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蒲圻县,泥深路屈盘。
小桥飞雪急,破帽蹇驴寒。
家信无人害,愁悰赖酒宽。
转坡闻有寺,一榻借偷安。
咫尺蒲圻县,泥深路屈盘。
小桥飞雪急,破帽蹇驴寒。
家信无人害,愁悰赖酒宽。
转坡闻有寺,一榻借偷安。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¹(yuān)(yāng)²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译文:溪水和山峰都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微风吹拂下,溪水荡起层层绿波,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也仿佛在晃动,惊起了水面上的鸳鸯。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¹ 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波,而楼台的影子也如同晃动一般。²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绿杨堤(dī)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¹飞,离人²犹未归。
译文:在杨柳掩映的溪边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里徘徊观望。年年看柳絮飘飞,至今已经看了三次,离人为什么还不还乡?
注释:¹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²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mán··shānyǎnyìngxiéyáng--wèirén

shānyǎnyìngxiéyánglóutáiyǐngdòngyuānyāngànliǎngsānjiāchūqiánghóngxìnghuā

绿yángxiàzǎowǎnbiānsānjiànliǔmiánfēirényóuwèiguī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宾于人。在邦¹无怨,在家²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说:“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百姓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诸侯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注释:¹邦:诸侯统治的国家。²家:卿大夫的封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¹,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²也吾见(xiàn)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gāo)(yáo)³,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是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注释:¹举直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错,通“措”,废置,罢黜。²乡:同“向”过去。见于,被接见。³皋陶:舜时的贤。⁴伊尹:商汤时辅相。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心怀恭谨,做事严肃认真,待人真心实意。这几种品德,纵使是到蛮夷之邦,也是不能废弃的。”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争赏 一作:争玩)
长安豪贵¹惜春残,争玩街西²紫牡(mǔ)丹。(争赏 一作:争玩)  
译文: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注释:¹豪贵:指地位极其贵显的人。²街西:指朱雀门大街以西,地属长安县,多私家名园。一作“新开”。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别有玉盘¹承露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kān)³
译文: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着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
注释:¹玉盘:形容白牡丹开得大而美洁。²承露:承接甘露。³看:意为“观看”,音念平声。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开头写残春时节,富贵之家趋之若鹜争相观赏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诗作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并没有着力写紫牡丹的美,甚至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次句“争”字用得很妙,不但暗示了牡丹的姿色绝伦,而且突出了赏花者的迷狂之态。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用“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承露冷”三字描写花的状态,既是实写夜色中白牡丹花承受着冷露的润泽,更是着意表现白牡丹冰清玉洁的品质。惟其不以秾艳撩人,自甘素淡,方显高雅脱俗。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

  全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参考资料:
1、 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41-942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临蒸¹且莫叹炎方²,为报秋来雁几行³
译文: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注释:¹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²炎方:南方炎热之地。³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林邑(yì)¹东回山似戟(jǐ)²,牂(zāng)(kē)³南下水如汤
译文: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注释:¹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²戟: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³牂牁: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⁴汤:热水。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jiān)(jiā)¹(xī)(lì)²含秋雾,橘柚³玲珑透夕阳。
译文: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注释:¹蒹葭:一名荻,即芦苇。²淅沥:风吹芦苇的声响。³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非是白蘋(pín)洲畔客¹,还将远意问潇湘²
译文: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注释:¹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²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首联点出友人在之前的来信中讲了很多有关衡阳这个地方不好的牢骚话,表示难以忍受衡阳这个地方。诗人回信后告诉他不要这样悲观地想。秋来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语。

  颔联写出柳州地形复杂,气候炎热,若拿柳州与衡阳相比,环境更难以忍受,然而诗人自己都已经适应了,那么友人就不应该再有不满的情绪了。

  颈联写衡阳一带美好的景色,对偶工整,色泽明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尾联诗人引用典故,劝勉友人,回应了前文,让人顿感诗意浑成。

  此诗内含悲情而意悠境远,首联的“为报秋亲雁几行”和尾联的“还将远意问潇湘”,均有高朗舒畅、风情摇曳之致。前四句是接来书后对柳州居地的“报”,后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对衡州一地的“问”,一“报”一“问”,正好将全诗绾合起来,最能见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76-77
2、 王宝华主编.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珍藏本.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123

héngzhōushūyīnshī--liǔzōngyuán

línzhēngqiětànyánfāngwèibàoqiūláiyànxíng

líndōnghuíshānshìzāngnánxiàshuǐtāng

jiānjiāhánqiūyòulínglóngtòuyáng

fēishìbáipíngzhōupànháijiāngyuǎnwènxiāoxiāng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教小儿宜严,严气¹足以平躁气;待小人²宜敬,敬心³可以化邪心
译文:教导孩子应该严格,严正之气足以平复他们的浮躁之气,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使他们摒弃内心的邪念。
注释:¹严气:严正之气。²小人:识见浅薄、人格卑鄙之人。³敬心:敬重的心态。⁴邪心:不正当的思想念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