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包分自浙西东,函谷金城在眼中。
贡包分自浙西东,函谷金城在眼中。
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shíèrshǒu--céng

gòngbāofēnzhè西dōnghánjīnchéngzàiyǎnzhōng

fànjiǔjiāncháqièdāngmǎnqiánxuěhuàchūnfēng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¹美酒郁金香²,玉碗³盛来琥(hǔ)(pò)光。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注释:¹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²郁金香:郁金的香气。郁金,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³玉碗: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⁴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¹主人能醉客²,不知何处是他乡³
译文: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注释:¹但使:只要。²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³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 扑鼻。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 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洌,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zhōngzuò

bái tángdài 

lánlíngměijiǔjīnxiāng wǎnchéngláiguāng 
dànshǐ使zhǔrénnéngzuì zhīchùshìxiāng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五岳祭秩(zhì)¹²三公³,四方环镇嵩(sōng)当中
译文: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注释:¹祭秩:祭祀仪礼的等级次序。²皆:一作“比”。³三公:周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以示尊崇,后来用作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⁴“四方”句:是说东、西、南、北四岳各镇中国一方,环绕着中央的中岳嵩山。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火维¹地荒足妖怪,天假²神柄³专其雄。
译文: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
注释:¹火维:古代五行学说以木、火、水、金、土分属五方,南方属火,故火维属南方。维:隅落。²假:授予。³柄:权力。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¹
译文: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注释:¹穷:穷尽,这里用作动词。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我来正逢秋雨节¹,阴气晦昧²无清³风。
译文: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
注释:¹秋雨节:韩愈登衡山,正是南方秋雨季节。²晦昧:阴暗无光。³清:一作“晴”。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潜心默祷若有应¹,岂非正直能感通!
译文: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感应灵通?
注释:¹“潜心”句:暗自在心里默默祈祷天气转晴,居然有所应验。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须臾(yú)静扫¹众峰²出,仰见突兀³撑青空。
译文:片刻云雾扫去显出众峰峦,抬头仰望山峰突兀插云空。
注释:¹静扫:形容清风吹来,驱散阴云。²众峰:衡山有七十二峰。³突兀:高峰耸立的样子。⁴青:一作“晴”。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lǐn)腾掷(zhì)堆祝融¹
译文:紫盖峰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连着祝融。
注释:¹“紫盖”两句:衡山有五大高峰,即紫盖峰、天柱峰、石廪峰、祝融峰、芙蓉峰,这里举其四峰,写衡山高峰的雄伟。腾掷:形容山势起伏。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森然¹魄动²下马拜³,松柏一径灵宫
译文:严森险峻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径直奔神灵宫。
注释:¹森然:敬畏的样子。²魄动:心惊的意思。³拜:拜谢神灵应验。⁴松柏一径:一路两旁,都是松柏。⁵趋:朝向。⁶灵宫:指衡岳庙。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粉墙丹柱¹动光彩²,鬼物图画填青红³
译文:粉色墙映衬红柱光彩夺目,壁柱上鬼怪图画或青或红。
注释:¹丹柱:红色的柱子。²动光彩:光彩闪耀。³“鬼物”句:墙上和柱子上画满了彩色的鬼怪图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升阶伛(yǔ)(lǚ)¹(fǔ)²,欲以菲薄³明其衷
译文:登上台阶弯腰奉献上酒肉,想借菲薄祭品表示心虔衷。
注释:¹荐:进献。²脯酒:祭神的供品。脯:肉干。³菲薄:微薄的祭品。⁴明其衷:出自内心的诚意。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庙令¹老人识神意²,睢(suī)(xū)³侦伺能鞠躬。
译文: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视窥察连连地为我鞠躬。
注释:¹庙令:官职名。唐代五岳诸庙各设庙令一人,掌握祭神及祠庙事务。²识神意:懂得神的意旨。³睢盱:抬起头来,睁大眼睛看。⁴侦伺:形容注意察言观色。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手持杯珓(jiào)¹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²
译文:手持杯蛟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此卜兆最吉他人难相同。
注释:¹杯珓:古时的一种卜具。²余难同:其他的卦象都不能相比。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窜逐蛮荒¹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²
译文:我被放逐蛮荒能侥幸不死,衣食足甘愿在此至死而终。
注释:¹窜逐蛮荒:流放到南方边荒地区。²甘长终:甘愿如此度过余生。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¹欲福难为功²
译文:做侯王将相的欲望早断绝,神纵使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注释:¹纵:即使。²难为功:很难做成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夜投佛寺上高阁¹,星月掩映云曈(tóng)(lóng)²
译文:此夜投宿佛寺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
注释:¹高阁:即诗题中的“门楼”。²曈昽:月光隐约的样子。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猿鸣钟动¹不知曙(shǔ),杲(ɡǎo)²寒日生于东。
译文: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东方一轮寒日冉冉升高空。
注释:¹钟动:古代寺庙打钟报时,以便作息。²杲杲:形容日光明亮。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héngyuèmiàosuì宿yuèménlóu

hán tángdài 

yuèzhìjiēsāngōng fānghuánzhènsōngdāngzhōng 
huǒwéihuāngyāoguài tiānjiǎshénbǐngzhuānxióng 
pēnyúnxiècángbàn suīyǒujuédǐngshuínéngqióng 
láizhèngféngqiūjié yīnhuìmèiqīngfēng 
qiánxīndǎoruòyǒuyìng fēizhèngzhínénggǎntōng 
jìngsǎozhòngfēngchū yǎngjiànchēngqīngkōng 
gàiliányánjiētiānzhù shílǐnténgzhìduīzhùróng 
sēnrándòngxiàbài sōngbǎijìnglínggōng 
fěnqiángdānzhùdòngguāngcǎi guǐhuàtiánqīnghóng 
shēngjiējiànjiǔ fěimíngzhōng 
miàolìnglǎorénshíshén suīzhēnnénggōng 
shǒuchíbēijiàodǎozhì yúnzuìnántóng 
cuànzhúmánhuāngxìng shícáigānchángzhōng 
hóuwángjiàngxiàngwàngjiǔjué shénzòngnánwéigōng 
tóushànggāo xīngyuèyǎnyìngyúntónglóng 
yuánmíngzhōngdòngzhīshǔ gǎogǎohánshēngdōng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译文:秋风刮起,落叶纷乱飘向那左邻右舍,家徒四壁,贫寒之家也只能阻隔这风中沙尘。
注释:屈突陕:人名。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
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¹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译文:看向窗外,风中的乱草不知落向何方,家绝大江,寒风中的主人贫病交加。
注释:¹乡:通“向”,窗户。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lí)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译文:手拄藜杖,主人懒迎我这客居之人,菊花已开,能让这被贬之人风中醉倒。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译文:胸有筹划,您无人知晓叫人怜悯,只见得,蓬蒿杂草徒然地埋没腰身。

chóushǎn--liúzhǎngqīng

luòfēnfēnmǎnlínxiāotiáohuánjuéfēngchén

xiāngkànqiūcǎoguījiāduìhánjiāngbìngqiěpín

zhànglǎnyíngzhēnghuānéngzuìguānrén

liánjūnhuàshuízhīzhědànjiànpénghāokōngméishēn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夜中¹不能寐(mèi),起坐弹鸣琴。
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注释:¹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薄帷(wéi)¹²明月,清风吹我襟(jīn)
译文: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注释:¹薄帷:薄薄的帐幔。²鉴:照。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¹²外野,翔(xiáng)³鸣北林
译文: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注释:¹孤鸿:失群的大雁。²号:鸣叫、哀号。³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⁴北林:表示忧伤。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对中国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刘勰说:“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上)李善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都说明阮籍诗隐晦难解。阮诗隐晦难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兴手法。而这是特定的时代和险恶的政治环境及诗人独特的遭遇造成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07-308
2、 魏耕原 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798-799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功盖¹三分国²,名成八阵图³。(名成 一作:名高)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注释:¹盖:超过。²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³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江流石不转¹,遗恨失吞吴²
译文: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不能制止先主失策去吞并东吴。
注释:¹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²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做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海兵 .杜甫诗全集详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78-279 .
2、 吴小林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65-566 .

zhèn

 tángdài 

gōnggàisānfēnguó míngchéngzhèn  míngchéngzuò mínggāo 
jiāngliúshízhuǎn hènshītù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