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
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
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
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
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
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
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译文: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清朝饮醴(lǐ)(quán)¹,日夕栖(qī)山冈。
译文: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注释:¹醴泉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译文: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商风¹起,羽翼自摧藏。
译文: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的羽翼自然的收藏起来。
注释:¹商风:秋风。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译文: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恨处非位,怆(chuàng)(liàng)¹使心伤。
译文: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注释:¹怆悢: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朝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朝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朝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yǒng怀huáishíèrshǒu··shíjiǔ--ruǎn

línzhōngyǒuniǎoyánshìfènghuáng

qīngcháoyǐnquánshāngāng

gāomíngchèjiǔzhōuyánjǐngwànghuāng

shìféngshāngfēngcuīcáng

kūnlún西shíhuíxiáng

dànhènchùfēiwèichuàngliàng使shǐxīnshāng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南枝¹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²³些。
译文:早春时节,南面朝阳的梅枝才开了两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场雪,我在月下雪地里体味梅花散发的清香味,赏玩梅花洁白的颜色。
注释:¹南枝:向南的梅枝。²弄:赏玩。³粉:白色。此处指梅花的白颜色。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淡淡著¹烟浓著月,深深笼²水浅笼沙。
译文:那初开的白梅花,浓淡深浅有别,夜雾和月色附着在那色浓的花朵上,犹如笼罩着寒冷的水一般,附着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笼罩着明净的沙子一般。
注释:¹著:附着,穿着。²笼:笼罩。

  此诗是通过梅花来歌咏早春的,因为梅花在春天开得最早。首句写梅花之早。“南枝”,因为向阳,所以南枝上的梅花最早开放。“才放”,刚刚开放,也是说花开得早。“两三花”,只开了两三朵花,还是说花开得早。

  次句写花香花色。“雪里”仍然说明花开之早,因为春天到来了,稍晚一点,就没有雪了。“吟香弄粉”是说诗人在雪中仔细吟诵与赏玩着梅花的香气以及花蕊、花瓣的形状与颜色,这四个字显然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些”虽无实在意义,但是起了押韵的作用。

  后两句写梅花开放的环境,它们显然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创造出一种朦胧美,同时又将花、雪、烟、月、水、沙连成一片。诗人不仅欣赏梅花,也欣赏了梅花周围诗情画意的环境。换句话说,诗人在诗情画意的环境里欣赏梅花,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这两句在对仗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不仅三、四两句相互之间对得非常工整,而且各句又分别采用了句中对的形式,这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说了个一字师的故事:“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从强调“早”的角度来说,郑谷无疑是正确的,但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从欣赏梅花的角度看,“南枝才放两三枝”既强调了“早”,同时更有观赏价值,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此诗也自有它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76-477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286-287

zǎochūn

báichán sòngdài 

nánzhīcáifàngliǎngsānhuā xuěyínxiāngnòngfěnsuò 
dàndànzhuóyānnóngzhuóyuè shēnshēnlǒngshuǐqiǎnlǒngsh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¹,今上岳阳楼²
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注释:¹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²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¹东南坼(chè)²,乾坤³日夜浮
译文: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注释:¹吴楚: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²坼:分裂。³乾坤:指天、地。⁴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¹,老病²有孤舟³
译文: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注释:¹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²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³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¹关山北²,凭轩³涕泗(sì)
译文: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¹戎马:指战争。²关山北:北方边境。³凭轩:靠着窗户。⁴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dēngyuèyánglóu

 tángdài 

wéndòngtíngshuǐ jīnshàngyuèyánglǒu 
chǔdōngnánchè qiánkūn 
qīnpéng lǎobìngyǒuzhōu 
róngguānshānběi píngxuānliú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¹而听之,使子路²问之,曰:“子之哭也,壹(yī)³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¹⁰(zhì)¹¹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¹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²子路: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³壹:真是,实在。⁴而:乃。⁵然:是这样的。⁶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⁷焉:于此,在此。⁸去:离开。⁹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¹⁰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¹¹识:同“志”,记住。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¹来。
译文: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注释:¹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莫怕长洲¹桃李妒(dù),今年好为使君²开。
译文: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注释:¹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²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白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2、 萧瑞峰.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

chóuliúzhōuzèng

bái tángdài 

chíbiānxīnzhòngzhūméi dàohuāshídiǎnjiǎnlái 
chángzhōutáo jīnniánhǎowèishǐ使jūnk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