨败后的丑态,表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鄙视。一个“泣”字,写出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在伤心落泪,反衬了红军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

参考资料:
1、 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毛主席诗词讲解.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7年08月第1版:70-74

jiāào ·fǎnèr wéijiǎo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báiyúnshāntóuyún báiyúnshānxiàshēng xiǔzhū qiānglín fēijiāngjūnchóngxiāo 
bǎishí gànshuǐcāngmángmǐnshān héngsǎoqiānjūnjuǎn yǒurén wéiyíngjiē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¹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²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³,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¹⁰,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¹¹,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译文:(楚国大夫)王孙圉在晋国访问,(晋国国王)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大夫)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和他相见,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在。”简子说:“它是宝啊,价值多少啊?”(王孙圉)说:“没(将它)当成宝。楚国所当成宝的,叫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来和各诸侯国打交道,使我国国君不会有什么话柄。还有左史倚相,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朝夕将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国君,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基业;还能上下取悦鬼神,顺应了解它们的好恶,使神不会对楚国有怨怼。还有叫做云连徒洲的多草之湖,金属、木材、箭竹、箭杆所生产的地方啊,龟甲、珍珠、兽角、象牙、兽皮、犀牛皮、羽毛、牦牛尾,用于军备,来防备未料的患难;也用来供应钱财布匹,以馈赠给各诸侯们享用。如果各诸侯对礼品感到满意,再加之贤相们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有患难的防备,皇天神灵相辅佑,我国君王能够免于各诸侯国之罪责,国民也得到了保障。这才是楚国的宝贝。如果说到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啊?”   王孙圉:楚国大夫。
注释:¹赵简子:晋国执政。²白珩:楚国著名的佩玉。³观射父:楚国大夫。⁴训辞:指外交辞令。⁵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⁶上下:指天地。⁷说:同“悦”,古人观念,史官能和鬼神交往。⁸薮:多草的湖泽。⁹云:云梦泽,在今湖北。¹⁰徒洲:洲名。币帛:玉、马、皮、圭、璧、帛等物,古时都可以称为币。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¹能制议²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³,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译文:“我(圉)听说所谓国家的宝,仅有六方面:圣贤能够掌握和评判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足以庇护赐福使五谷丰登的宝玉,使(国家)没有水旱的灾难,就将它当做宝。足以(准确)布告福祸的龟壳,就将它当做宝;足以用来抵御火灾的珍珠,就将它当做宝;足以防御兵乱的金属,就将它当做宝;足以供给财政用度的山林湿地沼泽,就将它当做宝。喧哗吵闹的美玉吗,楚国虽然是野蛮偏远(的国家),不可能将它当做宝的。”
注释:¹圣:指通达事理者。²制议:谓安排妥当,使各得其宜。³臧否:吉凶。
王孙圉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对于宝物的见解至今还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应该看重什么呢?是人才,是土地山水。因为古代认为某些玉石,乌龟,珠宝具有灵气,所以也被作为宝物,但是,纯粹是装饰品的白珩却不在宝物之列。所宝唯贤,是本文之主论。这就与赵简子形成鲜明的对照,简子看重的是佩玉,在外国使臣面前有意弄得叮当作响,想炫耀一番。文章前后照应,开头写赵简子“鸣玉以相”,最后以王孙圉认为这是“哗器之美”照应。文章结尾虽然没有写赵简子的反应,但我们读了王孙圉的一席话,完全可以想见其尴尬之状,是令人深思的。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积水不可极¹,安知²沧海东³
译文: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
注释: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¹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²安知:怎么知道。³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译文: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译文: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áo)¹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译文: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注释:¹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乡树¹扶桑²外,主人孤岛³中。
译文: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岛之中。
注释:¹乡树:乡野间的树木。²扶桑:地名。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³孤岛:指日本国。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¹为通。
译文: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注释:¹若:如何。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

  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

  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使全诗神彩焕发,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64-165 .
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
渴饮颍(yǐng)¹流,饿喘吴门月。
译文:渴了就喝污浊的颍水,饿了就对着月亮喘粗气。
注释:¹颍水:淮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中岳嵩山。饿喘吴门月:句中引用了“吴牛喘月”的典故。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害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在这里以“饿”代“热”,形容极度饥饿。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jié)¹
译文:如果黄金也可以像粮食一样种植,那我耕地的动力就不会衰竭。
注释:¹竭:尽,完。

dàiniúyán--liúchā

yǐnyǐngshuǐliú饿èchuǎnményuèhuángjīnzhǒngzhōngjié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际,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选自《太平广记》)
华隆¹²(yì)³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¹⁰矣。犬彷徨¹¹(háo)¹²,往复路间¹³。家人怪¹⁴其如此,因¹⁵随犬往,隆闷绝¹⁶委地¹⁷。载归家,二日乃¹⁸苏。隆未苏¹⁹之际,犬终不食。自此爱惜²⁰,如同于亲戚²¹焉。
译文:华隆喜欢射箭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名字叫“的尾”,每次打猎都带着它跟随自己。后来有一次,华隆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全身。于是狗将蛇咬死。但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在他周围心神不宁地吼叫,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家人对这只狗的举止感到奇怪,于是就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看见华隆窒息倒地,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在他还没有苏醒之前,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从此他十分爱惜这只狗,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注释:¹华隆:人名。²好:喜欢。³弋:射。⁴畜:养。⁵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将:带,领。⁶后:后来,以后。⁷遂:于是,就。⁸咋:咬。⁹仆:到。¹⁰无所知:一点也没知觉。¹¹彷徨:徘徊。¹²嗥吠:吼叫。¹³往复路间: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¹⁴怪:感到奇怪。¹⁵因:于是。¹⁶闷绝:窒息。¹⁷委地:倒在地上。委:倒。¹⁸乃:才。¹⁹苏:苏醒。²⁰惜:怜。²¹亲戚:亲人、亲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