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侵山云不乾,迎春送腊雨漫漫。
勾萌潜识化工意,泥淖莫嗟行路难。
闭衣定无元夜醉,拥衾如对九秋寒。
池塘烟草弄风日,此景当从晴后看。
江风侵山云不乾,迎春送腊雨漫漫。
勾萌潜识化工意,泥淖莫嗟行路难。
闭衣定无元夜醉,拥衾如对九秋寒。
池塘烟草弄风日,此景当从晴后看。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日暮游西园¹,冀(jì)²³忧思情。
译文:傍晚游玩西园,只为排遣心中愁绪。
注释:¹西园:即铜雀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²冀:希望。³写:通“泻”,泄也,除也。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曲池扬素波¹,列树²(fū)³丹荣
译文:弯曲的水池荡着波纹,成排树木开着红花。
注释:¹素波:白色的水波。列树:排列成行的树木。³敷:陈,这里是开放的意思。⁴丹荣:红花。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上有特栖(qī)¹鸟,怀春²向我鸣。
译文:树上有独自栖息的鸟,像怀春似地向我鸣叫。
注释:¹特栖:独栖。特,孤独。²怀春:春心萌动,故鸣而求偶。通常用为未婚女子对男子的思慕。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qiān)(rèn)¹欲从之,路险不得征²
译文:提起衣襟想追赶唤我的朋友,路远又怎么去呢。
注释:¹褰衽:提起衣襟。²征:行。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徘徊不能去,伫(zhù)¹望尔形。
译文:行走不定又无法离去,站在原地遥望友人身影。
注释:¹伫立:久立不动。
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风飚(biāo)¹扬尘起,白日忽巳冥²
译文:忽然风起尘扬,天转瞬昏暗了。
注释:¹飚:旋风。²冥:昏暗。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¹
译文:返回独自一人的房内,托梦去传递我对友人的真诚。
注释:¹精诚:至诚之意。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译文:老天不会不明人心的,我们何必担心不能在一起呢?

  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老子》)的结尾,更使作品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诗从日暮游园,排解忧愁入手:日逼西山,红轮将坠,景色十分怡人;漫步西园,确是驱除白日操劳的好办法。但作者却不是为了观花赏景,而是为了排解“忧思”,而且他的“忧思”形成,大概已非一日,甚或到了难以排解的地步,所以一开头便把排忧的目的强调出来。这便等于暗示了事态的艰难、问题的性质绝不寻常。接下来两句是写园中景色。池水泛着微波,树上开着红花,看上去,一切多么美好。这是点出:环境、事态的表面,暂时是平静的。然而,严重的问题却在悄悄地发生:红花绿叶丛中,有一只“特栖鸟”,她向“我”倾注着怀春之情。这两句写得非常美丽、动人。在丛林密叶之中发现了一只孤独的小鸟,已很不容易,还听出它对自己倾注了怀春之情,就更不寻常。这表明作者对朋友有深入的了解与同情,也表明彼此情谊十分深厚。关系既然如此密切,作者自然要行动起来,回报相应的热情。

所以便有“褰衽欲从之”的举动,平常走路是用不着提起衣襟的,只在急促行走时才要“褰衽”,由此可见作者心情的激动和热烈。可惜事不由人:“路险不得征”,不是路遥、也不是路回,而是“路险”,这个“险”字充分地表示事态的严重性。联系到当时曹氏兄弟的激烈斗争,以上这些措词用字显然经过精心选择的。以下一连六句描写了当时自己的具体情状,反复地表明他的难过和激动:他明确地看到情势危险,无法接近,却不肯离开。他徘徊不定,处在绝望之中还要挣扎出点办法来。到实在无法可施之时,便久久地守望。直到日没西山,旋风扬起了沙尘、完全看不到对方影子了,才不得不带着失望回到卧室,希望以自己精诚能在梦中与对方相会。以上这些比喻,把作者的感人之情,动人之状,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在无可奈何之中把希望寄托于“天不违人”,以此给对方也给自己一点点安慰。这种希望自然是渺茫的,不过,“何惧不合并”却显示了作者对前景充满信心。

  这首诗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这对认识历史人物事态的复杂性是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去了解作者怎样去感受和处理人生的种种复杂难题。除了特定的历史内涵之外,作为文学作品,还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去表现复杂幽微的心态,并且去领悟古人的思考力度和深度。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193-194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夜市¹千灯照碧云²,高楼红袖(xiù)³客纷纷
译文: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注释:¹夜市:夜间的集市。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²碧云:碧空。³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⁴纷纷:众多。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如今不似时平日¹,犹自²(shēng)³彻晓闻
译文: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注释:¹时平日:承平之日。²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³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⁴晓闻:通宵达旦。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kànyángzhōushì--wángjiàn

shìqiāndēngzhàoyúngāolóuhóngxiùfēnfēn

jīnshìshípíngyóushēngchèxiǎowén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¹世人情。
译文: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世人心理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注释:¹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¹寒云满故城。
译文:请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注释:¹老木:枯老的树木。

  此诗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诗中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晚唐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它的凄凉衰败,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全诗语调激昂,寓意深刻,不仅对那些粉饰太平、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作了有力的驳斥,并点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而且对敢于反映历史真实的六幅“伤心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296-1297页 .

jīnlí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shuíwèishāngxīnhuàchéng huàrénxīnzhúshìrénqíng 
jūnkànliùnáncháoshì lǎohányúnmǎnchéng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乘尔¹亦已久,天寒关塞²³
译文: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
注释:¹尔:代指马。²关塞:边关;边塞。³深:远、险。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尘中老尽力¹,岁晚病伤心。
译文: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
注释:¹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毛骨¹²(shū)³?驯(xùn)犹至今
译文: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
注释:¹毛骨:毛发与骨骼。²岂:难道。³殊众:不同于众。殊:不一样。⁴驯良:和顺善良;驯服和善。⁵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¹
译文:马儿虽然低微,但蕴藏的情意确是非常深厚,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注释:¹沉吟:忧思。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

  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bìng

 tángdài 

chéngěrjiǔ tiānhánguānsàishēn 
chénzhōnglǎojìn suìwǎnbìngshāngxīn 
máoshūzhòng xùnliángyóuzhìjīn 
wēiqiǎn gǎndòngchényín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jiǎo)¹白驹(jū),食我场²苗。絷(zhí)³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注释:¹皎皎:毛色洁白貌。²场:菜园。³絷:用绳子绊住马足。⁴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⁵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⁶今朝:今天。⁷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⁸于焉:在这里。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huò)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注释:¹藿:豆叶。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贲(bì)¹来思²。尔³公尔侯,逸豫无期?慎(shèn)尔优游,勉尔遁(dùn)¹⁰思。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注释:¹贲然:文饰,装饰得很好。²思:语助词。³尔:你,即“伊人”。⁴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⁵逸豫:安乐。⁶无期:没有终期。⁷慎:慎重。⁸优游:悠闲自得。⁹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¹⁰遁:避世。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¹。生刍(chú)²一束,其人³如玉。毋(wú)金玉尔音,而有遐(xiá)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¹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²生刍:喂牲畜的青草。³其人:亦即“伊人”。⁴如玉:品德美好如玉。⁵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⁶遐心:疏远之心。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5-377

bái

míng xiānqín 

jiǎojiǎobái shíchángmiáo zhízhīwéizhī yǒngjīnzhāo suǒwèirén yānxiāoyáo 
jiǎojiǎobái shíchánghuò zhízhīwéizhī yǒngjīn suǒwèirén yānjiā 
jiǎojiǎobái ránlái ěrgōngěrhóu  shèněryōuyóu miǎněrdùn 
jiǎojiǎobái zàikōng shēngchúshù rén jīněryīn éryǒuxiá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