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如月出初三夜,清似茶烹第一泉。
新如月出初三夜,清似茶烹第一泉。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
吴侬¹生长湖山曲²,呼吸湖光饮山绿(lù)³
译文: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注释:¹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²曲,一作“麓”。³渌:水清。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不论世外隐君子¹,佣儿²(fàn)³皆冰玉。
译文: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注释:¹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²佣儿:一作“佣奴”。³贩山:女商贩。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先生可是¹绝俗人,神清²骨冷无由俗。
译文: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注释:¹可是:岂是。²神清:谓心神清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tóng)子了然¹光可烛。
译文: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注释:¹了然:谓眼珠明亮。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译文: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诗如东野¹不言寒,书似留台²差少肉。
译文: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注释:¹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²西台:指宋书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书,曾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故称李西台或李留台。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¹犹可录。
译文: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注释:¹微言:精微的言论。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¹
译文: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注释:¹白头曲:《西京杂记》云:“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处白头曲借指伤老嗟卑的诗歌。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译文: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不然配食水仙王¹,一盏(zhǎn)寒泉荐²秋菊。
译文: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¹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²荐:遇时节供时物而祭。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林逋生长的环境。开首即称他们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山水清澄。后两句讲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隐君子是高尚的,就是佣工贩妇也都是冰清玉洁的人。还没有写到林逋,却已经树立了高洁形象。

  接下去写林逋高风亮节,源于天性。“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林逋不是与世俗隔绝的人,上文写那个环境里除了“隐君子”外,还有“佣儿贩妇”,正说明他不是与世隔绝的。“神清骨冷”是从《晋书·卫玠传》“叔宝(卫玠字叔宝)神清骨冷”来的。当时所谓骨,指气质品格而言,从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着,作者写他对林逋的钦仰,这种钦仰在梦中得到反映。他在梦中见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烛”。《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之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说明胸中正,跟神清有关;瞳仁昏暗,说明胸中不正。林逋既是“神清骨冷”,在梦里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夸张一下,便成为“光可烛”,可以照见一切了。这样写,正显示出诗人对林逋的仰慕已经形于梦寐了。这样写,概括了林逋为人的特点。林逋写湖上风光的七言近体诗中,有的反映隐居生活和情思,写得“神清骨冷”。如《湖山小隐》二首之一:“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青翠湿蘅芳。”如《湖上晚归》:“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跟权和名绝交,向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无意功名。作者赞美林逋,是跟林逋的这五首七言近体诗相结合的。

  接下来就谈林逋的诗和书法。“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这里赞美林逋诗善于用字,尤其是咏西湖之作,更为湖上风光传神。“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里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来比林逋,作者《读孟郊诗》:“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认为孟郊的诗可以跟贾岛(贾岛曾做僧人,名无本)诗比清,不过豪放不及韩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称“郊寒岛瘦”,认为贾岛诗的缺点是寒苦。这里指出林逋诗有贾岛之清而无其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句指林逋的书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称赞林逋兼有二人之长而无其短。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见名家评价)中一方面指出苏轼极为推重林逋的诗和书法,一方面又指出苏轼的评论,像董狐记事的直笔,不作虚美,不推重过分。这样讲是恰当的。

  下面再结合他的诗来讲他的高风亮节。“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作者自注:“逋临终诗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宋诗钞初集·和靖诗钞》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汉武帝的陵园称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相如临死前还在讨好武帝,劝武帝到泰山去封禅,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这样做,正显出他的高节。“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白头曲”原为卓文君因其夫司马相如对爱情不忠诚而作,后人多有以此曲为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辞。此处当指后一义。林逋是高士,连《封禅书》也不屑作,更不会悲吟《白头吟》,以自伤不遇。

  一结转到杭人对林逋的纪念。“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王世贞称:“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吴人指杭县人,将林逋故居作祠堂,显得低下狭小。作者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即认为林逋应该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庙里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来祭。王世贞又称:“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因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后来改在白香山祠内祭祀林逋,把他跟苏轼相配。

  这首诗是赞美林逋,“平生高节”点明主旨在赞他的高风亮节。一开头从湖光到山绿,写环境的美好,从隐君子到佣人贩妇,写人物的“皆冰玉”,这是陪衬。未写到林逋,已光彩照人。结尾变化有力,故称“夭矫”,即另出新意。用“修竹”、“秋菊”来作陪衬,也是取高洁相配。写到林逋本人时,点明“神清骨冷”,显示他的高洁源于天性。又用梦见瞳子瞭然来写他的正直,显出钦仰之情。再评论他的诗和书法。又用司马相如来比,更突出他的高节。这一比又归到他的诗上,回到《书林逋诗后》之题。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4-426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秋水清无底,萧然¹净客心。
译文:澄澈的潭水深不见底,这清幽静寂的环境涤荡着客人的内心。
注释:¹萧然:空寂,这里指环境清幽。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yuàn)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译文:官吏们骑着马,乘着雅兴,来到这富有野趣的山林。
注释:¹掾曹:佐治官吏称“掾”,职官治事分科称“曹”。两者并用,指担任低级官职的人。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能吏(lì)逢联璧,华筵直一金¹
译文:两位能力强的官吏珠联璧合,这么丰盛的酒宴得花足足一两白银。
注释:¹一金:并非实质,就是用来表示宴席昂贵。唐代一般用“钱”计量费用。一两白银绝非小数目。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林吟¹
译文:天色渐晚,席间助兴的笛声多么美妙,潭水深处,仿佛有蛟林随着笛声低吟。
注释:¹林吟:比喻笛声优美。

liújiǔcáozhèngxiáqiūshíményàn

 tángdài 

qiūshuǐqīng xiāoránjìngxīn 
yuàncáochéngxìng āndàohuānglín 
néngfénglián huáyánzhíjīn 
wǎnláihéngchuīhǎo hóngxiàlóngyín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永夜¹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²,月将沉。
译文:漫漫长夜你撇下我去了哪里啊?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紧紧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
注释:¹永夜:长夜。²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争忍¹不相寻?怨孤衾(qīn)²。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译文:怎么忍心不苦苦追寻你啊?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¹争忍:怎忍。²孤衾:喻独宿。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zhōngqíng··yǒngpāorénchù--xiòng

yǒngpāorénchùjuéláiyīnxiāngyǎnméiliǎnyuèjiāngchén

zhēngrěnxiāngxúnyuànqīnhuànxīnwèixīnshǐzhīxiāngshēn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桐叶晨飘蛩(qióng)¹夜语。旅思(sī)²秋光³,黯(àn)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wèi)应如故。
译文: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十分沮丧灰暗。忽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
注释:¹蛩:蟋蟀。²旅思:旅愁。³秋光:点明时节,秋天。⁴黯黯:暗淡。⁵长安:借指南宋首都I临安。⁶横戈、盘马:指骑马作战。⁷散关:即大散关。⁸清渭:渭河。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¹。早信²此生终不遇³。当年悔草长杨赋
译文: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注释:¹付:托付。²信:知,料。³不遇:不获知遇以展抱负。⁴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diéliànhuā ·tóngchénpiāoqióng

yóu sòngdài 

tóngchénpiāoqióng qiūguāng ànànchángān héngpánchù sànguānqīngwèiyīng 
jiānghǎiqīngzhōujīn juànbīngshū tànrén zǎoxìnshēngzhōng dāngniánhuǐcǎochángyáng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买臣¹之贵也,不忍其去妻²,筑室以居之³,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译文: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注释:越妇:指汉武帝时朱买臣的前妻,因朱买臣的家乡,春秋时属越国,故称越妇。¹买臣:朱买臣(?一前115),西汉人,武帝时曾任会稽太守。²去妻:前妻。³居之:让她居住。居,此处为使动用法。⁴活:养活。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一旦¹,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²曰:“吾秉箕(jī)(zhǒu)³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¹⁰。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jué)¹¹以命¹²之,衣锦以昼之¹³,斯亦极矣¹⁴。而向¹⁵所言者,蔑(miè)¹⁶无闻¹⁷。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¹⁸(duó)¹⁹者耶?以吾观之,矜(jīn)于一妇人²⁰,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²¹!”乃闭气而死²²
译文: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抑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注释:¹一旦:一天。²近侍:身边的侍从。³秉箕帚:拿着扫帚、簸箕,指做洒扫庭除之事。意思是为人妻。⁴翁子:古代妇女称丈夫的父亲为翁,翁子是对丈夫的委婉称呼。⁵有年矣:有些年了,好多年了。⁶通达:做高官。⁷匡国:匡正国家。⁸致君:使君尊贵,即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的君主。致,使。⁹济物:救济百姓。物,这里指人。¹⁰心期:心愿,志愿。¹¹疏爵:赐给爵位。疏,分、赐。¹²命:任用。¹³衣锦以昼之:意思是让他衣锦还乡。衣:穿。锦和绣同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即官服。昼之,使他白天行走,比喻荣归故里。¹⁴斯亦极矣:这也达到顶点了。¹⁵向:过去,以前。¹⁶蔑然:泯灭、消失的样子。¹⁷无闻:指没有听到实现。¹⁸未假:不暇,没空闲。假,通“暇”。¹⁹度:思考。²⁰矜于一妇人:在一个女人面前夸耀自己。矜,夸耀。²¹又安可食其食:又怎么能吃他的食物呢?²²闭气而死:自缢而死。

  这篇小品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叙述朱买臣“贵”后对其前妻表示的“仁者之心”;第二段记述“越妇”之言,揭露朱买臣“匡国济民”是假,“急于富贵”是真,本质虚伪。全文借古讽今,言辞犀利,借朱买臣前妻之口,表达对封建官僚的讽刺之意,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朱买臣的故事在《汉书·朱买臣传》中是这样写的:朱买臣未得志时家中贫穷,不治产业,砍柴为生,讴歌道中,他的妻子感到没有面子,多次劝他,他更加高唱不止。他的妻子就离开他,改嫁别人。其后,朱买臣独自行歌道中,在山坟担柴。前妻与夫家上坟时看见买臣饥寒,给他饭吃。后来,朱买臣当上会稽太守,衣锦还乡,官府为迎接他差遣人打扫道路,他的前妻和她现在的丈夫也在其中。朱买臣收养了他们,一个月后,他的前妻上吊而死。在《汉书》中,这个故事是用赞美朱买臣不计前嫌、不忘旧情、感恩图报的笔调来叙述的;而他的前妻也只是一个见识短浅、不能吃苦的普通妇女。她是在惭愧悔恨中自杀的。罗隐在这篇短文中却反其意而用之,引申发挥,虚拟了朱买臣妻的表白,朱买臣成了被讽刺的对象,讽刺他一旦得到富贵就只贪图享受,不思匡国安民了;而他的前妻却是一个有见识、有气节的妇女。她不但敢于对近侍批判朱买臣,揭露他通达后不思“安民济物”,却“急于富贵”的虚伪本质;并且表现了不“食其食”“闭气而死”的可贵气节,从而揭露批判了晚唐时期的封建士大夫借口“匡国”“安民”,实则热衷功名利禄、言行不一的虚伪本质。

  这篇文章一事一议,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作者善于运用委婉的判断语气和反问语气加强讽刺意味。文章短小精悍,文笔生动,言辞犀利,发人深思,正如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中所说的那样,“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这正是罗隐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
1、 刘琦 编著.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长春:吉林文艺出版社,2011:159-16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