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漏遥空一片天,月岩之号古相传。
孤轮高洁谁为比,老树婆娑亦宛然。
山碍不容千晨见,崖侵常蚀二分偏。
故知伪物谁叨时,终竟天教不十全。
石漏遥空一片天,月岩之号古相传。
孤轮高洁谁为比,老树婆娑亦宛然。
山碍不容千晨见,崖侵常蚀二分偏。
故知伪物谁叨时,终竟天教不十全。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雪花飞暖融香颊(jiá)¹。颊香融暖飞花雪。欺²雪任³单衣。衣单任雪欺。
译文: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
注释:¹香颊:少妇的香脸。²欺:压,盖。³任:凭靠。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译文: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上片,用烘托的笔法,写少妇暮冬时节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的威胁,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将阻碍爱情的原因归怨于一种客观事物的表达手法,人们称之为“移恨于物”。“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点明盼望郎君的时令、气氛与环境。漫天飞雪扑面来,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冷就是冷,雪就是雪。冷、雪不可变暖,这纯属于一种心理变化。雪有人情,人有真理,物随人变。“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直议少妇穿着单衣,冒着严寒而不动摇的坚贞如一的精神。一“欺”,一“任”,辩证地烘托了少妇铮铮贞骨的爱情。

  下片,以回忆与推进相结合的手法,深一层地展示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忆起甜蜜的岁月,美好的离别。“梅子”不仅表明少妇与郎君离别的时令,更重要的象征着他们高洁的爱情与青春。“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再透过一层,道出了少妇此时此地难言之隐痛。只要你归,我不嫌梅花开晚了我最大的愁恨则是梅花开了,果子结了,你还是不回到我的身边。“恨”中饱含几分真情,“恨”中平添几分情趣。可谓牵肠挂肚,刻骨铭心,“恨”思绵绵无尽期。

  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景物与人情、回环与强化、直写与烘托等相结合的手法,将一位痴心的少妇思念郎君又不能如愿从而产生的愁“恨”推向了高潮。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9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独背斜阳上小楼”,一开场先摆动作,画面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背后是红红的斜阳,很有气氛,接下来是用音乐进一步烘托气氛:“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道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是笛子曲,韵律幽幽。

  八卦一下: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听到“谁家玉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看见那个吹笛子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单靠耳朵听出来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答案是这种耳音别说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就连笛子专家家也很难做到,像“玉笛”这种词语,仅仅是源远流长的一种诗人语言——比如,同样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子声,如果你想表达君子情怀,那就说“玉笛”;如果你想表达乡野之情,那就说“竹笛”;如果你想表达豪客沧桑,那就说是”铁笛”;如果你写武夫小说,那就写成“金笛少年”。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铁一般都只是诗人为塑造意境而主观加上的修饰,不可当真。就诗人们而言,这些修饰都是意象符号,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语言。

  接下来,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已经在笛声的渲染下登上小楼了,在诗歌里边,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无论是高台还是高楼l,往往就要感怀了。由登高而感怀,这也是一个相当有传统的诗歌套路。

  登高之后,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先写了一下登高之所见,即“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偏满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飞;地上是秋景萧瑟,几点黄偏堆积。

  白雁,比大雁体形略小,据说是纯白色的。白色的雁虽然我们很难想象,但唐诗里有“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宋词里咏白雁也有“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看来还真是白色的。

  地上,几点黄偏而已,并不是满地黄偏,但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却说”几点黄偏满地秋”,这比“满地黄偏堆积”更显得凄凉萧瑟,后者就好比一个人已经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后的几口气,前者却如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过来。

  下片“惊节序,叹沉浮”,开始登高感怀了,季节代谢,人生沉浮,总是惹人伤感,“秾华如梦水东流”,好事情总是才一来到就马上消失了,像梦一样容易破灭,像河水东流一样不可逆转。

  “水东流”在诗歌意象里一般有这样几种含义: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可逆转。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很无助,人的一生无法摆脱命运,就像电影里的人物无法摆脱剧本。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喜怒哀乐,而揪心着急,其实冷静下来一想,我们也知道这些故事早就在电影胶片里被固定好了。李煜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他们有时候就像电影里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灵光一闪:哎,我不会只是一个电影人物吧?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化自曹唐诗“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换“何事”为“所事”,比较难解,有注本说“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钟继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来这个词大概是从元曲里来的俗语。

  横塘,较难解。若当地名讲,南京和苏州都有横塘;若当泛指讲,诗人语言里和这个词有关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有注本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怀念南方友人,也讲得通。以横塘代指江南,也说得过去。如果这是怀人之作,那么“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发愁,我还是省点心别去惦记你好了。

  当然,这是在说反话,实质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发愁,可我还是很惦记你呀。

zhōnghǎo··bèicányángshàngxiǎolóu--lánxìng

bèicányángshàngxiǎolóushuíjiāyùnpiānyōuxíngbáiyànyáotiāndiǎnhuánghuāmǎnqiū

jīngjiétànchénnónghuámèngshuǐdōngliúrénjiānsuǒshìkānchóuchàngxiànghéngtángwènjiùyóu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与可¹以墨为竹,视之良²竹也。
译文: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有竹之神韵。
注释:¹与可:即文同,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与苏轼、苏辙为从表兄弟。操韵高洁,以学名世,尤擅墨竹。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苏轼作《筼筜谷偃竹记》以示悼念。²良:精良,指所画墨竹能得竹之神韵。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刑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 命于天¹,赋刑于地²。涵濡(rú)雨露³,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kē)布叶,逮(dǎi)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chán)¹⁰以闲媚¹¹。涉¹²寒暑之徂(cú)¹³,傲冰雪之凌厉¹⁴。均一气于草木¹⁵,嗟(jiē)壤同而性异¹⁶。信¹⁷物生¹⁸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¹⁹。今子²⁰研青松之煤²¹,运²²脱兔之毫²³。睥(pì)(nì)²⁴墙堵²⁵,振洒²⁶(zēng)(xiāo)²⁷。须臾(yú)而成,郁乎萧骚²⁸。曲直横斜,秾(nóng)纤庳(bì)²⁹,窃造物之潜思³⁰,赋生意于崇朝(zhāo)³¹。子岂诚有道者³²邪?”
译文: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注释:¹ 命于天:从上天获得生命。²赋刑于地:由大地赋予形体。刑,通“形”。³涵濡雨露: 雨露的滋润。涵濡,滋润,沉浸。⁴振动风气: 节气的激荡。⁵解驰:分开枝条,迅速生长。⁶散柯布华:展开枝条和绿叶。华,这里指竹叶,《历代赋汇》即作“叶”。⁷逮:等到。⁸遂:完成,这里指嫩竹成长为劲竹。⁹疏直:疏阔挺直。¹⁰婵娟:姿态秀美。¹¹闲媚:娴雅妩媚。¹²涉:经历。¹³徂变:寒来暑往的变化。徂,逝去。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后先相继,自夏徂秋。”¹⁴凌厉:气势迅猛。¹⁵均一气于草木:先天之气平均布施于万物。一气,混沌之气,古人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¹⁶性异:秉性相异。¹⁷信:诚然,确实。¹⁸物生:物性。生,通性,资质,禀赋。¹⁹虽造化其能使:纵然是上天创造化育,岂能使竹变成这样。其,犹“岂”。使,指限定和改变。²⁰子:对文同的尊称。²¹研青松之煤:以松烟所集的煤灰研磨成墨汁。沈括《梦溪笔谈·杂志》:“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²²运:挥动。²³脱兔之毫:兔毫制成的毛笔。²⁴睥睨:斜视,指聚精会神,胸有成竹。²⁵墙堵:这里指作画的粉壁。²⁶振洒:挥洒自如。²⁷缯绡:缯帛丝绢。²⁸郁乎萧骚:郁郁葱葱,潇洒摇动。萧骚,风吹竹叶的声音。²⁹秾纤庳高:粗细高矮。庳,低矮。³⁰窃造物之潜思:从造物主那里窃取潜心的构思。³¹赋生意于崇朝:即刻赋予生机意趣。生意,指生命力。崇朝,也作“终朝”,指从天亮至早饭时刻,即早晨,比喻时间短暂。³²有道者:懂得万物之本原和万物运行规律的人。《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然也。”苏轼《跋文与可墨竹》:“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子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淡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藂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以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与可听然¹而笑曰:“夫子²之所好者,道也,放³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shì)乎竹间,偃(yǎn)¹⁰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jì)¹¹,山空¹²日出。猗(yī)¹³其长,森¹⁴乎满谷。叶如翠羽,筠(yún)¹⁵如苍玉。淡乎自持¹⁶,凄¹⁷¹⁸欲滴。蝉鸣鸟噪,人响¹⁹寂历²⁰。忽依风²¹而长啸,眇(miǎo)²²掩冉²³以终日²⁴。笋含²⁵(tuò)²⁶而将坠²⁷,根得土而横逸²⁸。绝²⁹涧谷而蔓延,散³⁰子孙乎千亿。至若藂(cóng)薄之余³¹,斤斧所施³²。山石荦(luò)(què)³³,荆棘生之³⁴。蹇(jiǎn)³⁵将抽³⁶而莫达³⁷,纷³⁸既折而犹持³⁹。气⁴⁰虽伤而益壮,身⁴¹⁴²⁴³而增奇⁴⁴。凄风号怒乎隙穴⁴⁵,飞雪凝冱(hù)⁴⁶乎陂(bēi)⁴⁷。悲众木之无赖⁴⁸,虽百围而莫支⁴⁹。犹复⁵⁰苍然⁵¹于既寒之后,凛乎⁵²无可怜之姿。追⁵³松柏以自偶⁵⁴,窃⁵⁵仁人⁵⁶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⁵⁷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⁵⁸而兴,而修竹森然⁵⁹。虽天造之无朕⁶⁰,亦何以异于兹⁶¹焉?”
译文: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如今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
注释:¹听然:张口笑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无是公听然而笑。”郭璞曰:“听,笑貌。”(裴驷《史记集解》引)²夫子:敬称,您。³放:扩展,推广。⁴崇山之阳:高山之南。《尔雅·释诂》:“山南水北谓之阳。”⁵庐:用作动词,搭建茅庐。⁶视听漠然:对外界的声响和景象无所知觉。⁷无概乎予心:心无杂念,无所系挂。概,概怀,关切,系念。⁸游:游伴。⁹饮食:均用作动词,饮水吃饭。¹⁰偃息:睡卧止息。¹¹雨霁:雨停天晴。¹²山空:山间雾散,空旷幽静。¹³猗猗:美盛的样子。¹⁴森:高耸繁茂的样子。¹⁵筠:竹皮。¹⁶淡乎自持:淡泊自守。¹⁷凄:沾湿的样子,这里指露水。¹⁸兮:一作“苟”。¹⁹人响:人声。²⁰寂历:寂静。²¹依风:随风摇曳。²²眇:注视,傲视。²³掩冉:同“掩苒”,小草随风倾倒的样子。²⁴终日:日暮。²⁵含:包含,包裹。²⁶箨:笋壳。²⁷坠:脱落。²⁸横逸:纵横延伸。²⁹绝:横穿,穿越。³⁰散:散播,繁衍。³¹藂薄之余:指杂生在草丛中的散竹。藂薄,丛生的杂草。藂,同“丛”。³²斤斧所施:被砍伐。施,施加。³³山石荦埆:散竹生长在石缝中。荦埆,怪石嶙峋的样子。³⁴荆棘生之:散竹与荆棘并生在一起。³⁵蹇:艰难不顺。³⁶抽:发芽抽茎。³⁷莫达:不能破土而出。达,幼苗出土的样子。³⁸纷:杂乱。³⁹持:相持,抗衡。⁴⁰气:元气。⁴¹身:竹干。⁴²以:因为。⁴³病:伤害。⁴⁴奇:奇挺,奇异挺拔。⁴⁵隙穴:山谷与洞穴。⁴⁶凝冱:结冰,冻结。⁴⁷陂池:池沼,池塘。⁴⁸无赖:无所凭依,无可奈何。⁴⁹支:支撑。⁵⁰犹复:仍然能够。⁵¹苍然:青绿挺拔的样子。⁵²凛乎:凛然,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⁵³追:追随,仿效。⁵⁴自偶:自比,作为榜样。⁵⁵窃:谦词,窃比,私下效法。⁵⁶仁人: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⁵⁷忽乎:恍若,好像。⁵⁸勃然:勃发,兴起。⁵⁹森然:茂盛耸立的样子。⁶⁰天造之无朕:谓上天造化万物自然天成。无朕,没有迹象或先兆。⁶¹兹:指墨竹。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客曰:“盖¹予闻之:庖(páo)丁,解牛者也²,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zhuó)轮者也³,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译文: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是吗?”
注释:¹盖:发语词。²庖丁,解牛者也:见《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十九年,杀牛数千刀刃不钝。以其长期实践向文惠君阐明:事物纷繁复杂,只有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养生者取之:指文惠君从中领悟了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³轮扁,斫轮者也:见《庄子·天道》。轮扁,春秋齐国著名造车工,制做车轮七十余年。以其长期实践向齐桓公阐明:砍木做轮如同读书,需经长期实践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其心得甘苦唯自知不可言传;读圣贤书而缺乏独立思考,则所读者只是古人所遗留的糟粕。斫,砍削。⁴读书者与之:指齐桓公赞同轮扁所讲述的道理。与,赞许。⁵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天地万物内在的法则是同样的,只是人们遵循规律的外在方式有差异。从,遵循。为之,指具体的方式方法。⁶况夫:何况。⁷托:寄托,寄寓。⁸则非耶:难道不是。
与可曰:“唯唯!”
与可曰:“唯唯¹!”
译文: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注释:¹唯唯:应答之辞,顺应对方而不置可否的样子。

  这篇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再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全赋分三层。第一、第二段为第一层,此层以真衬画,极写文同画艺的熟练高超。此赋起笔扣题,先总写文同所画墨竹的精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这里的“良”字,不仅是“好”的意思,也包含着“真”、“美”的意思,是说文同的墨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所以“客见而惊焉”。然后此赋借客人之口,首先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成长过程、它的禀性恣态、与众不同的品格神韵,接着笔触一转,如此物生自然、造化难使的竹子,文同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绘写出来,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惊奇,所以客人禁不住要问:“子岂诚有道邪?”这一段作者用了“水涨船高”的写法,先极力铺写竹子的生长、恣态和神韵,目的是为突出文同画艺的高妙服务。第三段为第二层,此层借文同之口,述说文同画艺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的原因。首先借文同之口说:“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为下文确立纲领,接着叙写文同痴迷于竹,生活在竹子中间,心无旁鹜,观其形,体其神,察其变,会其德,从而由熟悉竹到喜爱竹,最终达到与竹化而为一。因此,当文同画竹时,便“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达到巧夺天工、与自然争奇的地步。最后两段为第三层,此层总结全文,说明文同之画竹,合于大道。作者首先用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相通,轮扁斫轮与读书之道相通两个事例说明“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接着用设问的方式,说明文同之画竹,同样也合于大道,从而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的这个社会生活根本的原则上。

  在艺术上,此赋除继承了传统的赋体创作手法如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此赋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前后联系密切,结构合理谨严。此赋第一层写文同画艺的高超,第二层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第三层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以“道”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而“道”的含义又随着文章的展开而逐渐丰富和深化。其二,写竹与写人,论画艺与论人品有机结合,人、景、情、理浑融一体,使全赋意蕴丰厚,耐人品味。其三,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其四,句式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王琳,邢培顺 编选.苏洵 苏辙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230-234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sāi)柳叶眼¹
译文:苏家有个小女孩名字叫简简,脸蛋像芙蓉眉眼如柳叶。
注释:¹柳叶眼:眼型较之杏眼是型上细一点扁一点,形如柳叶。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译文:十一岁时已经学会对着镜子自己化妆,十二岁时已经能够用针织绣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十三行坐¹事调品²,不肯迷头³白地藏。
译文:十三岁就学会了各种丝竹管弦乐器,不愿意稀里糊涂白白的埋没掉自己的人生。
注释:¹行坐:行走或坐定。²调品:调丝品竹。³迷头:指头脑糊涂而分辨不清是非。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玲珑云髻(jì)生花样,飘飖(yáo)风袖蔷薇香。
译文:她把自己的头发编出各种花样,她走起路来,袖子里飘出蔷薇的香气。
注释:飘飖: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译文:她的姿态不同常人,浑身上下像是发着光一样(一说是眼睛时时转动,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译文:这个精灵一样的小姑娘夭折了,在她即将出嫁的前一年,突然就死掉了。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译文:老丈和阿母不要悲伤啼哭啊,她应该本来就不是世间平凡男子的妻子。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译文:她恐怕是天仙暂时贬谪人世,在人间只能待到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译文:世间万物,凡是美好的大都不够坚固牢靠,美丽的彩霞容易吹散,珍贵的琉璃容易碎裂。

jiǎnjiǎnyín

bái tángdài 

jiāxiǎomíngjiǎnjiǎn rónghuāsāiliǔyǎn 
shíjìngxuédiǎnzhuāng shíèrchōuzhēnnéngxiùcháng 
shísānxíngzuòshìdiàopǐn kěntóubáicáng 
línglóngyúnshēnghuāyàng piāoyáofēngxiùqiángwēixiāng 
shū姿tàizhuàng zhuàndòngyǒuguāng 
èryuèfánshuāngshātáo míngniánjiàjīnnián 
zhàngrénābēi shìfán 
kǒngshìtiānxiānzhérénshì zhǐrénjiānshísānsuì 
dōuhǎojiānláo cǎiyúnsànliúcuì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公孙丑¹问曰:“夫子当路²于齐,管仲、晏(yàn)子之功,可复许³乎?”
译文: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齐
注释:¹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²当路:当权,当政。³许: 兴盛、复兴。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¹曰:‘吾子²与子路孰贤?’曾西蹴(cù)³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shú)贤?’曾西艴(fú)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译文:孟子说:“你可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曾经有人问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个更有才能?齐曾西不安地说:‘子路可是我祖父所敬畏的人啊,我怎么能和他相比呢?’那人又问: ‘那么您和管仲相比,哪个更有才能呢?’曾西马上不高兴起来,说: ‘你怎么竟拿管仲来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齐桓公那样信任不疑, 行使国家政权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少,你怎么竟拿他来和我相比呢?’齐孟子接着说:“曾西都不愿做管仲那样的人,你以为我愿意做那样的人吗?齐
注释:¹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孙子。²吾子:对友人的花色品种称,相当于“吾兄”、“老兄”之类。³蹴然:不安的样子。先子:指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祖父曾参。⁴艴然:恼怒的样子。⁵曾:副词,竟然、居然。⁶为:同“谓”,认为。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译文:公孙丑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景公名扬诸侯。 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相比吗?齐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以齐王,由¹反手也。”
译文:孟子说:“以齐国的实力用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齐
注释:¹由:同“犹”,好像。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huò)(zī)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¹,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²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译文:公孙丑说:“您这样一说,弟子我就更加疑惑不解了。以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死,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然后才统一天下。现在您说用王道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齐
注释:¹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²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 天下成为鲁国的始祖。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¹,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jī)子、胶鬲(gé)皆贤人也。相与²辅相³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zī),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译文:孟子说:“我们怎么可以比得上周文王呢?由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人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久就难以变动, 武丁使诸侯们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武丁的勋臣世家、良好习俗、传统风尚、慈善政治都还有遗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一批贤臣共同辅佐,所以能统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权。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属于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属于纣王统治,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只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非常困难的。齐国人有句话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很利于用王道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土地没有超过千里的朝代,而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边境,这说明齐国人口众多。国土不需要新开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团聚,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没有出现,从来没有隔过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压榨,从来没有这么厉害过的。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孔子说:‘道德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速。’这个时候,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就像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双倍的功绩。只有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齐
注释:¹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起”。 ²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³辅相:双音动词,辅助。⁴鎡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⁵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