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青大麦黄,新蚕满箔稻移秧。
小麦青青大麦黄,新蚕满箔稻移秧。
绿阴马倦休亭午,芳草牛闲卧夕阳。
绿阴马倦休亭午,芳草牛闲卧夕阳。

zhōngèrshǒuèr--céng

xiǎomàiqīngqīngmàihuángxīncánmǎndàoyāng绿yīnjuànxiūtíngfāngcǎoniúxiányáng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
深闺¹春色劳思想²,恨共春芜(wú)³长。黄鹂娇啭(zhuàn)泥芳妍,杏枝如画倚(yǐ)轻烟、琐窗前。
译文:满园春色叩开我的闺房,拨动闺中人的愁思苦想,我心中不尽的怨愁啊,伴随着芳草一天天滋长。花丛里黄鹂在娇婉地啼鸣,薄薄的春雾飘浮在红杏枝上;我在琐窗前无限惆怅。
注释:¹深闺:女子所居之内室。²劳思想:即勤思念。《诗经·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³春芜:春天的杂草。芜,一作“无”,一作“光”。⁴泥芳妍:在花间萦回。泥,留滞,此有萦回之意。芳妍:指花丛。⁵琐:一作“锁”。
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凭阑愁立双娥(é)¹,柳影斜摇砌(qiè)²。玉郎³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译文:在思愁中凭栏远望,一双蛾眉又细又长。玉郎还是不回家来,只见柳影斜斜地摇动长廊。柳的飘摇里我的梦魂在幻化,思绪在追逐纷飞的杨花,在天涯里寻觅,在天涯里漂荡。
注释:¹双娥细:双眉紧锁。娥,一作“蛾”。²砌:台阶。³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⁴杨花:柳絮。

  此首为思妇之词。开头两句,通摄全词,点明由春色引起春恨。上片主要写春色,下片主要写春恨。上下片仿佛两个相连的画面,全词情景交融。

  开始两句十二字,内蕴丰富。“深闺”暗示抒情主人公是少妇,面对恼人春色,不禁情思绵绵。一个“劳”字透露出她那“为君憔悴尽,百花时”的隐痛。由“劳”瘁而怨“恨”,可见其爱之深切。“恨共春芜长”,佳在“春芜”一词含义双重面使全句意味隽永。以春草喻离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远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又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上“春草”都是本义,没有引申之意。而“恨共春芜长”的“春芜”,除春草本义外,还隐寓行人之意,也就是说此句不仅有闺中人的怨恨随着春草不断增长之意,还含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人越远、恨越长之意。这就深化了诗意,即前人所谓得“句外意”之妙。下面三句写景,以具体意象补充首句“春色”,选取深闺“琐窗前”的视角写思妇所见所闻。“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两句宛如五代花鸟画,用笔工细,着色鲜艳。前一句声色并茂,以声为主,富有动势。黄鹂的婉啭娇鸣,似与满园春色而共语。后一句写杏枝倚立于淡淡烟霭中,恬静如画。这春色以黄鹂、红杏为主,缀以群芳的姹紫嫣红,一片暖色,再加上黄鹂悦耳的娇啼,真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不足喻其美。少妇透过琐窗听见以上春光,当比“忽见陌头杨柳色”感触更为深婉了。上片如从思维顺序出发,触景而生情,则开头两句亦可算是逆笔。

  从上结至过片,时空转换为另一个画面。张炎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词源·制曲》)“凭阑”句既自成画面,又未断意脉。原来闺中人被春色所吸引,不满足于隔窗观花,她轻移莲步,款款伫立于阑干旁,含愁凝眸。“双娥细”,以秀眉的细长以形容其青春貌美。“‘柳影斜摇砌”,是思妇凭阑所见,也是下片唯一景语,寥寥五字,一波三折,确是词的当行本色语。表层意思是柳条之影因风吹斜而摇曳于台阶,但其中还隐含摇落了杨花、杨花飘落于“砌”两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浓缩于五字句中,写得极密。五字中没有“杨花”字样,而于下文显现,是诗人匠心所在。下文思妇的内心独白,由上片的蓄势,直至此句才引发出来。从杨花的摇落,联想自己红颜将凋零,所以她痛苦地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和开头暗相呼应。她终日盼不回丈夫,怅恨之情悠然而生,于是嗔问道:“你倒是回来不回来?叫人家成天价象在梦魂中一看,跟着那漫天的柳絮,绕世界去神游寻觅!”这种奇思遐想,意味深长,倾吐出少妇的无限离愁和情思。“魂梦逐杨花”为思妇词开创了新的意境,对后代有所影响,如晏几道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似受此词启发,又如章楶的《水龙吟·杨花》以及苏轼的和词,咏杨花而和思妇情怀相联,也似乎受到此词的影响。

  《花间》词温庭筠多丽藻,韦庄多质朴语。顾敻成就不及温、韦,此词却能熔丽藻与质朴于一炉,使之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5-237

měirén··shēnguīchūnláoxiǎng--xiòng

shēnguīchūnláoxiǎnghèngòngchūnzhǎnghuángjiāozhuànfāngyánxìngzhīhuàqīngyānsuǒchuāngqián

pínglánchóushuāngé((éé))liǔyǐngxiéyáolángháishìháijiājiàorénhúnmèngzhúyánghuāràotiān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yú)¹动地鼙(pí)²。截江组练³驱山去,鏖(áo)未收貔(pí)。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pèi)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译文:望向天边,潮水好似覆盖半个天空的白色鸥鹭一样铺天盖地而来。片刻之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地动山摇的波涛声,之间横截江面的波峰如千军万马驱赶着白色的山峰而来。江潮汹涌翻滚,如勇士激战不休。吴地青年朝朝暮暮与水为戏,对此简直就像是平常一样,吴儿又怎么会害怕着蛟龙一样翻滚的波涛。弄潮儿在波涛中如履平地,看那红旗翻飞,他们如同锦鳞出水,鱼跃水面,踏着浪花起舞。
注释:¹须臾:片刻。²鼙鼓:古代的一种战鼓。³组练:“组甲被练”的简称,分别指军士所服的两种衣甲。⁴鏖战:激烈的战斗。⁵貔虎:传说中一种凶猛的野兽,这里喻指勇猛的军队。⁶诮惯得:犹言“习以为常”。诮:简直,完全。⁷吴儿:泛指钱塘江畔的青年渔民。⁸红旆:红旗。旆,旗帜。⁹蹙:通“蹴”,踩,踏。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¹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zhǔ)(lòu)怨愤终千古²。功名自误。谩教得³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译文:任凭何人,面对怒潮汹涌如巨鲸吐水一般的潮水,吴越王用箭矢射向潮水不过是人间的一场儿戏。连天的怒潮最终也力倦难治,缓缓东归。常言道,伍子胥用属镂自刎化为潮神遗恨千古自是因为功名误了千古英雄。这警示白白便宜了范蠡与西施漫游五湖,一叶小舟悠然自得地欣赏云蒸霞蔚的湖上景色。
注释:¹白马素车:是说白浪滔天的样子。素车:不加修饰的马车。²“属镂”句:意谓伍子胥忠而遭祸,千古为之怨愤。³谩教得:空使得,有“白白便宜了”的意思。⁴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⁵五湖:或指太湖,或指太湖附近的湖泊。⁶西子:即春秋时期美女西施。范蠡曾以其献吴。成功后,传说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⁷舸:大船。⁸弄烟雨:指在烟雨蒙蒙的五湖上泛舟自适。

  上片着力描绘钱塘江秋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从侧面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首四句写潮来时惊天动地的气势,先写天空飞鸟,继写江面波涛。开头四句大意说,他正看着半空翱翔的鸥鹭,刹那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轰鸣的波涛声,只见那汹涌的潮水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如激战中奔驰的貔虎似的大队勇士势不可挡。这四句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潮水上涨,如此骇人,似乎无人可以驾驭。然而,对江上的渔民来说,却又因为司空见惯,不把它当回事儿。“朝又暮”以下便写这些“弄潮儿”嬉戏于潮水中的动人情景。这种场面旁观者惊心动魄,这些勇士们却自由自在,在潮水中踏着浪花欢腾舞蹈,红旗飞扬,人像鱼儿在波涛中跳跃出没,极为精彩壮观。上片写闻名遐迩的钱塘江上潮的情景,曲尽其妙,充分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和“力”,同时又讴歌了与大自然搏斗的人,表现了对勇敢的蔑视狂风巨浪的“人”的赞赏,既赋物以言情。

  上片词的意境已经够开阔了,但稼轩不仅是伟大的词人,而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因此,此词的艺术境界也远不止此,面对“万里长鲸吞吐”般浩大的潮水,词人思绪万千,他想起后梁钱武肃王命令数百名弓弩手用箭射潮头,企图阻止潮水前进,情同玩笑,所以说“人间儿戏千弩”,其结果便是“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这两句说,那滔滔的潮水尽力流泻并不懂得什么事,它依旧像白马驾着素车向东方奔去。“堪恨处”以下叙述传说中白马素车在潮头之上的伍子胥的遭遇。“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吴王不但不采纳伍子胥的意见,而且赐他“属镂”剑自杀,当然是遗恨千古。辛弃疾在这里实际上是以伍子胥自喻,他想到自己光复中原的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而且由此引来了恶意的攻击,受到贬谪,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下句说“功名自误”。

  “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说的是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建议亡国以后的事。陶朱公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便携带西施乘小舟隐遁于“五湖”之中。辛弃疾忆起历史上吴、越之争,联想到眼前国家前途命运不堪设想,所以结尾意境极沉郁,与此词开头的雄大气魄对应来看,就可以看他无时无地不在惦念国事,观潮,看“吴儿”戏水,本来兴高采烈,但触景伤情,他仍然无法摆脱惆怅、郁闷。

  此词或写景,或用典,无不生动自然。由观潮想到令人痛心的历史往事,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国家的命运,词人时时刻刻想着国家,他的爱国思想也就常常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表达出来。

ér··guāncháoshàngchéngxiāng--xīn

wàngfēiláibànkōngōudòngjiéjiāngliànshānáozhànwèishōucháoyòuqiàoguànérjiāolóngfēngpíngkànhóngpèijīngfēitiàozhíshànglànghuā

píngshuíwènwànzhǎngjīngtūnrénjiānérqiāntāotiānjuànzhīshìbáichēdōngkānhènchùréndàoshìshǔlòuyuànfènzhōngqiāngōngmíngmánjiàotáozhū西zinòngyān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好花零落¹雨绵绵,辜负韶(sháo)²二月天。
译文:鲜艳的花瓣在绵绵细雨中飘落,它们辜负了这二月春日里的美好时光。
注释:¹好花零落:暗喻革命情绪正在低落。²韶光:即美好时光,暗喻进行革命的良好时机。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知否玉楼¹春梦²醒,有人³愁煞(shà)柳如烟。
译文:知道吗?在青楼之上醒来,看到这如烟春柳,我便极度忧愁起来。
注释:¹玉楼:原意为华丽的楼,这里用来指妓楼。²春梦:暗喻对革命胜利的憧憬。³有人:此为作者自指。⁴愁煞:即极度忧愁之意。煞,副词,用在动词后,表“极度……”之意。

  诗人在这首诗中感叹时光如梭,看着春雨里埙落的片片花瓣,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前两句借写“辜负韶光”以喻错过革命良机;后两句以“春梦”来抒发自已的忧虑情绪。此诗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用语得体。

  此诗向友人申述对革命错过良机的愤懑和忧患情绪,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用语得体。

  前两句借写“辜负韶光”以喻错过革命良机。在作者看来,仲春二月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节去赏花,但是自己的朋友却没有这样做,以至错过时机。到了如今好花零落,霾雨霏霏,要赏花已经来不及。眼前的革命也是这样,良机错过,要发动就困难了。

  后两句以“春梦”来抒发自已的忧虑情绪。本来作者是做着“春梦”的,满以为趁着百花盛开,群情激昂的机会去进行革命,谁知现在“醒”来,却发现百花凋残,群情低落,雨绵绵,黑暗势力在镇压了。楼前的柳树虽然未败,但在霾雨中也显得朦朦胧胧了。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势力的摧残而不断削弱,使作者悲痛欲绝。

参考资料:
1、 珠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苏曼殊诗集 马以君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9

chūn--mànshū

hǎohuālíngluòmiánmián,,sháoguāngèryuètiān

zhīfǒulóuchūnmèngxǐngyǒurénchóushāliǔyān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三入承明¹。四至九卿²。问书生、何辱何荣³。金张七叶,纨(wán)(qǐ)(diāo)。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译文:三次做出入皇宫的官,四次做到九卿高官,试问书生,你有什么屈辱之处?又有什么荣耀和美名?朝中那些亲近宠贵的金、张之流,他们的后代能够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缨饰,还不是由于他们会“笃敬寤主”,干些拍马逢迎的勾当吗?而书生你既没有辱马功劳、又不会写些歌功颂德的辞赋献给皇帝,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所以没有他们显贵。
注释:¹三入承明:谓三次做出入皇宫的官。承明:指承明庐,汉代是在皇宫任职官员的值班歇宿之处。²四至九卿:谓四次做到九卿高官。九卿:汉代仅次于三公的高级官员。³问书生,何辱何荣:意谓问询儒生,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光荣。书生:这里指苏轼。⁴金张七叶:金:指.汉武帝的亲信贵臣金日磾和他的子孙后辈。叶:世、代。七叶:即七世。⁵纨绮貂缨:朝廷贵臣的穿戴服饰,这里指显贵大臣。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貂:貂尾,冠饰。缨:冠带。⁶无汗马事:没有汗马功劳,即未立战功。⁷献赋:古代辞赋家把自己所作的赋颂呈献皇帝,求得赏识。⁸不明经:不明晓儒家的经书。“明经”是古代选官考试的一种科目。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成都卜肆¹。寂寞君平²。郑子真³、岩谷躬耕。寒灰炙(zhì),人重人轻。除竺(zhú)(qián),得无念,得无名
译文:既然这样,要像汉代蜀人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那样在山谷里种田,火炭有不能再燃的时候,有可以取暖的时候,人有显贵与轻贱之分,不如学习、传授佛学,无所牵挂、无所名利。
注释:¹成都卜肆: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卜肆:算卦占卜者的店铺。²寂寞君平:指西汉末年蜀人严君平(名严尊),他自甘寂寞以贫贱清静守。³郑子真:即郑朴,字子真,西汉末年隐士。⁴岩谷:岩洞山谷。⁵寒灰炙手:寒灰:指无火星已完全不能再燃的死灰,喻无法富贵的人。炙手:烘手取暖,喻权势高贵的人;通常以“炙手可热”形容权贵气焰之盛,谓热得烫手。⁶除竺乾学:竺乾:指佛。除:除授。⁷得无念,得无名:谓学习佛学教义获得参透世俗,心中空寂无尘,无所牵挂、无所名利。

  从词题“寓意”来看,这是篇首自我嘲弄、自我哀怨、自我比况并自我排遣的作品。而在自我排解中,似乎还表现出一种自信、自豪,并颇带一点傲骨的韵致。“三人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苏轼一生至此已三次进入朝廷作皇帝的近侍之官了。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自登州太守以礼部郎中召回注京,迁中书舍人、任翰林学士知制浩兼侍读;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在杭州太守任时,又被改翰林学士承旨召还,除兼侍读;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又以兵部尚书兼差充南郊卤簿使自扬州召还,导驾景灵宫,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所以称“三人承明”。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苏轼方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以上四次入朝出朝的这些官职,皆属“九卿”之位,故又可称为“四至九卿”。做了这么大的官,又频频出人朝廷,试问“书生”(苏轼自指),你有什么屈辱之处?又有什么荣耀和美名?真是自问得有理,也自问得无愧。如今,苏轼又忽被落两“学士”职贬知英州,一切都落得干干净净,这究竟是为了什么?“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苏轼经过剖心自思,终于找到了个中秘密:朝中那些“亲近宠贵,比于外戚”的金、张之氏,他们能够世世代代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缨饰,还不是由于他们会“笃敬寤主”、干些拍马逢迎的勾当吗?而自己呢?相较之下,却是“拙于谋身,锐于报国”,“赋性刚拙,议论不随”,“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而自己在武事上又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不会写些歌功颂德的辞赋献给皇帝,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那真是活该如此,自作自受。这种自责自谴,如果说是自谦自卑,还不如说是苏轼刚强正直、嫉恶怨愤的品性表现。

  下片写自己的退隐志向。要像汉代蜀人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那样“宕谷躬耕”,即使有炙手可热的权贵逼他出山,也决不屈从。词末苏轼倍发感慨:“寒灰炙手,人重人轻”,世间充满了令人沮丧的贫富贵贱的罪恶差别,应该像《鹤叹》寓言诗中的那只孤傲仙鹤一样:“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决然抛却尘世,去做一个“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的真正自我解放、无所牵挂、心中空寂无尘的人。

  全词豪气贯注,瘦硬隽拔,字锻句谏,逆挽顿挫,对比鲜明,波澜壮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170-1175

xíngxiāngzi··--shì

sānchéngmíngzhìjiǔqīngwènshūshēngróngjīnzhāngwándiāoyīnghànshìxiànmíngjīng

chéngdōubojūnpíngzhèngzizhēnyángōnggēnghánhuīzhìshǒurénzhòngrénqīngchúzhúgānxuéniànmí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¹之多艰²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注释:¹民生:人生。²艰: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余虽好修(xiū)(kuā)¹以鞿(jī)(jī)兮,多(jiǎn)朝谇(suì)²而夕替³
译文: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注释:¹修姱:洁净而美好。²谇:进谏。³替: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¹兮,又申²之以揽茝(chǎi)
译文: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注释:¹纕:佩带。²申:重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¹
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注释:¹悔:怨恨。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灵修¹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注释:¹灵修:指楚怀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¹嫉余之蛾(é)眉兮,谣²(zhuó)³谓余以善淫。
译文:群臣都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诽谤说我妖艳好淫。
注释:¹众女:喻群臣。²谣:诋毁。³诼:诽谤。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¹规矩而改²³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注释:¹偭:违背。²改:更改。³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背绳墨¹以追曲²兮,竞周容³以为度。
译文: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注释:¹绳墨:正曲直之具。²曲:斜曲。³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tún)郁邑¹余侘(chà)(chì)²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注释:¹邑:同“悒”愁闷不乐。²侘傺:失志貌。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溘(kè)死以流亡¹兮,余不忍为此态²也。
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注释:¹流亡:随水漂流而去。²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zhì)鸟之不群¹兮,自前世²而固然。
译文: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注释:¹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²前世:古代。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shú)异道¹而相安?
译文: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注释:¹异道:不同的道路。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¹心而抑志兮,忍尤²而攘³(gòu)
译文: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暂时忍受过错,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注释:¹屈:委屈。²尤:过错。³攘:除去。⁴诟: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¹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²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注释:¹伏:通“服”,保持,坚守。²厚:厚待。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悔相道¹之不察²兮,延³(zhù)乎吾将反。
译文: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注释:¹相道:选择道路。²不察:不察知;不了解。³延:长。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¹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²之未远。
译文: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注释:¹回:调转。²行迷:指迷途。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¹余马于兰皋(gāo)²兮,驰椒(jiāo)丘且焉止息³。
译文: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注释:¹步:徐行。²皋:水边高地。³止息:休息一下。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进不入以离尤¹兮,退将复修吾初服²
译文: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注释:¹尤:罪过。²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¹(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²以为裳(cháng)
译文: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注释:¹制:裁制。²芙蓉:莲花。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不吾知¹其亦已兮,苟²余情其信芳。
译文: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注释:¹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²苟:如果。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¹余冠之岌(jí)岌兮,长余佩之陆离²
译文: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注释:¹高:指帽高。²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¹与泽其杂糅(róu)兮,唯²(zhāo)质其犹未亏。
译文: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注释:¹芳:指芬芳之物。²唯:只有。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忽反顾以游目¹兮,将往观²乎四荒。
译文: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注释:¹游目:纵目瞭望。²往观:前去观望。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缤纷¹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mí)²
译文: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注释:¹缤纷:极言多。²章:明显。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民生¹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²
译文: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注释:¹民生:人生。²常:恒常之法。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体解吾犹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²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释:¹犹:尚且。²惩:惧怕。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35-756
2、 周扬 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Ⅰ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70-371
3、 王延海.中国古代文学自学指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0-14
4、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9-13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