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岚暮雨随人密,远壑幽峦向客悭。
清旷本吾胸次景,不须云里觅衡山。
浓岚暮雨随人密,远壑幽峦向客悭。
清旷本吾胸次景,不须云里觅衡山。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伏波¹惟愿裹尸还,定远²何须生入关。
译文:应该像马援那样只愿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何必像班超那样非要保全生命,活着入关返回家乡!
注释:¹伏波: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这里是指马援。²定远: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射 一作:定)
莫遣只轮¹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射 一作:定)
译文: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注释:¹只轮:这里指任何一个人。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gài)不如¹其乡里,明孝宗时,尝²行乞于吴³。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zhù)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jié)其故,曰:“吾食母在,将以遗之。”食好事者欲窥(kuī)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bì)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食老媪(ǎo)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sì)¹⁰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食沈孟渊(yuān)者,哀¹¹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译文:一个乞丐的生活状况不如他的同乡人。明孝宗年间,他曾经在吴地一带乞讨。凡是乞到的食物多数都不吃,每次都把它储存在一个竹筒中。看见的人都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时间长了,就食人问乞丐这是为什么,乞丐说:“我还食老母亲在世,这些食物将要送给她。”食好事的人想偷看事情的究竟,于是跟随着乞丐。走了几里路来到了一条河边,河岸竹树掩映,一叶小舟系在柳树下。小舟虽然破旧,但颇为整洁,舟中食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坐在地上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后端到船上。等母亲吃的时候,他就唱歌,表演儿戏,使母亲高兴,等母亲吃完了才做别的。食一天乞丐什么也没食乞到,十分疲惫,食一个叫沈孟渊的看他可怜给他食物,但是乞丐宁可饿着也要先给母亲吃,这样过了多少年后,乞丐的母亲去世了,以后也再看不到乞丐了,听乞丐说自己姓沈,年龄大约三十岁左右。
注释:¹如:比得上。²尝:曾经。³吴:古名地,今江苏浙江一带。⁴贮:储藏。⁵诘:问。⁶遗:送。⁷许:左右。⁸颇:十分。⁹奉:同“俸”。双手相持,表示尊敬。¹⁰俟:等到。¹¹哀:为....感到可怜。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胡尘轻拂(fú)建章台¹,圣主西巡蜀道来。
译文:胡兵的战尘污染了长安的宫殿,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
注释: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南京:指成都。至德二载(757年),以蜀郡(治成都)为南京。¹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译文: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本诗是写上皇西巡绿由和剑阁天险。

  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表明诗人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

  剑门,“《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门户。其山悄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壁,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剑门高耸,崖石嶙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入剑门安全可保。

参考资料:
1、 刘晓凤.《上皇西巡南京歌》与《成都府》比较——成都历史记忆的寻找.杜甫研究学刊,2012(03):29-36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chénqīngjiànzhāngtái shèngzhǔ西xúnshǔdàolái 
jiànméngāoqiānchǐ shíwéilóujiǔtiānkāi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诗的第一联直接描写秦宫的穿着打扮,“越罗衫袂”、“玉刻麒麟”、“红腰带”‘将一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在读者面前;第二联以楼下行人的视角看待秦宫:他在如雾的浓香中仿佛是一个神仙,足见秦宫的仙人之姿。第三、四联描绘了秦宫宴请的盛况,“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对宴会的时间作了交代,春色茫茫无边;第四联通过烛台下堆积的烛泪,昭示着秦宫日夜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第五联以“鹦鹉”、“哮虎”指代“孙寿”、梁冀”,秦宫可以驯服孙寿、梁冀两类不同的人,其手段之高明显而易见,所以他能享受荣华富贵显得那么“合情合理”。第六、七、八联详细地描述了秦宫奢华的生活:半夜就要开始准备早宴,而食物的材料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白鹿,这等豪奢怎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第七联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骑着骏马,趾高气扬地欣赏图画的秦宫,一副小人得势的丑恶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第八联用夸张的手法,将秦宫花钱的速度比拟为黄河之水倾泻,毫无节制,而梁冀怎么能供的起呢?就是靠盗窃国库啊!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么如此奢华的秦宫的下场呢?第九联为读者作了解答,秦宫一生都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悲可叹啊,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秦宫却醉倒在温柔乡里,最后一联把秦宫的醉态细致地展县出来,他仅仅是一个家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权利,如此糜烂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外戚或是宦官专权造成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人对繁华鼎盛的感慨,到此方显得深沉。只是王、谢乃是名门士族所出的名臣,而梁冀则不过是横行一时、祸乱国民的罪臣奸臣罢了。梁氏一族久遭排挤压抑,一旦得势,却又骄横残暴,终至一场春梦,落得灰飞烟灭。对感官印象的铺张必然导致诗中出现大量的通感手法。李贺大概也是古代诗人当中通感手法运用得最具有个人特色的一位。他将直觉经验进行综合、变形、转换,并在视、听、触、味、嗅诸种感觉之外加入情意觉的作用,使诗歌尽可能地复现出自己感觉中的世界。李贺诗中成功使用通感的例子非常多,通感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视、听觉的互通,在《秦宫诗》中“帐底吹笙香雾浓”,将听觉与嗅觉结合,使人感觉周围是一片仙境。在李贺的诗中,我们几乎随时可以看见“泣”、“啼”、“惊”、“恨”一类反映作者那痛苦精神状态的诗。而秦宫这样一个靠出卖色相获得重用,和诗人拥有过人才华却无缘参加应举考试相比,李贺又是作何感想?这首诗没有冷艳而凄迷的意境,也没有奇异乃至怪诞的想象。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秦宫以色侍人,单看诗人的诗句,就已经令人魂牵梦萦了。在这首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除了首联纯粹直接描写秦宫玉树临风的外表,下面全部用一连串的动作来勾起人们对这个美少年的翩翩遐想。或满堂花醉三千客,或春宵帐底色香浓,或飘然俊逸若神仙,或打马侧帽风流过。想想那生活也够糜烂,够色情的,他一生都是在花下生活,就算是带着醉意抢梳子,随意横躺地毯上,也让人怜爱万分。李贺善于创新表现在写诗如镂玉雕琼,常反复琢磨,呕心沥血,千方百计使语句新奇,以求陌生化的效果。他喜欢用浓重艳丽和神秘诡异的色彩,红黄紫白四色字使用,使得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拥,叠出层现。这首诗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李贺深重的忧患意识。

qíngōngshī

 tángdài 

yuèluóshānmèiyíngchūnfēng línyāodàihóng 
lóutóuyànxiānrén zhàngchuīshēngxiāngnóng 
rénjiānjiǔnuǎnchūnmángmáng huāzhīliánbáicháng 
fēichuāngdàochuánchóuyǐn shítóngpánzhúhuáng 
jīnxiǎoxiùtiáoyīng xiùxiéxiào 
zhuóguìshāojīndàixiǎoyán bái鹿qīngbànzhǔ 
tóngyīngyǒngxiàngxīn nèishēnpíngshēnghuà 
kāiménlànyòngshuǐhéngqián juǎnhuángxiàngshēnxiè 
huángtiānèyùnyóucéngliè qíngōngshēnghuāhuó 
luánduóhuánrén zuìshuìshūmǎntángyuè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¹?”对曰:“将以衅(xìn)²。”
译文:大王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个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大王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
注释:¹之:往,到…去。²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hú)(sù)¹,若²无罪而就³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译文: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注释:¹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²若:如此。³就:接近,走向。⁴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¹之。”
译文:大王:“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注释:¹易:交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